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_17狭义相对论

合集下载

狭义相对论(PDF)

狭义相对论(PDF)

经典物理:伽利略时期——19世纪末经过300年发展,达到全盛的“黄金时代”形成了三大理论体系机械运动:以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电磁运动:以麦克斯韦方程为基础的电动力学热运动:以热力学三定律为基础的宏观理论,以分子运动、统计物理描述的微观理论物理学家感到自豪而满足,两个事例: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也就是在测量数据的小数点后面添加几位有效数字而已。

—开尔芬(1899年除夕)理论物理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微分方程都已经解出,青年人不值得选择一种将来不会有任何发展的事去做。

——约利致普朗克的信两朵乌云:迈克尔孙—莫雷实验的“零结果”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三大发现:电子:1894年,英国汤姆逊因气体导电理论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1895年,德国伦琴1901年获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放射性:1896年,法国贝克勒尔发现铀;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物理学正在临产中,它孕育着的新理论将要诞生了。

——列宁背景知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一个惊天的名字;爱因斯坦,一位擎天的巨人!有道是人乃万物之灵,爱因斯坦则是人类之灵!他立足地球,放眼宇宙,在浩瀚的天空架起理论桥梁,他的理论正指引着地球人对神秘的太空进行不懈的探索。

他是当之无愧的地球上“最杰出的人”!1 童年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距离慕尼黑八十五哩的乌耳姆城(Ulm)。

父母都是犹太人。

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经营着一个制造电器设备的小工厂。

母亲玻琳非常喜欢音乐,在小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小时侯,父亲送给爱因斯坦一个罗盘。

当他发现指南针不断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

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第二假设爱因斯坦第二假设--时间和空间伽玛参数宇宙执法者的历险宇宙执法者的历险--微妙的时间质量和能量光速极限广义相对论基本概念爱因斯坦第三假设爱因斯坦第四假设宇宙几何爱因斯坦第一假设全部狭义相对论主要基于爱因斯坦对宇宙本性的两个假设。

第一个可以这样陈述:所有惯性参照系中的物理规律是相同的此处唯一稍有些难懂的地方是所谓的“惯性参照系”。

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解释清楚:假设你正在一架飞机上,飞机水平地以每小时几百英里的恒定速度飞行,没有任何颠簸。

一个人从机舱那边走过来,说:“把你的那袋花生扔过来好吗?”你抓起花生袋,但突然停了下来,想道:“我正坐在一架以每小时几百英里速度飞行的飞机上,我该用多大的劲扔这袋花生,才能使它到达那个人手上呢?”不,你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你只需要用与你在机场时相同的动作(和力气)投掷就行。

花生的运动同飞机停在地面时一样。

你看,如果飞机以恒定的速度沿直线飞行,控制物体运动的自然法则与飞机静止时是一样的。

我们称飞机内部为一个惯性参照系。

(“惯性”一词原指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是每个物体所固有的当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属性。

惯性参照系是一系列此规律成立的参照系。

另一个例子。

让我们考查大地本身。

地球的周长约40,000公里。

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赤道上的一点实际上正以每小时1600公里的速度向东移动。

然而我敢打赌说Steve Young在向Jerry Rice(二人都是橄榄球运动员。

译者注)触地传球的时候,从未对此担心过。

这是因为大地在作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地球表面几乎就是一个惯性参照系。

因此它的运动对其他物体的影响很小,所有物体的运动都表现得如同地球处于静止状态一样。

实际上,除非我们意识到地球在转,否则有些现象会是十分费解的。

(即,地球不是在沿直线运动,而是绕地轴作一个大的圆周运动)例如:天气(变化)的许多方面都显得完全违反物理规律,除非我们对此(地球在转)加以考虑。

4.3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相对时空观

4.3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相对时空观
在一切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率恒为c ,与 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Guangxi university
S
y S' O
u y' O' c c c x' c x
在S系中, 若按伽利略变换: 往左:v=c-u 往右:v=c+u
Guangxi university
讨论:
1 Einstein 的相对性理论 是 Newton理论的发展 一切物理规律 力学规律
解1:以地面为参照系 介子寿命延长。 用经典时空观 介子所走路程
y 0.998c 0 8 6 y 0.998 3 10 2.15 10 644(m )
还没到达地面,就已经衰变了。但实际探测 仪器不仅在地面,甚至在地下 3km 深的矿井 中也测到了 介子。
Guangxi university
S
S
u
弟 a. e f 弟 0 .
x
x
x
) 花开事件:( x, t1 S 系x处发生两个事件 ) ( x, t 2 花谢事件:
t1 (寿命) t t2
在S系中观察者测量花的寿命是多少?
Guangxi university
S
第三节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相对时空观
Guangxi university
返回
一、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论文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两条基本原理 1.相对性原理
所有物理规律在一切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形式。 (所有惯性系都是平权的,在它们之中所有物理规 律都一样) 2.光速不变原理
2 光速不变与伽利略变换 与伽利略的速度相加原理不相容

狭义相对论牛顿

狭义相对论牛顿

狭义相对论牛顿
狭义相对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提出的区别于牛顿时空观的新的平直时空理论。

“狭义”表示它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两条基本假设: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理论的核心方程式是洛伦兹变换(群)(见惯性系坐标变换)。

狭义相对论预言了牛顿经典物理学所没有的一些新效应(相对论效应),如时间膨胀、长度收缩、横向多普勒效应、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

狭义相对论已经成为现代物理理论的基础之一:一切微观物理理论(如基本粒子理论)和宏观引力理论(如广义相对论)都满足狭义相对论的要求。

这些相对论性的动力学理论已经被许多高精度实验所证实。

狭义相对论不仅包括如时间膨胀等一系列推论,而且还包括麦克斯韦-赫兹方程变换等。

狭义相对论需要使用引入张量的数学工具。

狭义相对论是对牛顿时空理论的拓展,要理解狭义相对论就必须理解四维时空,其数学形式为闵可夫斯基几何空间。

现在对于物理理论新的分类标准,是以其理论是否是决定论来划分经典与非经典的物理学,非量子理论都可以叫经典或古典理论。

在此意义上,狭义相对论仍然是一种经典的理论。

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及应用

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及应用

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及应用一、狭义相对论的概述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物理学理论。

它是相对论的最基本形式,描述了高速物体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规律。

狭义相对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光速不变原理和等效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指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不受光源和接收者之间相对运动的影响;等效原理则认为在世界各点的小区域内,被看作自由下落的参考系与独立运动的参考系具有等效性。

二、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狭义相对论的原理主要包括: 1. 相对性原理:物理学的定律在各个惯性参考系中成立; 2. 光速不变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对于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常数; 3. 相对论动力学:物体的运动规律在高速情况下需要通过洛伦兹变换进行修正。

三、狭义相对论的应用狭义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1. 时间膨胀效应(Time dilation)时间膨胀是指当物体相对于观察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受到时间的变慢。

这一效应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在卫星导航系统中进行时间校正。

2. 长度收缩效应(Length contraction)长度收缩是指当物体相对于观察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受到物体的长度变短。

这一效应在粒子加速器等实验中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必须考虑。

3. 质能关系(Mass-energy equivalence)质能关系是狭义相对论的核心之一,它表明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著名的方程E=mc²就是质能关系的体现。

这一原理的应用包括核能的释放和恒星的能量来源等。

4. 狭义相对论的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狭义相对论对经典电动力学进行了修正和推广,引入了洛伦兹变换和电磁场的相对论形式。

这一理论的应用包括研究高速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光的传播等。

5. 狭义相对论在宇宙学中的应用狭义相对论在宇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提供了描述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演化的理论框架,例如宇宙背景辐射的起源和宇宙膨胀的理论模型等。

相对论公式的含义

相对论公式的含义

狭义相对论的公式:S(R⁴,η_αβ)。

狭义相对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提出的区别于牛顿时空观的新的平直时空理论。

狭义相对论是对艾萨克·牛顿时空理论的拓展,要理解狭义相对论就必须理解四维时空,其数学形式为闵可夫斯基几何空间。

广义相对论包括如下几条基本假设:1、广义相对性原理(广义协变性原理):任何物理规律都应该用与参考系无关的物理量表示出来。

用几何语言描述即为,任何在物理规律中出现的时空量都应当为该时空的度规或者由其导出的物理量。

2、爱因斯坦场方程(详见广义相对论条目):它具体表达了时空中的物质(能动张量)对于时空几何(曲率张量的函数)的影响,其中对应能动张量的要求(其梯度为零)则包含了上面关于在其中做惯性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程的内容。

相对论公式是什么呢?相对论公式:1、广义相对论:R_uv-1/2×R×g_uv=κ×T_uv。

2、狭义相对论:S(R4,η_αβ)。

3、相对速度公式:△v=|v1-v2|/√(1-v1v2/c^2)。

4、相对长度公式L=Lo*√(1-v^2/c^2)Lo。

5、相对质量公式M=Mo/√(1-v^2/c^2)Mo。

6、相对时间公式t=to*√(1-v^2/c^2)to。

相对解释: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

相对论的所有公式狭义相对论力学(注:“γ”为相对论因子,γ=1/sqr(1-u^2/c^2),β=u/c,u为惯性系速度。

)1.基本原理:(1)相对性原理: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是与惯性系无关的常数。

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在科学史上,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在这一年,爱因斯坦共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每一篇都是诺奖级别的理论,并且也是开创性的科学成果.其中,在1905年6月30号发表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后来也被叫做:狭义相对论1.伽利略变换:伽利略曾经提出过了一个“伽利略变换”:在伽利略变换下,时间测量与空间测量均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无关,时间与空间亦不相联系.x=x +vt y=y z=z t=t伽利略变换蕴含的时空观:同时性是绝对的;时间间隔是绝对的;杆的长度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空间、时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例:A和B相互靠近,如果选择A为参考系,我们就可以得出A是静止的,B在运动,如果选B为参考系,那B就是静止的,A在运动,如图1如果B在车上向前走,如图2,那站在地面上的人看来,B的速度为v=v1+v2在这个理论当中,速度是可以叠加的.后来,牛顿把伽利略变换纳入到的自己的力学体系当中.我们在运用牛顿定律的时候,都得先规定好一个参考系.2.麦克斯韦VS牛顿牛顿理论后来被广泛运用,甚至还能预言海王星的存在,成为了物理学坚定的基石理论.后来科学家开始研究“电”和“磁”。

尤其是到了麦克斯韦的时代,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统一了“电”和“磁”,并提出了电磁波的概念,还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验证了麦克斯韦的观点,可麦克斯韦方程是不需要参考系的,即:电磁波速度,或者说光速是不需要相对于某个参考系而言的。

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下,光速都是3×108m/s.这就和牛顿力学是相互矛盾的.当时的科学家就认为这个光传播的速度应该是相对于它的介质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科学家认为空间中布满了一种叫做“以太”的物质.以太对于光(电磁波),就如同水对于水波这般.1851年,菲索做了流水对光速影响的实验.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在美国克利夫兰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两垂直光的光速的差值.结果均证明“以太不存在”.•狭义相对论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1)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对于描述一切物理过程(包括物体位置变动、电磁以及原子过程)的规律,所有的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狭义相对论的诞生1905年9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德国权威性的《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划时代论文,这篇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的伟大杰作,被人们称之为狭义相对论,正是它全面地拉开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狭义相对论使力学和电动力学相互协调,并对时间、空间和运动等传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新的认识,它把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统一。

狭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不仅大大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且在哲学世界观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马赫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批判最早提出运动的相对性问题的是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长期以来占据着统治地位。

而伽利略则拥护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当时的学者们强烈反对伽利略关于“地球在运动”的观点,其理由如下:(1)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

(2)如果地球既有公转也有自转,那么地球上的物体岂不是都会被向后抛吗?(3)如果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的话,那么从高处由静止落下的石头,将不会落到正下方,而必然会落到偏西的位置。

对于这些批评,伽利略分别进行了如下反驳:第一,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与我们乘坐以匀速运动的船时感觉不到船在运动是一样的。

这种想法与相对性原理以及作为相对论的基础的惯性系的概念相联系。

第二点和第三点,因为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一起运动着,下落的石头在水平方向与地球以同样的速度运动,所以仍然会落到正下方,这个观点与惯性定律相联系。

惯性定律可以表述为:“如果物体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

”我们把满足惯性定律成立的条件的地方称为惯性系。

理想的惯性系大概是独自漂游在远离星星的宇宙空间的宇宙飞船中的坐标系。

由于相对于这艘宇宙飞船作匀速运动的其他宇宙飞船都是惯性系,所以惯性系还是有无穷多个。

正如伽利略所说,在一切惯性系中,物体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t ' t
3、伽氏变换下麦氏方程等可变性的三种看法 麦克斯韦方程 • 麦克斯韦方程不正确
伽利略变换
• 电磁运动不服从相对性原理 • 伽利略变换不适合高速运动
(1)充满宇宙,透明而密度很小(电磁 弥散空间,无孔不入); (2)具有高弹性。电磁波一般为横波, 以太应是一种固体 v G ( G是切 变模量,ρ是介质密度); (3)它只在牛顿绝对时空中静止不动, 即在特殊参照系中静止。
(1)在一切相对作匀速运动惯性系中牛顿力学定律具有相同形式; ⑵ 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不存在特殊的惯性系。

经典时空理论的局限性
1、光速可变并与光源运动相关
不能在一个参照系内部做实验来确 定该参照系相对另一系的速度。
u x u x v, u y u y , u z u z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拖曳理论
地球不是绝对参照系。但由于以太很轻,地球在以太中运 动可以拖动以太一起运动。但这种说法与光行差现象矛盾。 恒星光行差现象(1727年发现): 观察恒星光线的视方向与“真实”方向之间有一夹角, 这说明若以太存在,将不能被地球拖动。若被拖动则地球上将 看不到光行差现象。地球上观察天体的方向,应是地球相对恒 星的运动速度与光速合成的方向。
机动 目录
地球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4、收缩假定(1892年洛仑兹—斐兹杰惹)
假定认为沿相对以太运动方向上物体长度收缩为 l 1 v 2 c 2 则在地球上观测,光沿MM1M时间:
l1 1 v 2 c 2 l1 1 v 2 c 2 2l1 c t1 cv cv 1 v2 c2 2l2 c 2 l2 l1 c 沿MM2M无收缩: t2 1 2 2 1 v2 c2 1 v c 2l2 c 2l1 c 2 l1 l2 c , t2 同理: t1 2 1 v2 c2 1 v2 c2 1 v2 c2 因此 0 2 1
X'
O
(x1 t1 )
(x2 t2 )
X
l = x2- x1
r ( x2 x1 ) 2 ( y 2 y1 ) 2 ( z 2 z1 ) 2
x1 ( x2 vt ) ( x1 vt ) x2 x1 x2
r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 ( y2 y1 ) 2 ( z2 z1 ) 2 r ( x2
实验结果
N 0
该实验被认为是狭义相对论的主要实验支柱之一。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说明了“以太”本身不存在。 1907年迈克耳逊因创制精密光学仪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实验结果的几种解释
1、地球相对以太静止论
地球为绝对参照系,光速在地球上恒为 C 且各向同性。这 样显然光程差为零,在地球上实验条纹不移动。但此解释必然 得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结论,同时太阳光在地球周围各向同性, 但太阳相对地球运动,仍不符合经典速度合成。
1
v
B
A
2
v
cv
cv
这一说法与双星实验相矛盾。若光 速与光源运动有关,则在 1处光速相对 地球为C+v,2处光速相对地球为 C-v。 在同一时刻观看 B 星不应是一亮点。 B 星不同时刻发出的光在同一时刻到达地 球,拍摄照片应是一条很短的亮线。但 实验结果均为亮点,说明光速与光源运 动无关。 1924 年用日光做迈氏实验, 仍然无移动,证明双星实验正确。
A.爱因斯坦 ——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1900年毕业于瑞 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 1905 年,爱因斯坦在科 学史上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 —— 建立了狭义相 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1955年4月 19日在美国逝世。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
历史背景及重要实验基础
牛顿力学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热力学与经典统计理论
《引言》 • 19世纪后期,经典物理 学的三大理论体系使经 典物理学已趋于成熟。
两朵乌云: • 迈克耳逊——莫雷“以太漂移”实 验 • 黑体辐射实验 • 近代物理学的两大 狭义相对论 支柱,逐步建立了 量子力学 新的物理理论。 • 近代物理不是对经典理论的简单否定 • 近代物理不是经典理论的补充,而是全新的理论
2
仪器转动
2l 2l t t2 t1 2 v 12 v2 c(1 2 ) c(1 2 ) c c
l1 l2 l
2l2 2l2 2l2 1 t2 u c2 v2 c 1 v2 / c2
M2
vt2
1 ct
/2
2l
2 ct
引起干涉条 纹的移动:
系光速各向异性 ux u x v c cos v u y u y c sin
uz u z 0
光沿 系X轴传播的速度 光沿 系Y轴传播的速度

Y
Y'
v
u c
在 系 光速各 向同性

O O’
X' X
u cv
u c v
M2
2l1 1 l1 l1 t1 2 2 c 1 v / c cv cv


O
l2 l1

M1
u
地球系 以太风
v
P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对光线(2) O M2 O 设
2l t1 t t2 2 v v 2 12 c(1 2 ) c(1 2 ) c c

Y
Y'

v
x x vt
t t
z z
y y
r
O
ZZ Z'
机动 目录
(x, y, z) P
r
X (X')
O'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关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在每个惯性系放一个时钟和一把尺子,钟和尺与
参照系无关,与内部结构无关,与运动无关。 • 运动长度的测量:在同一时间去测量物体的两端。 Y Y' t = t 1 2 v

v
v

c
对太阳光的实验观测:
v 理论计算: tg c
1
41'' 0.005730
4
v 3.0 10 m / s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发射理论
静止光源光速为 C ,运动光源光速改 变,且各向同性。这样在地球上用静止 光源做实验,条纹当然不移动。麦氏方 程在地球上精确成立,但在以太中形式 不同。仍认为以太存在,这样阳光在地 球上不为C。
t' t
• 空间是绝对的
x' x
• 时空相互分离
F ma ma F
结论:在一切惯性系中,经典力学 中的时空是绝对的—— 绝对时空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牛顿定律不变性

力学相对性原理 (Galilean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狭义相对论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深刻理解经典时空理论和迈克尔逊实验; 2、熟记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仑兹变换; 3、理解同时的相对性和尺缩、钟慢效应,能够 熟练利用洛仑兹速度变换解决具体问题; 4、了解相对论四维形式和四维协变量; 5、掌握相对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难点: 1、同时的相对性、时钟延缓效应的相对性; 2、相对论四维形式的理解; 3、电动力学相对论不变性的导出过程。*
洛仑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惯性系间的变换关系,可证明麦 克斯韦方程在此变换下不变。但他没有突破经典时空观,没有 建立相对论,并对自己结果持怀疑态度。长度为什么会收缩, 长度定义是什么,变换中时间的意义是什么……?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电动力学
第 六 章
Special relativity
2005
世界物理年
纪念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诞生 100 周 年 与 爱 因 斯坦逝世 50 周年。
让物理走近 大众,让世界 拥抱物理
主要内容:
• • • • • 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洛伦兹变换 相对论的时空理论 相对论的四维形式 相对论力学
v 光程差 2l (v c) 2 1 2 c 光程差与条纹移动关系 N
机动 目录 上页
2l v 2 N c2
下页 返回 结束
1881年迈克耳逊第一次实 验,预期 N 0.04
1887年迈克耳逊和莫雷改 进实验,预期 N 0.4
迈克耳逊干涉仪精度可观测到 0.01个条纹的移动。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伽利略变换
—— 在两个惯性系中分析描述同一物理事件(event)
在t =0 时刻,物体在O 点, • 在t = t 时刻,物体运动到P 点
系重合
: r x, y , z , t : r x , y , z ,t
正 变 换
相对性原理
4、 “以太”概念及绝对参照系
光借助“以太 ”媒质传播, 相对静止的“ 以太”,光的 传播速度各向 同性,均为C 。
“以太”究竟为何物?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迈克耳逊—— 莫雷实验
• 假定相对性原理不成立,麦克斯韦方程的形式仅在以太中成 立。因此在地球上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地球相对“以太”的 速度。反过来可以通过实验寻找“以太”静止的绝对参考系。 • 假定在“以太”中光速各项同性且恒等于C,而在其它参考系 光速各项异性。 • 假定太阳与以太固连,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就应当是地球 绕太阳的运动速度。 对光线(1) :O M 1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