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健康的定义

合集下载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1)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2)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⑤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为什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仅仅关注减少冒险与问题相反,部分学校开始尝试在青少年身上培育并增进一些能对他们的发展以及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长远的、积极的用系那个的品质。

教师以及父母都在关注合作的方式,以便为青少年提供一种积极的观点,指引他们走向安全与成功。

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是以积极心理学为向导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施方式都进行了新的阐述,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3.期末到了,请你根据记忆的特点指导学生复习?(1)幼儿记忆的效果主要受兴趣和事物形象影响,凡是幼儿感兴趣、形象生动、具体并有情绪色彩的事物,就容易被幼儿记住,反之则效果不好。

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利用幼儿读物、挂图、模型、玩具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美丽诱人的实物,让幼儿看,使他们从中学到知识,并在有意无意中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2)幼儿记忆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就是有意识记的发生和发展。

家长可根据这一规律有意识地、经常地向儿童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简单的识记任务,比如问:“我们家里什么东西变了?”“仔细听妈妈讲故事,我讲完,你再讲给我听”。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

突变
转换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碱基对取代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
颠换
移码突变
突变的类型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畸变(chromoseme aberration )
染色体数目异常
突变的后果:
突变
体细胞突变
生殖细胞突变
良性 恶性 细胞 胚胎细胞 肿瘤 转化 老化 发育和分化障碍
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生活在
地球表层,这个有生物体存在的地球表层叫生物圈。 它大致包括了地壳下11,海洋及15以内的地表大气。 2、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
动物、植物及人类)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生产者: 绿色植物、化能合成菌等 消费者: 草食、肉食及杂食动物
2)行
4)、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时,不
会对该生 物体造成致命伤害。
DDT 在环境中的浓集作用
环境状态
环境中浓度(PPM )
浓集系数
海水
5.00Ⅹ10-5
藻类植物
4.00Ⅹ10-2
8.00Ⅹ102
鱼类
2.07
4.14Ⅹ104
水鸟类
75.50
1.51Ⅹ106
显性 隐性 致死 致死
存活 突变
恶变 衰老 功能或 结构畸形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致敏作用
流产 生育 遗传性 遗传负荷 死胎 能力障碍 疾病 增加
六、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程度的因素
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2、剂量或强度
剂量-效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定义【摘录】
健康首先是身体没有疾病,但健康又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健康包含了:以生理技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

健康的全部含义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

合理膳食包括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适量运动包括活跃的、动态的生活方式,和有规律的、持之以恒的适合自己的适量体育运动;
心理平衡指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树立适当的人生追求目标,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愉悦的一生;
戒烟限酒包括拒绝烟草,饮酒严格限量等。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损害心、肝细胞功能,大大增加肝硬化、胃癌、心肌损害和中风猝死的危险。


参考文献:杨月欣等,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二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标准摘要: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二、健康的四大标准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健康4.道德健康三、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四、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建议正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方面的全面良好状态。

这意味着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方面的完全良好状态。

首先,身体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健康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没有疾病或疼痛,并且能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保持合适的体重、均衡饮食、充足休息等。

其次,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意味着我们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具有良好的自我感知和人际关系。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心理咨询或治疗。

第三,社会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健康意味着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了保持社会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价值观。

最后,道德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健康意味着我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并对他人负责。

为了保持道德健康,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并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

总之,健康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健康试题及答案

社会健康试题及答案

社会健康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A. 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B.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C. 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完全健康D. 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完全健康,以及道德健康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A. 平衡饮食B. 适量运动C. 吸烟D. 充足睡眠答案:C3.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包括: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A. 情绪稳定B. 人际关系良好C. 过度焦虑D. 适应能力强答案:C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A. 预防接种B. 隔离患者C. 定期体检D. 健康教育答案:C6.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健康的影响因素?A. 社会经济状况B. 个人卫生习惯C. 社会文化背景D. 个人心理状况答案:D7.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B.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C. 预防疾病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健康促进的策略?A. 制定健康政策B. 创建支持性环境C. 加强社区行动D. 个人自我保健答案:D9.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包括:A. 营养、运动、心理、环境B. 饮食、睡眠、运动、心理C. 营养、运动、睡眠、心理D. 营养、运动、心理、环境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指标?A. 体重指数(BMI)正常B. 血压正常C. 吸烟D. 血糖正常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合理膳食B. 适量运动C. 戒烟限酒D.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答案:ABCD2. 社会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A. 社会经济状况B. 社会文化背景C. 个人卫生习惯D. 社会政策答案:ABD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以上都是答案:ABC4. 心理健康的表现包括:A. 情绪稳定B. 人际关系良好C. 适应能力强D. 以上都是答案:ABC5. 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A. 健康知识B. 健康技能C. 健康行为D. 以上都是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健康仅仅指的是身体没有疾病。

健康who的名词解释

健康who的名词解释

健康who的名词解释健康:WHO的名词解释健康,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宝贵财富。

然而,什么是健康?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完全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祉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缺陷。

”这个定义凸显了健康的多个方面和层次,并强调了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完整与健康。

身体健康是健康的基石。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活力。

身体健康意味着身体没有疾病或身体缺陷,并且器官和系统正常运作。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注意饮食均衡、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身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

健康还包括精神健康和社会福祉。

精神健康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健康程度。

拥有良好的精神健康意味着我们能够应对压力、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保持正面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

实现精神健康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寻求支持和帮助,并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而社会福祉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的程度。

社会福祉有赖于一个人与他人的良好关系、社交网络的支持和参与社区和社会活动。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支持是维持社会福祉的关键,而强调社会福祉也意味着我们不应只关注个体的状况,还需要关注和改善整个社会群体的健康和幸福。

因此,从WHO的定义和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身体、精神和社会福祉等多个方面。

它不仅仅指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健康。

为了实现健康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关注和维护自己各个方面的健康状况。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容易忽视某个方面的健康而将其他方面抛之脑后。

我们可能为了工作忙碌而忽视了身体的健康,导致久坐不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可能为了追求物质的成功而忽视了精神的健康,沉迷于工作和压力之中;我们可能为了自我满足而忽视了他人的需要,导致孤立和社交问题。

因此,实现健康需要我们保持平衡和综合发展,注重整体的健康而非片面化的某一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致力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促进。

作为权威的卫生组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健康的标准,旨在帮助各国制定健康政策,改善全球人口的健康水平。

本文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进行系统的介绍,以期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标准,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这一定义强调了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完整和健康,还包括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

维持健康不仅需要关注身体健康,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二、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了健康对于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健康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保持健康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三、健康的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如寿命、逝去率、发病率、残疾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健康水平。

四、健康的维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健康维护的具体措施,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心理健康的维护等,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状态。

另外,减少不良的健康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也是维护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健康的促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健康的政策和项目,如推行普及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改善医疗服务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六、全球健康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了当前全球健康面临的挑战,包括传染病的流行、慢性病的增加、老龄化问题的出现等,这些挑战使得保持健康变得更加困难。

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

七、结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涵盖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指标、维护、促进、全球挑战等多个方面,为人们了解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完全身体、精神和社会福祉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这个定义是在1948年WHO宪章中首次提出的,但这只是一个简要而抽象的定义,没有具体细则。

然而,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WHO对健康的定义已经得到了更细致的阐述。

首先,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健康。

这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上都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才能被认为是健康的。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并且没有严重的疾病或疾病风险。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上的平衡和良好的情感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健康的心理自我和适应力。

社会健康是指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关系,包括能够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区关系。

其次,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残疾,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的福祉。

这意味着健康不仅仅是缺乏疾病的状态,还涉及个体以及社会对健康的整体评估。

身体和心理的福祉可以通过各种标准来评估,包括生命质量、身体功能状况、心理幸福感等。

社会福祉则涉及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例如就业、社交参与、社区参与等。

此外,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个体的健康状态可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行为、环境和社会因素。

例如,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习惯、环境条件以及社会支持和社会不平等等的影响。

因此,个体的健康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评估和干预。

最后,健康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目标。

个体和社会应该不断努力提高和维持健康状态,通过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和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相互交织,个体的健康行为和选择会对整个社会的健康产生影响,而社会的政策和环境也会影响个体的健康。

总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残疾,还包括福祉的综合评估。

健康是一个动态且不断推进的目标,个体和社会应积极参与保持和促进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WHO 早在1948年成立之出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
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道德健康的内容是指不能损坏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行为道德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据测定,违背社会道德往往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等失调,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下降。

医学家研究发现,贪污受贿的人就容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而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和淡泊、坦荡的品质,则能使人保持平衡,有助于身体健康。

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应将经济状况作为健康评价的一项基本内容,由于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其健康也就涵盖了多维内容。

生理健康有明确的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就是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 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

而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就比较模糊了。

但心理健康对人的行为准则起着主导作用,面对五彩缤纷的人生,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处理形形色色的事情。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有安全感、自我状态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

它一般可理解为情绪的稳定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两个方面,但这种稳定和成熟的状态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都在变化的社会中,没有人会有一成不变的精神和情绪状态。

只有将制约人格的各种条件,比如文化程度、工作能力、职业、社会地位、生活演变等很好地协调起来,并能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创作环境,才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一些心理学家摆脱开标准的束缚,向人们描述一个心理健康人士的特征: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快乐的人,有所爱,也被人爱;满怀信心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能够洞察外部世界,并对自己所遇到的挑战作出应,制定出合理的人生策略;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贬低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如果你是上面描述的这种人,那么你的心理就是健康的。

探索人类心智奥秘的拓荒者弗洛伊德将心理健康归结为爱与工作的能力。

他在一部着作中列出了心理健康人士的一些共同特点:保持理智与平衡;具有自我价值感;具有爱的能力;具有建立和维持密关系的能力;能接受现实中的各种可能性和局限性;对工作的追求与自己的天资和教育背景相适应;能体验到某种内在的静与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此生没有虚度。

如果一定要将心理健归结为某几个标准的话,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11项,基本符合这11项标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心理健康的人了。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

2.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适当接受个人的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计。

6.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变化,对自己的
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

10.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集体的需要。

11.在不违背集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观点,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做过分的谄媚,也不过分寻求社会的赞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