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意外伤害预防教案
体育课优质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

体育课优质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运动安全与损伤处理》第三节“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常见运动损伤如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具体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运动损伤基本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具体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2.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模型、急救箱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如绷带、碘伏、创可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图片,让学生解运动损伤严重性,引发他们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关注。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具体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3. 实践操作:4. 例题讲解:以擦伤为例,讲解如何进行现场处理和后续护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者,进行紧急处理方法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1)擦伤(2)扭伤(3)肌肉拉伤(4)骨折3.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份针对运动损伤紧急处理指南。
(1)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同学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处理方法不准确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更多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知识,提高自己运动安全意识。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教案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章节,本次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紧要地位,侧重于让同学学会如何防备运动损伤,及显现后的正确处理,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教的对象是六班级一班全体同学,他们的年龄为13—14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本身,该班男生多女生少,男同学特别喜爱体育,但身体素养不是很好,活泼好动、古怪心强是这个班同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安全学问,深刻认得安全意识的作用2、技能目标:运用本身学习的《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的学问,使本身在运动中,尽量避开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育同学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同学学好运动前的防备,运动中的保护本领,避开损伤难点:一旦运动损伤发生后,如何更好运用‘运动损伤处理学问,有效减轻苦痛。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纳多媒体教学,把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分成六点,认真的给同学讲解出来,然后再讲解如何避开运动损伤的发生,最后讲解当运动损伤不可避开时,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把损害降到最低。
2、学法:在教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把“学习的自动权还给同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学积极思考、讨论,发挥想象,联系自身在运动中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平常在体育磨练中受过伤吗?受伤的部位是那里?你又是怎样处理的?同学回答问题老师小结:我们在平常的`体育磨练中都可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损伤,一旦损伤发生都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损伤虽然不能避开,但是我们能防备。
今日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症状、处理与防备方法,让我们在今后的体育磨练中尽可能避开运动损伤的发生。
体育课安全教案:了解运动常识,预防运动伤害

体育课是学生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无论是健身、健美还是竞技,都需要我们做好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体育课中了解运动常识和预防运动伤害。
一、了解运动常识1.身体状况评估:在体育课之前,学生需要进行身体状况评估,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做好调节。
如果有身体上的不适或者有伤病,需要尽早告知老师。
2.锻炼前的热身:在体育运动前一定要进行热身,包括慢跑、拉伸、跳绳等,以准备身体,提高身体机能。
3.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对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体力和保持身体健康。
4.合理安排运动项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合理安排运动项目。
二、预防运动伤害1.预防性调整:在进行体育运动前,学生应该进行预防性调整,以准备好身体状态,降低运动中发生意外的风险。
2.做好自我保护:在体育课程中体育器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但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自我保护,例如在用球的时候要注意人与物品的距离,避免意外发生。
3.认真听从指导:学生在遵守老师安排任务的时候需要认真听从指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如果有疑问和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避免误伤。
4.注意安全环境:在体育课中需要注意安全环境,避免在一些条件不合理的情况下进行运动。
5.及时处理伤口: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意外伤口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处理,做好伤口消毒,管理及治疗,保证伤口及周围环境干净卫生,避免伤口感染及其他疾病。
在体育课中了解运动常识和预防运动伤害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安全运动并达到健康的效果。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这些知识,锻炼身体、健康生活。
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

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运动损伤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运动中正确运用预防措施,降低损伤风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箱等;2. 学具:笔记本、笔、运动防护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肌肉拉伤:介绍肌肉拉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2)关节扭伤:介绍关节扭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3)骨折:介绍骨折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4)皮肤擦伤:介绍皮肤擦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运动损伤,模拟损伤发生时的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运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组关于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皮肤擦伤2. 损伤症状及处理方法:肌肉拉伤: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冷敷、抬高患肢、休息关节扭伤: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冷敷、固定、休息骨折:骨折部位畸形、疼痛、功能障碍;固定、送医皮肤擦伤:皮肤破损、出血;清洁、消毒、包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种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答案:(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3)正确掌握运动技术,避免动作错误。
2. 作业题目:当发生肌肉拉伤时,应该如何处理?答案:立即停止运动,冷敷患处,抬高患肢,休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方法不熟练、急救措施不正确等。
体育课教案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了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
2. 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降低体育课上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4. 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身心健康。
三、预案内容1. 安全教育(1)课前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应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运动注意事项、安全规则、急救知识等。
(2)课堂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 安全措施(1)场地设施安全:确保场地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器材安全:保证器材质量,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器材安全可靠。
(3)学生着装安全:要求学生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避免携带尖锐、硬质物品。
(4)教师监护:体育教师应全程监护学生,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
3. 应急处理(1)轻微伤害:教师应立即停止运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并通知校医或家长。
(2)严重伤害:教师应立即停止运动,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通知学校领导。
(3)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学校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四、预案实施1. 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本预案,提高安全意识。
2. 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检查、维护,确保安全。
4.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预案监督1. 学校领导应定期检查体育课安全预案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体育教师应自觉遵守安全预案,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
3. 学生应积极配合体育教师,遵守安全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旨在为学生在体育课上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锻炼环境,确保体育教学质量。
《日常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案

《日常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损伤的种类及概念。
2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
3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在上课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的课是什么课?······(学生回答)那么你们在体育课或者体育运动中有没有过受伤的经历?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学生回答)刚才大家讲的都挺好。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我们体育课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课的主体: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多媒体展示)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和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多媒体展示)①按受伤的组织分类(板书)(简述)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和韧带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软骨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损伤。
②按损伤组织是否与外界相同分类(板书)(简述)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③按损伤病程分类(板书)(简述)可分为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暴力打击)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迁延成的慢性损伤和劳损)。
④按伤情轻重分类(板书)(简述)a.受伤后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或不丧失工作能力为轻伤。
b.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患部要停止运动或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治疗的损伤为中等损伤。
c.伤后完全不能训练或需住院治疗的损伤为重伤三、常见的几种运动损伤及原因(多媒体展示)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板书)(详述)对运动损伤预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如带病带伤上课。
2、准备活动不足:(板书)(详述)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个器官功能不能适应将要进行的体育运动。
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2)

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常见运动损伤如擦伤、扭伤、拉伤、骨折等的现场急救与处理方法;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及重返运动场的准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使学生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方法,具备初步的急救能力。
3. 培养学生损伤后的康复意识,遵循科学训练原则,降低再次损伤的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康复训练。
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现场急救方法及重返运动场的准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图片和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2)常见运动损伤如擦伤、扭伤、拉伤、骨折等的现场急救与处理方法。
(3)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及重返运动场的准则。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常见运动损伤,讨论其急救方法。
(2)每组派代表进行现场演示,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学生互相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2. 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方法。
3. 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及重返运动场的准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份关于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宣传手册。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类型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处理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皮肤擦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损伤现象,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2. 知识讲解(15分钟)(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①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②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必要时进行复位。
③骨折:保持伤肢固定,尽快就医。
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
3.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急救包,让学生动手实践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者,进行情景模拟,检验学生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①肌肉拉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②关节扭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复位③骨折:固定伤肢、尽快就医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2.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③注意运动器材和场地的安全④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举例说明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体育课意外伤害得预防与处理教案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到造成意外损伤得原
②让学生知道运动损伤得分类
③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得危害性,以及防治运动损伤得方法;通过学习熟
悉运动损伤得产生原因、预防处理手段,达到自我保护得目得。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得处理与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得学习,把运动中意外损伤得处理与预防知识变成学生自己得生活技能。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观瞧视频引入本次课得内容
什么就是运动损伤?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得损伤,即称之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带来得负面影响
它不仅仅影响个人得身体健康、学习与工作,同时不能参加正常得训练与比赛,妨碍运动成绩得提高,缩短运动寿命,严重者还可使人致残、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造成不良得社会影响与心理影响,对人得日常生活带来便。
二、造成意外伤害得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得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得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得发生。
2、准备活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得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得功能尚未达到适宜
水平;
C、准备活动得内容不得当;
3、不良得心理状态。
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生犹豫不决与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
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得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得气候变化。
如过高得气温与潮湿得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冬易发
生冻伤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与违反活动规则也就是造成伤害事故得原因。
三、意外损伤得分类
(1)按照伤后皮肤、粘膜就是否完整分类
1、开放性损伤
伤后皮肤或粘膜得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
2、闭合性损伤
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常见意外损伤得分类
(2)按损伤得病程分类
1、急性损伤
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2、慢性损伤
(3)按病因分为两类:
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
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得能力,局部过劳致伤。
病症特点: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学生讨论:
四、学生讨论
请同学们想想,在您们进行体育锻炼得过程中,都遇到过那些运动损伤?
大家遇到得运动损伤都有什么样得感觉啊?您们就是怎么样处理得?
五、常见得运动损伤
网球肘、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韧带损伤、肌肉痉挛、骨折、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网球肘
项目:多发生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投掷等项目中。
原因:打球时由于用力过猛,球得冲击力作用于腕伸肌或被动牵扯,造成得。
症状:肘关节外侧剧烈疼痛,并放射,尤其在前旋前臂就是加剧。
处理方法:停止运动,休息,热敷按摩。
预防措施:认真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避免局部负荷过大,加强屈腕、屈指肌群力量训练;纠正错误动作;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并注意加强保护;
踝关节扭伤
项目: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与溜冰等运动中。
原因:踝关节得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得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方法: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内冷敷, 24-36小时内需热敷。
恢复性练习。
预防:专项准备活动要充分; 加强踝足部肌肉力量训练;易伤者在运动比赛时用保护支持带;
肌肉拉伤
常见得几种拉伤部位:大腿后侧;大腿内侧;上臂等;
原因:1、由于肌肉做主动得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得能力。
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有得伸展
处理发法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
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得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
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
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与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得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
肌肉拉伤严重者,如将肌腹或肌腱
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预防: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注意练习场所得温度;拉伤后重
新锻炼;
韧带损伤
部位:多发生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与膝关节、
原因:受伤部位受暴力打击或重物压迫,迫使关节做过度得外翻或内翻动作;
治疗方法:主要就是止痛与加快消肿、局部冷敷, 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如何预防:使用支持保护带;减少冲撞;多做关节练习;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特征:1、有典型得运动史、发病史与反复疼痛史;
2、疼痛;
3、肿胀;
4、压痛;
5、后蹬痛;
原因: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得附着点受到过分得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
预防: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得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突然、连续加大局部得负荷,掌握正确得技术动作,合理地选择与使用场地;
充分得准备活动;运动后采取热敷或按摩等方法及时消除局部疲劳。
治疗:减少局部负荷;局部热敷、按摩,休息时抬高患肢;严重者用弹力绷带包扎,配合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
肌肉痉挛
特征:肌肉僵硬、疼痛难忍、抽筋,就是肌肉持续不自主得强直收缩。
部位: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与屈趾肌。
原因:1大量得排汗;2肌肉快速连续收缩; 3寒冷得刺激
处理:牵引痉挛肌肉;往相反方向牵拉肌肉。
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适应性;充分准备动;及时补充水分、盐水与维生素B1;疲劳时不进行体育活动。
六、如何在体育课中预防意外伤害
1、穿合适得运动鞋、运动服:防滑性好;鞋底柔软;透气性好;大小合适;
2、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得伸展练习:肩关节;腰部;膝关节;脚踝关节
3、做专项准备活动:比如投掷铅球要做: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腰部运动等
4、避免过度牵拉颈部与背部肌肉
5、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6、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得运动项目
7、避免一次锻炼得持续时间过
8、不在坚硬得、有杂物得场地上锻炼
9、作好整理放松运动: 深呼吸;各大肌肉群得放松;
10、使用支持、保护关节得用具:护膝;护腕;护踝;护肘等
七、课堂小结
体育锻炼中要预防运动损伤得发生要做到:
1、加强思想教育,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得思想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合理安排训练与比赛
5、加强易伤部位得练习
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