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五大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煤矿工程继续教育:煤矿重大灾害

煤矿工程继续教育:煤矿重大灾害

煤矿安全生产知识
三、煤矿安全工作及重要性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和法律、法规,实施安全监管,杜绝生产事故; (2)研究事故与灾害发生规律,排除 一切灾害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3)组织处理事故,抢救遇难人员; (4)创造矿井安全工作环境,保护作 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5)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促进采矿业 健康发展。
煤矿安全把安全工作、安全技术、技措工程和安全培训等列入工作计划;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办法; (3)安全人员配备齐全、物资保证供应、资金保证到位; (4)严肃执行安全规程和指令性文件; (5)把思想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6) 坚持“四不生产”原则; (7)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制度化; (8)矿井安全感强。
第一讲 煤矿重大灾害
一、煤矿主要灾害
◆ 自然灾害:矿井瓦斯、矿井水灾、矿井火灾、矿井粉尘、矿井冒顶、 矿山冲击地压、矿山地热等。
◆ 生产事故灾害:爆破事故、电气事故、提升运输事故等。
煤矿安全生产知识
二、煤矿事故灾害主要致因
(1)煤矿井工开采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隐患严重; (2)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严重滞后; (3)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薄弱 ; (4)煤炭产业集中度不够,生产力水平低; (5)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 偏低; (6)煤矿安全管理薄弱,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落实不到位; (7)“安全生产第一”观念差,灾害隐患 监管不力。
煤矿安全生产知识
四、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1.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第一、预防为主”
(1)“安全生第一”:即处理安全与生产及 其他工作的关系,强调突出安全,把安全放 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2)“ 预防为主”:即把事故和职业病 防治于形成之前,消灭在萌芽之中。

煤矿安全知识大全

煤矿安全知识大全

煤矿安全知识大全煤矿安全知识包括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矿井的五大自然灾害是指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

2.矿工入井须知包括佩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等。

3.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是服从管理、遵章守纪,佩带和使用劳保用品,发现隐患及时汇报。

4.乘罐、乘车、乘皮带时,禁止在罐笼、人车和皮带内躺卧和打瞌睡,禁止将头、手脚和携带的工具伸到罐笼和车辆外面,禁止在皮带上仰卧、打瞌睡和站立、行走,禁止用手触摸绳轮。

5.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

6.安全生产中的“三不伤害”指的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7.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进行急救。

8.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危险源有电气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顶板塌落等。

9.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10.煤矿企业必须支持群众安全监督组织的活动,发挥职工群众安全监督作用。

11.矿工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12.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是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3.安全检查的“七查”内容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14.安全检查的“七定”内容是定时间、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定项目、定程序、定方法。

15.煤矿企业必须依法取得“五证一照”,即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和营业执照。

16.上下井乘罐时,应遵守乘罐制度,服从指挥,按照定员乘罐,并关好罐笼门和防护链。

17.乘坐“猴车”(无级绳绞车)时,不触摸绳轮,做到稳上、稳下。

18.在巷道中行走时,要走人行道,不在轨道中间行走,不随意横穿电机车轨道、绞车道,携带长件工具时,要注意避免碰伤他人和触及架空线。

煤矿五大灾害防治

煤矿五大灾害防治

矿井五大灾害防治原*******煤业公司煤矿及矿区周边的小煤窑对瓦斯、火灾、水灾、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预防手段极其落后,几乎没有抗灾能力.2005年8月,*******煤业公司整体并购*******煤业公司煤矿后,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开展了矿井灾害的防治工作,有效地防止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一、瓦斯防治当浓度在5%—16%时,便具有爆炸性.浓度在9.5%时,爆炸威力最大。

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是空气中的瓦斯浓度必须达到5%~16%;二是要有温度为650~750℃的引爆火源(电火花、放炮火花、撞击摩擦火花、明火等);三是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2%.瓦斯爆炸可引起煤尘爆炸。

爆炸引起火灾产生冲击波可摧毁巷道和井下的设施,同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使井下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因此煤矿安全工作把“一通三防”作为防治瓦斯的有效手段。

1、等级鉴定2005年公司成立至2007年,孝义*******煤业公司煤矿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矿井瓦斯进行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2008年至2012年,*******煤业公司委托吕梁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2013年至2014年,*******煤业公司委托吕梁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为瓦斯矿井。

2015年,公司委托*******煤业公司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鉴定结果:绝对瓦斯涌出量2.04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18m3/t。

回采最大绝对涌出量0。

48m³/min,掘进最大绝对涌出量0.15m³/min。

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44m ³/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

41m3/t。

矿井属瓦斯矿井,矿井瓦斯为Ⅳ级重大危险源。

2、瓦斯检查2005年8月公司刚成立时,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专职瓦斯检查工缺少,直至2007年底公司一直延用原*******煤业公司煤矿的瓦斯监控系统.2008年至2011年,全面推进并完成了90万吨/年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

煤矿五大灾害

煤矿五大灾害

32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 • 1)老顶来压时压垮型冒顶预防措施 • ①合理设计采煤工作面支护,使支护具 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当老顶来压 比较强烈时,要选用可缩量较大的支柱, 有时要选用具有大流量安全阀的支柱, 并加强后排支柱的支撑强度。
33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25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3)采场局部冒顶的主要预防措 施 • 4)防止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要 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在大块岩石 范围内加强支护,必要时用木支架 代替单体金属支架。 • 5)随时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采 取相应措施
26
五、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 3.巷道冒顶事故防治 • 1)掌握地质资料与开采条件。 • 通过地质钻孔、岩层柱状图等多种途径, 摸清地质构造及顶板结构、岩性变化、水 文地质情况; • 在地质图上标明地质构造、裂隙发育带的 位置、产状、层厚等; • 弄清与采煤工作面相对空间位置与时间的 关系,分析受采动的程度等。
35
当围岩压力增大时,可能出现巷道 发生变形、断面变小、支架折损或 顶帮垮落,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巷 道维修及冒顶处理的一般原则:
36
1、先外后里:
37
先检查该处前后5m范围内支架的完整 情况,有问题先处理,必要时可采临 时加固措施,例如加密支架,加打木 垛,前后支架拉紧支牢,加打抬板, 插严背牢等,以增加后路及外围支架 的支护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后路畅通。
38
对一段范围巷道维修和冒顶处理时, 也必须坚持先处理外面的(离安全出 口近的那一头),逐渐向前处理,再 处理里面的,直至该段范围全部处理 通。禁止在巷道只存一个安全出口的 情况下两头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因维 修和冒顶地带再次发生冒顶,将人员 堵在里面。

煤矿维修队应知应会

煤矿维修队应知应会

煤矿维修队应知应会1、煤矿生产的五大自然灾害是:是指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

2、煤矿防治水十六字原则是: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3、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灭火。

4、夏季“三防”是指:防雷电、防洪、防排水。

5、井上、下接触爆炸材料的人员,必须穿棉布或抗静电衣服。

6、《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7、《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8、《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出现: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混、有臭味等透水预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10、《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水仓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1次。

11、锚杆外露长度有托板不大于50mm(巷修)。

12、装药前和爆破前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装药爆破(巷修)。

13、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应先加固临近支护(巷修)。

14、喷浆机开机顺序:开风→开水→送电→开机→上料;停机顺序:停料→停机→关水→停风(巷修)。

15、顶板类型可分为直接顶、老顶与伪顶(巷修)。

16、从巷道顶板事故发生的力源出发,可以把巷道顶板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漏垮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三个类型(巷修工)。

17、进行独头巷道巷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人员进入巷修地点以内(巷修)。

(完整word版)煤矿五大自然灾害

(完整word版)煤矿五大自然灾害

培训课件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一、瓦斯的危害瓦斯是开采煤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有四大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四是会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二、瓦斯爆炸的条件氧气浓度不低于12%;瓦斯浓度达到5%—16%;引爆火源650-750℃;三、瓦斯爆炸的危害(1)瓦斯爆炸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使附近温度升高。

在一般正常风流中,瓦斯爆炸最高温度可达1850℃.在盲巷爆炸时,温度高达2500℃以上,所以造成大量人员烧死烧伤,并可能引起矿井火灾。

(2)瓦斯爆炸时的气体温度很高,产生很大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10倍,形成很大的冲击波,(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开始向外直接冲击,而后向内反冲击,造成人体肢离破碎,可能引起瓦斯连续爆炸,并场起巷道内沉积的煤尘,使之参与爆炸。

(3) 瓦斯爆炸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爆炸后空气中的氧气只有6%到10%,而氮气能达到82—88%、二氧化碳4%—8%、一氧化碳2—4%,而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

4时%人就会中毒死亡,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0 -12%时,人就会失去知觉窒息死亡。

(4)瓦斯爆炸还可能破坏通讯、运输等系统和各类设施,诱发巷道冒顶,造成更大的危害。

四、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1) 瓦斯积聚超限,首先来自自身的存在.例如,煤层中的瓦斯含量高,这样瓦斯相对涌出量就大;地质构造复杂,也能形成瓦斯窝;盲巷、采煤面上隅角、局部采空区等容易使瓦斯积聚超限。

(2)管理不善导致瓦斯积聚。

例如,瓦斯抽放不好、抽放条件恶劣、抽放时间短、抽放量小,以及开采程序、巷道布置、采掘方法不合理,均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3) 通风不良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例如,由于通风系统不健全、不合理;随意停开或停电停风;局部通风设置,串联风、循环风;通风网络混乱,风门经常打开,造成风流短路,出现零点通风,倒流风等,均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煤矿安全生产五大灾害怎么预防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五大灾害怎么预防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五大灾害怎么预防1、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煤层顶底板条件岩浆侵入煤层矿井水喀斯特陷落矿井瓦斯地压地热.1.2 危害情况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煤矿体开采,造成大范围采空,导致地面塌陷及变形,危害对象主要为耕地、农作物及民房,危害严重地段造成部份农田因地面沉陷而积水成潭或者成沼泽地,农作物被毁坏或者整块田地无法耕作而丢荒。

至1999 年矿山停产,地面沉陷累计影响面积约133 340 m2。

目前姑占岭煤矿矿区需处理复垦的农田塌陷面积约68 000 m2。

煤矿塌陷不仅破坏了土地、植被资源,而且对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1.1.3 成因及发展趋势姑占岭煤矿由于各矿段含煤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工艺、开采规模、开采年代与开采深度的差异,形成面积大小不等的采空区,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是由于煤层采出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地应力平衡遭到破坏,随着开采工程活动进行,采空区上方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离层以致冒落而形成。

姑占岭煤矿采空地面塌陷多为缓变型,平面形态普通呈圆形、椭圆形盆状。

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地表形态特征主要取决于煤层埋藏深度、开采厚度、顶板岩性、工程地质特征等。

姑占岭煤矿采煤历史长、强度大,伴有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采空地面塌陷不断发生(主要发生在矿山开采过程和开采后一段时间)。

1999 年底停产后,地下水位开始恢复,采空区塌陷积水成塘。

由于矿山已停采十多年,现塌陷已相对稳定,近期未见继续发展趋势。

1.2 排土场边坡失稳煤炭开采中矸石固体废弃物堆放于石鼓砖厂一带,分布长160 m,宽70 m,体积161 146 m3 ,形成周边长约460 m 的边坡,高约10 m,坡度60~70°,结构松散。

由于排土场未作有效的防护处理,每年汛期一到都会浮现滑坡、崩塌等现象,阻塞乡村道路,加剧水土流失,并破坏地形地貌景观而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目前边坡失稳灾害稳定性较好,潜在危害小,危(wei)险性小。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的征兆及预防措施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的征兆及预防措施
第二大自然灾害----透水
井下透水征兆:
1.煤壁或者巷道壁变湿、“挂红”、“挂汗;”
2.巷道空气变冷;
3.煤层发潮、发暗;
4.巷道产生雾气;
5.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或者底板鼓起有渗水;
6.有“咝咝”的水叫声;
7.有时有臭鸡蛋味道;
8.煤壁溃水、水色发浑。
上述征兆,并不是每一个工作面透水前都一定全部出现,有时可能发现一两个。一旦发现有透水征兆,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矿调度室。
在井下采掘过程中,煤与岩石常常一瞬间被从煤体中抛出,并喷出大量瓦斯,这种现象叫煤与瓦斯突出,简称为"突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不仅会造成采掘工作面和通风系统的破坏,同时大量煤与瓦斯以极快的速度喷出,还可能会充塞巷道,造成人员窒息和瓦斯爆炸、燃烧及煤(岩)埋人事故。
煤与瓦斯突出前,一般都有预兆,没有预兆的突出极少。突出预兆可分为有声预兆和无声预兆。
2.掉渣。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着就会出现顶板掉渣的现象。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片帮。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的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4.裂隙。顶板的裂隙,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若裂隙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
(2)防爆措施。消除井下引爆火源,井下引爆火源主要有:放炮产生的火源、电器火花、摩擦火花、瓦斯爆炸和煤炭自燃等。
(3)隔爆措施。为了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避免煤尘、瓦斯连续爆炸,防止灾情蔓延,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矿井两翼、相邻采区、相邻煤层或者工作面之间,必须用岩粉棚或者水棚隔开。
第五大自然灾害----瓦斯
2.大面积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根据直接顶和基本顶的运动形态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直接顶推垮型事故应做好顶板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 ,加强日常顶板控制,正确进行支护控制设计,合理选择厚煤层下分层开切眼位置。对直接顶运动引起的压垮型事故应正确进行控制设计,当直接顶在采区内的悬顶较大时应进行必要的人工处理,支架选型要合理,在最末排要增设抬棚等特种支护措施等。对基本顶运动引起的压垮型事故,在控制设计时应按照“给定变形”方针进行,选用可索支柱,确定合理的控顶距。对基本顶运动引起的砸垮型事故,首先要加强对顶板来压的预测预报,其次采取正确的支护方法,选择合理的支架形式,提高支护密度,避免直接顶和基本顶离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课件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一、瓦斯的危害瓦斯是开采煤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有四大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四是会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

二、瓦斯爆炸的条件氧气浓度不低于12%;瓦斯浓度达到5%—16%;引爆火源650-750℃;三、瓦斯爆炸的危害(1)瓦斯爆炸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使附近温度升高。

在一般正常风流中,瓦斯爆炸最高温度可达1850℃。

在盲巷爆炸时,温度高达2500℃以上,所以造成大量人员烧死烧伤,并可能引起矿井火灾。

(2)瓦斯爆炸时的气体温度很高,产生很大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10倍,形成很大的冲击波,(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开始向外直接冲击,而后向内反冲击,造成人体肢离破碎,可能引起瓦斯连续爆炸,并场起巷道内沉积的煤尘,使之参与爆炸。

(3)瓦斯爆炸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爆炸后空气中的氧气只有6%到10%,而氮气能达到82—88%、二氧化碳4%—8%、一氧化碳2—4%,而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4时%人就会中毒死亡,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0 -12%时,人就会失去知觉窒息死亡。

(4)瓦斯爆炸还可能破坏通讯、运输等系统和各类设施,诱发巷道冒顶,造成更大的危害。

四、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1)瓦斯积聚超限,首先来自自身的存在。

例如,煤层中的瓦斯含量高,这样瓦斯相对涌出量就大;地质构造复杂,也能形成瓦斯窝;盲巷、采煤面上隅角、局部采空区等容易使瓦斯积聚超限。

(2)管理不善导致瓦斯积聚。

例如,瓦斯抽放不好、抽放条件恶劣、抽放时间短、抽放量小,以及开采程序、巷道布置、采掘方法不合理,均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3)通风不良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例如,由于通风系统不健全、不合理;随意停开或停电停风;局部通风设置,串联风、循环风;通风网络混乱,风门经常打开,造成风流短路,出现零点通风,倒流风等,均能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4)瓦斯检测失控。

例如,由于瓦斯检测人员数量不足,漏检和失职未检,不能及时发现瓦斯积聚,因而不能及时排除瓦斯,导致瓦斯积聚超限。

五、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l)加强通风。

通风是防止瓦斯积聚的主要措施合理选择最佳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管理,做到有效、稳定和连续不断,才能将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排出,使采掘工作面和生产井巷中的瓦斯浓度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

(2)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

生产中易于积存瓦斯的地点有: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低风速的顶板附近,停风的盲巷,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边界处及采煤机附近。

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是矿井日常瓦斯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工作。

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向瓦斯积存地点加大供风量或提高风速,将瓦斯冲淡排出;将盲巷和顶板空洞内积存的瓦斯封闭隔绝;必要时应采取抽放的措施。

(3)加强瓦斯检查.低瓦斯矿井每班检查2次,其间隔时间3-5小时,高瓦斯矿井每班检查3次,其间隔时间2-3小时,瓦斯检查时间间隔要均衡。

(4)加强瓦斯监测监控,发现超限,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六、瓦斯爆炸的主要点火源(1)瓦斯源附近有自然发火。

(2)井下使用电、火焊,抽烟等产生的明火。

(3)电气设备不防爆,电缆明接头等能产生电火花。

(4)放炮不装水炮泥,放明炮、糊炮,火药倒掉消燃物,放炮时打筒等均能产生火花。

(5)化纤衣料、非抗静电风筒、电缆等能产生静电火花。

(6)各种机械或胶带磨擦能产生火花。

(7)拆卸、敲打矿灯产生的火花。

(8)金属支架撞击产生的火花。

七、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1)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下井,井口房、瓦斯抽放站以及扇风机房周围20米内禁止烟火和用火炉取暖。

井下严禁使用电炉,禁止打开矿灯。

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气焊时要严格审批手续。

(2)使用合格的炸药,并严格执行放炮制度。

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矿井中,必须使用煤矿安全炸药,不合格或变质的炸药不准使用。

爆破时其装药量、雷管、炮泥及放炮地点附近的瓦斯浓度等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3)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格执行规程对电器设备的使用要求。

井下使用的机械和电气设备以及供电网路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要使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处于完好状态,要经常进行检查与维护。

推广使用供电闭锁装置和超前切断电源的控制设备,对于局扇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延时的风电闭锁装置。

(4)尽量机械摩擦火花。

机械摩擦火花引燃瓦斯的问题,将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日益显得重要,不少国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摩擦部件的金属表面加入少量的铍,能降低摩擦火花的点燃性能,使摩擦火花不能引燃瓦斯。

八、防止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的主要措施⑴每一水平、每一采区都要布置单独的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

⑵通风系统力求简单,总进风道与总回风道布置间距不得太近,以防发生爆炸时使风流短路。

⑶装有主要扇风机的出风井口,必须安装防爆门。

⑷矿井主要扇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装置,且能在10分钟内改变矿井的风流方向。

⑸在连接矿井的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和采掘工作面等处的巷道中,设置隔爆设施,以阻止爆炸火焰的传播。

⑹编制周密的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九、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时的自救井下作业人员平时应当熟悉矿井通道及出口,以便井下发生事故时能快速逃生。

一旦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就会产生强大的爆炸声响和空气冲击波,瞬间产生高温火焰,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这时在现场或附近工作面的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可惊慌失措,乱喊乱叫,应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1)当听到爆炸声响或感觉到爆炸冲击波造成的空气震动气浪时,所有人员应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的方向卧倒,脸要朝下,头尽量低些,有水沟地方要卧到在水沟侧,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爆炸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防止吸入有毒高温气体。

要用衣物盖住身体裸露部分,使身体露出部分尽量减少,以防止爆炸瞬间产生的高温灼伤身体。

(2)要迅速正确佩戴好自救器,辨别方向,沿避灾路线尽快进人有新鲜风流的巷道,离开灾区。

两人以上要同行,互相照应。

行进中注意通风情况,迎着风流方向走。

(3)如巷道破坏严重,没法去较安全的地点时,或不清楚撤退路线是否安全,就要设法进人避难硐室,或在顶板坚固、支护完整、无有害气体,有水源或水源较近的地方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将压风阀门打开,放出压缩空气,供人员呼吸。

把矿灯、衣物挂在明显处,在硐室内安静而耐心地等待救援,硐室如有电话,可通过电话与矿调度室联系。

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的瓦斯的规定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 1.0% 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

采掘工作面极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节矿井火灾防治一、什么是矿井火灾凡发生在煤矿井下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附近危害井下安全的火灾,都叫做矿井火灾。

根据热源不同,将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由外来火源引起的火灾,如灯火、火柴、吸烟、火炉、放炮、机械摩擦、电焊,电流短路等发生的明火引起的火灾叫外因火灾。

由煤炭自燃引起的火灾叫内因火灾,内因火灾占矿井火灾总数的75%左右。

二、矿井火灾的危害⑴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⑵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⑶毁坏设备和资源。

(矿井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大量的设备器材和煤炭资源,给生产带来损失,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弥漫井下,使大批矿工中毒死亡。

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其危害更加严重)。

三、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每一场火灾的发生都必须同时具备一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发火三要素:(1)可燃物的存在在煤矿里,煤炭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

另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用处的瓦斯以及所用的坑木、机电设备、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

它们的存在是发生火灾的基本因素。

(2)热源热源是出发火灾的必要因素,只有具备足够热量和温度的热源才能引燃可燃物。

在矿井里,煤的自燃、瓦斯、煤尘燃烧与爆炸、放炮作业、机械摩擦生热、电流短路火花、电气设备运转不良产生的过热、吸烟、烧焊以及其它明火都可能是引火的热源。

(3)空气的供给燃烧就是剧烈的氧化,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如果缺乏足够的氧气,燃烧是难以持续的,所以空气的供给是维持燃烧形成火灾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验证明,在氧浓度为3%的空气环境里,任何可燃物的燃烧都不能维持;在氧浓度为12%的空气中瓦斯失去爆炸性,浓度在14%以下,蜡烛也要熄灭。

所以,这里所说的空气是正常含氧量的空气,而不是贫氧的空气。

四、煤炭自燃(内因火灾)的原因和条件1)煤炭自燃的原因和条件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后,会发生氧化作用,放出热量。

若氧化生成的热量不能及时向周围扩散,造成热量聚积,煤温就会上升,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 (达到煤的燃点,即300-500oC)时,煤就会发生自燃。

煤炭自燃条件包括煤本身有自燃倾向性;空气的供给条件(足够供氧条件)-煤与周围物质的热交换条件。

2)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及特点(1)低温氧化阶段(或称潜伏期)。

煤在常温下能吸附空气中的氧,生成不稳定的氧化物,放出少量的热,煤重量有增加,其增加的重量相当于所吸收的氧的重量,这时煤的化学活泼性增加,着火温度降低,很难发现外部征兆,故又称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煤炭的变质程度和外部条件。

如褐煤的氧化过程就没有潜伏期。

(2)自热阶段 (自热期)。

经过潜伏期,煤的氧化速度加快,发热量逐渐增大,如果热量来不及扩散,煤温就逐渐升高。

煤的温度每升高10oC,氧化速度就增加2-3倍。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量增加,煤中水分被蒸发,空气中的温度升高并出现雾气,附近巷道壁上、支架上出现水珠。

(3)燃烧阶段(燃烧期)。

如果煤的自热温度继续上升,达到临界温度(一般为70-80oC)以上,氧化速度急剧加快,大量产生热量,会使煤温迅速升高,当达到煤的着火温度时(300oC以上),煤就燃烧起来,此时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和其他的碳氢化合物。

火区附近空气和岩、煤温度显著增高,出现特殊的气味等,有时能出现烟雾或明火。

在煤的自热阶段,若在达到临界温度 (70-80oC)之前改变供氧和散热条件,煤的自热增温过程就可以终止,煤就会逐渐冷却下来,此时煤炭处于风化状态,并逐渐丧失自燃能力。

3)内因火灾的特征及危害内因火灾是指在没有外来火源条件下,煤炭或其他可燃物本身因接触空气,氧化发热而燃烧起火的火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