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专题《天气与气候》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两地中()A.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B.年温差甲地小于乙地C.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D.乙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甲、乙两地均位于()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高山地区【答案】(1)B(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一月份气温在0℃以上,乙地一月份气温在0℃以下,冬季气温甲地高于乙地;甲地年温差为16℃,乙地年温差为31℃,年温差甲地小于乙地;甲地降水集中于冬季,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2)读图可知,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属于温带地区,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地区,所以甲、乙两地均位于温带地区。
【点评】(1)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2)最冷月均温在15度以上的气候为热带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度的气候为亚热带的气候,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特殊);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下,最热月温度在20度以上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2019年,我国北方某市一所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观测了6月全部的降水过程记录在下表。
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60毫米,2019年降水量约为320毫米。
据表,完成下列小题。
A.34mmB.24mmC.36mmD.360mm(2)根据降水量判断,2019年当地可能出现的灾害是()A.洪涝B.地震C.滑坡D.干旱【答案】(1)A(2)D【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市6月总共降水3次,第一次为10mm,第二次为8mm,第3次为16mm,共降水10+8+16=34mm。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 4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0时左右【答案】 C【解析】【分析】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是早上跟晚上气温更低,中午气温更高,由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故答案为:C。
【点评】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值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
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增强。
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
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
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2.世界各地气温地区差异很大。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分析得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从赤道向两极递增C.从海洋向陆地递减 C.从海洋向陆地递增(2)甲地形成低温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答案】(1)A(2)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
受地形影响,海拔高,气温较低,甲地形成低温中心;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克苏地区,盛产冰糖心苹果。
读阿克苏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完成下列两题。
(1)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特别甜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处于低纬度,雨热条件优越B.海拔高,均在4000米以上C.海陆位置优越,临江近海D.夏季昼夜温差大(2)阿克苏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答案】(1)D(2)C【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可知,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该地区处于中纬度,降水稀少,故A错误;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海拔高约在1000-2000米之间,故B、C错误;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昼夜温差大,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阿克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答案为:C。
【点评】(1)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2)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 4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0时左右【答案】 C【解析】【分析】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是早上跟晚上气温更低,中午气温更高,由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故答案为:C。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小明周末和同学去爬山,他们在海拔720米处测得的气温是24.8℃,据此推测山顶1520米处的气温是 ( )A. 24.8℃B. 20℃C. 4.8℃D. 29.6℃【答案】 B【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小军目前所在的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4.8℃,小明已经爬到海拔为1520米的山顶气温为:(1520m-720m)÷100×0.6℃=4.8℃,24.8℃-4.8℃=20℃。
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B. 睛转阴,东南风3级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D. 睛转阵雨。
西北风6级【答案】 A【解析】【分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
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工厂运送天然气到东亚各港口,有经大西洋的以往常规航线和经白令海峡的北冰洋航线(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以往常规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
下列原因不可信的是()A. 航行更省时B. 航程更短C. 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D. 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2)有关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铁路为主B. 地跨亚欧两洲,亚洲部分占国土面积的3/4C. 消费品制造业发达,重工业落后D. 太平洋沿岸的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一大城市【答案】(1)D(2)B【解析】【分析】(1)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主要原因有航行更省时,航程更短,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使航线更安全了;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是北冰洋航线的劣势;D符合题意。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经常开展观察和记录地理事象的活动。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观察的当地5~8日的天气预报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当地雷雨天气出现在()A.5日B.6日C.7日D.8日(2)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据此判断这几日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5日B.6日C.7日D.8日【答案】(1)B(2)C【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6日出现雷雨天气,不适合进行野外地理考察(2)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从图中可以看出,7日气温日较差最小,是6℃。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一般而言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
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
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
山地小于平原。
2.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 风和日丽B. 四季如春C. 狂风骤雨D. 阴转多云【答案】 B【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四季如春表示地区的气候特征,其他表示的是天气现象。
故答案为:B。
【点评】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最大特点是多变,直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广影响。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描述某地气候特征通常从这两个角度来说。
3.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A. ①—台风—渔船返港B. ②—晴天—晾晒衣物C. ③—雷雨—接打手机D. ④—大雨—户外运动【答案】 B【解析】【分析】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据某市天气预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星期一气温日较差最大B. 每天最高温都出现在正午12时C. 未来七天以阴天为主D. 该市很可能是拉萨【答案】 A【解析】【分析】解:由图中天气预报图可以看出,星期一的气温差异是12摄氏度,是一个星期中日温差最大的一天;一般情况下,每天的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午后两点;未来七天以多云和雨天为主,阴天只有一天;该城市气温高,不可能是位于青藏地区的拉萨,因为拉萨终年低温,夏季的平均气温也在16摄氏度左右。
故答案为:A【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
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如图所示兰州水车,起源于明朝,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
在解放前,水车的作用是()A. 水上航运B. 防洪排沙C. 防止凌汛D. 灌溉农田【答案】 D【解析】【分析】解:兰州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故答案为:D。
【点评】甘肃省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降水量大于800mm,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向西北依次是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西北部年降水量少于200mm。
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区是河西走廊,尽管这里降水较少,但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这里发展了灌溉农业,主要农产品有冬小麦、棉花等。
3.因距海遥远,周围又被其他内陆国包围,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双重内陆国”(见图),但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交往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又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到达过这里,正在筹建的中吉乌铁路使得该国更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下图示意加拿大50°N附近地形剖面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中曲线箭头示意气流运动方向。
气温年较差指某地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通过比较城市①、②、④的气温年较差,可推测城市③的气温年较差()A. 小于①B. 间于②和④之间C. 大于④D. 间于①和②之间(2)城市①的气候特征可表达为()A. 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干燥B.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多C. 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D. 全年温和少雨(3)造成①地和②地之间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人类活动B. 地形C. 纬度D. 河流【答案】(1)B(2)C(3)B【解析】【分析】(1)读图比较可知,①、②、④的气温年较差,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由此可推测城市③的气温年较差间于②和④之间。
故选B。
(2)读①地的气温和降水图可知,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故选C。
(3)读图中①、②的位置可知,①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②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所以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因素是地形。
故选B。
故答案为:(1)B;(2)C;(3)B;【点评】(1)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三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得出第另外一个城市的年较差,既要考虑四个城市的温度问题,又要考虑四个城市的位置关系,比较难。
(2)考查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必考点,学生要掌握以温定型,以水定带的规律。
(3)同样考查学生的看图能力,分析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联系书本所学知识,有一定难度。
2.下图示意三明某月 31 日天气情况(中国天气网),读图完成下列题。
(1)该日三明天气状况是()A. 晴B. 阴C. 多云D. 小雨(2)关于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明昼短夜长B. 三明昼长夜短C.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D. 太阳直射在赤道(3)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 5 月B. 7 月C. 8 月D. 10 月【答案】(1)C(2)A(3)D【解析】【分析】(1)天气符号是人们认识天气的重要载体,由图中天气预报可以看出,当天三明市的天气状况是多云,故选C。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丙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B.甲地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C.乙地地处太行山以西D.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答案】(1)C(2)B(3)D(4)D【解析】【分析】(1)关于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三个城市中,②地的冬季很温暖,三个城市中,②城市多雨期最长,三个城市都是季风气候,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小,①城市的变化最小,故答案为:C。
(2)由图中局部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此时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高温,这是由于我国夏季时,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气温也较高,故答案为:B。
(3)图中甲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湿润,与图中②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乙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图中③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丙位于黑龙江北部,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与图中①气候类型相符,故答案为:D。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丙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甲地为我国广东省,是我国大陆最南部,乙地地处太行山以东,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 4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0时左右【答案】 C【解析】【分析】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是早上跟晚上气温更低,中午气温更高,由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故答案为:C。
【点评】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值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
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增强。
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
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
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2.下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a为15 ℃,b为12 ℃,(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则图示地区呈现的信息正确的是()A. 南半球7月等温线B. 南半球1月等温线C. 北半球7月等温线D. 北半球1月等温线【答案】 A【解析】【分析】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图中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可判定是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相反,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海洋吸热慢,散热慢,故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3.读下列天气符号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天气符号中,适宜出游的是()A.①B.②C.③D.④(2)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图中明显增多的天气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A【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①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②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③表示的天气是晴,④表示的天气是雷雨;适宜出游的是晴天。
(2)解析:读图可知:①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②表示的天气是台风,③表示的天气是晴天,④表示的天气是雷雨;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沙尘暴会明显增多。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
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如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使局部干旱等,而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4.当我们看到校园的国旗向西南飘的时候,可以判断当天的风向是( )A. 西南风B. 东北风C. 西风D. 南风【答案】 B【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当我们看到校园的国旗向西南飘得时候,说明风是由东北向西南吹,可以判断出当天的风向是东北风;B符合题意。
【点评】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即风向。
测定风向的仪器之一为风向标,一般离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碍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碍物6米以上,并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对北方。
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那个方向的风。
5.下列关于世界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D.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东岸降水少【答案】 D【解析】【分析】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8月12日,浙江温岭石塘镇是个宁静安详的海岸小镇……傍晚,窗外传来一阵阵可怕的呼啸声,年久失修的木质窗框在狂风的摇动下不断地颤抖。
突然,大雨倾泻而下。
风和雨好像渐渐统治了世界,整个大地在风雨里无助地颤动。
——摘自某同学日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同学经历的天气是()A.B.C.D.(2)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灾害是()A.沙尘蔽日B.异常高温C.地面下沉D.强风暴雨(3)为减少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损失和伤亡,应()①及时躲到附近大树下避雨②加强监测和预报③修建防灾减灾工程④多搭建轻型房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B(2)D(3)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B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C表示的天气是冰雹,D表示的天气是霾。
题干描述的是台风带来大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读题干可知,此时为强风暴天气,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灾害是强风暴雨。
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题干描述的自然灾害为强风暴天气,为减少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损失和伤亡,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和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故答案为:C。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是人们认识天气的重要载体。
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旋涡,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
夏秋季节主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登陆,如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受影响最显著,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而内陆地区受影响较小。
台风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
(3)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
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
7.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右图是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以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一个月份的点在图中的坐标就是该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 20 ℃B. 11 ℃C. 10 ℃D. 50 ℃(2)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C. 全年高温多雨D. 全年高温干旱【答案】(1)A(2)B【解析】【分析】(1)观察题中所给图片可知,图中的横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mm),纵坐标表示气温(单位℃)。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图中该地7月气温最高,为25℃;1月气温最低,为5℃。
因此该地气温年较差为20℃,选A。
(2)读图可知,该地6、7、8月为夏季,气温在20℃及以上,气温高,其降水量分别为35mm、10mm、20mm,夏季降水少;12、1、2月为冬季,气温在5℃~10℃之间,较为温和。
冬季三个月降水量分别为90mm、60mm、80mm,降水较多。
因此该地区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选B。
【点评】(1)年内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即气候直方图,是最常见的气候资料表示方法,它是将地理数据信息采用图像的形式给予形象的显示,它能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读图时要注意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值及变化。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8.卡塔尔位于亚洲西部的卡塔尔半岛上。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西亚,说法正确的是()A. 西亚就是指中东地区B. 赤道穿过,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C.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D. 主要居民阿拉伯人属于黑种人(2)卡塔尔得了2022年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权。
将于11月至12月期间举行,冬季举行世界杯的主要原因是()A. 卡塔尔位于南半球,当地冬季为北半球夏季B. 夏季气温过高,不宜举行足球比赛C. 冬季举行世界杯是为了避开夏季石油出口的旺季D. 冬季绿树成荫,空气质量好【答案】(1)C(2)B【解析】【分析】(1)关于西亚地区的说法,西亚不包括中东地区的埃及;北回归线穿过该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故选C。
(2)卡塔尔将于11月至12月期间举行世界杯,冬季举行世界杯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过高,不宜举行足球比赛,冬季相对较凉爽,故选B。
【点评】(1)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
(2)“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9.小明周末和同学去爬山,他们在海拔720米处测得的气温是24.8℃,据此推测山顶1520米处的气温是 ( )A. 24.8℃B. 20℃C. 4.8℃D. 29.6℃【答案】 B【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小军目前所在的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4.8℃,小明已经爬到海拔为1520米的山顶气温为:(1520m-720m)÷100×0.6℃=4.8℃,24.8℃-4.8℃=20℃。
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