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该句错误较多。
首先断句错,应为“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古人以干支纪年,纪日,但纪月不用干支。
这个“朔”字,是初一的意思。
古人在正规庄重的场合纪日期时月后都加上该月初一的干支,以便于别人推算。
古人没有括号,所以直接附在月字后。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古人署官格式复杂,但不好移译,最好是解释一下即可,译成现代汉语反而不甚通顺。
下同.原文:使持节、蒲外(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季明文稿》维乾元元年,岁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玉兰,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
携尔首衬,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维干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榇。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编辑本段译文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颜真卿的《祭侄帖》全文及解释

颜真卿的《祭侄帖》全文及解释一、全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
尚飨!二、解释1.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维”:句首语气词,无实际意义。
“乾元元年”是唐肃宗的年号,即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是用干支纪年法表明这一年是戊戌年。
“九月庚午朔”指九月初一这天是庚午日,“朔”为每月的初一。
“三日壬申”表示九月初三是壬申日。
这是按照古代的纪年、纪月、纪日方法准确写明祭祀的时间。
2.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颜真卿在这里列出自己的官职和身份。
他是死者颜季明的第十三叔,当时担任银青光禄大夫(这是一个散官名,代表官员的等级待遇)、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表示被授予管理蒲州军事事务的权力,“使持节”是一种权力象征)、蒲州刺史(蒲州的地方长官)、上轻车都尉(勋官名,表示功劳等级)、丹阳县开国侯(爵号,有一定的食邑等权益)。
3.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清酌”指祭祀用的清酒,“庶羞”指多种美食佳肴。
颜真卿用清酒和美食来祭祀已经去世的侄子颜季明的灵魂。
颜季明被追赠为赞善大夫(这是一个官职名,多为太子属官,追赠表示朝廷对死者的褒奖)。
4.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惟”:发语词。
《祭侄文稿》汉语翻译的碑文写的什么?

《祭侄文稿》汉语翻译的碑文写的什么?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榇。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颜真卿〈祭侄文稿〉释义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颜体”,被后世称为“颜真卿楷书”。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气势雄浑,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而他的一篇祭侄文稿更是被人们称为经典之作。
下面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译文。
祭侄文稿吾侄颜真卿,年方弱冠,才华横溢,书法造诣已经超过了我这个老叔。
然而,命运却不公平地夺走了他的生命,让我这个叔叔痛失至亲。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心如刀绞。
你是我亲手教导的,我看着你一步步成长,一点点展现出你的才华。
你的字,如同你的人一样,气势雄浑,刚毅有力,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你的字,是你的灵魂的写照,是你的情感的宣泄。
你的字,是你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你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师傅王羲之。
他是我们书法界的巨擘,他的字,如同他的人一样,温润如玉,婉约细腻,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他的字,是他的灵魂的写照,是他的情感的宣泄。
他的字,是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朋友杜牧。
他是我们文坛的翘楚,他的诗,如同他的人一样,清新脱俗,婉约动人,充满了诗意的韵味。
他的诗,是他的灵魂的写照,是他的情感的宣泄。
他的诗,是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故乡洛阳。
那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那里有着壮丽的山河,美丽的风景。
那里有着众多的文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吾侄,你是洛阳的骄傲,你的字,是洛阳的瑰宝。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名利?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还是为了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追求。
你用你的字,向世界展示了你对真善美的追求,你用你的字,向世界展示了你对人生的思考。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明白,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
祭侄文稿原文和译文

祭侄文稿原文和译文祭侄文稿原文:非常荣幸地得知古灵阁的庆典,令人兴奋不已。
虽然我们的祖先已经去世多年,但每当我们记起他们的故事时,就会感到深深的感动。
今天,我们要为他们祭祀,让他们永恒地留在我们心中。
在这一刻,当我们举起火把烛光,烧着芳香,祈祷和回忆,让我们赋予他们新的生命。
宗族里所有人,不论是否到场,都隆重地纪念着他们的风采,将他们的历史留下来。
隆重祭拜他们,将他们壮丽的荣耀,护送到万世流传,唱和他们的传说、凭借他们的名义而活。
今后的日子里,父母们的忠诚、敬畏和恩惠总会刻骨铭心,不论何时,何处,都会被传承而永存。
祭侄文稿译文:We are greatly honored to know the celebration of Gulian Pavilion, which makes us excited. Although our ancestors have passed away for many years, every time we recall theirstories, we will feel deeply moved. Today, we pay homage to them, so that they will live forever in our hearts.At this moment, when we hold up the torch and candlelight, burning incense, praying and recalling, let us give them anew life. Everyone in the clan, whether they are present or not, solemnly remembers their demeanor and leaves behindtheir history.Fervently worship them, take their glorious glory to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ing and tell their legends, and live in their names. In the future days, the loyalty, awe and grace of parents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in mind, no matter where and when, they will be inherited and everlasting.。
祭侄文稿(释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璉。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戩穀。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眾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櫬。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顏。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饗。
颜真卿《祭侄文稿》原文及翻译

颜真卿《祭侄文稿》原文及翻译原文: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于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戬穀。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榇。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涂去)。
卜(“□”涂去)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翻译: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农历是戊戌年。
农历九月的朔日是为庚午日,初三日壬申,(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
现今用清酒和多种美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
词曰: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
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
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
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
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
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
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
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
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现将原文注释如下: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不知为什么不著作者?本人查过词典及网上资料,本文对清酌庶羞与比者二词的解释是不对的.前者的意思是清酒(祭祀不得用浊酒或未滤之酒)及多种美味,后者是近来,近日之意.当然,
本人并无对作者不敬的意思,不过意欲锦上添花而已.相反,对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因为祭侄文稿是十分著名的书法作品,喜欢的人极多,但作解释工作的人少,致使众多学子在稀里糊涂中
瞎琢磨.作者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啊.
中国明清历史/artx/lishi/list_10_1.html 编辑:hdnc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