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小试身手
①我要去上课了,不然就要迟到了。 ②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我觉得还需要 继续努力。
2.不同位置停顿会造成歧 义。
①要说张冬梅的班主任不关心她班里人 谁也不相信。 ②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 的人喝。
小试身手
①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②学校要求我们6月18日前去教务处报名。
实战演练
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 D) A、 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的同事 也不认识。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 着一个黑色皮包。 C、两个城镇个体工商业者联名上书,反应污染 问题。 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 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施妙手,解歧义:
“补写法”
——设置具体语境。
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 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例:开刀的是他父亲。 补写法消除: ① 我弟弟得了阑尾 , 开刀的是他父亲。 ②开刀的是他父亲, 他得请假去照料 。
延伸拓展:
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
(炒蛋、炒饭)
2、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①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②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轻松一刻
看以下一则材料,请揭穿骗术。
古时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一座道 观。有一道人自称能测未来,于是三人请 道人为他们三人算算此次赶考的结果。那 道人默然不语,俄顷,朝这三人伸出一指, 便不作答。结果,三人中只有一人考中。 于是,考中之人就说此道人真乃神人,一 算即中,因为一指表示三人只中一人。可 实际上,这三人考试情况不管如何,这个 道人都可说是算中的,请你运用本节课学 过的内容来揭穿这个道人的骗术。
关于歧义句

关于歧义句08对外黄小明一.(是什么?)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先跟大家分享几个歧义句:第一,简单:例1 我想起来了。
1)我想(站、爬)起来了;2)我想起(甚么东西)来了。
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
例2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1)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2)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例3 我叫他去。
1)“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2)“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第二,复杂:.有这么一个句子:“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献了1000元钱。
”设计这道题的人说,这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应该将“一人”改为“每人”。
可见,命题人认为:这个句子既可以理解为“夫妻二人其中一个人捐款1000元”,也可以理解为“夫妇二人每人各捐了1000元”。
这个句子真的有歧义吗?我以为这是脱离语言环境后对词语的孤立的理解。
这样理解句子,后患无穷。
第三,还有许多很幽默!1、“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不过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他做事不让爱人知道。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开刀的是他父亲。
”这句话打算让谁上手术台还很值得研究。
“鸡不吃了。
”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抑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的。
“鸟不打了”,是鸟不打架了还是人不打鸟了。
鸟打架十分有趣,人打鸟那真要令好人心酸了。
二.(为什么)造成歧义的原因: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转载歧义句》word版

转载歧义句原文地址:歧义句作者:童年的脚丫歧义句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
一、多义词引起歧义一句话里某个词是多义词,这个句子可能成为歧义句。
①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指书的颜色而言,也可以就书的内容是色情的而言。
②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能是"回忆"的意思,即把忘掉的东西回忆起来了。
也可能是"打算、希望"的意思,即他不愿意继续躺着了,希望能坐起来。
③这真是好球。
"好"的意义很多,如"精彩的""合规则的""质量优良的""完好无损的"等等。
"这真是好球"中的"好"用上边的不同义项就会使这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
⑴这真是好(精彩的)球。
意思是这个球得到观众喝彩。
⑵这真是好(合规则的)球。
⑶这真是好(质量优良的)球。
意思是产品性能好。
⑷这真是好(完好无损的)球。
意思是质量好,用了很久或放了很久还好好的。
④我你借他的钢笔,这么多天了。
"借"是向他借来的,还是借给他的?表意不清楚。
二、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
①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作"hào",是"喜欢、爱好"的意思,即这个人很喜欢跟别人讲话。
也可以读作"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即这个人性格好,容易接受别人的话。
②刘备的胳膊长得怪。
如果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就会明白刘备长像特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那么"长"应读作"cháng",是指长度的,即刘备的胳膊比一般人要长,双手垂下来超过了他的膝盖。
4.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及其消除办法

“一边”可指“某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 望”。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告”可理解为“告诉”,也可理解为“控
⑸他借我一本书。
“借”可理解为“向我借”,也可理解为“借 给我”。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可理解为“这的主人”,也可理解 为“负责修车的人”。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长”可多作chá ng,相对于“短”而言;也可 多做zhǎng,“生长”的意思。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每日一句
人生没有不可逾越的天堑,
只要一步步走过去,前方就是 幸福的彼岸。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在医院工作”的是他,还是他的女儿?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在“写”的后面停顿,意思是不赞成自己写;在 “我”的后面停顿,意思是自己没把握。 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在“你说”后停顿,意思是两人说;在“他”后 停顿,意思是一个人说。 ⒃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在“不”后停顿,表意侧重在“要注意管教孩 子”;在“不适当地”后停顿,表意侧重在对 “管教不当的批评”。
⒉几个饭店的服务员。
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 (位)饭店的服务员”。
4.改变句子结构
如: ⒈围剿土匪的部队。
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 队围剿土匪”。 ⒉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
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 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 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完整版)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湖南岳云中学王丽纯一导入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
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
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三、考查内容: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四、产生之因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
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不少)(89年高考题)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短语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歧义句的类型1. 两种解释一正一误例1: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加”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例2:在几天时间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 两种解释都有可能例1: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例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例3: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例4:山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3. 把读者引入歧途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
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例1: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例2:河流决堤,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4. 指代不明例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表意不明,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
)歧义产生原因1. 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例1:“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歧义句的八种类型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女儿”。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
(“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起学过油画;“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
(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演出好。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①她真好说话。
(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欢讲话。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7、代词指代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一班足球队给二班足球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他们”既可以指一班足球队,又可以指二班足球队。
)8、语法结构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我要煮鸡蛋。
(“煮”做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我要把生鸡蛋煮熟;“要”做谓语动词,表示要的是煮的鸡蛋,而不是炒的鸡蛋。
)巩固练习请消除以下句子的歧义:①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后加“一点”)②状元都说自己贪玩是假话。
(状元都说自己贪玩,他们说的是假话。
)③他批评你做的不对。
(他批评你,他做的不对。
)④妈妈的同事看见我很高兴,就和我攀谈起来。
(“很”前加“她”)⑤村里人家的门都关着。
(村里别人家的门都关着,我无处借米。
)⑥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
(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认识我们呢?)⑦对于西方文化,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抵制,他同意这种主张。
洗得干净的歧义句

洗得干净的歧义句
摘要:
1.歧义句的定义和作用
2.歧义句的分类
3.如何消除歧义句
4.洗得干净的歧义句的意义和应用
正文:
歧义句是指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理解的句子,这种句子在语言表达中十分常见。
歧义句可以为语言表达增添趣味,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误解。
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歧义句,消除歧义,是十分重要的。
歧义句可以根据语义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歧义,即句子的结构或语法规则导致理解上的歧义;另一种是语义歧义,即句子的语义或上下文导致理解上的歧义。
消除歧义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上下文或外部语境来消除歧义,另一种是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或语法规则来消除歧义。
例如,句子“他喜欢喝咖啡”可以理解为他喜欢喝咖啡,也可以理解为他喜欢,喝咖啡。
如果我们在上下文中加入“他喜欢喝咖啡,但不喜欢喝茶”,那么这个歧义句就可以被消除。
同样,如果我们改变句子的结构,如“他喜欢喝咖啡,也喜欢喝茶”,那么这个歧义句也可以被消除。
洗得干净的歧义句是指在消除歧义的同时,保持句子的趣味性和表达力。
这种歧义句在语言表达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
趣。
例如,“他喜欢喝咖啡,但也喜欢喝茶”这个句子,既消除了歧义,又保持了句子的趣味性。
总的来说,歧义句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为语言表达增添趣味,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误解。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确使用歧义句,消除歧义,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湖南岳云中学王丽纯一导入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
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
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三、考查内容: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四、产生之因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
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不少)(89年高考题)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没有把握)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两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一个说)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004年全国卷一)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9、这种食物中含有治癌物质(致癌?)10、产品全部合格(全不?)二)多义词引起歧义11、这真是好球。
(即可指球的质量优良耐用,又可指精彩的进球)(名词多义)1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即可理解为“回忆”,又可理解为“希望、打算”)13、他倒了一杯水。
(“倒”可指“泼掉”,也可指“斟上”)1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1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可指“瞧不起”,也可指“无条件看”)(以上为动词多义)1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可指“两天”,也可指“二号”)1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可指“这一边”,也可指“每一边”)(数量词多义)18、他的笑话说不完。
(可指“他讲的笑话”,也可指“有关他的笑话”)(短语多义)三)兼类词构成歧义19、我要炒肉丝。
(形容词或动词)20、饭不热了。
(动词,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形容词,饭凉了)21、他原来住这里。
(名词,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副词,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22、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只能在15日这天去县里。
)23、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
(动词或名词)四)结构不明产生歧义24、新的国家的领导人(形容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5、围剿土匪的部队(动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6、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
(数量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7、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2004年全国卷四)(副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8、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连词管辖范围不确定)29、对他的帮助(介词管辖范围不确定)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1996年高考题)31、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2003年高考题)32、我们要学习文件。
(结构相同但关系不同)五)关系不明引起歧义33、我弟弟得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请假去照料。
(1989年高考题)34、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2004年高考题)35、那些人连我都看不起。
36、她的花棉袄罩着红上衣。
37、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六)指代不明引起歧义38、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一)3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
(他对小张笑,还是小张对他笑?)40、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
(谁的爸爸?)七)省略不当引起歧义4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992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42、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
(1992年三南题)(谁在医院工作?他,还是儿子?)43、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谁提包?张原,还是老人?)44、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八)语序不当引起歧义45、两个中学的老师46、昨天,这位原河海大学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顾宏玉已办好一切手续,正式就任琼花集团总经理。
47、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2004年全国卷一)九)误用标点引起歧义48、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五、消除歧义的方法1、补充语境法如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2、更换词语法如45、两个中学的老师可改为:两所中学的老师或两位中学的老师3、调整语序法如45-47题4、增删词语法如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可改为:他已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或他还欠1000元(人民币)。
5、补全省略法如41-44题6、改变结构法如25、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7、明确指代法如38-40题8、增加标点法如8、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如48、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六、练习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B.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他的父母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其母校任教,这次作为校方代表,千里迢迢也赶到北京来了。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此浩大、迅速的城建规模,是广州建国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
B.国务院有关官员最近强调,要在分配体制上实现突破,逐步使按知识分配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C.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儿了。
D.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任何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目前,在我市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有条件的。
B.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是一流的。
C.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D.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痛打落水狗”是鲁迅先生向革命人民发出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号召。
B.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C.“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D.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那便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的墓。
C.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D.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答案1、C (A是老王惊讶还是我们惊讶?B“新建的”是修饰“师范学院”还是“实验大楼”?D“其”指代不明,他?父?母?)2、B (A广州怎么能建国?可调序为“建国以来广州”或改“建国”为“解放”。
C 是我和你一同去还是妈妈和你一同去?D可以理解为解放以前的三十年,即“建国前∕30年”;也可以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即“建国∕前30年。
)3、C (A句的“有条件”是有歧义的。
即可指我市已具备了有关的条件,也可能是指实行聘任制有一定的限制,不是无条件的。
B句的“保管”有歧义,一是“保证”的意思,读的时候停顿在“种子”后面;一是保存管理的意思,读的时候停顿在“保管”后面。
D句“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4、A (B句的“没有”管到哪里不明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是导师的建议呢,还是他自作主张的呢?不明确。
C句的“这”指代不明,可以是指“有偿新闻”这种现象,也可以是指“‘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件事。
D句有歧义。
一种理解是主语是“主管领导”,“同意”是谓语,以下全是宾语。
一种理解是“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这件事作主语,以下的是谓语。
按前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占用耕地建房”的人;按后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同意占用耕地建房”的主管领导。
)6、B ( A 我是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呢还是认为“异议”正确?C句时间交待不清。
“在古代”这一时间状语修饰了整个句子;而“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只能是现代的事情。
可改为“古代的这类音乐作品流传到现在,只有文字记载……”D可以理解为我一个人存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都不知道;也可以理解为我和副总经理两人存钱,总经理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