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分类与成因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与成因

7
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是对旅 游资源的再认识过程,同时也 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 了方便。因此,旅游资源的分 级、分类要简明、实用,具有 实践的可操作性。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和成因
8
旅游资源分类目的和义
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 础和基本条件,因而旅游资源一直是旅游产业发 展和旅游研究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认识 与研究旅游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更 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取得良好效益,必 须在认识各类旅游资源形成机制普遍规律的基础 上,寻找各类旅游资源之间的差异,找出不同旅 游资源的特点,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分类 。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和成因
9
旅游资源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存在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按照一定的目的、需要,将其进行合并归类的一个科学区 分过程。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不仅便于旅游资源 的归档、查找、管理和对比,也是认识、评价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客观需要,是旅游管理者、 旅游开发者和旅游决策者制定旅游规划、保护旅游资源和 旅游环境所必不可少的科学资料和重要依据。通过对旅游 资源进行分类分级,拟定旅游资源结构(主次关系),能为 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科学组织旅游产品,以及旅游 规划的文本编制、旅游规划的实施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 比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和成因
13
成因指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与过程,如人文旅游 资源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的,而自然旅游资源则 是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貌旅游 资源按成因可分为流水作用的旅游地貌、风力作 用的旅游地貌、溶蚀作用的旅游地貌等。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和成因
14
功能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 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根据功能的不同 ,可以把旅游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观 光游览型旅游资源、参与体验型旅游资源 、商品购物型旅游资源、保健疗养型旅游 资源、文化教育型旅游资源和感情寄托型 旅游资源等。有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开展 多种旅游活动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种旅游 功能。
中国旅游资源概况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三、地貌概况及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3.地貌类型种类齐全
中国地势图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四、水体概况及特征
1.河流
2.湖泊
3.瀑布
4.泉水 5.海洋
我国水系流域分布示意图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壶口瀑布
吊水楼瀑布
黄庐
黄果树瀑布
河山
五 瀑布
壶三
口叠
瀑• 我国主要瀑布旅游资源: 布 河湖宏瀑: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
黑龙江吊水楼瀑布为我国三大名瀑。
山岳名瀑:庐山“三叠瀑”、“雁荡十三瀑” (大龙秋为主)
第三节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5.海滨旅游资源
(1)北戴河海滨 (2)青岛海滨
(3)三亚海滨
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同我 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二、人口和民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 占世界总人口的1/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 人口约占93 .3 %,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 .7 %(1996年 底数字,不包括台湾和港澳),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第四节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2.宫殿建筑 (1)北京故宫
(2)沈阳故宫
(3)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故宫
第四节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3.礼制建筑
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祭祀自然神。 二类:祭祀祖宗。 三类:
祭祀先哲先贤。(1)天坛
什么是旅游资源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如何形成的?(一)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1)地球的圈层构成自然旅游资源。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组合规律决定旅游区、旅游点的形成。
(3)自然旅游资源受地球景观带的分异规律控制。
(4)地质作用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本底。
(5)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①海洋:海滩、海岛、珊瑚礁、海洋生物资源。
②河流:上流急流峡谷众多;中游波涛滚滚;下游水网密布,形成不同的资源特色。
⑤瀑布:形、色、声三态变化,形成独具旅游资源。
④泉:千姿百态。
③湖泊: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6)气候的差异性①由于气候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康乐气候、避暑胜地、避寒胜地等旅游资源。
②与其它要素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吸引物,如热带雨林景观、干旱沙漠景观、寒带冰雪景观。
③垂直变化可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旅游资源。
④气候要素变化:濛濛细雨、山间云雾、林海雪原、朝霞晚露、旭日夕阳、雾松雨松。
(7)地球生物的多样性①生物化石旅游资源②子遗动物和植物③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不同的景观④绿色植物是构成景区的重要要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历史遗存①古人类遗址:原始部群聚居、活动遗址、生活用具与生产工具、原始艺术及墓葬等。
②陵墓:秦始皇墓、明十三陵、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
③古建筑:古城墙、堡垒、楼阁殿堂、桥塔亭榭等。
其它有石雕刻、伟大工程、古都、名人伟人遗址、遗迹,重要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及至神话传说所依托或附会的地点或建筑都以其独特的价值在今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般来说,人文旅游资源越古老,其价值就越高。
2、社会文化差异①横向差异:正是由于社会文化上的差异,使一地居民对另一地产生未知感,这是形成旅游者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重要原因。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141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掌握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并学会分析其原因。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概念在自然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组成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相对重要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分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旅游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价值1.多样性:内容上的多样性,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2.非凡性:非凡性越突出,吸引力越大、吸引的空间范围越广,开发价值越高。
3.可创造性:一是最初不具备旅游功能和吸引力的事物和因素逐步成为旅游资源;二是人们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建设和创造旅游资源。
4.永续性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重复使用下去。
但是,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并非是绝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一、判断题1.旅游资源包括有具体形态的事物,也包括不具有具体形态的文化因素和现象。
() 2.凡是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资源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3.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均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 4.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成因

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
10
依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首先,可以 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 游资源两大类;其次,依据旅游资源属 性异同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若干基本类型 ;最后,依据旅游资源其他标准细分为 具体类型。
11
按照管理单位级别高低,我国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国家级、 省级和市(县)级3个等级。这种分类实际上反映了旅游资 源价值的大小和品味的高低,并且这些级别类型都是在国 家有关部门严格考察的基础上审批决定的,因此具有相当 的权威性。 1.国家级旅游资源 国家级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历史和科学价值,可 以吸引全国乃至国际游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例如,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级历史 文化名城均是我国国家级旅游资源。
如课本15页图2323主类亚类基本类型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aab谷地型旅游地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aad滩地型旅游地aae奇异自然现象aaf自然标志地aag垂直自然地带ab沉积与构造aba断层景观abb褶曲景观c节理景观abd地层剖面abe钙华与泉abf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abg生物化石点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d自然变动遗迹ae岛礁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bab暗河河段bac古河道段落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bbb沼泽与湿地bbc潭池bc瀑布bca悬瀑bcb跌水bd泉be河口与海面bf冰雪地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2以旅游资源的性质形态功能特性文化内涵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21
确定分类 原则和依 据
初步建立 分类系统
完善分类 系统
写出分类 说明
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

殿(厅)堂
宫廷建筑群
景观建筑
陵寝建筑
园林
特色城镇 与村落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建设工程
景物观赏点 康体娱乐休闲
园林游憩区 宗教祭祀活动
动植物展示地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FB 单体活动场馆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建筑
牌碣 牌坊
FD居住地与社区
FE 归葬地
FF交通建筑
FG 水工建筑
G、旅游商品类:一个亚类,7个基 本类型
纪念地
名人故居
二、按照旅游动机对旅游资源分类
1、心理方面的,例如:宗教圣地、重大历史事 件、探亲等。
2、精神方面的,例如:科学知识、消遣娱乐、 艺术欣赏等。
3、健身方面的,例如:疗养院、体育运动设施 等。
4、经济方面的,例如:土特产、够物品等。 5、政治方面的,例如:国家政体状况、各种法
H、人文活动类:4个亚类,16个基本类型
HA 人事记录:人物、事件
HB 艺术
文艺团体、艺术作品
HC 民间习俗
HD 现代节庆
嘎纳电影节
俄罗斯文化节 旅游节
第四节 其它分类方案简介
一、按照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 1、观光旅游: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
城镇风貌、园林建筑,提供旅游者观光游览和鉴 赏
第三节《国家标准》分类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分类目的: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主要目的, 并适用于旅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的 应用型分类方案。
2、分类依据: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等 3、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
源与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4、分类结构:包括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
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种类还包括宇宙类,如太空、星体、天体观测、陨石等;人文旅游资源还包括消闲、(1)、碉楼简介:就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得结晶。
开平碉楼与村落及其中西文化交融得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乡风民俗等,都保持得相当完整与真实。
她深沉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浓郁得欧美文化气息,高度反映了在特定得历史条件下,特定得地域环境中所形成得独特得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华侨文化得典范之作”、“令人震撼得中西建筑艺术长廊”。
(2)、湖北武当山拟冲击我国第5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粤—恒山、中岳—嵩山(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保护世界遗产得原因:(1)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就是独一无二得历史文化载体与人类历史发展得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2)世界自然遗产代表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得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得地质地貌与生物资源。
(3)世界遗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中得顶级品牌,为旅游业得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得资源。
3、保护世界遗产得措施:(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合作与相互支持,为保护遗产作贡献。
(2)1976年,政府间得国际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确定与保护全世界范围内得自然与文化遗产,将具有突出意义与普遍价值得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关注旅游线路图得设计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双遗产)、台湾日月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5、我国旅游资源得分布——地域性(1)旅游资源分布得东西向差异1、西部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2、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3、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
旅游资源

2.2.2.3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的自身评价 A.旅游资源的特色; B.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地域组合; C.旅游资源容量; D.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吸引功能; E.旅游资源的性质。 (2)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A.区位条件; B.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条件; C.环境因素; D.客源市场情况。
2.2.2.4旅游资源单项评价
2.2.1旅游资源的调查
2.2.1.3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收集资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室内预测、现场踏勘 (1)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 GB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之5旅游资源 调查的5.1基本要求,共4条。即: A.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B.保证成果质量,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 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C.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 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 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 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 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 D.旅游资源调查分为"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二个档次, 其调查方式和精度要求不同。
2.2.2.2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依据和类型
(1)意义 A.新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已开发的旅 游区的发展、提高、改造、扩大规模和推出新产品 提供依据; B.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规模、分布和条件的 鉴定,为国家和地区分级规划、管理提供准确的资 料和判断的标准; C.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位、区域优势提供规划、计 划思路,确定旅游区、旅游项目等开发顺序。 (2)依据 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旅游资源调查成果。 (3)类型 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省级旅游资源 省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 和科学价值,具有地方特色,在省内外有较大的 影响,可以吸引国内、地方或省内的游客。 3.市(县)级旅游资源 市(县)级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历史价 值和科学价值,主要接待本地游客。在本地区具 有较大的吸引力,地方色彩较浓,有的与本地的 民俗风情、民间传说融合,受到本地游人的喜爱 。
30
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各地区的社会 文化差异相当明显。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 种社会文化差异导致了旅游者在不同地域上的流 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长期适应环境、 改造利用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表现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 娱乐、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城镇布局、审美观 念等方面,呈现出迥异的地域文化,满足了旅游 者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可以说,不同地域、 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差异,是人 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
9
旅游资源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存在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按照一定的目的、需要,将其进行合并归类的一个科学区 分过程。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不仅便于旅游资源 的归档、查找、管理和对比,也是认识、评价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客观需要,是旅游管理者、 旅游开发者和旅游决策者制定旅游规划、保护旅游资源和 旅游环境所必不可少的科学资料和重要依据。通过对旅游 资源进行分类分级,拟定旅游资源结构(主次关系),能为 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科学组织旅游产品,以及旅游 规划的文本编制、旅游规划的实施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 比标准。
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21
确定分类 原则和依 据
初步建立 分类系统
完善分类 系统
写出分类 说明
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
2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T18972--2003)国家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 型体系、旅游资源调查和等级评价的技术 与方法,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 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 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 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9 凭吊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 机之一。众多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 古人类遗址和古代建筑、雕塑、壁画、文学艺术 、园林、工程、陵寝、墓葬,以及名人遗迹、宗 教文化等,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游览热点。人 们通过对它们的观赏与研究,了解不同历史时期 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特点,从中探 索和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7
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是对旅 游资源的再认识过程,同时也 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 了方便。因此,旅游资源的分 级、分类要简明、实用,具有 实践的可操作性。
旅游资源分类目的和意义
8
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 础和基本条件,因而旅游资源一直是旅游产业发 展和旅游研究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认识 与研究旅游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更 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取得良好效益,必 须在认识各类旅游资源形成机制普遍规律的基础 上,寻找各类旅游资源之间的差异,找出不同旅 游资源的特点,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分类 。
杨闇公
赵世炎
3
(三)红军长征时期(1934—1936年) 红军长征时期在重庆留下的红军足迹有苏维埃政权纪念 公园、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第4军长王良的“贤良阁"等 。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遗迹有老舍旧居、张自忠将军 烈士陵园、叶挺《囚歌》、毛泽东《沁园春· 雪》等。
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
10
依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首先,可以 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 游资源两大类;其次,依据旅游资源属 性异同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若干基本类型 ;最后,依据旅游资源其他标准细分为 具体类型。
11
按照管理单位级别高低,我国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国家级、 省级和市(县)级3个等级。这种分类实际上反映了旅游资 源价值的大小和品味的高低,并且这些级别类型都是在国 家有关部门严格考察的基础上审批决定的,因此具有相当 的权威性。 1.国家级旅游资源 国家级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历史和科学价值,可 以吸引全国乃至国际游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例如,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级历史 文化名城均是我国国家级旅游资源。
BC瀑布 BD泉 C生物景观 F建筑与设施 BCA悬瀑,BCB跌水 BE河口与海面 D天象与气候景观 G旅游商品 BF冰雪地 E遗址遗迹 H人文活动
A地文 景观
B水域 风光
24
(2)以旅游资源的性质、形态、功能特性、文化内 涵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 类型。例如,地文景观类可分为综合自然旅游地 、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 迹、岛礁等5个亚类。而地质地貌过程形迹亚类又 可分为凸峰、独峰、峰丛、石(土)林、奇特与象 形山石、岩壁与岩缝、峡谷段落、沟壑地、丹霞 、雅丹、堆石洞、岩石洞与岩穴、沙丘地、岸滩 等14个基本类型。
15
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时间,可将旅游 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依据时间因 素可以把建筑旅游资源区分为原始建筑、 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甚至后现代建筑。
16
“后现代建筑”是指现 代以后的各流派的建筑 总称。所以包含了多种 风格的建筑。对于什么 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 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 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 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 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 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 与现有环境融合。
28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着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形 成了许多反映时代特点的历史遗迹。作为历史见 证的一些人文旅游资源堪称是一部直观而生动的 历史教科书,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随着现代 旅游活动的兴盛, “好古”成为广大旅游者普遍 的心理倾向。例如,历史上许多工程浩大的陵墓 ,像中国的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 陵,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建筑恢宏 ,文物价值极高,为众多猎奇寻古者所向往。
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
4
旅游资源分类,首先应该根据其同质性区 分出较大的类别,即把具有共同属性的旅 游资源划归为一类,同一级同一类型的旅 游资源应该具有一定的共同点或相似性。 例如,地文景观类和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同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就是因为它们都具 有自然属性。
按照同质性原则可把旅游资源分成较大的类别,在这些大 的类别中,旅游资源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根据这种差 异性,可将旅游资源再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自然旅 游资源大类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等又存在着明显的差 异性,可以再划分出次一级的类型。同理,人文旅游资源 中,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可 以划分为次一级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类别。
旅游资源分类与成因
案例引入 重庆市红色旅游资源 的分类
2
一、时间分类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1921年以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旅游资源有重庆冯玉祥旧居、陈独秀陈 列馆等。 (二)第一次国内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第一次国内大革命时期重庆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赵世炎烈士旧居 、杨闇(àn)公故居等。
25
从总体上看,旅游资源分类是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制定旅 游发展规划和确定旅游开发项目重点的基础性工作。“国 标"突出了普适性和实用性,在充分考虑了前期研究成果 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 资源调查方法参考标准,试图建立全国或者区域可以比较 的五级旅游资源分级体系?,其划分更为科学合理,更具 有操作性,也更加容易辨别区分,应该说“国标"为各地 旅游资源调查分类和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规范性指导。而自 “国标”推出以来,各级旅游部门基本上都以“国标”为 依据开展工作。
13
成因指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与过程,如人文旅游 资源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的,而自然旅游资源则 是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貌旅游 资源按成因可分为流水作用的旅游地貌、风力作 用的旅游地貌、溶蚀作用的旅游地貌等。
14
功能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 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根据功能的不同 ,可以把旅游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观 光游览型旅游资源、参与体验型旅游资源 、商品购物型旅游资源、保健疗养型旅游 资源、文化教育型旅游资源和感情寄托型 旅游资源等。有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开展 多种旅游活动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种旅游 功能。
19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在初步 分类、基本建立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从上 到下或从下到上,逐级对比分析,检查是 否符合分类原则和目的要求、所用依据是 否恰当、分类系统是否包含所有应划分的 旅游资源单体。如果存在不妥之处,应进 行补充、调整,直到形成符合要求的科学 的分类系统。
20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 说明,其内容包括该项旅游源分类的 目的、要求、原则、依据Βιβλιοθήκη 分类结果 等。26
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与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密 切关联,之所以出现区域差异,就是受自然地理 和人类社会活动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如在寒冷 的北极圈,茫茫的冰原上,生物种类匮乏,一片 荒凉氛围,它们与生活在此地的因纽特人和他们 的猎狗、雪橇等共同构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景象。
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
27
作为特定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下产物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古 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成就、艺术结晶、民族风俗和科技创 造的记录和轨迹,其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展示了人类活动 的大千世界,主要包括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等。其原来创建的目的可能并不是为了旅游,如寺 庙是以宗教动机为主,园林是以历代皇亲国戚或达官贵人的 私家享受为主等,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它们或成为历史遗迹 ,或构成乡土风光等。当然,也有一些人文旅游资源是有意 设臵的,如各类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它们都能给予旅游者 以知识、教育和启迪,并藉此获得乐趣和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