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2年割让香港到1997年香港回归

合集下载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香港回归,又称香港主权移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政府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双方共同承诺,于1997年7月1日开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联合王国政府将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历史事件。

1997年7月1日当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结束长达155年的英国殖民地身份,香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为政府首长。

绝大部份香港华裔居民自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同时有350万香港居民终身保留英国国民(海外)身份。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清朝战败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清朝再次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这三份条约正本由台湾当局外交部典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982年,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

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了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中英谈判。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香港回归的相关内容

香港回归的相关内容

回归十多年来,香港依然是自由之都, 回归十多年来,香港依然是自由之都, 香港的民主也按照循序渐进、 香港的民主也按照循序渐进、均衡参与的 原则在逐步发展。 那么, 原则在逐步发展。 那么,香港有没有什么 变化呢?其实变化也很多。 变化呢?其实变化也很多。但这种变化是 发展中的变化,是迈向繁荣的变化, 发展中的变化,是迈向繁荣的变化,是回 归旅途中的变化。这些变化中, 归旅途中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两个方 面最值得提点。 回归之前, 面最值得提点。 回归之前,香港是漂泊的 游子” 回归之后, “游子”;回归之后,香港能真切感受到 来自大陆这个强有力靠山的力量。 来自大陆这个强有力靠山的力量。这大概 就是最大的变化。 就是最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香港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 响了香港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
本地生产总值:14,723亿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产总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6.8%(2006年)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2897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9 名)。 人均GDP 41,614美元(305,018人民币。中国行政区第1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2030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7名)。 人均GDP 29,149美元(中国行政区第2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8名)。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2952亿美元(购买力评价,2008年世界和地区排名第36名) 人均GDP29,350美元(世界和国家排名第27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2005年数据,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PPP)为34,111美元,全球 排名第9,亚洲排名第1,超越西欧的四个主要经济体系;全球排名第26,亚洲排名第5
香港回归之旅
香港简介

香港回归几月几日

香港回归几月几日

香港回归几月几日
香港回归是1997年7月1日。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我们上学时候都背过它的内容,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同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南端割让给英国。

此后直到1898年,戊戌变法的那一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又签署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这是在1898年6月9日,戊戌变法正式开始的前两天,内容是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

租借地陆地面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英国控制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

在条约的最后明确“此约自画押之日起中国五月十三日即西历七月初一号开办施行”,以此日期,之后成为中英两国移交香港主权的凭据和时间。

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从此,这一天成为香港回归纪念日。

1。

香港回归实现统一的重要举措

香港回归实现统一的重要举措

香港回归实现统一的重要举措近代以来,香港一直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曾被殖民统治。

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统一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香港回归前的历史背景、回归的意义以及回归后的变化等方面展开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香港回归实现统一的重要举措。

一、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由于中国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英国等西方国家乘机逐渐侵占中国的领土。

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于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又割让九龙半岛,后又于1898年签订《界址补充条约》,将新界租借给英国99年。

这些条约使得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长期沦为西方列强势力的一部分。

二、回归的意义香港回归实现统一,是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举措。

回归意味着香港重归祖国怀抱,结束了百年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要求。

这一举措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恢复主权:回归将香港纳入中国的行政管理范围,恢复了中国的主权,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维护稳定:回归实现了香港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回归后,香港通过“一国两制”的方针,享有高度自治权利,保持了独特的经济、社会和法律体系,香港市民生活的改善和发展也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3.促进合作:回归使得香港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的发展大局,与内地其他地区实现互利合作和合作共赢。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独特的优势为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三、回归后的变化自回归以来,香港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1.政治层面:香港通过“基本法”确立了独立的法律体系和全面实行民主法治的目标。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机构的选举制度逐步完善,保障了香港市民的选举权利和参政权利。

2.经济层面:香港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物流、贸易中心之一。

回归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以及香港的独特地位使得香港经济紧密融入国家经济体系,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为香港和国家经济合作创造了更多机遇。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

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

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

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呈圆形,徽面由红色环形窄边、文字区外圈、红色内圆及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所组成。

紫荆花图案为白色,由5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镶在其间。

各片花瓣环绕徽面中。

香港的百年沧桑

香港的百年沧桑

香港的百年沧桑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回归历程1982 年,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并且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

中方团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港澳回归数字故事

港澳回归数字故事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葡萄牙人先后侵占 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
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 签订《中葡和好通 商条约》,
正式强占了澳门 地区。
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
这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些努力,
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1945年二战结束后,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 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提 团提出收回租借地 出要废除不平等条约 蒋介石提出要收回香港
可是沧海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
思念„„
•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 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在此基础 上从1979年2月就香港回归与英国展 开了22轮的艰难谈判。
• 其中,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的会晤,被称为“世纪谈判”
撒切尔夫人:我们签过的合约还是合法的,按 约定1997年中国收回的是“新界”。
邓小平: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 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 管辖之下才能实现。如果我们谈不拢,那就要另外 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中国人是穷了一点, 但是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撒切尔夫人:你们管不好,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邓小平: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 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 做出决策。 撒切尔夫人(无奈地):好吧,那我们发一个会 谈公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
邓小平: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 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 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 九龙。 邓小平: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 领导人是李鸿章!
撒切尔夫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有英国继续 统治才能得到保证。

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资料

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资料

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资料中国对香港澳门台湾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

关于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资料之香港: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的,反抗麻烦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资料之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封建社会兴盛起来后,中原的王朝与台湾之间有着许多来往。

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极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当然也记下了中华儿女共同开拓台湾、建设台湾、保卫台湾的辛勤和牺牲,也记下两岸来往的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842年割让香港到1997年香港回归,145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从衰败到复兴的历史。

香港现在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深圳市之南,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

面积1095平方公里,人口690万。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英国又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地区,称为“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为收复失地,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1982至1984年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举行了一系列谈判,最终签订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英国把香港归还中国。

中国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颁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除外交和国防事务之外,其他事务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决定。

香港原有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变,法律不变。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走向衰败的开始。

依仗船坚炮利,英国打破了大清帝国脆弱的东南沿海防线,一直打到南京,逼迫道光皇帝签订了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南京条约》。

接着,列强纷纷效仿,采取威胁讹诈和军事进攻两手,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设立租界,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中国由此进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

香港被英国占领之后的100多年,是中国灾难深重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自强自救的时期。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加深加剧,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日甲午战争、五卅惨案、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把中国人民推向灾难和战争的深渊!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在时代先驱的鼓舞和率领下,为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寻求政治出路的戊戌变法、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给封建军阀最后一击的大革命、全民奋起的抗日战争、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的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取得祖国的完全独立。

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国倡导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事件,是将中国推向强盛、复兴的几个关键。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早于欧战,从1937年7
月7日就开始了,直到1945年9月3日日本签订中国战区投降协议书为止。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牺牲达3500万,财产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被日本抢占半个世纪的宝岛台湾也得以收复。

中国以作出重大贡献的战胜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赢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尊崇地位。

当时中国政府希望借此机会收复香港,但终因国力所限,被日本占领三年多的香港重又被英国接管。

1946年,中国爆发了史称“解放战争”的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喜讯。

中国至此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魔掌,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新中国在经历了百年侵略的国土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进而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发动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形成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受到极大的冲击、破坏和损失。

从1978年起,伟大的政治家***领导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取得空前的成功,他本人也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还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并亲自领导、参与了和英国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

中英双方共同商定,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

继香港回归之后,被葡萄牙占领400多年的澳门也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成为又一个特别行政区。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目前,中国的国民经济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外贸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竞争力和发展指数进一步提升。

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建设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伟大工程。

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忱,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附(英国强占香港岛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但清政府没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北京政府时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问题。

但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本来有两次机会收回香港和九龙租借地。

可是,蒋介石政府执行错误政策,又两次坐失收复良机。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

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