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第五章 发酵工业种子制备
发酵工程第五章

发酵工程
3.一级种子培养 培养基:水解糖2.5%,尿素0.5%,玉米 浆 2.5%,K2HPO4 0.1%, ph7.0
培养条件:在种子罐中培养, 32℃培养7-10个小时
培养基的特点:长菌体,更接近于发酵培养基
发酵工程
最终发酵 培养基成分:水解糖2.5%;尿素0.5%,玉米
对于不产芽孢和孢子的微生物,实验室阶 段的种子扩培最终是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 体。
如: 谷氨酸的种子培养。
发酵工程
b.对于产孢子的微生物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孢子 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大量孢子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丝体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产大量菌丝
发酵工程
2.2培养基选择的原则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是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对 孢子培养基应该是有利于孢子的生长。
发酵工程
根据文献记载,多数微生物,如病毒、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等 都能冻干保藏。许多菌种用此法可保 藏10年以上。
发酵工程
5.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几乎所有微生物及动物细胞等均可采用液 氮超低温保藏。只有少量对低温损伤敏感 的微生物例外。
发酵工程
液氮超低温保藏过程是将菌种悬浮液封存 于圆底安瓿管或塑料的液氮保藏管(材料应 能耐受较大温差骤然变化)内,放到-150~ -196℃的液氮罐或液氮冰箱内保藏。操作 过程中一大原则是“慢冻快融”。
发酵工程
为了减轻冷冻损伤程度,可采用保护剂。 如甘油和二甲亚砜。
发酵工程
注意:
液氮冷冻保藏管应严格密封。若有液氮渗 入管内,在从液氮容器中取出时,管中液 氮的体积将膨胀680倍,具很强的爆炸力, 必须特别小心。
发酵工业种子的制备.ppt

孢子培养时注意湿度,子斜面使用一般不超过1个月
(三)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在生产车间阶段,最终一般都是获得一定数量 的菌丝体。
菌丝体比孢子要有利: 缩短发酵时间 有利于获得好的发酵结果
3、接种量的确定
移入种子的体积 接种量 = —————————
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
❖ 接种量过多,菌丝生长过快、溶氧不足,衰老细胞增加等, 发酵后劲不足
❖ 种量过少延长发酵周期,形成异常形态,而且易造成染菌 ❖ 以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繁殖速度为依据 ❖ 接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发酵周期
4、种龄
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 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三、种子质量的判断方法
❖ 通常检测的培养液中参数
➢ pH是否在种子要求的范围之内 ➢ 糖、氨基氮、磷酸盐的含量 ➢ 菌丝形态、菌丝浓度和培养液外观 ➢ 有无杂菌污染
❖ 其他参数,如接种前酶活、种子罐的溶氧和尾 气等
四、种子制备技术概要
❖ 步骤:
➢ 斜面培养基中活化; ➢ 扁瓶固体培养基或摇瓶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完成实
谷氨酸:三级发酵 一级种子(摇瓶)→二级种子 (小罐)→发酵
青霉素:三级发酵 一级种子 (小罐)→二级种子(中罐)→发酵
一级种子接入发酵罐发酵称为二级发酵 二级种子接入发酵罐发酵称为三级发酵
。。。。。。。
依次类推 可知发酵的级数=种子级数+1
• 种子罐级数的意义: 种子罐级数越少,越有利于简化工艺和控制,
并可减少移种带来染菌机会。 但也必须考虑尽量延长发酵罐生产产物的时间,
缩短由于种子发芽、生长而占用的非生产时间, 以提高发酵罐的生产率。因此,种子罐级数不宜 过少。
第五章 发酵工业的种子制备 2

第五章发酵工业的种子制备内容提要•种子制备原理和技术•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工业微生物培养的类型一、种子扩大培养1、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工业生产规模的增大需要种子就增多种子的扩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不但要得到纯而壮的培养物,还要获得活力旺盛的、性能稳定、接种数量足够的、纯的培养物。
2、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为发酵罐的投料提供足够数量的代谢旺盛的种子。
因为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接种量的大小有关,接种量大,发酵时间则短。
将较多数量的成熟菌体接入发酵罐中,就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并且也有利于减少染菌的机会。
对于不同产品的发酵过程来说,必须根据菌种生长繁殖速度快慢及生产的规模决定种子扩大培养的级数。
对于不同产品的发酵过程来说,必须根据菌种生长繁殖速度快慢来决定种子扩大培养级数。
抗生素生产中,放线菌的细胞生长繁殖速度较慢,常常用三级种子扩大培养,即将种子罐中之菌丝移植到较大的种子罐中扩大培养后,再移入发酵罐中,这种流程称为三级种子四级发酵一般50t发酵罐多采用三级发酵,有的甚至采用四级发酵,如链霉素生产。
有些酶制剂发酵生产也采用三级发酵。
而谷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发酵所用的菌种是细菌,生长繁殖速方式很快,所以采用二级发酵。
一级种子二级发酵的流程如下:斜面菌种→一级种子摇床培养→二级种子罐培养→发酵罐二、种子制备原理与技术种子培养:指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工业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
其中的纯培养物就称为种子。
不同的发酵产品和菌种,种子制备的方法与条件不同。
要根据目的菌种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来获得优良的种子。
1、优良种子应具备的条件①、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转移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延迟期短;②、菌种生理状态稳定(如菌丝生长速率、种子培养液的特性等);③、菌体浓度及总量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接种量的要求;④、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发酵;⑤、菌种适应性强,能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发酵工程 第五章 种子制备

第二节 工业发酵种子的制备
一、实验室种子制备 二、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一、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
1. 培养物选择的原则 目的:种子扩培到一定的量和质,根据菌种的特 点最终的培养物可分为两类:
1.不产孢子和芽孢的微生物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
2.产孢子的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孢子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
双种:两个种子罐接种到一个发酵罐中。
如卡那霉素发酵,双种比单种的产量提高8%。
倒种:一部分种子来源于种子罐,一部分来源于发酵罐。
如链霉素发酵,倒种法比单种法的产量提高12%。
5、种龄(Cell age)
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开始移入下一级 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种龄短:菌体太少;种龄长:易老化。 原则:对数生长期末,细胞活力强,菌体浓度相 对较大,但是最终由实验结果定。
三、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流程
沙土孢子或冷冻干燥孢子→斜面孢子→摇瓶液体培பைடு நூலகம்(茄子瓶斜面培养或固体 培养基培养)→种子罐培养→发酵罐发酵
实验室阶段:不用种子罐,所用的设备为培养箱、摇床等实验室常见
设备,在工厂这些培养过程一般都在菌种室完成,因此形象地将这 些培养过程称为实验室阶段的种子培养。
生产车间阶段:种子培养在种子罐里面进行,一般在工程归为发酵车
间管理,因此形象地称这些培养过程为生产车间阶段。
四、种子扩大培养的方法
1.孢子进罐法:
以孢子形式的种子直接进罐的方法 – 先在固体培养基(固化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成
大量孢子,将孢子直接接入种子罐扩大培养。 – 优点:一次可以制备较大量的孢子,易于保存。
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又可减 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 缺点:砂土管或冷冻管的用量大。
发酵工程第五章发酵工业种子制备-文档资料

种子制备原理与技术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种子制备的放大原理与技术
种子制备原理与技术
优良种子应具备的条件
生长活力强,延迟期短;
生理状态稳定;
浓度及总量能满足发酵罐接种量的要求; 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发酵; 适应性强,生产能力稳定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酵母发酵时的种子扩大培养
酿酒酵母的扩大培养
最初采用纯种进行酵母发酵并设计出 酵母繁殖流程,他将每一步的接种量 规定为10%,并控制繁殖条件与酿造 时一致
种子制备过程
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琼脂斜面至 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如茄子瓶斜 面培养等或液体摇瓶培养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 大培养
实验室种子制备
无菌方式接保藏的菌种至斜面培养基上,成 熟后挑选正常菌落至试管斜面和摇瓶。 菌种产孢子能力强及孢子发芽、生长繁殖迅 速,可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孢子
种子液生化分析项目主要有:营养基质的消 耗速度、pH变化、溶氧变化、色泽和气味等
种子制备的放大原理与技术 ຫໍສະໝຸດ 细菌发酵时的种子扩大培养;
细菌发酵过程中种子扩大培养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获得大量的活力强的种子 ;
种龄对于生芽孢的种子尤其重要。若接种物 含大量芽孢,将给后续发酵带来较长迟滞期
举 例:
梭状芽孢杆菌发酵丁醇-丙酮时种子扩大培养的程序
种子扩大的级数:制备种子需逐级扩 大培养的次数 级数愈少,愈利于简化工艺及控制, 并可减少种子罐污染杂菌的机会,减 少消毒及值班工作量,减少因种子罐 生长异常而造成的发酵波动。
确定方法
菌种的性质(如菌种传代后的稳定性)
第五章 发酵工业的种子制备

种子罐污染杂菌的机会,减少消毒及值班工作
量,减少因种子罐生长异常而造成的发酵波动 级数大,难控制、易染菌、易变异,管理困难, 一般2-4级
确定方法
菌种的性质(如菌种传代后的稳定性) 瓶中的孢子数,孢子发芽及菌丝繁殖速度 发酵罐中种子培养液的最低接种量 种子罐与发酵罐的容积比 随产物的品种及生产规模而定 随着工艺条件的改变作适当的调整
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种龄短:菌体太少;种龄长:易老化。 原则:对数生长期末,细胞活力强,菌体浓度相对 较大,但是最终由实验结果定。
大量地接入培养成熟的菌种的优点:
缩短生长过程的延缓期,因而缩短了发酵周期,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节约发酵培养的动力消耗
有利于减少染菌机会
在放射形土壤杆菌多糖(ARPS) 发酵过程中不同的接种量对多糖产量的影响
所以接种时要稀一点、便于纯化生长到单菌落。 子瓶: 大量繁殖,得到大量孢子。 接种:①从母斜面上点接种,选取生长好的单
菌落
②接种时密一点,得到大量的孢子。
孢子培养时注意湿度,子斜面使用一般不超过1个月
(三)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在生产车间阶段,最终一般都是获得一定数量 的菌丝体。 菌丝体比孢子要有利:
三、丝状真菌发酵种子扩大培养
利用菌丝体作为接种物
不能产生无性孢子的用繁殖体菌丝作为接种物, 如生产赤霉素的菌种——藤仓赤霉 问题:难以获得均一的接种物 接种前将菌丝打成碎片,形成大量的菌丝段,它 具有大量的生长点
四、放线菌发酵种子扩大培养
斜面培养,制备孢子悬浮液作初级种子 可用培养摇瓶菌丝体作为初级种子
——便于操作,但需要更仔细的控制。
1、培养基选择的原则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是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对孢子培 养基应该是有利于孢子的生长。
发酵工程 5 种子制备

种子扩大培养应根据菌种的生理特性,选
择合适的培养条件来获得代谢旺盛、数量足
够的种子。
优良的种子可以缩短生产周期、稳定产量、 提高发酵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1、菌种的扩大培养的目的
接种量的需要;
菌种的驯化;
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以及减
少染菌。
2、作为种子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生命力旺盛,移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
峰的时间,但接种量过多往往使菌丝生长过快,
培养液粘度增加造成溶解氧供应不足而影响产物
的合成。
6、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种子培养基原材料质量:不同产地、不同批 次的麸皮、大(小)米、琼脂等。 2)培养条件:温度、湿度、通气量、搅拌强度、
pH、泡沫等。
3)斜面冷藏时间:斜面冷藏对孢子质量的影响
与孢子成熟程度有关,冷藏时间对孢子的生产
生产过程中通常测定的参数有: 1)检测种子液的pH是否在种子的要求范围内;
2)检测种子液中的糖、氨基氮、磷酸盐的含量;
3)检查种子液中的菌丝形态、菌丝浓度和培养液外
观(色泽、气味、浑浊度、颗粒等);
4)检查有无杂菌污染;
5)其他参数,如接种前某些酶的活力、种子罐的溶
氧和尾气(CO2、O2)等。
4、种子制备的流程
8、种子异常分析
1)菌种生长发育缓慢或过快
这与孢子质量及种子罐的培养条件有关,一般情
况下,通入种子罐的无菌空气温度低、培养基灭 菌质量差是种子生长、代谢缓慢的主要原因。 2)菌丝结团
菌丝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成团或菌球。这会影响菌
丝的呼吸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与通气搅拌相 关,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可促进菌丝 分散。
能力也有影响,通常冷藏时间越长,生产能力 下降越多。
发酵工程-种子制备38页PPT文档

种子制备过程
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琼脂斜面至 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如茄子瓶斜 面培养等或液体摇瓶培养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 大培养
实验室种子制备
无菌方式接保藏的菌种至斜面培养基上,成 熟后挑选正常菌落至试管斜面和摇瓶。
菌种产孢子能力强及孢子发芽、生长繁殖迅 速,可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孢子
通气与搅拌
足够的通气量,以保证菌种代谢正 常,提高种子的质量
搅拌可提高通气效果,促进生长繁 殖,过度搅拌导致培养液大量涌泡, 液膜表面的酶易氧化变性,泡沫过 多增加染菌机会,增加能耗。
丝状微生物不宜剧烈搅拌。
斜面冷藏时间
对孢子的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 冷藏时间越长,生产能力下降越多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种子无杂菌检查,保证纯种发酵。
种子液生化分析项目主要有:营养基质的消 耗速度、pH变化、溶氧变化、色泽和气味等
种子制备的放大原理与技术
细菌发酵时的种子扩大培养; 细菌发酵过程中种子扩大培养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获得大量的活力强的种子 ; 种龄对于生芽孢的种子尤其重要。若接种物
放射形土壤杆菌多糖(ARPS) 发酵过程中不同的接种龄对多糖产量的影响
接种种龄和接种量
接种量: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 体的体积的比例
接种量过多,菌丝生长过快、溶氧不足,衰 老细胞增加等,发酵后劲不足
种量过少延长发酵周期,形成异常形态,而 且易造成染菌。
以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繁殖速度为依据 接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发酵周期。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种子扩大的级数:制备种子需逐级扩 大培养的次数 级数愈少,愈利于简化工艺及控制, 并可减少种子罐污染杂菌的机会,减 少消毒及值班工作量,减少因种子罐 生长异常而造成的发酵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备的孢子斜面或摇瓶种子移接到种子 罐进行扩大培养 种子罐培养一获得足够的菌种数量,二 种子 罐的培养基接近发酵罐培养的醪液成分和培养 条件,使菌体适应发酵环境
/jpkc
种子罐级数越少,越有利于简化工艺和控制, 并减少由于多次转种而带来的染菌机会以及 减少因种子罐生长异常而造成的发酵波动 但考虑能否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优质、足量的 种子以满足发酵的需求
在制备土霉素生产种子过程中,高于37℃培养时, 孢子接入发酵罐后表现出糖代谢变慢,氨 基氮回升提前,菌丝过早自溶,效价降低等现象。
/jpkc
湿度
湿度低,孢子生长快; 湿度大,孢子生长慢
制备土霉素生产菌种龟裂链霉菌孢子时 发现,在含有少量水分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下 部孢子长得较好,而斜面上部由于水分迅速 蒸发呈干瘪状,孢子稀少
原材料质量波动引起种子质量不稳定 原材料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无机离子 含量不同(微量元素Mg2+、Cu2+、Ba2+ 能刺激孢子的形成,磷含量太多或太少 也会影响孢子的质量)。
/jpkc
培养温度
温度过低,菌种生长发育缓慢 温度过高会使菌丝过早自溶
/jpkc
确定方法
菌种的性质(如菌种传代后的稳定性)
瓶中的孢子数,孢子发芽及菌丝繁殖速度
发酵罐中种子培养液的最低接种量 种子罐与发酵罐的容积比 生产规模 随工艺条件的改变作适当的调整
/jpkc
种子质量的判断方法
通常检测的培养液中参数
pH是否在种子要求的范围之内
糖、氨基氮、磷酸盐的含量
菌丝形态、菌丝浓度和培养液外观
有无杂菌污染
其他参数,如接种前酶活、种子罐的 溶氧和尾气等
/jpkc
种子制备
步骤:
斜面培养基中活化;
扁瓶固体培养基或摇瓶培养基中扩大培
/jpkc
通气与搅拌
足够的通气量,以保证菌种代谢正 常,提高种子的质量 搅拌可提高通气效果,促进生长繁 殖,过度搅拌导致培养液大量涌泡, 液膜表面的酶易氧化变性,泡沫过 多增加染菌机会,增加能耗。 丝状微生物不宜剧烈搅拌。
/jpkc
/jpkc
实验室种子制备
无菌方式接保藏的菌种至斜面培养基上,成 熟后挑选正常菌落至试管斜面和摇瓶。 菌种产孢子能力强及孢子发芽、生长繁殖迅 速,可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孢子
菌种产孢子能力不强或孢子发芽慢,可用摇 瓶液体培养法
不产孢子的菌种,保藏基础上,在一定温度 下活化即可
pH
选择最适种子培养pH的原则是获得 最大比生长速率和适当的菌量 培养最后一级种子的培养基的pH应 接近于发酵培养基的pH,以便种子 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jpkc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菌种稳定性的检查
测定其生产能力,从中挑选高产菌株,并 及时对退化菌种进行复壮
接种种龄和接种量
接种量: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 体的体积的比例
接种量过多,菌丝生长过快、溶氧不足,衰 老细胞增加等,发酵后劲不足
种量过少延长发酵周期,形成异常形态,而 且易造成染菌。 以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繁殖速度为依据 接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发酵周期。
/jpkc
大量地接入培养成熟的菌种的优点:
缩短生长过程的延缓期,因而缩短了
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节约发酵培养的动力消耗
有利于减少染菌机会
/jpkc
放射形土壤杆菌多糖(ARPS) 发酵过程中不同的接种龄对多糖产量的影响
/jpkc
/jpkc
丝状真菌的菌丝体作为接种物
不能产生无性孢子的用繁殖体菌丝作 为接种物,如生产赤霉素的菌种—— 藤仓赤霉
问题:难以获得均一的接种物
接种前将菌丝打成碎片,形成大量的 菌丝段,它具有大量的生长点
/jpkc
/jpkc
种子培养基特点
有较完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糖分少,需充足 氮源和生长因子,无机氮源比例大;
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不必太高; 供孢子用的种子培养基,可添加易被吸收利 用的碳源和氮源; 应考虑与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相近。
/jpkc
在放射形土壤杆菌多糖(ARPS) 发酵过程中不同的接种量对多糖产量的影响
/jpkc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原材料质量
培养温度
斜面冷藏时间 培养基 pH
湿度
通气与搅拌
/jpkc
原材料质量
养,完成实验室种子制备 一级种子罐,制备生产用种子;视情况 确定扩大级数,完成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种子转种至发酵罐
/jpkc
种子制备过程
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琼脂斜面至 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如茄子瓶斜 面培养等或液体摇瓶培养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 大培养
/jpkc
本章内容:
种子制备原理与技术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种子制备的放大原理与技术
/jpkc
种子制备原理与技术
优良种子应具备的条件
生长活力强,延迟期短;
/jpkc
种子扩大培养阶段
液体培养法:液体试管、三角瓶摇床 振荡或回旋式培养。 表面培养法:茄子瓶、克氏瓶或瓷盘 培养。 固体培养法:三角瓶、蘑菇瓶、克氏 瓶、培养皿等麸皮培养。
/jpkc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利用孢子作为接种物
在固化的培养基上产生孢子
“滚瓶”技术应用于产黄青霉的孢子生产
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孢子 在谷类的颗粒表面形成大量的孢子
在液体深层培养基中产生孢子
灰黄霉素产生菌展青霉一试验表明在良好的 通气条件下,培养基中含氮是在0.05~0.1% (w/v)之间时,可以产生大量的孢子
放线菌发酵时的种子扩大培养
斜面培养,制备孢子悬浮液作初级 种子 可用培养摇瓶菌丝体作为初级种子
/jpkc
斜面冷藏时间
对孢子的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 冷藏时间越长,生产能力两 个月后的发酵单位比冷藏一个月的降低18%, 比冷藏3个月的降低35%。
/jpkc
培养基
培养种子的目的:
扩大培养,增加细胞数量; 同时也必须培养出强壮、健康、活性 高的细胞。为了使细胞迅速进行分裂 或菌丝快速生长。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种子无杂菌检查,保证纯种发酵。
种子液生化分析项目主要有:营养基质的消 耗速度、pH变化、溶氧变化、色泽和气味等
/jpkc
种子制备的放大原理与技术
细菌发酵时的种子扩大培养;
细菌发酵过程中种子扩大培养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获得大量的活力强的种子 ;
现代的流程中,接种量为1%或更低, 控制的条件也与酿造时不同。
/jpkc
面包酵母时的种子扩大培养的程序
丝状真菌发酵的种子扩大培养
丝状真菌既可以利用孢子,也可以
利用菌丝体作为接种物接种到发酵罐 进行发酵
/jpkc
生理状态稳定;
浓度及总量能满足发酵罐接种量的要求; 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发酵; 适应性强,生产能力稳定
/jpkc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种子扩大的级数:制备种子需逐级扩 大培养的次数 级数愈少,愈利于简化工艺及控制, 并可减少种子罐污染杂菌的机会,减 少消毒及值班工作量,减少因种子罐 生长异常而造成的发酵波动。
/jpkc
种龄与接种量
接种龄
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从开始移入下一级种 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种子培养期应取菌种的对数生长期为宜, 菌种过嫩或过老,不但延长发酵周期,而 且会降低产量。
/jpkc
种龄对于生芽孢的种子尤其重要。若接种物 含大量芽孢,将给后续发酵带来较长迟滞期
/jpkc
举 例:
梭状芽孢杆菌发酵丁醇-丙酮时种子扩大培养的程序
酵母发酵时的种子扩大培养
酿酒酵母的扩大培养
最初采用纯种进行酵母发酵并设计出 酵母繁殖流程,他将每一步的接种量 规定为10%,并控制繁殖条件与酿造 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