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静夜思》英译文赏析
【doc】浅析李白《静夜思》的四种英译文

【doc】浅析李白《静夜思》的四种英译文浅析李白《静夜思》的四种英译文文化广场浅析李白《静夜思》的四种英译文原诗简介及分析在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中,《静夜思》是一首清新隽永,意味深长的五言绝句,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情愫.因其高超的写作手法和真挚感人的艺术魅力,在深受国人推崇的同时也颇受译家青睐,仅英语的译文就达20余种. 众所周知,读诗不仅仅要读它的语言本身,而且要透过语言的表象读出它背后所蕴涵的深意,所以说"诗在言外".在翻译诗歌作品的时候,要设法理解作品,即细读原作,抓住隐藏在浅白语言中的美和情感,体会其中的韵味.译者要做到传情传神,尽量迁移或再现原诗的形式美,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风格美.在比较各个翻译版本之前,先来分析和欣赏李白的原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美华丽的辞藻, 只用叙述的语气描写诗人独自望月而思乡的情景,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显然当时是深夜,诗人或许刚从睡中醒来,或许根本未睡,他发现床前的月光像霜一样清冷而明亮. 于是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禁怀念起自己的故乡,于是低下头陷入了回忆之中.他的乡情一定有这样那样的具体内容,但却没有具体反映在诗中.全诗的中心意象为"明月",是明月撒下的光辉引出"明月"的具象,而后又是"明月" 引出"故乡",同时诗人的乡思只是点出而已,内容和程度都很模糊,与"明月"可谓虚实相生.从文体方面看,此诗以寻常口语表现平凡的生活场景和 1o0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l05一邓沙琪(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普通的感情活动,人人都能理解.此外,它不是一首格律诗,不讲平仄,不讲粘对,但句子短小整齐,声韵悠扬,读起来琅琅上,风格清新,简洁明快.全诗四句二十个词,融时口.言简意赅与空,远与近,高与低,情与景,现实与幻想于一炉,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一,二,四行押"ang"韵,格律工整对仗, "明月光"与"地上霜""举头"与"低头""望"与"思"前后相互照应,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含蓄,洗练,自然的特点.就诗的句法而言,该诗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主语:谁的床前?谁看到了月光? 谁在望月?谁在思故乡?而英语的句子中主语是很难省略的, 这就构成了翻译的困难.此外,由于英汉文化之别,汉语推崇"朦胧中透出神奇"之美,英语则崇尚"明澈中显露逻辑"之美,英汉语言表达方式与时代背景的差异更让诗歌的翻译难上加难.因此译者不仅要必须具备驾驭翻译理论和运用翻译技巧的能力,而且要有深厚的汉诗和英诗功底,扎实的东西方文化知识以及诗人的才情.这里我们选取了四种不同版本的译文进行比较赏析. 二分析欣赏四种译文NightThoughtsInfrontofmybedthemoonlightisverybright.1wonderifthatcanbefrostonthefloor?Iliftupmyheadandlookatthefullmoon,thedazzlingmoon.Idropmyhead,andthinkofthehomeofoldday.(Tr.AmyLowell译)很多译者都认为,诗意忠实于原诗是第一位的,这种忠实可以通过再现原诗的意象获得,因此把唐诗翻译成自由体诗也无不可.这篇译文作品就采用了自由诗体,没有用韵,与原诗的形式相差较大.原诗的第二句用一个"疑"字,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理感觉.这首译诗用疑问句"1wonderffthatcanbefroston thefloor?"来表现这个"疑"字,显得有些生硬.第三句添加了the fullmoon(满月)和thedazzlingmoon(耀眼的月亮),作为增饰.第四句在"故乡"上加上olddays(往昔),把原文的意思延伸了.而dazzling(耀眼的,眩目的)一词在程度方面过于强烈.总体来说, 此译文虽然存在一定不足,但也基本表现出了原诗的意境.且句式用词都很口语化,便于国k读者的理解.NightThoughts1wake,andmoonbeamsplayaroundmybed, Glitteringlikehoarfrosttomywanderingeyes;UptowardsthegloriousmoonIraisemyhead, Thenlaymedownandthoughtsofhomearise. (Tr.HerbertA.Glies译) 这首译诗是以英文四行体翻译的,各行音节基本一致,其中第一行,第四行是标准的抑扬格五音步,韵式为abab.第,句中的"wake"添加了原诗没有的意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能是诗人"醒来"后的所见,这属于从原诗引出的合理联想.另外,译者为了工整音步,将"疑是"译作like,"地上"也去掉了.但"低头"改译为laymedown的变动较大,由汉语的具体动作变成了英诗中较常见的隐喻表达.ATranquilNightAbed,Iseeasilverlight,1wonderifit'sfrostaground.Lookingup,Ifoundthemoonbright; Bowing,inhomesicknessI'mdrowned.(许渊冲译)许渊冲教授是我国翻译界的前辈,他译的《静夜思》基本保持了唐诗的对仗与韵律风格,并体现了原作思想和语言上的艺术风貌.从篇章结构看,许译在句型排列上整齐,错落有致.也用了abab的韵脚.该诗第一行的light和第三行的 bright,第二行的aground和第四行的drowned都是尾韵,同时又为consonance(和音).这样译诗就拥有了韵律美.强调原作中动作的顺序转承,即由见到疑,由疑到望,由望而思.只用了七至八个单词,使每行的音节数目基本相同.每首每句的节奏和长短都整整齐齐,力求传达中国古诗特有的形式美. NostalgiaAsplashofwhiteonmybedroomfloor.Hoarfrost?Iraisemyeyestothemoon.thesanlemoon.Assceneslongpastcometomind,myeyesfallagainontheSplashofwhite.andmyheartachesforhome.(翁显良译)翁显良的译诗用简单明了的言词描述了诗人月夜思乡的情怀,基本符合原诗的风格,但在形式上用散文的解释性语言来描写,完全没有按照韵诗的韵律格式来表达."疑是地上霜" 被转换成"Hoarfrost"(结霜了)的反问句式来表达疑问心理,乃为汉式英语.这首译文照原文直接翻译,带有汉语语篇结构模式的痕迹,句与句直接组合,中间缺少衔接手段,语义显露,诗意不多.此外,在对题目的翻译中,前三个译本都不约而同地文化广场强调"静夜"的意象,着重渲染环境氛围.只有翁显良用了 "Nostalgia"(乡愁),强调这首诗的中心情感.三综合分析四个译本从不同角度忠实于原着,或多或少地秉承了原作的风格.但无论中西译者,由于英汉语言差别较大,都必须对译文进行调整和改造.1在主语以及动词的时态,语态等方面.原诗通篇无主语,英译时必须补出主语.如前一句"床前明月光",四首译诗大致有两种补法,一是以"我"做主语,二是用"Asplash ofwhite"直译观感.从时态上看,汉语本身无时态,直接表达感受或描述.英语动词则须有时态,本论文选取的四位译者都用现在时,其他译者中也有用过去时的例子.2在英汉诗歌形式方面.汉语古诗排列整齐,简练, 虚词很少,信息载量较大,连续几个词造成的意象可构成一幅幅画面;英诗则介词,连词,冠词一般不可缺少,这就使得在行数体例方面完全对应十分困难.外国译者的翻译会根据英诗的体例做一些散文化意译ProseParaphrase)的调整;而中国译者如许译比较注意维护原诗的形式,倾向于采用诗化翻译法 (VersifiedTranslation),尽量译得简练.但有时过分追求这一点,又会影响意境的传递.3英汉诗歌的韵律.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基本上是单音节,并无明显的重音,由四声构成发音的抑扬顿挫,主要以平仄音调组成诗句的韵律.英语是多音节语言,依靠单词中的元辅音,长短音和重音来形成韵律.双方各自不同的韵律美很难在英汉互译中表现出来.四篇译文中,第二和第三译文对此做了尝试,但仍然难以完美地体现.可见诗歌的形式,技巧,语言应用,格律及所反映的意境等元素要想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难度是极大的. 传达"意思"不易,传达"意境"尤难.本文对《静夜思》的四个英文译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探讨如何才能在翻译中更好地重现原诗的美.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把诗歌所涉及的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在翻译文本中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对等传递,在译文中力求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达到形神兼顾.翻译者必须坚持这种长期不懈的追求.参考文献【1]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3]贺新辉.唐诗精品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05101。
静夜思古诗及翻译

静夜思古诗及翻译《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作品,表达是思乡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一首名篇。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静夜思古诗及翻译,欢迎借鉴!《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翻译直译明亮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静夜思》注释静夜思:静静夜里,产生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静夜思》赏析这首诗写是在寂静月夜思念家乡感受。
诗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疑”字,生动地表达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月光皎洁,又表达季节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孤寂凄凉之情。
诗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前句“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低头思故乡”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那家乡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内容实在太丰富。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静夜思英译范文赏析

静夜思英译范文赏析静夜思英译范文赏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下面是搜集的'一些静夜思的英译版本,欢送阅读!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LiPoBeforethe couch moonlight came.Ihad thought it frost on the ground.Lookingup, I gazed on the moon,Andbowed my head with thoughts of home.(林如斯译)LiBaiBeforemy bed the moon shone brightly.Ithought it was frost.Ilifted my head and looked at the moon.WhenI lowered my head I thought of home.(王克难译)Li BoBefore my bed the moonlight glittersLike frost upon the ground.I look up to the mountain moon,Look down and think of home.(StephenOwen 译)LiBaiThefloor before my bed is bright:Moonlight– like hoarfrost – in my room.Ilift my head and watch the moon.I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home.(Vikram Seth 译)LiPoThemoon shines on my bed brightly,Sothat I mistook it for frost on the ground. Igaze at the moonlight with head uplifted; Nowmy head droops, and my thoughts turn homeward. (刘师舜译)LiBaiAfrontthe bed the Luna beams bright,Wearinga look of seemingly rime white. Eyesupcast toward the Luna,Eyesdowncast, engenders my nostalgia.(黄龙译)。
李白《静夜思》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静夜思》原文|译文|赏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自古以来就广为传诵。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静夜思》原文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静夜思》四种英译本的比较与评析

经久不 衰, 广为 流 传, 并多 次 被中 外学 者翻 译 成英 文 诗。
That for a space it g leam s.
翻译文学作品, 都离不 开正确 理解原 作和确 切表达 译作 两
L ike hoar- frost on the marg in ofmy d ream s.
大方面, 然而, 诗歌作为 一个特 殊的 文化载 体却因 其英 汉
Look ing up, I find the m oon b right;
/ I descry brigh tm oon light in front ofm y b ed. I susp ect it to be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pm drowned.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0 显然译文 和原诗 的意思 相差 甚远,
31 In the Qu iet N igh t (T r. W itter Bynner)
同样, 译文四与原诗中诗人 如梦初醒 而误 将月光 认作霜 的
So b righ t a g leam on the foot ofm y b ed) ) )
原意也不符。而译文二第一句翻成了 / A b ed, I see a s ilver
frost aground, 不仅和原诗的 意思 一致而 且, 而且 用 / won-
Sink ing b ack again, I though t sudden ly of hom e.
der0 准确地将 / 疑 0 字译了出来。译文三也用了一个疑问
41Though ts in a T ranqu il Night (T r. L. Cranmer- Byng)
古诗中英文对照版

古诗中英文对照版原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衍生注释:“床”在此处并非指睡卧之床,有多种解释,一说为“井栏”。
“疑”指好像。
“举头”即抬头。
二、赏析:这首诗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游子在深夜看到明月,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画面。
诗中的“霜”字,将月光的清冷形象地展现出来,而“举头”“低头”的动作,更是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活动。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意境。
在一个异国他乡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那轮明月,心中不禁涌起了李白的《静夜思》。
此时的我,就像那举头望月的游子,低头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温暖的家乡。
哎呀,这月光怎就如此撩人愁绪呢?原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衍生注释:“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闻”即听见。
“啼鸟”指鸟的啼叫声。
二、赏析: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
诗人从春睡的香甜中醒来,听到鸟儿的啼叫声,联想到昨夜的风雨,不禁为春花的凋落而感伤。
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三、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周末的清晨,我在睡梦中被鸟儿的歌声唤醒,这情景让我想起了孟浩然的《春晓》。
昨夜那风雨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在风雨中飘落。
这春天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怜!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衍生注释:“鹳雀楼”是古时的一座楼阁。
“白日”指傍晚的太阳。
“尽”指消失。
“欲”指想要。
二、赏析: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
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作者介绍: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关于《静夜思》的英语作文高中

关于《静夜思》的英语作文高中English: In the poem "静夜思" (Thoughts on a Quiet Night), the poet Li Bai describes his feelings and thoughts as he looks out at the moon on a calm night. The poem opens with the line "床前明月光"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which immediately establishes the setting and the poet's observation. Li Bai then goes on to describe how the moonlight shines on his bed and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creating a serene atmosphere. The poet expresses a sense of solitude and contemplation, as he mentions that he is alone in his bed, separated from his family and loved ones. He looks up at the bright moon, which symbolizes his longing and yearning for someone far away. In the last two lines of the poem, Li Bai writes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I raise my head to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and lower it to think of my hometown). These lines reflect the nostalgia and homesickness the poet feels as he gazes at the moon and thinks of his hometown. Overall, "Thoughts on a Quiet Night" portrays the poignancy of being away from loved ones, the beauty of the moonlight, and the longing for home.中文翻译: 在诗歌《静夜思》中,诗人李白描绘了他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看着月亮时的感受和思绪。
《静夜思》原文及翻译

《静夜思》原文及翻译《静夜思》原文及翻译《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夜思》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翻译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静夜思》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静夜思》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在古诗翻译中,许渊冲提出了“三美” 论 实际上是古诗翻译的最高标准 ,许先 生在其《三谈“意美、音美、形美”》
一文中说:“‘意似’是译诗的低标准 , ‘意 美’是译诗的高标准 , ‘三美’才是最高 标准。” 所谓“三美”,即意美、音美、 形美。“三美”论作为一种汉语古体诗
英译翻译的最高标准 ,认为保持原诗的 意美最重要、最根本 ,音美次之 ,形美又 次之 ,三者得兼最善。
无穷。
翁显良
.
13
中国古典诗、词、歌赋贵在形式隽秀, 意境高雅 ,声音错落有致,韵 味萦绕,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魅力令世人观为叹之。古人云:诗言志。 可见立意高远深邃,要以英语的语言符号等值地表述其“弦外之音”、 “韵外之致”谈何容易。《古今乐录》云: “诗叙事, 声成文,必使志尽 于诗 , 音尽于曲”。《文心雕龙·乐府篇》曰:“故知诗为乐心”。可见 诗词又是音乐的文学。刘尧民先生语:“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当然诗歌也 是趋向着音乐状态, ⋯⋯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 ,尤其在一 切艺术之上”。因而诗歌的韵味或曰“音美”是诗歌的意境美特有的 物质外壳 ,是“意美”的物质载体。正是由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有艺 术,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举头望明月,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低头思故乡。 drowned.
.
9
两篇英译诗均表达出了游 子的思乡情怀,客居他地, 夜不能寐,睹月思乡的伤 感。
.
10
美感功能
翁显良 许渊冲 李白
朴实 简洁
.
2
翁显良 Nostalgia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
3
许渊冲: A Tranquil Night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李白《静夜思》英译文赏析
.
1
汉语义广而模糊,英语精确而清晰, 这一文字差异导致了汉诗含蓄,英 诗明确,因此也造成了译诗难。由 于英汉语言表达方式与时代背景的 差异,古诗独特的形式、技巧、语 言应用、格律及所反映的意境、韵 味、内涵与风貌,要准确地理解与 表达已非易事,而要用另一种语言 表达出来难度就更大了。
静夜+思-->difficult
2、内容
翁显良:言未言之景情——加工创作
许渊冲:比较严谨地与原诗相对应
静夜
.
12
第三句译文增加了the same moon,别具匠心,
不仅使读者联想到诗人虽举头望月,却无心赏
月,感叹的是“古时月,今时月”,“此地月,
彼地月”。浮想的是故乡的亲人,思乡之情油
然而生,而至诗人低头之际思念正浓。最后一
正是由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韵律、比喻及想象 , 因文化背景 不同,用另一种西方语言全息传达其意、形、音美的艺术魅力是不可
能的。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恰恰在于其寓“意美”于隽秀
的形式和优美的音律之中,如其“形、音”不存,“意美”何在? 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亦荡然无存。
许渊冲
.
14
《晏子春秋·内篇》说:“桔生淮南则 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4
翁显良教授是意象派的代表.他的译 文完全体现了自己一贯的翻译主张, 即"舍形取神,保持本色".在《本色与 变相》一文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译诗
之见:"汉诗英译要保持本色,首先要 辩明什么是本色.这本色一不在于词 藻,二不在于典故,三不在于形式,而 是在于意义以及加强其艺术效果的
节奏.只要能再现原作的意象,不一定 模仿其章法句法字法"(1982).
低头思故乡。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
8
静夜思 A Tranquil Night 许渊冲 床前明月光,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疑是地上霜。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翻译只是无可奈何中的一个补救办法。 倘若对一个外国的诗人、戏剧家或小说家真 有兴趣的话,就应该有勇气去学他那一国的 语言。倘若连这一点勇气都没有,就应该自 己知趣走开,到应该去的地方去。不要在这 里越粗代庖,鱼目混珠。我们只要有勇气的 人!
.
6
信息功能 美感功能 表情功能
.
7
信息功能
静夜思
Nostalgia
翁显良
床前明月光,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疑是地上霜。 Hoarfrost?
举头望明月,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古文气息
简练
词语 篇章行云流水 abed, aground 秀隽
音韵 字句错落 似散文
重在 神、意
abab (3、4) 音韵和谐 押韵aground、 drowned
音美形美意美 “三美”
.
11
表情功能
1、题目
翁显良: Nostalgia 怀旧
思
许渊冲:A Tranquil Night 宁静的夜晚
句的my heart aches for home,寥寥数词,诗人
思乡之苦跃然纸上,点到即止,深人诗中情景
体会诗人情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乡之
情由淡到深的过程。并且,从the same moon开
始,诗的节奏渐趋舒缓.衬托了诗人“思悠悠”
的情怀。译者思虑之缜密可见一斑。整首译文
诗味之浓,感染力之强更令人百读不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