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微观世界(10)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精选)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精选)

卢瑟福原子模型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定参照物后,只看有没有位置的变化。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四、杠杆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杠杆的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 F1﹤F2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单机械1、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振华中学王树国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 了解原子的结构;(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 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九年级物理第10章知识点与重点解析

九年级物理第10章知识点与重点解析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具准备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中图10.1-1和图10.1-2中的两幅图)[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生]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生]科学界说火星上已发现了生物生存的痕迹.[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新课教学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师]奇妙的宇宙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物质未被发现,大家认为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各种各样的物质.[师)对,这些物质包括很多,从“小”的说,有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大”的说,有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这是同学们知道的天文知识.[生]地球处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太阳运动.[师]总结得很好,课本上的两幅图,已经很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广阔的宇宙.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生]既然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想想议议][师]:如果我们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然后我们把碎片再分割.如果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生]如果能一直分割,分到最后还是玻璃吗?[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老师这儿有一块冰糖(教师出示).这块冰糖能不能无限分割下去呢?同学们讨论并请大家大胆发表你的看法.[生]糖是甜的,开始分割时糖仍是甜的.如果继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没有甜味的时候,就不再是糖了.[师]讲得非常好.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生]在分割玻璃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说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呢?[生]我觉得是可以的.[师]组成玻璃杯的是玻璃分子,组成糖的是糖分子.[生]也能说组成水的是水分子.[师]非常正确.现在谁可以告诉大家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师]什么是分子呢?[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做分子(molecule).[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物质就有一定的存在形态.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生]我知道,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些在小学学过.[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呢?[生]教室的门、黑板、桌、椅都是固态.[生]我们喝的水、牛奶、饮料都是液态.[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是气态,氢气、氧气等都是气态,[师]物质的不同状态各有什么特点?我们怎样来区分它们呢?[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杯子,还有一些水,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将杯子拿在手中展示给同学们)[师]这个杯子是液体还是固体?[生]固体.[师]它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呢?[生]有.[师]什么形状?[生]圆柱体.[师]那么它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生]有.[师](把杯子倒过来)看形状变了没有?[生]没有,还是圆柱体.[师]那么它的体积变了没有?[生]没有.[师]同学们说固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师]总结得很好.[继续演示]老师往杯子里加满水盖上盖子[师]现在我往杯子里加满水,大家看:现在杯子不动,那么水有没有一定的形状呢?[生]有.[师]什么形状?[生]也是圆柱体.[师]那么这杯水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生]有.[师](边讲边演示)现在,我把水倒入另一个和刚才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同学们观察,水的形状改变了吗?[生]改变了.[师]水的体积改变了吗?[生]水还是刚才那么多,体积不变.[师]因此,我们又可以发现液体有什么特点呢?[生甲]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生乙]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同学们能不能讨论一下气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对于气体,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圆形的空气,也没有听说过有方形的空气,说明空气并没有固定的形状.[生]我们也没有听过有一杯空气、一盆空气的说法,所以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生]气体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同学们考虑,物质的状态是不是永远不能改变呢?[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我们认为某一种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变化的,如水在很冷时能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水开了后还会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生]我们在第一册中学过的物态变化,说明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都是可以转化的.[师]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会怎么变化呢?[想想议议][师]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吗?[生]我知道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肯定是增大的.比如水沸腾时,蒸气满屋子都是.[生]我认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是减小的.点燃蜡烛时,火焰周围的液体满满地,甚至会流出来成为烛泪,但吹灭蜡烛后,液体凝固后中间会凹下去.[生]我也在电视上看到过炼钢厂钢水凝固成钢锭时,凝固面是凹陷的,因此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会变小.[生]我觉得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不一定要减小.比如水变成冰时体积是变大了.[师]同学们讲得都有道理.有一点同学们没有异议,就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内容及图10.1-6,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生]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生]固体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就像现在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大家周围空间很小,并且相互之间有力的作用,因此固体的形状比较固定时,体积也是固定的.[生]液体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下课后同学们的运动.虽然可以活动一下,但终究不出学校的范围,这就是液体分子虽可运动,但还是有约束力的,因此液体有流动性,但总会保持一定的体积.[生]气体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就像放学乱跑的学生,最后可跑到很远的地方,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生]看来,分子的排列对物质的存在形态影响很大,但分子又由什么组成的呢?4.原子结构(教师出示原子结构模型图)[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放录像]原子的组成.[师]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会为认识世界的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科学世界][师]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纳米科学技术”,了解纳米方面的知识,并收集纳米技术应用方面的资料,互相交流.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宇宙基本由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等星系组成.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进一步深化了物质的存在形态,并且阐述了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的特征及微观模型,了解了组成物质世界的分子及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多列举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不要怕错误,贵在让学生积极参与.2.银河系很大,因此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光速c=3×108m/s.1光年=3×108 m/s×365×24×3600 s=9.64×1015m.3.略4.略宇宙及微观世界宇宙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特点微观模型五、课后提升1、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

第十一章宇宙和微观世界检查要点

第十一章宇宙和微观世界检查要点

14、水的密度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15、怎样测固体的密度? 16、怎样测液体的密度? 17、质量和体积的单位换算 1t=1000 kg 1kg=1000g 1g =1000mg 1m3=103dm3 1dm3=10 3cm3 1L= 103mL 1L=1dm3 1mL=1cm3 18、密度单位的换算 1kg/m3=10-3g/cm3 1g/cm3=103kg/m3
4、小明同学用下列方法测一个圆柱体的密 度,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求: (1)圆柱体的质量; (2)圆柱体的密度。
二、练习 1、2.8kg=_____g=_____mg 680kg=_____t=______g 2、960m3=_______cm3=________dm3 3、0.8g/cm3=_________kg/m3 13.6×103kg/m3=______g/cm3 4、一块石头的质量是48g,体积是20cm3, 它的密度是多少kg/m3?若另一块同种石 头的体积是3m3,其质量是多少?
第十一章宇宙和微观世界检查要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哪些微粒构成。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分别是什么? 3、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4、简述物质的三种状态各有什么特征? 5、计量宇宙和分子原子各用什么单位? 6、什么叫纳米技术?
7、什么叫质量?它用什么符号表示? 8、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时,其质 量是否改变? 9、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10、质量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11、怎样正确使用天平测质量? 1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 13、什么叫密度?密度的公式是怎样的? m m V= m=ρV ρ= V ρ

新初三物理预习笔记精选:多彩的物质世界

新初三物理预习笔记精选:多彩的物质世界

新初三物理预习笔记精选:多彩的物质世界新初三物理预习笔记精选: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

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

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3.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原子的结构.【例1】(2008·钦州)如图11-1-1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图11-1-1【解题思路点拨】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周围,电子绕核高速旋转.【参考答案】 A知识点2: 微观粒子大小的比较.【例2】(2008·昆明)对下列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核、质子B.原子核、分子、质子C.质子、原子核、分子D.分子、质子、原子核【解题思路点拨】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微观世界尺度从大到小可按: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的隶属关系来记.【参考答案】 A聚焦中考热点:【例3】(2009·成都)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解题思路点拨】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电子在周围绕核高速旋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中有更小的微粒——夸克.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等微观粒子,由于空间尺度太小,凭肉眼无法观察到,只能凭电子显微镜等高科技手段,才能观察到.可见,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参考答案】 C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C ).A.原子和电子组成的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2.(2009·上海)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A).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3.(2008·无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D.分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B.液体也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C.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D.只要是物质,就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5.物质在凝固时,体积一般会( B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6.关于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规则B.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完全没有规则C.气态的物质的分子受到力的很大的约束D.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的分子排列是一样的7.(2008·三明)在“地球、夸克、原子、米粒”的物质世界中.尺度最小的是(C).A.地球B.原子C.夸克D.米粒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B.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D.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是差不多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9.(2008·海南)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B).A.年B.光年C.纳米D.千米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都变小B.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都变大C.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不变D.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一般体积不变1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子.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10-10米.1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13.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长度在0.1 nm到100 nm 的科学技术.14.如图11-1-2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图11-1-2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提升解题能力15.(2008·上海)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16.(2008·温州)如图11-1-3所示,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A).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图11-1-317.(2008·徐州)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B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18.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就是最精细的结构C.液态物质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D.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们对宇宙天体和微观粒子的研究都有一定的限度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压缩B.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具有流动性C.当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体积一定变大D.多数物质由液态变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20.(2008·南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21.(2008·义乌)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B.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22. 情景:用肉眼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可以发现它们的结构十分紧密.可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内部组成,发现分子间并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紧挨着,而显得比较稀松.问题: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是否有距离呢? 猜想: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探究:(1)用量筒分别量取50cm 3的水和酒精. (2)将水倒入酒精中,发现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100 cm 3.结论:根据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3.情景一:夏天,小明为了解热,自己制作冰棒.当他将制好的冰棒连同冰棒模从冰箱内取出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 现象:原来与冰棒模口齐平的水结冰后,竟然向外“鼓”起来了.情景二:小红擅长用蜡塑像.可每次将熔化的蜡水倒进模型中冷却后,原来与模口齐平的蜡水中间却凹下去一个坑.问题:物质的温度降低后,体积增大还是缩小? 猜想:甲:水结冰时膨胀了,表明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要增大.乙:蜡水凝固时向内凹进,表明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要缩小.丙:有的物质降温体积缩小,有的物质降温时体积增大.由小明和小红的经历,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你更支持谁的看法?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将水、食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了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都向内凹进. 交流:(1)除了_____以外,一般的液体凝固后体积都要_____.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之间的距离要变____. 【参考答案】 丙,水结冰体积增大而蜡水凝固成蜡体积却缩小;水,缩小;小.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中有更小的微粒:夸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大小关系从大到小排列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2.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微粒称为分子.分子的尺度极小,通常以10-10m 作单位来量度.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分子,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3.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电子在周围绕核高速旋转,就像行星绕太阳周转一样.4.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在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物质在不同的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下表列出分子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下的微观结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等离子态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其实物质还有第四种状态,那就是等离子态.等离子态又叫做物质的第四态,它是气体,不过其原子失去电子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因为两者的量相等因此又叫做等离子态,它可导电而且受磁场影响,热气体中,因为原子高速碰撞而造成电离现象,形成等离子态.分子受热时分裂成原子状态的过程称为离解.若进一步提高温度,原子的外层电子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带电的离子,这个过程称电离.发生电离(无论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的气体称之为等离子体(或等离子态).等离子体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粒子组成的气体.由于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等离子体的净电荷等于零.等离子态与固、液、气三态相比无论在组成上还是在性质上均有本质区别.首先,气体通常是不导电的,等离子体则是一种导电流体.其次,组成粒子间的作用力不同.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净的电磁力,而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间存在库仑力,并由此导致带电粒子群的种种特有的集体运动.另外,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系,等离子体的运动行为明显的受到电磁场的影响和约束.第二节质量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比它大的常用单位有t;比它小的常用单位有g和mg .一头大象的质量为6×103kg= 6 t;一枚硬币的质量为6×10-3kg= 6 g= 6×103 mg.3.把一块钢锭压成钢板,质量不变;把这块钢板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上,质量不变;一瓶矿泉水冷冻后结成冰,质量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使用前应注意: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填“能”或“不能”)5.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水平放置,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天平)平衡.若横梁的左臂偏高,应将平衡螺母向左旋动,若横梁的右臂偏高,应将平衡螺母向右旋动.(2)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必要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3)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的刻度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C.菜刀被磨光以后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解题思路点拨】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状态无关.铁水凝固成铁块,虽然状态变了,但质量没变;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虽然位置变了,但质量也没变;铁丝拉长后,虽然形状变了,质量也不会改变.可见选项A、B、D均是错误的.菜刀在磨的过程中,有部分铁被磨掉,所含铁变少,因此质量变小.【参考答案】C知识点2:质量的估测.【例2】(2008·密云)在下列的动物中,质量可能是2kg的是( ).A.一只老母鸡B.一只老鼠C.一匹马D.一只麻雀【解题思路点拨】物理量的估计是同学们学习中比较困难的一种能力,这需要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一定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以斤两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可把千克换成我们熟悉的单位(斤、两)来比较.由于1kg=1公斤=2斤,质量为2kg(4斤)的物体可能是一只老母鸡. 【参考答案】A聚焦中考热点:【例3】(2009·江苏)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11-2-1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图11-2-1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1-2-1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 g.【解题思路点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要将天平水平放置,把游码归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天平平衡.图甲中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重、右端轻,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轻的一端)调节,才能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的刻度.图中标尺上每大格代表1g ,每小格代表0.2g,游码所对的刻度应以其左端所对刻度线为准,游码所对刻度为2.4g,题中被测物体质量:m=50g+2.4g =52.4g.【参考答案】水平;右;52.4.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1.一块冰融化成水,它的( A ).A.状态改变,质量不变B.状态不变,质量不变C.状态改变,质量改变D.状态不变,质量改变2.某一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C ).A.物体的形状B.物体的状态和温度高低C.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D.物体的位置和温度3.质量是100 g的物体可能是( B ).A.一把椅子B.一包方便面C.一只大公鸡D.一支铅笔4.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C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刻度盘的中央,然后读出质量数D.不用天平测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100 g铁比100 g棉花质量大B.一根生锈的铁棒,用砂纸把表层的锈除掉,铁棒的质量不变C.一艘油轮从沙特开往日本,船上装有108kg的原油,平安抵达目的地,在此次运输中,原油的质量由于地理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D.一瓶饮料,宇航员就是把它带到月球上质量也不变6.(2009·泰安)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D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7.(2008·广安)天平的每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中会发生变化的是(D).A.用摄子取放砝码B.气温升高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板上砸了一下D.生锈了8.要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方法正确的是(C).A.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B.测一根大头针和一个铁块的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的质量C.测100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100D.以上三种方法都一样9.“解放牌”载重汽车本身的质量是 3.8t,合 3.8×103 kg= 3.8×106 g;一粒人工合成金刚石的质量一般约为200 mg,合0.2 g= 2×10-4 kg.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单位:(1)成年人的质量:70 kg;(2)一杯水的质量:200 g;(3)一头大象的质量:10 t;(4)一根火柴的质量:70 mg .11.为了测量玻璃杯中盐水的质量,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DCBFAE(写字母).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B.用天平测空的玻璃杯的质量;C.调节天平横梁平衡;D.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算出杯中盐水的质量;F.把盐水倒入空的玻璃杯中.12.对于天平上的平衡螺母和游码这两个可调部件来说,在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不能调节游码;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往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提升解题能力13.(2008·包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质量约是985( C ).A.tB.kgC.gD.mg14.(2009·自贡)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C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增加砝码D.往右盘减少砝码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B).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16.(2008·湘西)在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B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17.若游码未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就调节横梁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其测量值比真实值(A).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无法确定18.(2009·莆田)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常用天平.生活中有时也用如图11-2-2甲所示的案秤,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 零 刻度线处,此时若秤杆右端上翘,应将调零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某次测量,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2-2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3.2 Kg.图11-2-219.( 2009·晋江)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图11-2-3甲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 平衡螺母 向 左 (填“左”或“右”)旋动.图11-2-3乙是一次正确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则物体的质量是 63.4 g .图11-2-3用这架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 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 、50g 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左偏.小丽同学接下去应进行的操作 用镊子夹取20g 砝码1个放入右盘中,如果大了再换成10g .20.(2008·苏州)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11-2-4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 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往应放在右盘) .(3)图11-2-4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22.8 g .图11-2-4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1.有8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7个质量相同,有1个的质量比其他7个大.给你一架用天平,只称两次,你能找出这个小球吗?简述你的方法.【参考答案】 先拿6个出来对半分了称第一次:如果一样重,那就剩的两个称第二次;如果不一样重,就把重的3个分出来选2个称第二次.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状态无关.2.质量常用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t →kg →g →mg ,它们相邻的进率是103.3.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的使用规则可用口诀记忆: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梁平衡,天平调好不要动,左物右砝两盘盛,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砝游之和是读数,若物砝位置反,读数砝游要相减.4.天平在使用过程中,有两次平衡:第一次是称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第二次是称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之平衡.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半斤八两”的由来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当时为了统一计量而制定了斤两的十六进位制.有的书上记载了这样的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自然就是八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这也是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有意思的是,当时十六两秤叫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作买卖的人要诚实,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直到1959年6月25日,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保留市制.市制原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第三节密度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 .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2.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为ρ=m/v .公式中ρ表示密度,单位是kg/m3;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v表示体积,单位是 m3 .若m的单位用g,v的单位用cm3,ρ的单位就是g/cm3 .密度的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g/cm3 = 1×103kg/m3.3.水的密度ρ水= 1.0×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质量为1.0×103 kg .4.由密度公式还可推导出另外两个求质量和体积的公式:m=ρv和v=m/ρ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例1】下表是小明同学在探究物质的密度时记录的数据:(1)分析、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分析、比较序号为l、2、3及4、5、6或7、8、9的数据可知:对于同种物质,是一定的,而对于不同物质,是不同的;(3)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解题思路点拨】本题通过分析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数据,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参考答案】(1)1、2、3或4、5、6或7、8、9;(2)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质量跟体积的比值;(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密度.知识点2:密度公式的理解. 【例2】对于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题思路点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密度相同.该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密度可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出来,但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参考答案】C聚焦中考热点:【例3】 ( 2009·荆门)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11-3-1所示,由图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大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图11-3-1【解题思路点拨】根据图像比较a、b、c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一般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找(画)一条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c于三个点,这三个点的体积相同,比较它们的质量,质量越大的物质,密度越大;二是找(画)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c于三个点,这三个点的质量相同,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越小的物质,密度越大.由此可见,a物质的密度最大,c物质的密度最小.在b 物质上选任意一个特殊点,可计算出它的密度为1×103kg/m3.【参考答案】 A。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百色五年中考命题规律(熟知考情)年份题号题型考查内容分值总分2019 13 填空宇宙和微观世界(物理学史、万有引力定律)2 22018 14 填空分子动理论 2 22017 13 填空宇宙和微观世界(物理学史、原子的组成)2 22016 3 选择分子动理论 3 32015 3 选择分子动理论 3 3命题导向本章知识点在百色中考中占2~3分,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高频考点是分子动理论、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本章知识点是百色中考的必考考点,考查分子动理论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可能性较大,试题比较简单走进微观1.物质的组成:通常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2.微观粒子(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

(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3)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提示】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微观粒子大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图示大小(m) 10-8~10-9~10-10~10-15~10-15<10-19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通常,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且分子之间有空隙: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根据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和液体的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进一步研究表明,固体中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3)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提示】(1)分子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灰尘、花粉等)都不是分子。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2011和2012汇编精选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2011和2012汇编精选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师用)填空1.(2012南充)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带电的电子,从而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带有个电子。

负 502.(2012无锡)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根据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可知: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绕核运动.质子电子3. (2012湖州)如图是2012年6月6日在地球上观察到的金星凌日现象,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

以后在地球上还能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星凌日的现象。

水4.(2012义乌)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请将太阳系、地月系、宇宙、银河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太阳系中体积最大且有大红斑的行星是。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木星选择5.(2012恩施)关于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分子或者原子 B.质子或者中子 C.电子或原子核 D.有更小的粒子6.(2012广东)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B )A.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C.原子核质子原子 D.原子质子原子核7.(2012眉山)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巨大的天体是由分子组成,灰尘不是由分子组成B.物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的排列方式、作用力的变化无关C.纳米技术研究的都是1mm 左右大小的分子D.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8. (2012成都)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 原子核不能再分9.(2012绵阳)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D.由于固体、液态、气体都是有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10.(2012内江)1909年,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B )A.牛顿 B.卢瑟福 C.热纳 D.法拉弟11.(2012绍兴)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B.太阳系是由太阳、地球和月球组成的星系C.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D.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12.(2012泉州)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B )A. 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B.铅笔很难被拉断C. 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D.磁能吸铁13.(2012遵义)射箭运动中使用的弓,其制造材料应主要具备以下哪种物理属性(C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磁性14.(2012台州)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C )A.原子核B.质子C.电子D.中子11.1宇宙和微观世界填空1.(2012南充)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带电的电子,从而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带有个电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
宏观
物态 分子的排列 分子间 作用力
形态
流动性
固态 十分紧密
强大
形状固定 无
位置不固 液态 定,运动
自由
较小
极度散乱, 气态 间距很大。
极小
无确定的 形状,体 有 积不变。
无确定的 形状,易 有 被压缩。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
液态
气态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时 体积变化怎样?
液态→固态, V变小(↘)
2、水结冰时体积 变化情况怎样?
体积变大
天寒地冻 水管水表频爆裂
四,原子及其结构
科学研究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微
粒——原子组成的。
分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夸克 夸克
错误
核外电子
正确
汤姆生枣糕式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 纳米科学技术
(1)纳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nm。
中子就是最精细的结构 • C.液态物质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 D.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们对宇宙天体和微
观粒子的研究都有一定的限度
• 2.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体积发生改变,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D)
• A.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上发 生变化
• B.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 为构成它们的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欧阳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 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宇宙结构的说法:
盖天说
西方:
地心说
日心说
浑天说
宣天说
广阔的宇宙是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的
一束光穿越银河所有物质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 中。
物质如:空气、岩石、高山、大海、树 木、花草、鸟兽、周围的生活用品等。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物态 分子的排列 分子间 作用力
固态 十分紧密 强大
形态 流动性 形状固定 无
位置不固 液态 定,运动
比固体 的小
无确定的 形状,体

自由
积不变。
气态
极度散乱, 间距很大。
极小
无确定的 形状,易 有 被压缩。
练习
•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
• C.气态物质的分子的间距很大,分子间作 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 D.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分子 间的作用力大
• 3.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
高速旋转
• 4.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 A.原子的大部分是空的 • B.原子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互相混合
在一起,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 C.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 D.原子核带正电荷
对于人来说,白癜风康复报告问心无愧是最舒服的枕头重在实干。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去奔跑,谁都不知道你的真实感受,就像谁都不能代替你去生活一样。 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战胜一个团队。 付出就要赢得回报,这是永恒的真理,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突破它。然而,如果有人能够超越它的限制,付出而不求回报,那么他一定会得到 得更多。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时间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襟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心中的“可”。 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
最小微粒。
分子的大小: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几 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米为单位。
•请注意:
不要把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极小 的颗粒(如灰尘)当成分子,事 实上,这样的一颗粒中包含了几 千万亿个分子。
•物质在不同的三态下的特性
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 小堆分子和单一个分子和原子。
(3)当物体细分到纳米尺度内的时候,物质原有的性质会发生较显著的变化。 (4)纳米技术的应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
小结
一、宇宙是由_物__质___组成,物质是由_分__子_ 组成,分子又是由_原__子__组成,原子是由 原__子__核__和_核__外__电__子_组成,其中原子核又是 由_质__子_和_中__子__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 夸__克__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