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

合集下载

影片[建军大业]观看心得感悟共五篇

影片[建军大业]观看心得感悟共五篇

影片[建军大业]观看心得感悟共五篇影片[建军大业]观看心得感悟共五篇 [一]九十年前的8月1日凌晨,x城墙头一声枪响。

民兵中国共产党拥有一支了自己的革命武装,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在电影[建军大业]开头时,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批林批孔右倾机会主义,因没有自己的正规部队,谢长廷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下,遭受了灭顶之灾,然而共产党人能及时进行自我批评总结,这一血的教训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硬道理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深刻,使得中国共产党下定决心去建立中国属于一支人民自己的子弟兵。

于是电影就此积极展开。

观看[建军大业]时,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共产党感触人不是绝不犯错误,而是在每次犯了错误时能及时改正过来,并且想要视挫折为起点,困难遭遇困难及时反省并总结经验教训,找寻实事求是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见贤思齐焉,这使我联想到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也应该学习先辈们的这种精神吗?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会遇见困难与挫折,好像很少有人能认真的思考与总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反思与纠正。

接下来电影中让我感动的是那一个个坚定的信仰。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信息时代,好像很难再听到有人谈教义好像了,然而一个没有了信仰的'人,也就失去了奋斗自强不息的目标与动力。

电影以一个个共产党人中坚定的意志力与行动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他们以建立一支捍卫国家主权人民利益的军队宣扬及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为信仰,因为有了这个信仰他们才能不畏苦难,无畏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去奋斗。

不论是三河坝战役中的希望是属于你们的还是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无一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此类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这种舍己为人,通力合作为了一个大家心目中共同的中亚国家,大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动。

在三河坝战役中,面对着十倍于己的敌兵,共产党毫无畏惧,一个个以舍身取义的精神,成功策应的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撤往,也正是因为有这份了这一份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才一步步的由弱小变力量强大强大,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建军大业观后感7篇_1

建军大业观后感7篇_1

建军大业观后感7篇建军大业观后感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

90年风雨兼程,90载不屈不挠,90个岁月如歌。

当日历退下七月的外衣,时光带领我们奔向欢腾的八月,在这欢腾的时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建军纪念日。

公司组织在哈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

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临危不乱、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卢德铭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杀声、紧张的战斗戏、震撼的爆破场面交替出现,令人热血沸腾。

让我们为伟大的军人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敬意。

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在世的老红军身体健康,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健在的人民解放军万事如意。

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人民军队是祖国统一的保护神。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一声枪响,震惊寰宇,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

他们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挺身而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下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用基石般的身躯和磐石般的毅力谱写了中国漫长而艰难的抗争史。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感觉最震撼的地方。

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绵绵战火,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

他们的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

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

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

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

”现在想起,依旧感到无比震撼。

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

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更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

《建军大业》观后感四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四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四篇例文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影片,《建军大业》紧跟时代要求,揭示了一支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历史原力,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具有史诗般的宏阔主题和时代指向。

90年前的那段历史中,让千千万万热血青年甘愿为之献出生命的,是信仰。

信仰是抽象的,然而,在《建军大业》这部电影中,艺术家们把它具体化成让观者血脉贲张、感动落泪的细节、情绪、画面,让人久久回味。

看罢电影,那一个个激人奋进的战斗精彩画面,那一张张充满朝气和带着民族情怀的脸,那一句句让人心肠回荡无法自拔的话语,令人久久不能回到现实当中。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在中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碧血一腔染山河”的马本斋。

很多人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一场艰苦旧约的抗日战争,那么多人为之流血牺牲,不都是因为坚定的政治信仰。

在《建军大业》这部电影中,年轻的艺术家们将革命先辈年轻时期对革命事业的勇敢追求,对民族解放战争的毫不畏惧,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这就是一种伟大的信仰,也正是这种信仰的支撑,才让南昌城头的那一枪响变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事业的冲锋号。

人不能没信仰,有了信仰,才有了奋斗的支持,有了精神的力量。

信仰是灵魂的支柱,没有信仰的灵魂,是毫无价值的。

同样,一个国家也需要信仰,有信仰才能进步和发展。

至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就是带领13亿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一个具有崇高信仰的执政党。

正是这永恒的、崇高的信仰,引领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终身!诸如《建军大业》中的革命先辈一样,他们为了我们党的事业,用血肉之躯向反动派们发起了顽强的攻击。

正是这崇高的信仰镌刻在他们的生命里,变成了性格、变成了骨血,经过了百炼变成了钢铁,铸就起中国革命的成里长城,汇聚成为一种坚不可催的伟大力量。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优秀5篇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优秀5篇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优秀5篇建军大业观后感篇一观看《建军大业》这部影片,是追忆革命先烈的过程,也是反思自己的过程。

影片中我们追忆到的是,时值二三十岁的伟人们为我们的祖国做了什么,反思的是二三十岁的自己又能够为这个国家、社会、为我们洪湖市人民检察院的开展做些什么?从建党到建军再到建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失败又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为我们现在的稳定而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我们享受着革命胜利的果实,也要用心继承他们的精神和智慧。

看完这部影片后,内心很冲动,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四点体会:一是要坚决理想信念。

影片中为了谋求民族解放、和人们的幸福,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赴汤蹈火,为的就是共同的革命信仰、共同的政治信仰和共同的理想信仰。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应该有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从大的方面说,我们要维护和开展这些历史成果;从小的方面说,要在各自的岗位做成行家里手,发光发亮,为实现我院“两个务必做到〞奋斗目标做出应有奉献。

二是要善于总结经验。

影片中,毛泽东、贺龙三十出头,周恩来、罗荣桓等人二十多岁,作为青年革命者的他们并没有操纵时局的政治经验,更没有把控权利的手腕和手段,他们从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亲身经历的生死里悟出道理,最终得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的适合中国实际的伟大真理。

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会遇到挫折和瓶颈,我们要善于向领导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总结经验,改善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工作智慧。

三是要团结一切力量。

影片中工农红军的组建与会师就是一次各方面革命力量团结在一起的过程。

每一个会聚的眼神、每一次诚挚的握手,直到井冈山胜利的摇旗呐喊。

相反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反动军阀工于心计、斤斤计较,各自盘算着自己在这场政治变局中的一己之私,必然会走向失败的深渊。

在我们工作中,虽然各有部门、岗位分工,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要想做出好成绩也必须有其他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支持,这样才能实现各自的工作目标,才能促进我们院的检察工作稳步前进。

爱国军事影片《建军大业》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爱国军事影片《建军大业》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爱国军事影片《建军大业》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发动起义,组建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开启又一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能够分享给大家。

前些日子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发动起义,组建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开启又一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看完影片,我觉得对于出身在和平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为什么要入党?我想是很多人都没有特别想清楚的一件事情,至少缺乏强烈的意愿和崇高的信念。

和平年代,入党的过程大致是按部就班,没有经历太多的考验和挫折。

可我们要认识到,当今虽不可能去经历生死的考验,但也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考验,如八项规定的考验、守规矩讲纪律的考验、开拓创新的考验等,贴着“共产党员”的标签,就应当在行动上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我想正是我们在入党过程中对党的发展历史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对党员身份的认识不够成熟,也就缺少了一些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精神上的认同感。

我认为,对党在精神上认同就是要从思想上、理性上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认同党的纲领和章程,特别是了解党的历史,从而才有了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

如果缺少认同,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党性观念淡薄、无担当精神,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前些日子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发动起义,组建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开启又一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建军大业》观后感(优秀4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优秀4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优秀4篇)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篇一前段时间,党支部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为观看为庆祝建军90周年新上映电影《建军大业》,影片至始至终,场面宏大,不时的让人感动、震撼。

影片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为主要线索,再现了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八一南昌起义从胜利到失败再到井冈山会师的整个全过程。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学生游行被无情的射杀,切换不同的场景,并配以音乐,展现了不同党派之间斗争的激烈感。

对于战争场面的展示,也是十分震撼人心,影片用大量时间描述了八一南昌起义和“三河坝”战役,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的领导下,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向旧藩台衙门、牛行车站、天主教堂等发起进攻,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5000余支,参加起义的三万余人占领了江西省省会南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部队。

为了掩护南昌起义后大部队的顺利南下转移,朱德率领教导团3000多人与国民党钱大钧两万余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拖延3天的任务完成后留,下100人,掩护其他人撤离,生死搏斗,最后为了争取时间而引爆炸弹,与敌军同归于尽,看的人热血沸腾。

《建军大业》不仅以宏大吸引观众,更以细节深深抓住观众的心灵。

影片中,毛泽东为了革命,离开妻子杨开慧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孩子不停的喊“爸爸,爸爸”,杨开慧含泪说“别回头”,这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毛泽东多想再看一眼妻儿,可是为了中国革命,为了全中国受苦受难的民众,他还是义无反顾,眼含热泪离去。

毛泽东故意用湿淋淋的身子抱周恩来这个情节的设置很可爱,体现了这个人物不仅仅是一名领导者,他还是一个如同邻家男孩一样调皮的年轻小伙子。

战友情,生离死别的落泪,对于对手的敬佩都让人感触颇深。

对死守南昌城的陈团长的敬礼对黄埔军校的人的厚葬。

等等细节的描述,既让人感到了真实,又不失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史实。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彩6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彩6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精彩6篇】《建军大业》观后感篇一我同大多数小朋友们一样,特别喜欢看电影,这次妈妈带我看的是《建军大业》。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创建第一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从群星云集的影片中,我知道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等,整个过程让我震撼加热血,影片中的画面时常在脑海里回荡。

看完后,让我感悟到:我们应当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当前的美好时光,立志做一名爱国、自强的小学生。

首先,要有自信。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尝试,时常对自己说:满分作文网“我行的,我一定能行”,坚信通过努力自己一定能成功。

其次,加强动手能力。

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给老师和家长添麻烦。

再次,要有坚强的意志。

针对自身存在体质差和做作业拖拉的坏习惯,生活中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学习中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会分享,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最后,要有创新能力。

能够创造性的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敢于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与发明,立志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铭记历史,吾辈当强!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二篇二通过观看《建军大业》深感坚信信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思想前提。

作为党员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终生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建群众感情,列宁说: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把今天的努力用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

从未做起,要有责任感,为国强盛,民族兴旺,奋斗终生。

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

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

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

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

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任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深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为他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建军大业 观后感 作文

建军大业 观后感 作文

建军大业观后感作文《观〈建军大业〉有感》篇一:“热血与牺牲”看《建军大业》就像经历了一场热血风暴。

电影一开场,那种紧张感就扑面而来。

看到那些年轻的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冲锋陷阵,我心里是又佩服又有点小担心,就像看自己朋友在冒险似的。

里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南昌起义那段。

那个场景布置的特别逼真,枪声一响,我的心都跟着提起来了。

战士们那不顾一切的样子,真的是把命都豁出去了。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参加学校的接力赛,那时候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我也是鼓足了劲儿想为班级争光。

我紧紧握着接力棒,就像那些战士紧握着枪一样,眼睛死死盯着前方。

起跑的时候,耳边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只想着快点快点再快点。

当把接力棒传递出去的时候,我才松了口气。

战士们的那种决心可比我参加接力赛大多了,他们是要把整个国家的命运从黑暗中拉出来。

那到处弥漫的硝烟,战士倒下又爬起来继续战斗的身影,真是让我深受震撼。

他们怎么就那么勇敢呢?为了正义,啥都不怕。

最后起义成功的时候,我那心里就和自己比赛获胜时一样,满是激动,不过他们的胜利可是拯救了成千上万人,这可比我那小小的接力赛意义重大太多太多了。

篇二:“那时的年轻力量”《建军大业》里好多年轻的脸庞啊,他们可都是些了不起的人。

你想啊,那么年轻,就挑起了这么重的担子。

像粟裕,小小的年轻小伙子,打起仗来可机灵了。

那眼神里透着一股专注劲儿,就像我看到有的孩子玩游戏专注得忘记一切的时候,不过人家专注的可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我记得我有一次参加一个小组的手工制作活动,和几个朋友一起做一个大型的手工模型。

那时候我们分工合作,有个小伙伴刚上初中,年龄不大,但是特别有想法。

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积极去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

就好像电影里那些年轻的革命者,虽然年轻,但遇到敌人的时候从不退缩。

在做模型的过程中,这个小伙伴的巧手就和战士的巧手一样,都能解决大问题。

战士们用巧手摆弄枪支弹药,他呢用巧手摆弄那些材料,最后我们的手工模型成功完成了,而战士们创建了伟大的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军大业观后感
8月4日下午,我跟几个朋友相约来到顺义影剧院观看了纪念建军90周年的电影建军大业,看完第一反应是:震撼加热血。

这部电影展现的是意气风发的一群年轻人,为了信念而不断努力,勇于献身的无畏。

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喊着口令:“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一群年轻人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影片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头,以井冈山会师结束,以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高度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困难,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建立新中国的决心。

影片一开始,在蒋介石政权和汪精卫政权联合帝国主义的多重打压下,无数的共产党员被残杀,加之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使得中国处在弱势的共产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也使无数的共产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影片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片段,一个是南昌起义时,作为南昌城制高点久攻不下,叶挺主动请战,帅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放”“放”“放”......毫不拖泥带水,其场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叶挺的硬汉形象也在我心里建立起来。

三河坝战役是最惨烈的一次,也是我哭得最厉害的地方。

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时间,朱德率领3千人马死守三河坝,以一比十的差距阻击钱大钧的3万人马,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朱德站在
满是尸体的战场上,决定留下200人为撤退争取时间,“父子同军者,父亲留下”“兄弟同军者,兄长留下”。

200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退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

为什么?是他们真的不怕死吗?是因为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留给新生代的希望,他们有奉献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是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

我记得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泽东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粟裕大将军还仅仅只有19岁,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

贺龙大将军还在为入党而苦苦挣扎。

正是他们加上温文尔雅的周恩来,放荡不羁的叶挺,沉稳内敛的朱德组成了一支有着无限潜力的队伍,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革命,有着舍我其谁的阳刚,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

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以后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井冈山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逐渐壮大,点燃了中国胜利的希望,看到了新中国建立的曙光。

今年是建军90周年,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让我们看到那年轻无敌、心怀理想、置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像解放军人民致敬、像革命先烈致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