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doc

6.3: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doc
6.3: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doc

6. 3万有引力定律

一、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行星和太阳、地球和月亮吸引力的类相似,联想一-类比一般有质量的物体之

间也会有吸引力。

2、知道什么是地月检验。

3、知道万有引力的规律。

4、知道万有引力常量的测量、意义。

预习内容见世纪金榜第一页基础自主学习

二、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类比、联想行星和太阳、地球和月亮引力规律的相似,大胆推测所

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遵循相同的规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作图理解万有引

力的物质性、矢量性、相互性。

3、通过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进一步理解万有引力。

4、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展现自我,享受学习。

学习重点:

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公式、会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一般的问题

学习难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來源、理解。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精彩展示,研究点评,总结提高

学习过程: 探究问题1:画出从行星和太阳、地球和月亮到所有有质量物体之间具有吸引力的“联想-一类比”流程逻辑图来?适当论述这个猜想最终变为理论的思路?

探究问题2: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公式、意义?作图理解万有引力的物质性、矢量性、相互性?

探究问题3:写出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常量测量人和方法、万有引力常量普适意义?

探究问题4: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后,人们就能计算出地球的质量。现公

认的引力常量G=6.67X10 H Nm2/kg2,请你利用引力常量、地球半径/?和地面重力加速度g,估算地球的质量。(/?二6371km, g=9.8m/s‘)

中G 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有单位的

来计

A.零 B ?mg C.无穷大 D.无法确定

三、课堂检测案

1 ?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把地球表面的动力学关系应用于天体,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开普勒等科学家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作了准备 c.只有天体Z 间才有万有引力

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就是行星绕太阳旋转的向心力

2?两个大小相同的实心小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若两个 半径是小球半径2倍的实心小铁球靠在一起,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A. 2F B. 4F C. 8F

D. 16F 3.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

F =

G m E

C.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F”'叫

D.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分离的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可以用

算,「是两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4.设想把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地球中心,这时它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 ( )

四、课后练习与提高

1.

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式 八,下

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G 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 当「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E与012受到的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D.m]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m?是否相等无关

2.下列关于陨石坠向地球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陨石对地球的吸引力远小于地球对陨石的吸引力

B.陨石对地球的吸引力和地球对陨石的吸引力大小相等,但陨石的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面

C.太阳不再吸引陨石,所以陨石落向地球

D.陨石受到其它星球的斥力而落向地球

3.设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砂,某卫星在距离地心3/? (/?是地球的半径)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则卫星的加速度为()

A? go B. go/9 C. g()/4 D. go/16

4?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 月球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

()

A. 1:27

B. 1:9

C. 1:3

D. 9: 1

五、课后总结提高:

总结本节课思维、方法、知识要点

《陈涉世家》导学案

九年级第六单元导学案1 21《陈涉世家》导学案 初三班组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4、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1、司马迁: 2、《史记》: 二、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记一记。 鹄.()铚.()酂.()柘.()稷.()闾.()左谪戍 ..() 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 ..()罾.()间.()笞.()陈胜王.()忿恚.()毋.()蕲.()宁.()有种乎谯.()三、文中各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四、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把你读不懂的文言字词和句子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小组交流课前预习,订正答案。 二、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 1、分小组多种形式演练课文朗读,后小组竞赛。 2、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词: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 .. ()语.(),皆指目 ..()陈胜。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第八周第二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2.了解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 3.理解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等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 能用卫星环绕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4.会推导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和含义 学习重点 1. 掌握两种算天体质量的方法 2. 理解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等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 能用卫星环绕规律解决相关问题.(重点和难点) 3.会推导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课前知识储备: 1、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 (分别写出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式) 2.万有引力定律的容 。 公式: 万有引力常量G= 。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是什么? 重力是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万有引力。 设疑自学 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 有引力提供。关系式:F 引=F 向 二、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1、 阅读教材P51 天体质量M 、密度ρ的估算: 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由 2R Mm G =R T m 2)2(π得 M = ,ρ=V M =3034R M π= .(R 0为天体的半径) 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运行时,R=R 0,则ρ= 2.阅读教材P52 了解利用万有引力发现未知天体的思路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都发现了哪些星球?怎样发现的?

3. 阅读教材P53:①了解300多年前牛顿的人造地球卫星设想 ②地面上的物体,怎样才能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呢? 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 的关系: 由2R Mm G =R v m 2, 得V= ∴R 越大,v 越小。 由2R Mm G =R m 2ω,得ω= ,∴R 越大,ω越小。 由2R Mm G =R T m 2)2(π,得T= ,∴R 越大,T 越大。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议一议: 根据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观测数据,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出 的天体质量是地球的还是月球的? 【课内探究】 1. 基本思路: ①.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 万有引力提供。(说明:虽然行星的轨道不是圆,但是实际上和圆十分接近,在 高中阶段的研究中我们把天体运动按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 其基本关系式为: 。 ②.在忽略天体自转的影响时,我们可以认为天体表面处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其基本表达式: 。 2. 具体应用: 应用一、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方法一:要求一颗星体的质量,可以在它的周围找一颗环绕星,只要知道环 绕星的周期和半径,就可以求这颗星体的质量(但不能求出环绕星的 质量m ) 【点拨释疑1】若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 ,又知月球到地心 的距离为r 。(1)设地球质量为M ,月球质量为m ,试求出地球 对月球的万有引力。 (2)求出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 (3)若知道地球半径为R ,求出地球的质量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 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建议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教具: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20分钟) 1、引言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 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 (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 (2)《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 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 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 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 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

2021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学案

导学案6-3 万有引力定律(1课时) 班别:姓名学号 青春寄语:停课不停学,要求我们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自律则能自 强! 【核心素养】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在简单情景中能计算万有引力。 2、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 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 【教学重点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预习案】 1、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________两个物体之间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_____________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m的_______________成____比,跟两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次方成____比。 2、引力常量G=_________________Nm2/kg2 【探究案】 探究一:万有引力定律 1、公式:F=_____________ 其中,M和m指两物体的_______________,r是指两物体间的________。

2、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___________两个物体 3、通常,万有引力常量G=_____________________Nm2/kg2, 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测出。 4、公式2r Mm G F =万 的适用条件: ①适用于两_________间引力大小的计算。 ②两物体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式中的r 是指两球心间距离。 ③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之间,式中的r 是指质点与球心的距离。 例1:(多选)对于质量为M 和m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2r Mm G F =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 、M 和m 所受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D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训练案】 1、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若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大小为F ,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 ) R M h m

《陈涉世家》导学案

《陈涉世家》导学案 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发布的《陈涉世家》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点 一、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二、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四、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讲清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表达方式;教学难点是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认识。 二、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在此基础上,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通过背诵,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 模块1 1、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2、《史记》是一部什么书? 3、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 模块2 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并说出其含义。 阳夏(jiǎ) 嗟乎(jiē) 適(zhé)戍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篝火(gōu) 忿恚(huì) 笞(chī) 徇(xùn) 酂(zàn) 柘(zhè) 谯(qiáo ) 砀(dàng) 社稷(jì) 【点评质疑】 模块1 教师朗读课文后指导学生理清叙事线索 提问:围绕着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第1段介绍农民起义的领袖;第2段记叙起义的原因和谋划情况,第3段写起义的经过和取得的胜利。 模块2 研读第1段 1、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1)“之”的三种不同用法;

6.3万有引力定律学案

6.3万有引力定律学案 一、月—地检验 月球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倍,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在地面附近受到引力的,这说明月球对物体的引力与半径之间也遵从“”的规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上,引力的大小与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成反比。 2.表达式:。 3.适用条件:万有引力公式只适合于两个可以看做的物体,即物体(原子)的自身半径相对两者的间距可以忽略时适用。 4.理解:“两物体的距离”—如果两个物体可以看作质点,这个距离就是的距离,如果是地球、月球等球体,这个距离应该是的距离。 三、引力常量 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测得了G的数值,通常取G= 。 四、万有引力的作用 1.地球上:如图所示,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指向 地心,它分解为两个力:物体的重力G=mg和物体随地球 的自转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向=mω2r,r指物体所在 纬线圈的半径。 当物体在赤道上,F、G和F向三个力方向相同,则有 + =,随着纬度的升高,纬线圈的半径越越小, Fω mg r m2 向心力越越小,重力越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越大。 当物体在两极时,F向=0,此时F=mg,重力呈现最大 值,g也最大。 2.在空中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地球的自转对卫星不起作 用,所以F用充当公转的向心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五、应用 1.请估算同桌两人相距1m时的万有引力,并说明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 2.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当它们相距为r时,它们之间的引力是F=__________。 (1)若把m1改为2m1,其他条件不变,则引力=______F。 (2)若把m1改为2m1,m2改为3m2,r不变,则引力= F。 (3)若把r改为2r,其他条件不变,则引力=_____ F。 (4)若把m l改为3m1,m2改为m2/2,r改为r/2,则引力=_________F 3.假如月亮绕地球公转可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月亮到地球中心的距

《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

............... ..... 布晶..........................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 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 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 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5. 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重难点】 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 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 3.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于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约前145 —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 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在 《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大事年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3.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 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 a)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曾经)与人佣耕,辍(停止)耕之(动词,去,往)垄上,怅(失望)恨(叹恨)久之(音节组词,无义),曰:“苟(如果)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表修饰)应曰:“若(你)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长叹)曰:“嗟乎!燕雀安(怎么)知鸿鹄(hu)(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征发)闾(I G)左適(zh e )戍(sh u )渔阳,九百人屯(停驻)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编次)当行(h eng),为(担任)屯长。会(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估计,揣测)已失期。失期(误了期限),法(按照法律)皆斩。陈胜、吴广乃(于是,就)谋曰:“今亡(逃走,逃跑)亦死,举(发动)大计(指起义)亦死;等(同样)死,死国(为国事而死)可乎?”陈胜曰:“天下苦(苦于)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应当)立,当立者乃(是)公子扶苏。扶苏以(因为)数(shu6)(屡次)谏故(缘故),上(皇上)使(派,派遣)外将(ji eng)(带领,率领)兵。今或(有人,有的人)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爱戴)之。或以为死, 或以为(认为)亡。今诚(果真)以(把)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作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宜(应当)多应者。”吴广以(认为)为(是)然(对的,正确的)。乃(于是,就)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意图),曰:“足下(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代词,指这件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考虑)鬼,曰:“此教我先威众(威服众人)耳。”乃(于是,就)丹(用朱砂)书(写)帛曰 “陈胜王)w eng)(动词,称王)”,置人所罾(zeng)(用网捕)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发现)鱼腹中书

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

a r e g 授课时间:2017年4月10日星期一第2节授课地点:高一(4)班授课人:邵笙青【学习目标】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能应用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 4、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需要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 观察. 【学习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难点】 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方法指导】 自主阅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使用说明】 1.先阅读课本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依据发现的问题 再研读教材或者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我的疑惑处。 2.分组完成探究一,认知什么是“月-地检验”,并了解万有引力的得出。 3.试做课后练习和知识点巩固。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课堂提问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1)轨道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积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规律. 规律:二、自学探究----课前预习,独立完成 1.联系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苹果落地,并 思考:①为什么行星不会飞离太阳?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满足什么关系? ②为什么月球也不会飞离地球呢? ③为什么苹果会落地?④以上几个力有无相似之处? “品味”牛顿的思考及牛顿的猜想 牛顿的猜想: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_________,引力的方向,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_________成正比,与它们___________成反比. 3.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其中G叫_________ G= N·m2/kg-2,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_____kg的物体相距________时的相互吸引力,它是由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在实验室里首先测出的,该实验同时也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计算________________的万有引力,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仍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r为_____________的距离。另外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比它 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的时候,可以把两个物体当作质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 探究解决。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月-地检验” 问题1:什么是“月-地检验”?有什么意义?“月-地检验”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思想方法?

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学案-6.3-万有引力定律

6.3 万有引力定律 学案(人教版必修2) 1.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 “____________”的规律,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苹果到地心的距离)的60倍, 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地球上的________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 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月球______________加速度)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 速度(____________加速度)的________.根据牛顿时代测出的月球公转周期和轨道半径, 检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____________,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用公式表 示即________________.其中G 叫____________,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它是英国 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利用扭秤实验测得的. 3.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近似地,用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 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特殊地,用于两个均匀球体,r 是________间的距离. 4.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只有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才能用F =Gm 1m 2 r 2计算 C .由F =Gm 1m 2 r 2知,两物体间距离r 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 D .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牛顿测出来的,且等于6.67×10-11 N ·m 2/kg 2 5.对于公式F =G m 1m 2 r 2理解正确的是( ) A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B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当r 趋近于零时,F 趋向无穷大 D .当r 趋近于零时,公式不适用 6.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 4 ,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 ) A .使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 4 ,距离不变 C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 4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 B .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 C .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

(完整版)《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5.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于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 年),西汉著名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 10 岁“诵古文”,20 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 91 年完成《史记》创作。 2.《史记》是我国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 年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 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 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 篇,表(大事年表)10 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 篇。 3.鲁迅称《史记》为“”。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文】带点注释,不带点注音。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亦死;等( )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万有引力导学案

《万有引力》导学案 从近几年高考考纲来看,万有引力应用、人造卫星依然为命题热点.解决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天体的形成和天体的运动;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行、变轨、对接和回收;地球的自转;三种卫星的比较;在外星球表面进行的各种实验活动及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计算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多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应用和卫星问题.即:(1)分析确定行星或卫星运动的圆心和轨道半径:绕恒星运行的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地球(或外星球) 表面附近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GMm R 2=mg ;(3).在卫星变轨问题中应用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本章知识体系】 开普勒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三种宇宙速度 各种人造卫星 卫星变轨问题 随地球自转 不考虑自转

第一节 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 【开普勒三大定律】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 ,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 上; 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 的 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 都 .即k T r =23 【例题1】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 的三次方与 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成正比,即3 2a k T =,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 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 ,太阳的质量为大M . (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m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6×106s ,试计算地球的质地M .(G=6.67×10-11Nm 2/kg 2,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 的 成正比,跟它们的 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

6.3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

§6.3 万有引力定律 命题人:郑州星源外国语学校 王留峰 一、预习指导: 1、了解万有引力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 的物理意义,了解万有引力常量G 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现的意义,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5、阅读课本P36—P37 二、问题思考: 1、什么力量支配着行星绕着太阳做如此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 2、考虑一下月球绕地球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大? 三、新课教学: 【例1】两物体质量都是lkg ,两物体相距1 m ,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 【例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M=6.0×1024kg ,地球半径为R=6370 km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 m /s 2. 求:(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 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 (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 物体受到的重力? (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质点与一质量为M 、半径 为R 、密度均匀的球体距离为2R 时,M 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1, 当从球M 中挖去一个半径为0.5R 的小球时,剩下部分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2,则F 1与F 2的比是多少? 【例4】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 火和地球的质量M 地之比为p ,半径之比为q ,那么,离火星表面R 火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与离地面R 地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多少? 新课标第一网 【例5】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的初速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四、课后练习: 1.(单选)设想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到地球中心,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此物体此时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 ( ) A .零 B .2R Mm G C .无穷大 D .不能确定 2.(单选)如图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是r 1和r 2,均小于r ,而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 新课标第一网

《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

....................... ......... 布晶 ..........................................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5.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于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_______________ 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 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 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是我国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大事年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3.鲁迅称《史记》为“____________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 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 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文】带点注释,不带点注音。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 ) 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 ()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鸟—(一…一)知鸿鹄1(—…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 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 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 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 ()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 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 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

3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新人教必修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3 万有引力定律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中学黄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两次重大突破及其思考与检验。 (2)了解月球绕地球公转及其对立情形、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各种运动情形,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及其两个极限情形。 (3)知道引力常量的数值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追寻牛顿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科学探究中思考与灵感、合作与交流、理论与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地面上的力学和天上的力学的和谐统一,蕴涵其中的规律之简洁性和普适性,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二、设计思路 在1687年,牛顿出版了巨著《自然哲学及其数学原理》,终于领悟了万有引力的真谛,把地面上的力学和天上的力学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以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体系。这是牛顿第三次研究引力,得到了哈雷的鼓励和帮助。为了能在课堂上展现牛顿观念的突破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又能促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中思考与灵感、合作与交流、理论与实验的意义和作用,而且领略科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并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以适时适当补充这些细节。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应凸现牛顿发现引力的普遍性,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地球与地面物体和月球的引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统一的及其检验;(2)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有这样的引力及其检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两次重大突破。 教学策略: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直接地解决问题,①地球与地面物体和月球的引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否同一种力;②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是否都有这样的引力。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领悟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策略:把地球对月球引力与太阳对行星引力的类比,想象并演示如果月球不绕地球公转和在地球上把物体用足够大的速度平抛时的现象等来印证,加强地球对地面物体有引力这类例子的举证,对落体加速度和月球公转向心加速度进行验证,想象如果没有地球引力的现象来反证。 四、教学资源 1.宇宙中的太阳系(图片)。 2.牛顿在乡间的苹果树下沉思2(图片、文本)。 3.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停止公转落向地球的模拟(动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一物理导学案§7.2万有引力定律

即墨美术学校高一物理导学案 课型:新授编写人:赵财昌审核人:高一物理组编写时间:2021-3 编号: §7.2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引力. 2.能利用开普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表达式. 3.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含义及适用条件. 4.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 一、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猜想 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可能是太阳的引力作用造成的,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应该与行星到太阳的有关. 2.模型简化 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运动的向心力. 3.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F=mv2 r=m? ? ? ? ? 2πr T 2 · 1 r= 4π2mr T2. 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得:F∝ . 4.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的大小也存在与上述关系类似的结果,即F′∝ . 5.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由于F∝m r2、F′∝ M r2,且F=F′,则有F∝,写成等式F=,式中 G为比例系数.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引力的方向在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成反比.2.表达式:F= . 3.引力常量G:由英国物理学家测量得出,常取G= . 预习自测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公式F =G Mm r 2中G 是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都没关系.( ) (2)在推导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公式时,用到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 (3)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月球受力平衡. ( ) (4)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引力产生的.( ) (5)由于太阳质量大于行星质量,故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 2.两个质量均匀的球体,相距r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1×10-8 N ,若它们的质量、距离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A .4×10-8 N B .1×10-8 N C .2×10-8 N D .8×10-8 N 【课堂探究】 探究一: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理解 如图所示,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1)为什么行星会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3)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总结: 1.两个理想化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由于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轨迹的两个焦点靠得很近,行星的运动轨迹非常接近圆,所以将行星的运动看成 . (2)质点模型:由于天体间的距离很远,研究天体间的引力时将天体看成 ,即天体的质量集中在球心上. 2.推导过程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特点:太阳与行 星间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 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太阳与 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方向.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教案】

《6.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 设计思路说明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科学方法、学会交流合作及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我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设计为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先后结合的方法。“地球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真是同一种力吗?”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则由教师适时引导。当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出月球轨道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就是地面物体下落加速度的2601 倍时,学生一定会由衷地感叹自然界的和 谐统一和科学的无穷魅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既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定律,又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对人类认识和探索未知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不只是用来做几道题,而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我让学生查找关于卡文迪许的资料、做成ppt 并让两到三组同学在课堂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将不易测量的微小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重要且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对学生进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渗透。同时也能说明科学实验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基础,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是对上两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是下

《陈涉世家》导学案一

科目: 语文 教材:九年级上册 使用班级:1、2班 制作人: 张刘锋 第1周1课时 总第1课时 制作日期: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 1 - 《陈涉世家》导学案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得分: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停顿。 2.翻译课文第一段,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段。 【资料链接】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 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 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 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 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注音,自学5分钟后展示。 ) ) ) ) ) ) ) ) ) ) ) ) ) ) ) ) 自学指导二: 对照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第一段,并解释方框内的文言词语,自学6分 钟后展示。 ⑴尝与人佣耕 ⑵辍耕之垄上 ⑶苟富贵,无相忘 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当堂训练】(总分:25分时间:15分钟) 一、填空。(17分) 1.司马迁,(朝代)著名家、家、家。被后人尊为“”。 2.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体史。鲁迅赞誉其为“,”。 3.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怅恨久之,曰:“,。”佣者笑而应曰:“,?”陈涉太息曰:“! !” 二、翻译句子。(6分)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名句赏析。(★★)(2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学后反思】 组长意见: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