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校本课程-爸爸妈妈我爱你-教案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爸爸妈妈我爱你》德育教案

《爸爸妈妈我爱你》德育教案

《爸爸妈妈我爱你》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培养感恩意识。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不易。

2.培养学生主动沟通,表达爱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爸爸妈妈我爱你》,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第二环节:课堂活动1.活动一:爱的接力(1)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持一张写有“爸爸妈妈我爱你”的字条。

(2)发令后,学生依次将字条传递给下一名学生,一名学生接到字条后,将字条交给教师。

(3)教师统计每组传递的时间,最快的小组获胜。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接力过程中,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爱的传递的?2.活动二:爱的分享(1)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和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

(2)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感受父母的爱。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小明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责备,小明感到很委屈,与父母产生矛盾。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化解小明与父母之间的矛盾?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2.与父母进行一次真诚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活动、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分享,提高了沟通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表达感激之情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害羞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不易。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爸爸妈妈平时对你们的要求严格吗?”学生甲:“是的,我妈妈总是催我学习。

大班语言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

大班语言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

大班语言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表达爱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2.学生能够理解“爱”的含义,并学会用“爱心”表示。

3.学生在课程中的互动中加强了解和交流。

教学内容词汇表1.爸爸(bàba)- father2.妈妈(māmā)- mother3.爱(ài)- love4.爱心(àixīn)- love heart5.亲吻(qīnwěn)- kiss6.拥抱(yōngbào)- embrace/hug课程内容情境 1:自我介绍首先,老师可以做一个自我介绍,告诉学生自己的名字和喜欢的东西,然后鼓励学生也做一个自我介绍。

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提示,例如“我叫…,我喜欢…”等等。

情境 2:家庭成员介绍接下来,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练习介绍家庭成员。

教师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介绍开始,例如介绍自己的家人,然后让学生一个个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父母的名字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名字,例如兄弟姐妹或宠物。

情境 3:表达爱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表达爱的方式,例如拥抱、亲吻或说“我爱你”。

老师可以问学生是否知道表达爱的其他方式。

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老师可以让他们分享。

如果不知道,老师可以鼓励他们想象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情境 4:制作爱心手环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爱心手环,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爱心”这个词汇并学会如何制作。

同时也可以在制作手环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1.互动讨论2.视觉学习法3.创意制作法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估指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2.学生能够理解“爱”的含义并表达出来。

3.学生能够正确地说出本节课所学的爱的相关词汇。

4.学生能够制作出爱心手环。

教学扩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上安排一些类似的活动,并鼓励学生传递“爱”的信息。

爹爹妈妈我爱您主题班会教案

爹爹妈妈我爱您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爹爹妈妈我爱您》主题班会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们为父母做过什么?”引发学生对父母的关注和思考。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3. 交流分享: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及自己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4. 情景剧: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和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三、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献上一份爱心,可以是一张卡片、一封信、一份礼物等,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能力,以及对父母的爱。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是否学会了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教学准备1. 图片: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2. 故事:准备一些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用于激发学生的共鸣。

3. 视频:准备一些关于父母辛勤工作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4. 道具:准备一些表达爱意的道具,如卡片、礼物等,用于学生表达爱意。

爸爸妈妈我爱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爸爸妈妈我爱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爸爸妈妈我爱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案标题:爸爸妈妈我爱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成员对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提供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增进亲子关系。

3.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技巧。

4.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自我认知。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些与家人相处的愉快时刻,并与他们分享这些回忆。

2. 提问:“你认为家人对你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讲解(10分钟):1. 介绍家庭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提供情感支持、安全感和稳定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家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活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讨论这个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分享给其他组员。

2.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扮演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在不同情景下模拟对话,表达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3. 亲子信件:学生写一封感谢信给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表达他们对他们的爱和感激之情。

总结(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2. 总结家庭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沟通和表达情感的活动。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制作一个家庭相册,收集和展示与家人的美好回忆和照片。

2.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和身心健康。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撰写的亲子信件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活动中感到舒适和尊重,鼓励积极的参与和分享。

2. 尊重学生家庭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类型的家庭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活动来促进学生与家人的沟通和情感表达。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他们的感受,增进亲子关系,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大班语言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

大班语言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

大班语言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爸爸妈妈我爱你》这首儿歌;2.能够理解儿歌中所表达的情感;3.能够通过互动游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儿歌的基本节奏;2.理解儿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儿歌中所表达的情感;2.在互动游戏中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课件:《爸爸妈妈我爱你》歌词;2.游戏材料:水彩笔、颜料、纸张、绳子等。

教学活动活动1:歌曲欣赏1.老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听几遍;2.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手,并尝试朗读歌词。

活动2:情感认识1.老师出示图片,比如一幅父母和孩子的亲情画面,让学生展开话题,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2.老师指导学生说出和父母之间的爱,比如“我爱妈妈,因为妈妈总是陪我玩耍”等。

活动3:互动游戏1.老师分别组织两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位代表;2.每个小组选择一句歌词,代表分别朗读,并展示出自己的动作表情;3.学生们跟着代表的动作和节奏进行模仿。

活动4:绘画创作1.老师带领学生用水彩笔涂抹在白色纸张上,然后用绳子把几张纸绑在一起;2.学生们跟着老师的要求,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意,为自己的亲人创作一份礼物。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可以认识到和父母之间的亲情,也正确理解了歌词表达的情感。

通过互动游戏和绘画创作,学生们积极参与,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爱你—爸爸妈妈》5篇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爱你—爸爸妈妈》5篇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爱你—爸爸妈妈》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爱你—爸爸妈妈》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讨论:《我爱你—爸爸妈妈》2. 绘画活动:画出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温馨场景。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好,让学生说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爸爸妈妈给他们买东西、陪他们玩等。

Step 2:课文朗读和讨论1. 教师朗读课文《我爱你—爸爸妈妈》,学生跟读。

2. 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你觉得课文讲了什么内容?b. 你在课文中找到了什么真实的生活情景?c. 你觉得爸爸妈妈对你做了哪些好事?Step 3:绘画活动1. 教师给学生一些色彩鲜艳的蜡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温馨场景。

2.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自由发挥,用图片形式表达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

Step 4:展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整个班级,并简单介绍自己画作的内容和灵感来源。

Step 5: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他们记住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与付出,并感恩爸爸妈妈。

Step 6:作业请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描述自己在课上绘制的画作。

教学资源:1. 课文《我爱你—爸爸妈妈》的复印件。

2. 绘画用纸。

3. 蜡笔。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情绪表达。

2. 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和分享。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爱你—爸爸妈妈》精选5篇(二)主题:我的小手真能干学科:社会年级:小班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小手是用来干什么的,并培养正确使用小手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并培养劳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具: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动作和使用小手的场景。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爸爸妈妈我爱你》教学目标•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爱的力量;•培养幼儿表达爱的情感,促进情感发展;•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爱是什么,如何表达爱;•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热身1.活动介绍:今天的主题是《爸爸妈妈我爱你》。

你们最爱谁呀?让我们一起说出来。

2.规则说明:当老师说出一个名字,大家要一起喊出他的名字,并说一句为什么喜欢他(她)。

3.活动开展:依次喊出几个名字(如:“爸爸,因为他会给我买玩具。

”)。

正文1.活动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爸爸妈妈我爱你》。

2.导入:老师先给幼儿讲述一则温馨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爱的力量。

3.预习:给出一些有关“家庭和爱”的图片,进行讨论,了解大家关于家庭和爱的看法。

4.正片:听读《爸爸妈妈我爱你》。

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全班大合唱等不同方式进行。

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角色或情景。

5.总结: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喜欢家人的理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1.延伸活动:布置学生回家设计一份礼物,表示自己对自己的家人的爱,并今晚在家庭聚会时送给家人。

2.教学反思:总结今天学生的表现,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文化内涵《爸爸妈妈我爱你》是一篇温馨的故事。

故事中,孩子为了给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特意花了很长时间制作一个漂亮的礼物,来送给自己的父母。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现出了对父母的爱和责任感,这样的故事能够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到亲情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表达爱。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对家人的爱和感恩之情,也促进了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既注重了语言环节,也加强了对幼儿情感及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大班心里健康爸爸妈妈我爱你教案

大班心里健康爸爸妈妈我爱你教案

大班心里健康爸爸妈妈我爱你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心理健康——爸爸妈妈,我爱你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增强亲子关系。

2. 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3.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教学准备:1. 图书:《爸爸的手》、《妈妈的笑脸》等。

2. 幼儿音乐:《爸爸妈妈我爱你》等。

3. 纸张、彩色笔、贴纸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情感表达游戏1. 引导幼儿坐成一个圆圈,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最喜欢爸爸和妈妈的事情。

2.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谢,例如:“爸爸,我喜欢你的大手,可以给我抱抱。

”3. 教师示范后,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话语。

活动二:绘画表达1. 给每个幼儿发放纸张和彩色笔。

2. 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谢,例如画父母的笑脸、手牵手等。

3. 鼓励幼儿在绘画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并在画面上写下“爸爸妈妈我爱你”的字样。

活动三:音乐欣赏与舞蹈1. 播放幼儿喜欢的亲子歌曲《爸爸妈妈我爱你》。

2.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例如摇摆、拍手等。

3.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增加互动性。

活动四:亲子阅读1. 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图书,如《爸爸的手》、《妈妈的笑脸》等。

2. 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图书的故事情节,然后邀请幼儿与父母一起阅读,或者教师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

3. 阅读后,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爸爸和妈妈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父母的感受。

活动五:制作父母贺卡1. 给每个幼儿发放卡纸、贴纸等材料。

2. 引导幼儿制作一张特别的贺卡,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爱。

3. 鼓励幼儿在贺卡上写下简单的祝福语,例如“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谢谢你们的爱和陪伴。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与父母一起参与家庭活动,如共同做饭、户外运动等,增进亲子关系。

2. 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爸爸妈妈我爱你【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模拟、体验、搜集、采访、观察、记录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悟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究、写作、朗诵、演讲、绘画、设计制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学会尊重父母,感恩父母,进而学会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主题确定一、创设情境,引发话题1、老师讲一个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5.12"四川汶县大地震中,发生了好多感人的事,其中的一件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著,整个上身向前匍匐著,双手扶著地支撑著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著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著”。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著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著,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著,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著,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问学生: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发表感想)2、阅读教材中的两则故事《舜的孝行故事》、《子路翻山背米》、二、问题探究,确立课题1.你知道舜是谁吗?还听过他的其他故事吗?2.看舜的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怎样呢?3.你从子路翻山背米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平时在家你也为爸爸妈妈做过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从班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现象,经讨论、研究,确立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爸爸妈妈我爱你”。

第二课时主题分解一、播放动画视频——《妈妈的账单》二、感受关爱,学会感动1、教师下发“感恩调查问卷”,学生填写。

感恩调查问卷(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2)下班回家后,还要为你做些什么?(3)爸爸妈妈每月为你花费的钱占了工资的多少?(4)爸爸妈妈每月为自己花费的钱占了工资的多少?(5)在你的学习上,你爸爸妈妈给过你帮助吗?(6)你父母知道你生日吗,给你过生日吗?(7)你几点起床?(8)你回家后为你父母做过什么?(9)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他们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什么颜色?(10)在父母的工作上,你给过他们什么帮助吗?(11)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1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2、学生回答问卷上的问题。

3、通过答卷,学生认识到,他们对父母的了解真是太少了,除了索取外,几乎没做什么。

三、提出问题,归纳整理。

1.父母是赋予我们生命的人,也是精心呵护我们成长的守护天使。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

尊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照顾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大家说说我们可以怎样行动呢?2.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问题:1)了解父母对孩子在各方面的付。

2)调查父母一周的工作、应酬、家务等情况。

3)给家庭的开支算一笔账(自己一周的开支、从出生到现在的开支及本周内全家各项开支的比例)。

4)统计全班同学前一周平均干家务活的时间,与父母顶撞或拌嘴的次数,惹父母生气的次数。

5)角色转变——亲身体验当家长的感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

6)收集孝敬父母的诗歌。

7)收集孝敬父母的歌曲。

8)收集孝敬父母的故事。

9)写感恩日记。

10)与爸爸妈妈进行书信交流。

11)策划举办一次家长会。

12)为爸爸妈妈做一份小制作,如生日贺卡,心语卡,小礼物。

3.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活动形式,大家看看那些活动形式是一类的,可以归纳在一起呢?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如下小主题:主题一:走近父母(调查研究)主题二:孝心伴我行(日记和制作)主题三:深深父母恩悠悠儿女情四、自由分组、确定研究。

1.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小主题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

2.各组选出组长,确定小组口号。

第三课时活动策划一、谈话激趣、案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自由组合了活动小组并且选择了自己的活动主题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如: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人员、分工、活动内容、辅助性的工具等。

这些内容可以综合罗列好,这就是活动计划。

一份详尽的活动计划是完成好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同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有了完备的活动计划,就能做到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出示部分活动计划,学习活动计划的撰写格式。

1、出示活动计划表格,学生认真观看。

2、学生谈各自的看法。

3、师引导抓住活动计划书的关键:内容明确,条款明晰,对活动有导向作用。

4、提示重点:a.活动计划书内容应详尽,但语言要精练。

如:活动的内容条款应用简明的文字写清楚。

b.活动组成员分工应明确,发挥各自的特长爱好。

如:不善于言谈的同学可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而外向的同学可进行人际交往或调查采访这样的工作。

c.计划书分为小组活动计划书和个人活动计划书。

组长应先与各位组员达成共识,撰写好小组活动计划书,各小组成员再根据各自的分工、活动任务撰写好个人活动计划书。

d.撰写活动计划时,小组成员应相互尊重各自的意见或建议,对于自己不赞同的想法,不要用“我不同意”“这样不行”类似这样粗俗的语言对待别人,建议可用“我不太认同你的想法”或“你看这样好不好”类似这样亲切的话语,会使气氛融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三、学生开始撰写活动计划。

四、将活动计划与其他组交流。

1、生开始自由讲述计划内容,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

2、对其他组的活动计划提建议。

3、师根据生的具体表现情况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下一步活动的步骤。

五、师小结:小组间的交流是互相学习的一个过程,要在认真倾听他人的活动计划的同时,既吸取他人计划中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并融合成为自己的想法,还要学会对他人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使各自的计划更完善,活动时才会更顺利,活动的效果才会更理想。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将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大家分享,让活动圆满成功。

第四课时汇报交流一(走近父母、孝心伴我行)【课前准备】一、走进父母小组2、开展实践活动,收集数据、材料。

3、小组确定汇报人员。

二、孝心伴我行小组1、检查学生的感恩日记和汇报材料,由小组成员评选出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2、评选出优秀“亲情作文”若干篇。

3、收集整理学生的小制作作品。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话题播放录像《生命的诞生》,让学生了解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痛苦。

师: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经过母亲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可是为了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和痛苦却是无人能比的。

小草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花儿有了阳光,花蕾才会鲜艳;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心血。

就让我们怀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来说说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滴吧!二、走进父母小组成员汇报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交流。

展示本组的成果及统计图表。

三、教师小结1、教师对各组汇报结果作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评价:师:今天“走进父母”小组的汇报各具特色,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听了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和情况汇报,大家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对我们巨大的付出和神圣而伟大的爱。

从一些同学发自肺腑的真情表白中,老师也看到了一颗颗感恩的心在爱的熏陶中升华。

我为你们感到高兴!2、师: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古训云:“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亲情故事、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

在下一次的活动课上,让我们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吧!引出下一步汇报交流主题——谈古说今话感恩(才艺展示课)。

四、孝心伴我行小组汇报经过“孝心伴我行”活动的开展,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感想,也一定有许多话语与同学们交流。

让我们一起听听同学们的心声吧。

1、学生代表汇报采取的感恩行动及表现,如:干家务,端茶倒水,不惹父母生气,主动问好等等。

2、部分学生朗诵自己写的“亲情作文”。

3、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如生日贺卡,心语卡,小礼物等。

4、互动交流同学间自由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感恩行动方案。

第五课时汇报交流(谈古说今话感恩:才艺展示)【课前准备】2、开展实践活动,收集整理材料,做好才艺表演的准备3、确定主持人及演员名单,编排活动程序。

【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开场白: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

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有多大年纪,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保护的孩子。

我们不断地接受着他们无私给予的爱的雨露。

乙: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落寞时,抚慰我们孤寂的心灵;在我们迷惘时,照亮我们茫茫的人生……甲:现在我宣布:“谈古话今说感恩”才艺展示活动正式开始,让我们用心去倾听我们的演员为我们真情演绎这世间最纯真的情,最伟大的爱!二、汇报表演1、“感恩诗文”朗诵,入情入境地吟咏感恩诗文。

2、“感谢亲恩”故事,声情并茂地讲述“黄香温席”、“陈毅探母”“二十四孝”等感恩故事。

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3、“爱心永恒”歌咏,载歌载舞地演绎《世上只有妈妈好》、《念亲恩》、《妈妈的吻》等感恩歌曲。

4、“真情回报”演讲,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倡议同学们拿出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三、教师小结师:一年365个日日夜夜,父母的爱与我们紧紧相随, 我们的成长在父母的眼里,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在父母的言语中, 我们的喜怒哀乐在父母的心里,那是一份是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观看了以上同学的汇报演出,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打算怎样做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体现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让“孝心伴我行”活动深入到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渗透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吧!第六课时活动总结一、教师总结活动开展情况二、学生代表发言谈收获1、知识方面、能力方面2、家庭氛围的变化(自己的变化、父母的变化)三、齐唱《感恩的心》生:人的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