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包含的参数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1. 什么是水工混凝土配合比?水工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在水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水泥、砂、骨料、水和外加剂的比例,以达到设计强度、耐久性和施工要求的一种配合比方案。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2.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主要包括水泥用量、砂率、骨料用量、水灰比和外加剂用量等。
2.1 水泥用量水泥是水工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
水泥用量的确定应根据设计强度、施工环境和材料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过量使用水泥会增加成本和收缩变形。
2.2 砂率砂率是指砂与骨料的比例,也称为砂骨比。
砂率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抗渗性能等要求进行调整。
砂率过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砂率过低会增加混凝土的粘稠性和收缩变形。
2.3 骨料用量骨料是水工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对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
骨料用量的确定应根据设计强度、工作性能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考虑。
合理的骨料用量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2.4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水灰比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过小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变差和干缩变形增大。
2.5 外加剂用量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改性材料,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艺。
外加剂的选择和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调整。
常用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增稠剂、增强剂、防水剂等。
3.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方法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试验配合比和理论配合比。
3.1 试验配合比试验配合比是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的配合比,通常包括水泥用量试验、砂率试验、骨料用量试验和水灰比试验等。
水工混凝土设计手册

水工混凝土设计手册水工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抗渗性和耐冲刷性,因此在水坝、水库、渠道、防洪堤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水工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特编写本手册,介绍水工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设计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
一、水工混凝土的材料与性能1.1 水工混凝土的原材料水工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
水泥应选择符合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水泥,骨料应选用强度高、吸水率低的石料,粉煤灰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掺量。
外加剂可以采用缓凝剂、减水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1.2 水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水工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耐水性和耐冲刷性。
抗渗性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添加外加剂来提高;耐水性则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耐冲刷性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磨性。
二、水工混凝土的设计方法2.1 水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水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来确定,一般可以采用试配法和经验法相结合,以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水性。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控制水灰比、骨料用量和粉煤灰掺量,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
2.2 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包括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
在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速度和坍落度,以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孔隙;在养护过程中,应控制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以保证混凝土的早强和耐久性。
三、水工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3.1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合理确定水灰比。
一般来说,控制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水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
3.2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性能的重要环节,应合理安排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包括保湿、遮阳、防风等。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确定水工砼的水灰比、砂率、砂石比和选用适当的胶凝材料、骨料,以及控制砼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指标的过程。
水工砼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对水工砼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确定施工方式和条件下的最佳配合比,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产生经济效益。
2.根据所采用的材料性能和使用环境条件,合理选择胶凝材料的使用量和类型,以及骨料的选用和配合。
3.控制砼的强度和耐久性指标,以满足设计要求。
4.保证施工性能,使砼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和泵送性能。
5.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控制材料用量,降低工程成本。
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水工砼的强度等级和使用环境要求。
2.根据水工砼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适用的胶凝材料,如水泥、矿渣、灰等。
3.根据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反应特性,确定合理的水灰比。
4.根据砂石的性质和骨料的种类和粒度要求,确定砂率和砂石比。
5.根据砼的强度要求和使用环境条件,选取适当的骨料种类和配合比例,以满足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6.根据以上参数,综合考虑施工性能,如流动性、塑性和泵送性,适当调整配合比。
7.进行小试块试验和大试块试验,验证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8.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9.制定控制水工砼原材料加工和施工的技术要求,实施质量控制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配合比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使用环境、施工工艺、胶凝材料的种类和性能、骨料的种类和粒度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试验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配合比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水工砼配合比设计具有很大的试验性和经验性要求,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特点、材料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灵活掌握各种技术指标和设计要求,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配合比,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
DL·T+5330-200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计算值小于 2.5 MPa 时,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 2.5 MPa;当混凝土设计
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等于或大于 30 MPa,其抗压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 3.0 MPa 时,
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 3.0 MPa。
5.0.5 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б值可按表 5.0.5 取用。施工中应根据
3.1.8 预应力混凝土 prestressed concrete 施加预应力且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 的混凝土。
3.1.9 泵送混凝土 pumped concrete 在混凝土泵的压力推动下,能沿管道输送到浇筑地点进行浇筑的流动性混凝土。
3.1.10 喷射混凝土 sprayed concrete 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按一定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混合料沿管路输送至喷头处,
3.1.16 用水量 water content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拌和水量(不包括骨料吸收的水)。
3.1.17 水胶比 water-cementitious material ratio 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中拌和水(不包括骨料吸收的水)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
3.1.18 砂率 fine-to-coarse aggregate ratio 混凝土中砂与砂石的体积比或质量比,本标准中非注明的一般均指体积砂率。
应符合设计要求。
5.0.4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б,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
1 统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总数应不少于 30 组。
2 根据近期相同抗压强度、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的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资料,混
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б按下式计算:
б= {[∑(ƒcu,I)2 ― n (mƒcu)2] / (n―1)}-2
混凝土配合比工法

水工配合比设计工法1.前言目前,我国在建的船闸工程中,船闸主体的挡水工程多以混凝土墙体为主,水工混凝土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船闸的施工质量、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由于水工混凝土工作条件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重要性等特点,其设计指标货配合比设计方法均与普通混凝土有很大区别。
水工混凝土抗冻、抗渗、抗裂和温控指标要求比较高,混凝土配合比应采用低胶凝材料用量、高掺合料掺量和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较小的坍落度,合适的含气量和满足施工条件的凝结时间。
为了保证水工混凝土的高质量,其配合比的试验尤其重要。
2.工法特点2.0.1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减少混凝土水化热。
2.0.2提高掺合料的参量,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2.0.3选择合适的砂率,是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便于施工。
2.0.4建立配合比试验工艺流程,保证配合比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环境下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4.工艺原理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的各种指标及规范要求计算理论配合比,规划布置能够满足配合比试验的的试验室,准备足够的合格的各种原材料。
工法重点是突出砂率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及混凝土胶凝材料的选择和掺合料的掺配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
根据计算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试拌及各种性能检测,通过调整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提交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并且经济合理的试验室配比。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工艺施工艺流程5.2操作要点5.2.1编制配合比计划根据设计要求,按照工程所处环境编制合理的配合比配置计划5.2.2布置试验室由于所设计的配合比是用于施工,所以试验室布置应科学合理,能够精确的检测计划检测的混凝土各性能指标。
试验室一般布置8-12间,其中拌合室是配合比试验的重要场所,一般布置在35平米以上,其室内要布置混凝土搅拌机、振动台、拌合钢板以及料仓和必要的水源等。
1、混凝土搅拌机:推荐使用强制式搅拌机,其容量不得少于60L。
2、料仓:应能储存足够的配合比试验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并保证各种原材干燥且不相互掺杂。
水工C35W12F50砼配合比设计模板

C35W12F5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工地试验室二〇一七年一月目录一配合比参数 (1)1.1 混凝土设计等级 (1)1.2 坍落度和含气量 (1)二原材料选用 (1)2.1 水泥 (1)2.2 粉煤灰 (1)2.3 粗集料 (1)2.4 细集料 (1)2.5 减水剂 (1)2.6 抗裂防水剂 (1)2.7 拌和用水 (1)三配合比设计依据 (2)3.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2)3.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 (2)3.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77-2014 (2)四C35W12F50泵送混凝土设计步骤 (2)4.1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2)4.1.1 确定配置强度(f cu,o) (2)4.1.2 确定水胶比 (2)4.1.3 确定单位用水量 (2)4.1.4 计算单位胶凝材料用量(m co) (3)4.1.5 确定砂率(βs) (3)4.1.6 确定减水剂用量 (3)4.1.7 采用质量法计算各种材料用量 (3)4.1.8 粗骨料最佳掺配比例及粗骨料用量的确定 (4)4.1.9 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 (4)4.2 试配 (5)4.3 配合比调整 (5)4.4 混凝土强度试验 (5)4.5 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计算 (7)4.6 混凝土配合比抗冻抗渗性能检测 (7)4.7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7)一配合比参数1.1 混凝土设计等级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W12;抗冻等级:F50。
1.2 坍落度和含气量坍落度要求160mm~200mm,含气量要求4.5%~5.5%。
二原材料选用2.1 水泥水泥采用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O 42.5(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2.2 粉煤灰粉煤灰采用xxxxx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F类I级粉煤灰。
2.3 粗集料粗集料采用xxxxxxx采石场xxxx采区生产的碎石,粒级为5~20mm、16~31.5mm。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水工砼配合比是指根据工程需要和材料特性确定水泥、砂、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材料的比例,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是水工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确保水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一、经验配合法经验配合法主要根据类似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而制定的,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水工建筑。
根据工程经验,适当地调整水灰比和砂率,可以保证砼的强度和工程要求的满足。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对于特殊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二、试验配合法试验配合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适合工程要求的配合比。
首先根据工程要求和参考标准,初步确定水灰比、骨料基本体积比、砂率和石粉掺量等参数。
然后进行一系列混凝土试验,包括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渗透性试验等等,根据试验结果调整上述参数,直到达到工程要求为止。
三、理论配合法理论配合法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力学原理,通过数学计算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主要包括水胶比法、最优配合比法和极限理论法等。
1.水胶比法:水胶比法是根据水胶比来调整配合比,水胶比是水的质量与胶凝材料总质量之比。
常用的水胶比是0.35-0.40,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的最低抗压强度,选择相应的水胶比。
然后根据骨料的含量和吸水率调整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2.最优配合比法:最优配合比法是通过经验公式和理论计算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工程要求,确定最佳的水胶比、砂率和骨料的基本体积比。
通过试验验证和调整,得到最优配合比。
3.极限理论法:极限理论法是根据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强度理论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通过计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参数,确定合适的水泥用量、骨料体积和砂率。
总结起来,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验配合法、试验配合法和理论配合法。
对于大型水工建筑工程,建议采用试验配合法或理论配合法,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满足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 5330-2005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合比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200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T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DL/T 5055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 5057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8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T 5100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12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7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5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2 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T 5181 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 5207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3 朮 语 和 符 号3.1.1水工混凝土 hydraulic concrete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挡水、发电、泄洪、输水、排沙等建筑物,密度为2400kg/m3左右的水泥基混凝土。
3.1.2水工砂浆 hydraulic mortar指与水工混凝土接触使用的水泥基砂浆,用于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铺筑、混凝土浇筑升层间铺筑、混凝土施工中局部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SL352-2006附录A)
1.基本原则
1.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1.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强度保证率。
2.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级和其他性能指标。
3.混凝土的工作性。
4.骨料的最大粒径。
1.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拌和水等性能进行检验,并符合标准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2.1计算配置强度:
f cu,0=f
cu,k
+tσ
式中: f
cu,0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保证率系数,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保证率和保证率系数的关系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σ值可按下表取用。
2.2选定水胶比
根据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水胶比:
W/(C+P)= A×f
ce / (f
cu,0
+ A×B×f
ce
)
式中:A 、B——回归系数;A=0.46、B=0.07
f
cu,0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e
——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对最大水胶比的限值,选取3~5个水胶比。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
2.3选取混凝土用水量
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合料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下表选取。
常态(普通)混凝土初选用水量表单位:kg/m3
2.4选取最优砂率
最优砂率应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通过试验选取。
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2.5石子级配的选取
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最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
2.6外加剂掺量
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7掺合料的掺量
掺合料的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8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超过7%。
2.9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算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
c +m
p
)、水泥用量m
c
和掺合料用量m
p
按下式计算:
m c +m
p
=m
w
/[w/(C+P)]
m c =(1-P
m
) (m
c
+m
p
)
m p =P
m
(m
c
+m
p
)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采用绝对体积法按下式计算
V
s,g =1-[m
w
/ρ
w
+m
c
/ρ
c
+m
p
/ρ
p
+α]
m
s = V
s,g
S
v
ρ
s
m g = V
s,g
(1-S
v
)ρ
g
式中:V
s,g
—砂、石的绝对体积,m3
m
w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
c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m
p
—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合料用量,kg
m
s
—每立方米混凝土砂料用量,kg
m
g
—每立方米混凝土石料用量,kg
P
m
—掺合料掺量
α—混凝土含气量,%。
S
v
—体积砂率,%
ρ
w
—水的密度kg/m3
ρ
c
—水泥密度kg/m3
ρ
p
—掺合料密度kg/m3
ρ
s
—砂料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ρ
g
—石料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列出混凝土个组成材料的计算用量和比例,各级石料用量按选定的级配比例计算。
3.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
3.1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3.1.1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根据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离析等情况判断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对初步确定的用水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等进行适当调整。
用选定的水胶比和用水量,变动4~5个砂率每次增减1%~2%进行试拌,坍落度最大时的砂率即为最优砂率。
用最优砂率试拌,调整用水量至混凝土拌和物满足工作性要求。
然后提出混凝
土试验用配合比。
3.1.2混凝土强度试验至少采用3个不同水胶比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确定的配合比,其他配合比的用水量不变,水胶比依次增减,变化幅度为0.05,砂率可相应增减1%,当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3.1.3根据试配的配合比成型抗压试件,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根据试验得出的抗压强度与其对应的水胶比的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置强度(f
cu,0
)相对应的水胶比。
3.2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3.2.1按试配结果,计算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与比列
3.2.2按确定的材料用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
3.2.3按公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δ=m
c,t /m
c,c
式中:δ—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m
c,c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计算值,kg;
m
c,t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实测值,kg;
3.2.4按校正系数δ对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进行调整,即为调整的设计配合比。
3.3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3.3.1当混凝土有抗冻、抗渗和其他技术指标要求时,应用满足抗压强度要求的设计配合比,进行相关性能试验。
如不满足要求,应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3.3.2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调整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要求有变化时。
2)混凝土原材料品种、质量有变化时。
4.混凝土碱含量的计算方法
4.1.1中热水泥混凝土碱含量
混凝土中碱含量(kg/m3)=中热水泥碱含量(%)×水泥用量(kg/m3)+0.2×粉煤灰碱含量(%)×粉煤灰用量(kg/m3)+外加剂中碱含量(%)×外加剂用量(kg/m3)
4.1.2低热水泥混凝土碱含量
混凝土中碱含量(kg/m3)=低热水泥熟料中碱含量(%)×水泥熟料用量(kg/m3)+0.5×矿渣中碱含量(%)×矿渣用量(kg/m3)+0.2×粉煤灰碱含量(%)×粉煤灰用量(kg/m3)+外加剂中碱含量(%)×外加剂用量(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