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精选:初中信息技术《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信息技术《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信息技术《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中信息技术《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1.掌握进入BASIC环境的方法和输入、编辑、运行程序的方法。

2.初步掌握BASIC中的基本概念: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

3.初步掌握输出、赋值、输入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4.初步掌握简单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5.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掌握输出、赋值、输入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掌握简单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二、学习指导1.BASIC中的科学记数法类似数学中的科学记数法例如:-3.14156E+3 —— -3.14156×1032.56E-2 一2.56×10-2其中E表示幂底数10,E后跟的整数为幂指数。

2.常见标准函数ABS(x) 求x的绝对值,即|x|SQR(x) 求x的算术平方0.5)/100(2)判断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的条件关系式:INT(A/B)=A/B(3)求整数A除以B的余数的表达式:A—INT(A/B)*B.RND(x) 产生一个O到1之间的随机小数生成(A,B)内的随机整数的表达式:INT(RND(1)*(B—A)+A)例如:二位随机整数的表达式:INT(RND(1)*90+10)3.数学式和BASIC表达式的对应表示应根据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圆括号,且将所有符号写在同一行上。

注意乘、除、乘方运算和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函数在数学上与BASIC上表示的区别。

例如:一(-b+SQR(b*b一4*a*c))/(2*a)4.输出语句和输入语句(1)输出语句。

格式:PRINT(输出内容)功能:当输出内容是数时,直接输出该数;当输出内容是数值表达式时,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该数值;当输出内容是字符串时,直接输出该字符串。

(2)赋值语句。

格式:LET变量=表达式功能:把“=”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精编版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精编版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精编版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案教案主题: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顺序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概念和重要性。

2.能够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教学内容:1.顺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2.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3.实例演示和练习。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课题(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顺序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制作一个鸡蛋炒饭的流程、打印一篇文章的步骤等。

介绍顺序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Step 2:讲解顺序结构特点和基本语法(20分钟)教师讲解顺序结构的特点,即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执行,每个语句只执行一次。

介绍顺序结构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的声明和赋值、输入输出语句等。

Step 3:实例演示(3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如何编写顺序结构程序。

例如,设计一个程序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1.输入圆的半径2.计算圆的面积(面积=半径*半径*π)3.计算圆的周长(周长=2*半径*π)4.输出结果教师逐步讲解每个步骤,并编写相应的代码进行演示。

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解释变量的声明和赋值、输入输出语句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

Step 4: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编写一个顺序结构程序解决以下问题:设计一个程序,要求从键盘上输入一个三位数的整数,然后将该数的百位、十位、个位分离出来并显示在屏幕上。

学生可以利用前面示例程序的框架进行编写,只需修改输入输出语句和计算公式即可。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练习。

Step 5:总结和小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顺序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练习和探索,熟练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编写。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个顺序结构程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矩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

并要求学生写出程序的设计思路和代码。

Step 7:课堂延伸(10分钟)展开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多个顺序结构程序组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程序。

2024浙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 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2024浙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 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2024浙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中的重要一课,旨在通过顺序结构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流程和执行顺序。

顺序结构是程序设计中最基础的结构,是其他复杂结构(如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基础。

本课通过具体案例,如简单的输出语句、变量赋值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顺序结构在编程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在编程环境中编写顺序结构程序的基本方法。

-学会使用简单的输出语句和变量赋值语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编写、调试顺序结构程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

-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基本编写方法。

2.难点:-理解变量赋值语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践,正确编写顺序结构程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前课内容,引出顺序结构的概念。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制作三明治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感受顺序结构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基本语法。

-通过示例代码,展示顺序结构程序的基本编写方法。

-讲解变量赋值语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示例代码进行演示。

3.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如输出问候语、计竟两个数的和等。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其编写的程序,并解释程序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对展示的程序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5.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顺序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基本编写方法。

-强调变量赋值语句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第二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第二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一、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实验准备1、C语言程序的上机操作语言程序的上机操作语言程序的上机操作语言程序的上机操作C是编译型语言,设计好一个C源程序后,需要经过编译生成目标文件(扩展名.obj)、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扩展名.exe),然后执行。

一个C程序的具体开发步骤如下: (1) 启动启动启动启动VC++ 6.0:“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C++ 6.0” (2) 新建文件新建文件新建文件新建文件:“文件”“新建”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标签列表框中选“C++ Source File”,在右边指定文件名和保存位置。

(3) 编辑编辑编辑编辑:录入或修改源程序并保存(Ctrl+S) (4) 调试运行调试运行调试运行调试运行:编译(Ctrl+F7)连接(F7)运行(Ctrl+F5),若有错需修改源程序后再调试程序 (5) 关闭工作区关闭工作区关闭工作区关闭工作区:“文件”“关闭工作空间”,一个程序调试结束后需关闭当前工作空间,再从第(2)步开始下一个程序的调试 2、、、、C程序的调试程序的调试程序的调试程序的调试调试即是在源程序中查找错误并修改错误的过程。

程序的错误一般分为两类: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①语法错误语法错误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指不符合C语言语法规则而产生的错误。

语法错误系统能检测出来并告之原因及位置,设计者可参考修改。

②逻辑错误逻辑错误逻辑错误逻辑错误:指程序的运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不符而产生的错误。

这类错误拔除难度较大,一般需祥细分析算法或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设置断点、追踪程序的运行来纠错。

(1)语法错误调试案例(建立程序名为ex1-1.c)#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0 //错误原因:语句结束位置缺分号printf("i=%d\n",i); } 调试并查找以上程序的语法错误并分析原因并改正。

第4课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浙教版(2020)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第4课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浙教版(2020)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案例,引出顺序结构程序设计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以及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具体步骤,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编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技巧。
4.变量的命名规范
变量的命名规范是指在程序中给变量命名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则。一个好的变量名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简洁明了、具有描述性、易于记忆。变量名应该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并且以字母开头。变量名不能与关键字和保留字相同,也不能包含空格和特殊字符。
5.代码的缩进和注释
代码的缩进是指代码块中每一行代码相对于前一行代码的缩进程度。缩进可以增强代码的可读性,使代码的结构更加清晰。注释是指在代码中添加的说明性文字,它可以帮助其他程序员理解代码的功能和目的。在编写程序时,应该注意代码的缩进和注释,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反馈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面的进步和不足。通过反馈,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策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体现了程序执行的顺序性,即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
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Python编程环境、电子白板、投影仪
2.课程平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平台
3.信息化资源:Python编程教材、在线编程练习平台、编程教学视频
4.教学手段:讲授、示例、实践、讨论、交流

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

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

顺序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程序的顺序结构,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初步学会把实际问题设计转换为程序,并把程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初步掌握VB中的常用函数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观察、实践、阅读、修改和分析程序,了解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与人共事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程序的顺序结构
教学难点:
INPUTBOX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策略、方法
1.本节课属于程序设计教学课课型,课堂教学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本课通过设疑和对几段程序的对比,来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思考、学习直至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3.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设计操作练习题时,分为基础题和发展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

四、教学媒体
教师机1台、学生机60台、达道多媒体教学网、自制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2022年 《顺序结构》参考优秀教案

2022年 《顺序结构》参考优秀教案
前提诊测
1、1、滚动条控件的用法?
导入新课
按顺序办事,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工作方式,在vb中我们也会见到“按顺序办事〞的程序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
滚动条控件、rgb〔〕函数
教学难点
编写代码、调试程序
教学过程
一、上机练习
二、教师指导
三、知识点补充
1算术表达式
2变量
3数据类型
〔〕函数
形成性测试
一、分析例如程序
二、设计程序
作业
P85 1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课题
第十课 顺序结构〔第2课时〕
课类
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特点
熟悉va〔〕函数的用法
了解变量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鼓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制作程序“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
小 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在这种结构的程序中,计算机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逐条执行语句。
板书设计
第十课 顺序结构
一、分析例如程序
二、设计程序
作业
P85 1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前提诊测
1、1、滚动条控件的用法?
导入新课
按顺序办事,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工作方式,在vb中我们也会见到“按顺序办事〞的程序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
滚动条控件、rgb〔〕函数
教学难点
编写代码、调试程序
教学过程
一、分析例如程序“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

初中Python程序设计 顺序结构 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Python程序设计 顺序结构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够根据问题分析,设计顺序结构程序的算法②能够运用顺序结构,使用Python程序编写、调试并运行代码(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任务驱动和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②通过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的分析,体会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探究意识②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体验学习算法的乐趣,内化思维,提高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算法编写顺序结构程序,调试并运行代码教学难点:利用计算思维的相关特征点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认知能力:程序类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尚未接触过,难度较大学习动机: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语言,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学习风格:学生个体的现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态度参差不齐四、教学策略与方法任务驱动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以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课堂参与性,共同解决问题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环境:微机室、希沃智能触摸屏教学一体机七、教学过程数学小知识情境导入:通过Python程序的IDLE外壳展现问题的结果,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如何快速的求出该三角形的半周长。

同时让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怎么实现的情呢。

-L>7^-一J境3.7Jdp-3.7.QlbflMW53.即2DI£cn凶也丁"lyp口"c^pyrighri9,oriormar船InformarNon.巳2"导]=====m-^TAfiT"^*\.L-^PnlArirrinhkrjihnfXI]F4klr^i'>rjinjinnuinr]hHnThDiirhHngpy-====」也2iMAii二除由:1入d|输人呆二荒边4丿、ife-ftrF?的=囲崔第占.50 Si*呻2i>Ml[MMIMn0Pyihw3.7J3(v3.7.0:lb^ccW9XJurfi27201B.|M&C¥L91432Nt仙舱l>]onwin 积极的说出三角形的边长,观看教师的演示和显示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变量及如何进行变量说明。

2、了解赋值语句格式及作用。

3、了解如何利用文本框输入与输出信息。

4、感受顺序结构程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写“计算各球队的净胜球数”程序,让学生感受顺序结构程序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变量和赋值语句。

2、了解文本框控件和命令按钮控件的作用。

3、程序的完成并保存。

教学难点:
程序的完成并保存。

三、教学方法
1.演示法:演示基本操作。

2.任务驱动法
3.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学生用机需要安装好visual Bastc语言环境。

任务卡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Text7.Text = red
•Text8.Text = yellow
•Text9.Text = blue
在“退出”按钮的代码窗口写上
“end”语句即可。

实例讲解
——计算
各球队的
净胜球数
1、界面设计(界面显示如下):
2、代码编写如上。

3、文件的保存。

4、学生实践并上交作业。

(学
生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巡
视辅导,及时讲解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及难题)设计教师演示的例子。

上交作业。

学生认真听讲,找到不足。

学生动手操
作,巩固练习。

小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最常犯的错
误。

学生认真听讲。

强化弱项学
习。

七、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
1.突出的教学重点是否在教学过程得到落实。

2.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解决,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难点。

3、学生操作过程中如果时间没有把控好,没时间总结。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