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崔颢)完美版共28页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优秀课件

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拓展
《黄鹤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拓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
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 就和影响力在唐代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代还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崔颢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雁门胡人歌》
描写边塞风光和胡人生活 的诗歌,展现了崔颢对边 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 感受。
《长干行》
描写女子思念远征丈夫的 诗歌,情感真挚动人,表 达了崔颢对人间真情的关 注和赞美。
01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手法,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等,使得诗句工整美观,读 起来朗朗上口。
02
诗句的音韵安排也十分和谐,通 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歌 具有音乐美感,更加易于记忆和 传诵。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和传说, 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 的世界。
黄鹤楼与武汉的文化关联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 武汉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黄鹤楼还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 处,常有文艺演出、诗词朗诵等活动 在此举行。
黄鹤楼是武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黄鹤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黄鹤楼作为旅游资源,其开发主 要包括景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
典雅的氛围。
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花哨的设计,保持课件的 整洁和易读性,突出重点内容。
图文结合
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图片,使课件 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意境。
黄鹤楼(崔颢)正式完美版ppt课件

楼黄 鹤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
赋。
.
美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丽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的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传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
说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思。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
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 觉,表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 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 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 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 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全诗借 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 乡的情怀。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 一座黄鹤楼。
诗词中的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 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 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 七律第一。
.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
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 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以 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情感是诗歌流动的血液, 情感是诗歌鲜活的生命。
黄鹤楼完美版pptPPT课件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
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
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2019/9/13
2019/9/13
20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1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2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16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17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山中送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19/9/13
7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8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读出感情。
黄鹤楼 · 登黄鹤楼(崔颢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标签写景、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思乡、早教古诗100首、怀古、地名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注释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川原野。
历历:清楚可数。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位于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乡关:故乡家园。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
《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可见对此诗的器重。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美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丽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的 传
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说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首联: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 感叹物是人非.。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 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整体感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 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 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 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 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 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高适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根据图示背本诗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配乐诗朗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鹤 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
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返回目录
【常考名句理解】 (1)《黄鹤楼》中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昔__人__已__乘__黄__鹤__去____,___此__地__空__余__黄__鹤__楼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使用叠字,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的句子是:___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_阳__树____, ___芳__草__萋__萋__鹦__鹉__洲_____。 (3)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游子之身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 所隔,望而不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句子是:______日__暮__乡__关__何__处__是______? ____烟__波__江__上__使__人__愁________。
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享有
“ ___天__下__绝__景__ ” 的 盛 誉 , 与 __湖__南__岳___阳__楼__,江__西__滕__王___阁__并
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传说
1.古代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慷慨。某 日有道士来饮酒,辛氏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氏 盛情,临别时,在墙上画一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 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十年后道士重来, 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 也骑鹤而去。辛氏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 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秋,草木凋零、 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
(小篆)
心,表示内心 感伤忧虑。
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感伤忧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崔颢》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 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 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 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 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 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
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
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
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
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
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崔颢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图片欣赏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图片欣赏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图片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黄鹤楼》图片欣赏
3/24/2022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 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 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 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
3/24/2022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 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 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 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 言律诗,简称七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PPT)

小结 崔颢以神来之笔,将黄鹤楼的传
说与现实交织,将登楼所观之景和所 感之情融会,过去,现在,未来,在 广阔的时空中,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 化难以逆料的感慨和漂泊难归的乡愁, 也暗含对自己事业前途的迷茫。
这首诗被人们赞誉为唐人七言律 诗第一。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 元第12 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 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深沉、烟波凄迷的诗歌境界
崔颢才思敏捷,年少时便科举中 第。但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只做过一 些小官职,远离故乡,四处奔波。
官场浮沉、前途渺茫的感伤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 元第12 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 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 元第12 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 PPT)
诗歌传统意象: “芳草”
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唐 李治《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诗歌传统意象: “芳草” 芳草/春草/草:离愁别恨,思乡怀远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 元第12 课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49张 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