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五大灾害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

培训课件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一、瓦斯的危害瓦斯是开采煤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有四大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四是会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
二、瓦斯爆炸的条件氧气浓度不低于12%;瓦斯浓度达到5%—16%;引爆火源650-750℃;三、瓦斯爆炸的危害(1)瓦斯爆炸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使附近温度升高。
在一般正常风流中,瓦斯爆炸最高温度可达1850℃。
在盲巷爆炸时,温度高达2500℃以上,所以造成大量人员烧死烧伤,并可能引起矿井火灾。
(2)瓦斯爆炸时的气体温度很高,产生很大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10倍,形成很大的冲击波,(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开始向外直接冲击,而后向内反冲击,造成人体肢离破碎,可能引起瓦斯连续爆炸,并场起巷道内沉积的煤尘,使之参与爆炸。
(3)瓦斯爆炸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爆炸后空气中的氧气只有6%到10%,而氮气能达到82—88%、二氧化碳4%—8%、一氧化碳2—4%,而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4时%人就会中毒死亡,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0 -12%时,人就会失去知觉窒息死亡。
(4)瓦斯爆炸还可能破坏通讯、运输等系统和各类设施,诱发巷道冒顶,造成更大的危害。
四、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1)瓦斯积聚超限,首先来自自身的存在。
例如,煤层中的瓦斯含量高,这样瓦斯相对涌出量就大;地质构造复杂,也能形成瓦斯窝;盲巷、采煤面上隅角、局部采空区等容易使瓦斯积聚超限。
(2)管理不善导致瓦斯积聚。
例如,瓦斯抽放不好、抽放条件恶劣、抽放时间短、抽放量小,以及开采程序、巷道布置、采掘方法不合理,均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3)通风不良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例如,由于通风系统不健全、不合理;随意停开或停电停风;局部通风设置,串联风、循环风;通风网络混乱,风门经常打开,造成风流短路,出现零点通风,倒流风等,均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矿井五大灾害

在尺寸较大的裂隙系统中,瓦斯属于渗流流动,而在孔隙 结构的微孔中,则是扩散运动。
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
1.煤田地质史 2.地质构造 :封闭型的地质构造有利于瓦斯的存储, 而开放型的构造有利于于瓦斯排放。 3.煤层的赋存条件 4.煤的变质程度 5.煤层围岩的性质 6. 水文地质条件
空气中瓦斯
煤层及围岩中的瓦斯涌出到井下空气中,构成了井下 空气中的瓦斯。瓦斯在井下空气中存在的状态与空气 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 空气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即:静止状态、层流状态和 紊流状态。判断方法-雷诺数Re:
压入式通风
抽出式通风
混合式通风
六、井下通风构筑物
矿进井通风构筑物因其用途不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风门、风 墙、风桥、风硐、风窗等。 1、风门
在不允许风流通过,但需行人或行车的巷道内必须设置风门。 2、风墙 又称密闭,是在专门为隔断风流而不行人和不通车而建的。可分为临时风 墙和永久风墙两种。 3、风桥 风桥是将两股平面交叉的进风、回风流隔断成立体交叉的一种通风构筑物。 4、风硐 风硐是联接主要通风机装置和回风井之间的一段巷道,断面形状通常是圆 形或拱形。以引导风流,减少通风阻力。 5、风窗 调节风窗安装在风门或其他通风设施上,是可调节风量的窗口,根据通风 量的大小,用插板来调节窗口的通风面积。
题纲:
1.瓦斯赋存和涌出基础知识 2.瓦斯爆炸机理和事故的原因 3.瓦斯事故防治方法 4.瓦斯排放方法 5.瓦斯管理规定
煤矿常见五大灾害技术防御措施_1

煤矿常见五大灾害技术防御措施煤矿常见五大灾害技术防御措施;煤矿五大灾害包括:瓦斯(包括爆炸和突出)、火灾、水灾、顶板、煤尘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防止万死爆炸应该主要从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两方面着手.1.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1)加强通风。
使瓦斯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即采掘工作面的进风风流中不超过0.5%,回风风流不超过1%,矿井总回风流中不超过0.75%。
(2)加强检查工作。
及时检查各用风地点的通风状况和瓦斯浓度,查明隐患进行处理,是日常进行瓦斯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国20世纪80年代所用的甲烷检查仪器有:光学甲烷检定器、热放式甲烷检定器、甲烷警报器和甲烷遥测警报仪等。
90年代以后使用比较先进的TX系列智能便携式气体监测仪和遥测仪器等。
(3)对瓦斯含量大的煤层,进行瓦斯抽放,降低煤层及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
2.防止瓦斯引(1)井口房、瓦斯抽放站及主要通风机房周围20m内禁止使用明火。
(2)瓦斯矿井要使用安全照明灯,井下禁止打开矿灯,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
(3)严格管理井下火区。
(4)严格执行放炮制度。
(5)严格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管理工作,局部通风机要设有风电闭锁装置。
(6)瓦斯矿井的电气设备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防爆性能的规定。
(7)随采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防止机械摩擦火花引燃瓦斯显得日益重要。
煤矿井下由于摩擦火花而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不少国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摩擦部件的金属表面溶敷一层活性小的金属(如铬),使形成的摩擦火花不能引燃瓦斯;在铝合金的表面涂各种涂料,以防止摩擦火花的发生和金属中加入少量的铍,降低摩擦火花的点燃性等。
矿井五大灾害预防措施

矿井五大灾害预防措施矿井作为重要的石油、煤炭和金属矿产的采集和输送渠道,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矿井工作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很容易发生各种灾害事故,严重危及矿工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为了提高矿工们的工作安全保障,防止矿井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矿井五大灾害预防措施。
一、瓦斯爆炸瓦斯爆炸是矿井最常见的灾害之一,也是最危及矿工生命安全的灾害。
为了避免瓦斯爆炸,应该采用以下措施:1.严格监测瓦斯含量:及时监测瓦斯含量,以确保矿井内瓦斯浓度不会超过爆炸极限。
2.安装安全设施:在矿井的所有通风良好区域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通风系统和其他有利于预防瓦斯爆炸的安全设施。
3.提高矿工安全意识:每个矿工都应该清楚瓦斯爆炸的危害性,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如不抽烟、不使用明火、不带易燃物品等。
二、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和瓦斯在高压和高温下突然释放的现象,也是矿井常见的灾害之一。
避免煤与瓦斯突出,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符合矿井地质条件的开采方法:不同矿井地质条件不同,应结合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从而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2.严格监测煤层变形:及时监测煤层变形,观察煤层是否存在开裂、滑移等现象,及时处理。
3.禁止非法采矿:非法采矿会引起坍塌,从而增加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
三、顶板、支柱事故在矿井中,顶板和支柱的稳定性是保证矿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防止顶板和支柱事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顶板和支护的维护保养:定期对顶板和支撑进行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2.强化矿工培训:矿工要切实了解顶板和支柱事故的危害,加强安全生产意识,远离不稳定区域。
3.采用新型支柱材料:采用新型强度高、韧性好、稳定性高的支柱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支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井下火灾井下火灾通常是由于煤层中存在的残余煤粉等可燃物质引发的。
为了预防井下火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禁止吸烟、明火:在井下禁止任何形式的明火和吸烟等活动。
煤矿五大灾害

矿井瓦斯防治
4)防止摩擦火花。由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 械摩擦、冲击火花引起的燃烧危险增加了。为防止由 此而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采取的措施有:在摩擦发热 的部件上安设过热保护装置(如液压联轴器上的易熔 合金塞),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利用难引燃性合 金工具,在摩擦部件的金属表面溶敷活性小的金属 (如铬),使形成的摩擦火花难以引燃瓦斯。 5)严格放炮制度。有瓦斯爆炸危险的煤层中,采掘 工作面只准使用煤矿安全炸药和瞬发电雷管,在使用 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 130ms。打眼、放炮和封泥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 程》的规定。严禁放糊炮、明火放炮和一次装药分次 放炮。
矿井瓦斯防治
(2)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 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是650—750℃。 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 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含量 在7%—8%时,最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 压力增高时,引火温度降低;在引火温度 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 越易引燃瓦斯。
二、矿井火灾防治
1.矿井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矿山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资 源的损失、设备设施的损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更为严重的是 会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矿井火灾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井下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高温烟流产生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使人员窒息、中毒,严重威胁着矿工 的生命安全。 (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火灾不仅会直接导致瓦斯、煤尘爆炸,就是在处理火灾事故中, 也极易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从而扩大灾情。 (3)产生再生火源。炽热的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 鲜风流交汇燃烧,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使煤炭资 源大量被烧毁或冻结、损坏机械设备。
(完整word版)煤矿五大自然灾害

培训课件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一、瓦斯的危害瓦斯是开采煤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有四大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四是会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二、瓦斯爆炸的条件氧气浓度不低于12%;瓦斯浓度达到5%—16%;引爆火源650-750℃;三、瓦斯爆炸的危害(1)瓦斯爆炸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使附近温度升高。
在一般正常风流中,瓦斯爆炸最高温度可达1850℃.在盲巷爆炸时,温度高达2500℃以上,所以造成大量人员烧死烧伤,并可能引起矿井火灾。
(2)瓦斯爆炸时的气体温度很高,产生很大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10倍,形成很大的冲击波,(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开始向外直接冲击,而后向内反冲击,造成人体肢离破碎,可能引起瓦斯连续爆炸,并场起巷道内沉积的煤尘,使之参与爆炸。
(3) 瓦斯爆炸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爆炸后空气中的氧气只有6%到10%,而氮气能达到82—88%、二氧化碳4%—8%、一氧化碳2—4%,而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
4时%人就会中毒死亡,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0 -12%时,人就会失去知觉窒息死亡。
(4)瓦斯爆炸还可能破坏通讯、运输等系统和各类设施,诱发巷道冒顶,造成更大的危害。
四、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1) 瓦斯积聚超限,首先来自自身的存在.例如,煤层中的瓦斯含量高,这样瓦斯相对涌出量就大;地质构造复杂,也能形成瓦斯窝;盲巷、采煤面上隅角、局部采空区等容易使瓦斯积聚超限。
(2)管理不善导致瓦斯积聚。
例如,瓦斯抽放不好、抽放条件恶劣、抽放时间短、抽放量小,以及开采程序、巷道布置、采掘方法不合理,均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3) 通风不良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例如,由于通风系统不健全、不合理;随意停开或停电停风;局部通风设置,串联风、循环风;通风网络混乱,风门经常打开,造成风流短路,出现零点通风,倒流风等,均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煤矿安全生产五大灾害怎么预防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五大灾害怎么预防1、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煤层顶底板条件岩浆侵入煤层矿井水喀斯特陷落矿井瓦斯地压地热.1.2 危害情况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煤矿体开采,造成大范围采空,导致地面塌陷及变形,危害对象主要为耕地、农作物及民房,危害严重地段造成部份农田因地面沉陷而积水成潭或者成沼泽地,农作物被毁坏或者整块田地无法耕作而丢荒。
至1999 年矿山停产,地面沉陷累计影响面积约133 340 m2。
目前姑占岭煤矿矿区需处理复垦的农田塌陷面积约68 000 m2。
煤矿塌陷不仅破坏了土地、植被资源,而且对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1.1.3 成因及发展趋势姑占岭煤矿由于各矿段含煤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工艺、开采规模、开采年代与开采深度的差异,形成面积大小不等的采空区,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是由于煤层采出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地应力平衡遭到破坏,随着开采工程活动进行,采空区上方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离层以致冒落而形成。
姑占岭煤矿采空地面塌陷多为缓变型,平面形态普通呈圆形、椭圆形盆状。
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地表形态特征主要取决于煤层埋藏深度、开采厚度、顶板岩性、工程地质特征等。
姑占岭煤矿采煤历史长、强度大,伴有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采空地面塌陷不断发生(主要发生在矿山开采过程和开采后一段时间)。
1999 年底停产后,地下水位开始恢复,采空区塌陷积水成塘。
由于矿山已停采十多年,现塌陷已相对稳定,近期未见继续发展趋势。
1.2 排土场边坡失稳煤炭开采中矸石固体废弃物堆放于石鼓砖厂一带,分布长160 m,宽70 m,体积161 146 m3 ,形成周边长约460 m 的边坡,高约10 m,坡度60~70°,结构松散。
由于排土场未作有效的防护处理,每年汛期一到都会浮现滑坡、崩塌等现象,阻塞乡村道路,加剧水土流失,并破坏地形地貌景观而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目前边坡失稳灾害稳定性较好,潜在危害小,危(wei)险性小。
2024年度煤矿五大自然灾害培训课件

瓦斯浓度
01
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一般认为是5%-16%。
引火源
02
存在明火、电火花、放炮等引火源。
足够的氧气
03
空气中氧气浓度大于12%。
9
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瓦斯抽采
通过钻孔、抽采管路等将煤层中的瓦斯抽采 出来,降低煤层瓦斯含量。
瓦斯监测
安装瓦斯传感器实时监测瓦斯浓度,及时发 现和处理瓦斯超限。
2024/2/3
演练计划与实施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全员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员 工应急处置能力。
演练评估与总结
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 方案。
2024/2/3
33
现场处置程序和方法介绍
现场险情判断
遇到自然灾害时,首先要迅速判断现场 险情,了解灾害类型、规模和发展趋势
。
瓦斯爆炸
瓦斯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 生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和有毒
有害气体。
2024/2/3
煤与瓦斯突出
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共同作用下, 破碎的煤和瓦斯突然向采掘空间抛 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瓦斯窒息
高瓦斯矿井中,瓦斯浓度过高导致 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使人窒息死 亡。
8
瓦斯灾害发生条件
2024/2/3
灾害影响
煤矿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灾害还 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社会稳定等。因此,加强煤矿自然灾害的防治工 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4/2/3
6
CHAPTER 02
瓦斯灾害及防治
2024/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 • 1)老顶来压时压垮型冒顶预防措施 • ①合理设计采煤工作面支护,使支护具 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当老顶来压 比较强烈时,要选用可缩量较大的支柱, 有时要选用具有大流量安全阀的支柱, 并加强后排支柱的支撑强度。
33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25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3)采场局部冒顶的主要预防措 施 • 4)防止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要 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在大块岩石 范围内加强支护,必要时用木支架 代替单体金属支架。 • 5)随时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采 取相应措施
26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3.巷道冒顶事故防治 • 1)掌握地质资料与开采条件。 • 通过地质钻孔、岩层柱状图等多种途径, 摸清地质构造及顶板结构、岩性变化、水 文地质情况; • 在地质图上标明地质构造、裂隙发育带的 位置、产状、层厚等; • 弄清与采煤工作面相对空间位置与时间的 关系,分析受采动的程度等。
35
当围岩压力增大时,可能出现巷道 发生变形、断面变小、支架折损或 顶帮垮落,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巷 道维修及冒顶处理的一般原则:
36
1、先外后里:
37
先检查该处前后5m范围内支架的完整 情况,有问题先处理,必要时可采临 时加固措施,例如加密支架,加打木 垛,前后支架拉紧支牢,加打抬板, 插严背牢等,以增加后路及外围支架 的支护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后路畅通。
38
对一段范围巷道维修和冒顶处理时, 也必须坚持先处理外面的(离安全出 口近的那一头),逐渐向前处理,再 处理里面的,直至该段范围全部处理 通。禁止在巷道只存一个安全出口的 情况下两头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因维 修和冒顶地带再次发生冒顶,将人员 堵在里面。
39
2、先支后拆:
40
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 应先加固临近支护,拆除原有支护后, 必须及时除掉顶帮矸石,架设永久支 护,必要时还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9
四、矿井水灾防治
• 10)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突水淹井危 险的矿井,需要安设防水闸门而未安设, 或防水闸门安设不合格以及年久失修关闭 不严而造成淹井。 • 11)钻孔封闭不合格或没有封孔,成为各 水体之间的垂直联络通道。当采掘工作面 和这些钻孔相遇时,便发生透水事故。
10
四、矿井水灾防治
• (4)矿井水灾的危害
41
3、先上后下:
42
倾斜巷道维修支架和处理冒顶时应 该由上至下进行,特别是倾角在 15°以上时,必须有防止矸石、物 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技术措施。
43
4、先近后远:
44
当一条巷道存有几处需要维修支架和 处理冒顶的地段,应该先处理距安全 出口较近的那段,再向前处理较远的 那一段,直至把巷道内的各段都维修 好或处理通,这样可以避免距安全出 口较近的那一段再次冒顶,将里面那 一段的作业人员堵在里面。
30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⑤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 在放炮前应加固迎头支架,使靠近迎头 10m内支架之间的连接杆联锁稳固,防 止放炮崩倒; • ⑥及时支护。根据作业循环和围岩条件, 尽可能及时支护,缩小空顶作业面积与 延续时间。
31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4)进行临时支护。巷道顶板事故大都是 在空顶作业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对掘 进迎头新悬露的顶板,应采用及时或超 前支护的临时支架,以保证作业安全。
17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是 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的事故。 • 按冒顶范围分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 • 按力学原因分为压垮冒顶、漏冒型冒顶和 推垮型冒顶。
18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1.采场局部冒顶的原因、预兆及防治 • (1)采场局部冒顶的原因 • 采场局部冒顶常发生在上下出口、煤壁 线、放顶线、地质构造处及采煤机附近。 其原因主要有:
7
四、矿井水灾防治
• (3)矿井水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 4)乱采乱挖破坏了防水煤柱或岩柱造成透水。 • 5)排水设备失修,水仓不按时清挖,突水时, 失去排水能力而淹井。 • 6)没有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 水原则,或者探放水措施不严密,盲目施工 造成突水淹井事故。
8道穿透积水 区而造成透水。 • 8)出现透水征兆未察觉、未重视,或 处理方法不当而造成透水。 • 9)施工措施不力,工程质量低劣,致 使井巷严重坍塌冒顶,导致地下水或 地表水灌入矿井。
3
四、矿井水灾防治
• (2)矿井水灾发生的条件。 • 1)矿山常见的水源。 • ①大气降水。从天空降到地面的雨和雪、冰、雹 等融化的水,称为大气降水。 • ②地表水。地球表面江、湖、河、海、水池、水 库、沼泽、积水洼地等处的水均为地表水。 • ③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融水层以上的地 下水称为潜水。潜水一般分布在地下浅部第四纪 松散沉积层的空隙和出露地表的岩石裂隙中。潜 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
• 矿井水灾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如果排水系统不完善,会造成涌水四 溢,巷道到处是泥水,使作业环境恶化, 给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 2)顶板淋水、煤壁渗水,使巷道内空气 湿度加大,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
11
四、矿井水灾防治
• (4)矿井水灾的危害
• 3)矿井水量越大,排水设备和排水费用 越高,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管 理工作难度。 • 4)矿井水对机器设备和金属材料产生腐 蚀作用,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 • 5)矿井涌水量一旦超过排水能力或突然 涌水,轻则造成井巷或采区被淹,重则造 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
四、矿井水灾防治
• (6)顶板淋水加大。原有裂隙淋水突然增大。 •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在地下水压作用 下,顶底板弯曲变形,有时伴有潮湿、渗水 现象。 • (8)水色发浑、有臭味。老空水一般发红、 味涩;断层水一般发黄、味甜;溶洞水常带 有臭味;冲击层水呈黄色并夹有沙子。
15
四、矿井水灾防治
• 5)在遇见未预见的地质构造时,没 及时采取措施。 • 6)工作面上、下出口连接风巷和运 输巷,控顶面积大。
22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2)采场局部冒顶的预兆 • 1)发出响声。 •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 木支架有劈裂声; • 金属支柱活柱下缩,支柱钻底严重都 可能发出响声。 • 2)掉碴。
12
四、矿井水灾防治
• 4.采掘工作面透水事故的处理 • 采掘工作面透水前,一般有如下预兆: • (1)挂红。因地下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 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 在煤岩表面,呈现暗红色水锈。 • (2)挂汗。积水区的水,在水压作用下, 通过煤岩裂隙而在煤岩壁上凝结成许多水珠, 称“挂汗”。但井下空气中水分遇到低温煤 体也会聚结水珠,这是假汗。区别真汗、假 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 否潮湿,若潮湿则是“真汗”即透水征兆。 13
• (9)有毒有害气体增加。工作面有硫 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溢出。 • 以上征兆不一定同时出现,要认真辨别。 当发现工作面出现透水预兆时,说明已 接近水体,此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 告矿调度室,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透 水事故的发生。
16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煤层顶底板示意图 1-老顶 2-直接顶 3-伪顶 4-煤层 5-直接底
4
四、矿井水灾防治
• (2)矿井水灾发生的条件 • 1)矿山常见的水源 • ④承压水。处于两个隔水层中间的地下水,称 为承压水(或称自流水)。石灰岩裂隙及溶洞 中的水为承压水,它具有很大的水量和压力, 对矿山生产威胁极大。 • ⑤老空积水。已经采掘过的采空区和废弃的旧 巷道或溶洞,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 水,称为老空积水。 • ⑥断层水。处于断层破碎带中的水,称为断层 水。断层带往往是许多含水层的通道,因此, 断层水往往水源充足,对矿井的威胁极大。
27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2)严格顶板安全检查制度。巷道掘进施工 全过程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坚持 进行敲帮问顶,发现活矸和伞檐要及时处理。 • 3)加强支护质量管理。选择合理的支护技 术,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是防治冒顶事故 的主要措施。 • ①检查支架规格尺寸。支架的架型、形状、 尺寸、结构件搭接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支 架间距、支架间连接是否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 (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 • 1)老顶来压时压垮型冒顶预防措施 • ②要进行顶板断层情况的预测预报。 遇到平行于工作面的断层时,当断 层刚露出煤壁,就要加强该段工作 面的支护,并扩大该段工作面的控 顶距;如果工作面用的是金属支柱, 还要用木支柱替换金属支柱。
34
巷道维修顶板管理的安全技 术措施
煤矿五大灾害防治
1
五大灾害
• • • • • 一、矿井瓦斯 二、矿井火灾 三、矿尘 四、矿井水灾 五、矿井顶板
2
四、矿井水灾防治
• 1)矿井水灾的概念 • 矿井突水。井巷、工作面与含水层、被淹巷道、 地表水体和含水的裂隙带、溶洞、洞穴、陷落柱、 顶板冒落带、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导致的 突然出水事故,称为矿井突水(亦称矿井透水)。 • 2)矿井水灾。矿区内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 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井下,称为矿井涌水。当 矿井涌水量超过矿井正常的排水能力时,将发生 水灾。 • 凡是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活动、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增加生产成本和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 涌水事故,称为矿井水灾(亦称矿井水害)。
23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2)采场局部冒顶的预兆
• • • • • •
3)煤体压酥,片帮煤增多。 4)顶板裂隙增多,裂缝变大。 5)顶板出现离层。 6)漏顶。 7)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顶板淋水明显增加。
24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