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1)
《圆明园的毁灭》 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估、煌”等 10 个生字,会写“毁、估”等 15 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 24 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情感。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2、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链接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 18 日和 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四、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导言:《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事件,它发生在清朝末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清朝末期的政治动荡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外国列强侵略等问题严峻困扰着中国社会,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2.圆明园的建立与茂盛圆明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六十寿辰而兴建的皇故里林,建筑风格奇特,艺术价值极高,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壮丽的皇故里林之一。
二、毁灭原因1.外国列强的侵略在清朝末期,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不息侵占中国的领土,对中国进行剥削,圆明园成为外国列强眼中的“猎物”。
2.清政府的脆弱无能清政府在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时脆弱无能,无力珍爱国家的领土和文化遗产,最终导致圆明园的毁灭。
三、影响与启迪1.对中国文化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不行估量的损失,许多珍贵文物被掠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悲剧。
2.历史反思圆明园的毁灭告知我们,一个国家的壮大不仅仅是靠军事力气,更需要有壮大的文化底蕴和自大,只有如此,才能抵挡外来侵略。
四、沉思与谈论1.你认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有何启迪?2.若果你是当时的清政府官员,你会怎样珍爱圆明园?五、拓展延伸1.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的珍爱与毁灭事件。
2.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探讨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度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原因、影响与启迪,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问题。
期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珍惜和珍爱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
元素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
质疑环节随ຫໍສະໝຸດ 笔记自学指导内容、学法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
重点摘记、成果记录
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初读课文
扫
清
字
词
障
碍
内容一: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整理出本课重点基础知识。
交流与分享:
对学:
分享:检查自研成果,给出等级评定。
群学:
四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研讨内容二的三个问题。
准备与预展:
十人共同体
(1)抽签
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大组组长负责。
(2)预展:
大组组长负责:
A、结合展示方案有效分工,规划板书。
B、各组做好组内展示
环节一:
字词欢乐谷
展示组内总结的重点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一:
1、认真快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声情并茂。
2、将重点基础知识工整地书写在随堂笔记处。
内容二:
再读课文,梳理文本
学法指导二: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在文中画出)3、找出文中从哪些方面来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答案写到随堂笔记二处)
环节二:
朗读小精灵
全班互动营造朗读气氛(挑战读)。
环节三:展示内容二
随堂笔记一
重点基础知识:
随堂笔记二
3、找出文中从哪些方面来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和原因;3. 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代皇故里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建于18世纪初。
它占地约350公顷,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被誉为“万园之园”。
二、圆明园的重要性圆明园是清代皇故里林的代表作,不仅是皇帝休息游玩的地方,也是政治活动和外交交往的处所。
在当时,圆明园被视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吸引了浩繁文人雅士前来游览。
三、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圆明园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
联军以报复清政府不屈服于他们的要求为由,对圆明园进行了暴虐的破坏,其中包括大量珍贵文物的抢夺和销毁。
四、圆明园的毁灭原因1. 外国侵略: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侵略,圆明园成为他们的目标之一。
2. 清政府的脆弱:清政府在外交和军事上表现出脆弱无能,无法有效珍爱国家财产。
3. 文化冲突: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导致了对圆明园的毁灭。
五、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1. 损害国家尊严:圆明园的毁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
2. 激起爱国情绪:圆明园的毁灭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爱国情绪,促使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反抗外国侵略。
3. 唤起文化自大:圆明园的毁灭让中国人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大和珍爱。
综上所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剧,但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和文化自大,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通过进修《圆明园的毁灭》,能够更加珍惜国家的文化遗产,坚守文化自大,尽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笔者初读教材之后,留下的第一印象,那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前钻研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的。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位置,这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七单元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要求有两条:一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多各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
教学中,我们肯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进行,于是,再次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便了然于胸了。
那就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的精神、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重点,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略)二、朗读想象,再现辉煌(一)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设计意图:当我拿起这篇文章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词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就是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才导致损失不可估量,让学生读了之后就质疑,学贵有疑嘛,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总)
1.指导学生梳理搜集的 1.交流课前搜集的 教师应帮助学生
资料,交流资料。
资料。
梳理有关课文内
2.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学 (1)小组内针对每个 容的资料,指导
习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自然段内容来梳理 学生搜集、整理
四、合作交
相关资料。
资料的方法。如:
流,开发资
(2)集体交流梳理后 事件还原、列举
源(用时:6
点,体悟辉 2~4 自然段。
课文第 2~4 自然 的好习惯。
煌(用时:12
段,画出感受深刻的
分钟)
词语和句子,适当地
在旁边写下感受。
(1)感受“众星拱月”
(2)自读第 3 自然
段,在文中找出作者
介绍的不同风格的
景观。
(3)交流搜集到的资
料,感受劳动人民的
智慧。
(4)指导朗读第 3 自
然段。
(5)读第 4 自然段,
(①损失不可估量; 素。
文,理清层
②布局独特;③建筑 2.学生在了解文
次(用时:10
宏伟;④文物珍责; 章结构,理清文
分钟)
⑤毁灭惨痛)
章脉络时,应把
3.运用合并自然段 握本文的详写内
标题的方法概括主 容,即圆明园昔
要内容。
日的辉煌这一部
4.根据概括出来的 分内容。
小标题发现文章结
构特点。(总一分一
的资料。
数字、图片整理
分钟)
2.结合资料与课文 等。
3
内容,自主质疑:为
什么说圆明园是举
世闻名的皇家园
林?为什么说它是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
筑艺术的精华?为
什么说它是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
让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5.学习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教学准备:网络环境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略)教学内容:熟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弄清段落段意,了解课文重点。
上网收集资料并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二、三段;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作品。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导语:(略)。
2、揭题齐读课题。
3、复习总结、学生质疑。
(出示网上论坛中学生讨论的相关内容。
)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②课文中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地方?(出示学生在BBS上的讨论、留言)[归纳学生问题: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二、分组考查明确目的。
1、分组:(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园林艺术历史文物园林毁灭2、明确各考查小组的任务。
[园林艺术:园林布局、景色特点。
历史文物:文物种类及其价值。
园林毁灭:毁灭原因、毁时惨状、毁后惨景。
]3、制作简报步骤。
(略)三、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阅读文本资料,体会爱国情感。
语言运用: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玲珑剔透”等词语。
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审美创造: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玲珑剔透”等词语。
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知识梳理】一、课文朗读我能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字词识记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并能注音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殿.堂()2.我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结合课文内容或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不可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星拱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资料搜集我搜集了课文的背景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质疑问难通过自学,我有疑惑要与老师同学们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huī huánɡ xiāo huǐ fènɡ mìnɡɡuī bǎo huī jìn建筑.(zhù zù)侵.(qīn qīng)略灰烬.(jìnɡ jìn)玲珑.(nónɡ lónɡ)武陵.(línɡ lín)奉.(fènɡ fèn)命三、比一比再组词拱()辉()棱()销()供()浑()陵()梢()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
请同学来回忆这课的主要内容。
(请一个学生讲)师:这里有一张关于圆明园的邮票,请同学用你所了解的邮票知识来介绍这枚邮票。
生:面值,发行时间,发行意义……
师:打开语文书,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圆明园的毁灭。
二、新课
探究1 直面圆明园的毁灭
自主学习
师:看(课件)自主学习
(请一个同学大声为大家读一读“自主学习”的问题以及“思路导航”)生:汇报
师:请把你们的悲愤、痛惜、仇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5自然段。
探究2 回顾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1、找关键句
师:接下来,让我们翻开历史,一起去看看英法联军侵略者烧毁的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高度赞美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生: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
②“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关键词:举世闻名、皇家园林、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2、合作学习
师:为什么人们会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呢?
接下来,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细细品味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请组
长拿出导学单,带领组员认真读一读“思路导航”,然后开始学习。
思路导航:
①细读2自然段,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完善“圆明园的布局示意图”。
②熟读第3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有哪些景观,试着抓关联词背一背,然后完成填空;结合课前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谈谈自己喜欢的景观。
③为什么说圆明园当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汇报:
①展示圆明园的布局示意图,并简单介绍。
②圆明园有哪些景观?(请一个小组填空,出示景观图片,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喜欢的景观。
)
③课件展示相应的文物。
3、师:遗憾的是,我们再也无法亲眼目睹圆明园的辉煌,我们仅仅能借助历史资料和电脑技术
来还原圆明园的部分景观。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明园的原貌邮票。
4、师:美丽的圆明园还创造许多“世界之最”,请看——
探究3 理解“不可估量”
师:可是,这座汇聚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大火烧毁,这个损失有多大?
(不可估量)
师:这座收藏了无数价值连城的文物的圆明园被洗劫一空,这个损失有多大?(不可估量)师:齐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1自然段)
师:这里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有什么用处?
生:突出、强调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探究4 了解“反衬”手法
师:通过对比第2、3、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我们发现,课文虽然叫“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了更多的笔墨来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用大量笔墨写昔日的辉煌,从而更加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时不可估量的损失,能更加激发读者的痛惜与愤怒之情。
二、练笔抒情——升华感情
师:是啊!无耻的强盗让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擦掉板书)
生:没有了!
师:“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没有了!
师:这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没有了!
(相机擦掉板书,留下空白)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用笔写下来。
学生自由创作,(配乐)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
随机板书学生的创作精华(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落后就要挨打……)
最后齐读板书结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