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抢救小组成员职责
危重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为提高我院新生儿科抢救危重新生儿的能力,确保危重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危重新生儿抢救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抢救领导小组组长:新生儿科主任副组长:新生儿科副主任、护士长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职责:负责抢救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抢救工作,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抢救小组组长:主治医师副组长:住院医师、护士长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职责:负责危重新生儿的现场抢救工作,按照抢救方案进行救治。
3.转运小组组长:主治医师副组长:住院医师、护士长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职责:负责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四、抢救流程1.接诊(1)接诊医生迅速评估新生儿病情,判断是否为危重新生儿。
(2)如为危重新生儿,立即启动抢救预案。
2.现场抢救(1)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
(2)根据病情给予氧疗、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
(3)遵医嘱给予药物抢救。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转运(1)转运前与接收医院沟通,确保接收医院做好接收准备。
(2)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循环稳定。
(3)妥善固定新生儿,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4.接收(1)接收医院迅速评估新生儿病情,按照抢救方案进行救治。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抢救药品及设备1.抢救药品:肾上腺素、纳洛酮、碳酸氢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利多卡因、氯化钾等。
2.抢救设备:心肺复苏机、呼吸机、新生儿监护仪、除颤仪、氧疗设备、输液泵、注射泵等。
六、培训与演练1.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应熟悉本预案内容,掌握抢救技能。
2.定期组织抢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能力。
3.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改进抢救方案。
七、注意事项1.加强医护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识别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科作为人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新生儿医疗救治、护理及康复等重要任务。
为确保新生儿科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1)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由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评价工作。
(2)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具体实施和持续改进。
2.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1)新生儿科诊疗规范: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生儿科诊疗规范》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新生儿科诊疗流程、诊疗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等,确保医疗行为规范化。
(2)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对新生儿科的病历、处方、会诊、查房、手术、护理、康复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
(3)新生儿科医疗安全:加强新生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4)新生儿科医疗技术培训:加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诊疗水平,促进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
(5)新生儿科科研与教学: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确保医疗行为有章可循。
(2)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定期对新生儿科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改进。
(3)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4)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5)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培训,确保患者安全。
三、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1)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组织:由新生儿科护士长、护理组长、主管护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理安全的监督、管理、指导、评价工作。
新生儿科抢救小组成员职责

新⽣⼉科抢救⼩组成员职责新⽣⼉科抢救⼩组成员职责新⽣⼉科抢救⼩组成员职责组长:邓志艳(科主任)成员:席娟 (主治医师) 黄莉慧(主管护师)范秀花(护⼠长)1:抢救⼩组成员熟悉新⽣⼉科危重患⼉的抢救流程,熟练掌握新⽣⼉窒息复苏流程,⽓管插管技术2:熟悉新⽣⼉科常见急救药品的⽤法、剂量及其不良反应3:、抢救⼩组⼈员必须有⾼度的责任感,保证通信畅通,随叫随到,抢救⼉时做到⼈员到位、⾏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4:、参加抢救⼈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及时书写有关记录。
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时内如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医嘱。
⼝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执⾏前必须复述⼀遍,确认⽆误后再执⾏;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初步处理、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
9:、每⽇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
⽆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
下⾯是诗情画意的句⼦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 染⽕枫林,琼壶歌⽉,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下,⼀尊芳酒。
⽔落红莲,唯闻⽟磬,但此情依旧。
2. ⽟⽵曾记凤凰游,⼈不见,⽔空流。
3. 他微笑着,在岁⽉的流失中毁掉⾃⼰。
4. 还能不动声⾊饮茶,踏碎这⼀场,盛世烟花。
5. 红尘嚣浮华⼀世转瞬空。
6. 我不是我你转⾝⼀⾛苏州⾥的不是我。
7. ⼏段唏嘘⼏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儿科急救小组工作制度

儿科急救小组工作制度一、目的儿科急救小组工作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儿科急救小组的工作流程,提高对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组织架构1. 儿科急救小组由儿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包括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和护士。
2. 儿科急救小组设立抢救室,抢救室设有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生活设施。
三、工作职责1. 儿科急救小组成员负责对危重症患儿进行急救和救治工作。
2. 儿科急救小组成员负责对急救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儿科急救小组成员负责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
4. 儿科急救小组成员参与科室急救相关科研和教学活动,提高急救救治水平。
四、工作流程1. 急救响应:儿科急救小组成员24小时待命,接到急救电话后,应在3分钟内到达现场。
2. 急救评估: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儿进行评估,确定救治方案。
3. 急救操作:根据救治方案,迅速进行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抢救药物等。
4. 病情观察:在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5. 抢救记录:记录急救过程,包括病情变化、救治措施、药物使用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讨论。
6. 急救后续:急救结束后,对患儿进行后续治疗和护理,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五、培训和考核1. 儿科急救小组成员应定期参加急救相关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理论知识。
2. 儿科急救小组成员应定期进行急救操作考核,确保急救技能达到要求。
3. 儿科急救小组成员参加国内外急救相关学术交流,了解急救领域最新进展。
六、质量控制1. 儿科急救小组定期对急救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儿科急救小组对急救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 儿科急救小组对急救药品进行管理等,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七、奖惩机制1. 对在急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儿科急救小组成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儿科急救小组工作制度的成员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予以处罚。
儿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儿科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儿科门诊、病房及新生儿科等科室,针对儿童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儿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1)组长:儿科主任(2)副组长:儿科副主任、护士长(3)成员:儿科医生、护士、药剂师、行政人员等3. 各成员职责:(1)组长:负责全面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对应急处理结果负责。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3)成员: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具体工作。
四、应急处理流程1. 突发事件报告(1)医务人员在发现儿童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向儿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处理措施、应急需求等。
2. 应急处置(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2)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制定救治方案。
(3)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4)根据需要,联系相关部门(如急诊科、ICU等)进行会诊、救治。
3. 信息发布与协调(1)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病情及救治情况。
(2)向院领导、相关部门汇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进展。
(3)与公安、消防、卫生监督等部门保持沟通,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4. 善后处理(1)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安抚。
(2)调查事件原因,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3)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五、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药品、设备、防护用品等。
3. 建立应急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新生儿科紧急抢救预案

一、预案背景新生儿是特殊群体,由于其生理和病理特点,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窒息、呼吸衰竭、严重感染等,往往病情危急,抢救成功率较低。
为了提高新生儿科抢救成功率,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新生儿科抢救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
2.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3. 培养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急救技能,提高整体急救水平。
三、预案组织结构1. 新生儿科抢救小组:由新生儿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护士组成。
2. 抢救小组成员职责:(1)新生儿科主任:全面负责抢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主治医师:负责诊断、治疗和抢救方案的制定。
(3)住院医师:协助主治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和抢救。
(4)护士长:负责抢救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医护人员。
(5)护士:负责抢救工作的具体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
四、预案内容1. 紧急情况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应具备识别新生儿紧急情况的能力,如窒息、呼吸衰竭、严重感染等。
(2)发现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新生儿科主任。
(3)新生儿科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抢救预案。
2. 抢救流程(1)新生儿科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抢救小组赶赴现场。
(2)抢救小组成员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新生儿病情,制定抢救方案。
(3)抢救小组成员按照抢救方案进行抢救,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
(4)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5)抢救成功后,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继续观察治疗。
3. 抢救措施(1)窒息抢救:迅速清理呼吸道,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呼吸衰竭抢救:给予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严重感染抢救:给予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其他抢救措施:根据新生儿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
4. 抢救记录(1)抢救过程中,详细记录新生儿病情、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
(2)抢救结束后,对抢救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抢救成功的经验和不足。
新生儿科人员管理制度

一、人员配置1.新生儿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护士及辅助人员,以满足科室工作需求。
2.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5,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3。
医师需具备儿科专业背景,具有独立处理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能力;护士需具备新生儿专业护理技能,熟练掌握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
3.科室应定期组织医师、护士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4.根据实际需要,可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担任科室顾问,为科室提供技术指导。
二、人员职责1.医师职责:(1)负责新生儿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2)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3)对护士进行业务指导,提高护理质量;(4)参与科室管理,参与制定科室规章制度。
2.护士职责:(1)负责新生儿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2)严格执行医嘱,准确执行各项护理操作;(3)协助医师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4)参与科室管理工作,参与制定科室规章制度。
3.辅助人员职责:(1)协助医师、护士完成各项工作;(2)负责科室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保养工作;(3)协助科室开展各项活动。
三、人员培训1.科室定期组织医师、护士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2.对新入职的医师、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科室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3.对科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四、人员考核1.科室定期对医师、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
2.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奖惩的依据。
3.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护士,科室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督促其改进。
五、人员管理1.科室负责人应加强对医师、护士的管理,确保科室工作顺利进行。
2.科室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
3.科室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4.科室应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保障。
危重新生儿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新生儿抢救工作制度一、目的为及时有效抢救危重新生儿,提高抢救成功率,制定本制度。
二、抢救组织1. 抢救工作由新生儿科负责,新生儿科主任为抢救组长,负责组织、指挥抢救工作。
2. 抢救组成员包括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等。
三、抢救流程1. 接诊医生发现新生儿病情危重时,应立即报告抢救组长,启动抢救程序。
2. 抢救组长组织抢救组成员进行抢救,必要时通知其他相关科室协助。
3. 抢救过程中,医生应立即进行病情评估,制定抢救方案,执行抢救措施。
4. 护士应立即准备抢救物品和药品,确保抢救用品齐全、功能完好。
5.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抢救方案,积极实施抢救措施。
6. 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尽快书写抢救记录,护士应及时填写抢救护理记录。
四、抢救物品和药品管理1. 抢救物品和药品应定点放置,标识清楚,易于取用。
2. 抢救物品和药品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功能完好。
3. 抢救物品和药品不得随意搬动、借用,不得私自离开抢救室。
4. 抢救物品和药品的补充和更换应及时进行,确保抢救时使用。
五、抢救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培训,提高抢救意识和技能。
2. 定期进行抢救演练,检验抢救流程和抢救团队的配合程度。
3. 抢救演练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抢救流程和措施。
六、抢救质量控制1. 定期对抢救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分析抢救成功率和存在的问题。
2.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抢救质量。
3. 加强抢救过程中的医疗安全监管,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抢救记录和统计1. 抢救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认真记录抢救过程,包括病情变化、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
2. 抢救结束后,及时统计抢救数据,包括抢救次数、成功率、死亡人数等。
3. 定期对抢救数据进行分析,为改进抢救工作提供依据。
八、抢救奖励和惩罚1. 对在抢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在抢救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违反抢救流程的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抢救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邓志艳(科主任)
成员:席娟(主治医师)黄莉慧(主管护师)范秀花(护士长)
1:抢救小组成员熟悉新生儿科危重患儿的抢救流程,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气管插管技术
2:熟悉新生儿科常见急救药品的用法、剂量及其不良反应
3:、抢救小组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保证通信畅通,随叫随到,抢救儿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及时书写有关记录。
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
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如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9:、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