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3《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课时1)【学习目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①瓦菲( ) ②典押( ) ③火钵( ) ④天伦( )⑤忸怩( ) ⑥冰屑( ) ⑦炖肉( ) ⑧团箕( )⑨凌侮( ) ⑩咒语( ) ⑪保姆( ) ⑫檐头( )⑬油漆( ) ⑭荆棘( ) ⑮扯破( ) ⑯掐死( ) ⑰衬衣( ) ⑱抚摸( ) ⑲两臂( ) ⑳雕花( ) ○21酱碗( ) ○22大堰河( ) ○23童养媳( ) (2)多音字①炮⎩⎨⎧ ②菲⎩⎨⎧ ③臂⎩⎨⎧胳臂④埋⎩⎨⎧⑤泥⎩⎨⎧⑥泊⎩⎨⎧血泊⑦苔⎩⎨⎧二、词语辨用(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1. 昨天是元旦假日的第二天,广场上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我们高中的几个老同学也出来散心,享受天伦叙乐。
( )2.平时一贯豪爽的小李突然变得忸怩不安,涨红着脸半天不好意思开口。
( )3. 西子湖畔的碧桃花色娇美艳丽,有“桃花中的皇后”的美称。
( )4. 谈起这次获奖,孙淳说要感谢家乡的养育之恩:“是山东济南的这方水土把我养大,我从事表演所取得的成绩,是和家乡的这块土地分不开的。
”( ) 三、识记文学常识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32年加入“左联”(“左联”的全称是 ),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第一次使用了 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主要代表作有《北风》《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手推车》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四、文本助读1、漫天雪舞,狱中抒情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并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诗歌中的情感;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探讨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品味诗中真挚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感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顾1、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
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
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曾回忆说:“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2、诗歌的内容结构二、细读诗歌,分析诗歌划分层次:(一)第一部分(1——2)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阶级不同,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抽查朗读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身世悲苦)(二)第二部分(3——11)诗人触景生情,追述勤劳善良的大堰河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原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 3、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 导学案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 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2、合作讨论, 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问题思路】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合作探究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大堰河这个形象?(关于手法的知识, 老师可做适当提示和补充)(这一环节主要落实细节描写、排比、对比手法)三、作业设计把这首诗改写成“我和大堰河的故事”, 可以对诗中内容进行取舍, 可以对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 但不能随意地胡编乱造。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大堰河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她的这些优秀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2、这首诗感情真挚,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四人一组, 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诗中的细节描绘, 发挥想象, 就属相、血型、体型、健康状况、人生信条四个方面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 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 也可以自己设计。
(选做)二、拓展探究1.母爱写真请从你的生活中摄取一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你的母亲。
2.选出优秀作品, 在全班交流共赏。
(通过比较阅读, 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母爱, 体验母爱的伟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激发学生用真情赞美母爱、回报母亲的激情, 体验高尚的情感生活)三、作业设计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
选择诗中你认为最富于感情的一段, 反复朗读, 以求成诵。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导学目标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三、体会作者在《大堰河,我的保姆》所蕴含的情感四、有感情的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作者: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
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
作者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二、课前热身: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火钵()忸怩()悉索()2、词语解释: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责骂。
合作探究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3、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明确:二、分析诗歌1、诗句“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明确:2、第8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3、诗的结尾是如何表达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的?明确:4、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明确:拓展延伸一、写作方法:二、诗歌主旨:作业检测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侯晓旭。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1、作者的思路: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全诗共13 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 1—3 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怀念与痛悼。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2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大堰.河檐头瓦菲.灶火.荆棘掐死匾火钵.碾.忸怩冰屑.团箕.凌侮.叱骂咒语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大堰河的形象,试在脑海中为大堰河“画像”。
3、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并作好记载,为上课学习发言做准备。
(1)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 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 2)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A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分析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B. 大堰河与“我”是什么关系? C.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通过(4)来? 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搭”“拍”“放”“补”“拿”等动作表现什么?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5)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与背景。
二、课前自测1、注音:瓦菲)侮(凄苦火钵(忸怩悉索(荆棘(天伦(自怨自艾.(A.酱碗抚摸凋花扭扣 B .棺材叱骂漂泊咒语 C.菜蓝辉煌凌侮凄苦D .青苔虱子围裙瓦霏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整体感知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第二部分(第 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之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课时】2课时第1学时自主预习案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品相关背景2.理清全诗结构,体会其中情感。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作者及背景: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
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
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篇一:大堰河我的保姆_导学案《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高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一必修1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
本文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作带有自传性质。
教学时可从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品人,又品文。
2、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诗歌的起始单元,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简短的诗歌,对诗歌有一定了解,但停留在感知阶段。
作为传统篇目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堪称经典,但是写作时代距离学生较为久远,需要教师创设阅读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减少阅读障碍,从而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学会感恩。
3、教学方式与手段:诵读、启发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赞颂和感恩之情,学习本诗采用的抒情方法。
2、揣摩诗歌语言,分析大堰河的形象,赏析刻画人物形象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细读文本体会诗歌真挚的情感,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大堰河勤劳淳朴、慈爱善良的品质及不幸遭遇,体会诗人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苦大众的赞美和同情之情,学会感恩。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指导朗读;明确这首诗的抒情特点;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一)导入新课1、导入2.检查预习(自学、展学)音形辨识团箕()檐头()瓦菲()冰屑 ( ) 青苔( )荆棘( ) 火钵( ) 忸怩( )叱骂( ) 麦糟( )牌匾( )灶火( ) 碾过( ) 咒语( ) 虱子( )字形辨识堰( ) 檐( ) 掐( ) 钵() 忸()偃( ) 瞻( ) 陷( ) 体() 钮()词语释义瓦菲典押天伦忸怩火钵悉索麦糟匾额(二)研习新课(自学)1.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感知大堰河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3.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课时重点1.大堰河的人物形象2.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的手法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通过字典等工具解决难解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2、独立完成预习案,勾画出有疑惑的问题。
3、自主、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
补充资料:介绍作者(请学生看注解①)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 9 1 0 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
5 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
1 9 32 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 月1 2日,艾青和其他1 2 名美术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颠覆政府”的罪名判处艾青有期徒刑6 年。
艾青在监狱里写了许多诗。
《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
当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他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预习案】一、通读全文,为下列词语注音1.音形辨识团箕(ji )檐头( yan )瓦菲(fei)冰屑 (xie ) 青苔( tai )荆棘( ji ) 火钵( bo ) 忸怩( niu ni )叱骂(chi ) 麦糟(zao )牌匾( bian ) 灶火(zao ) 碾过(nian )咒语(zhou ) 虱子( shi )戛然( jia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
全诗共13小节,分为四个部分,试划分并概括各部分内容及感情基调,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1、感知大堰河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3 学习诗人运用典型细节描写的叙事抒情的风格。
4、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5、熟读诗歌,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一、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中国诗坛泰斗”,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二、感知背景
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
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乳母,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文题释义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堰河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也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
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檐.头()瓦菲.()团箕. ( )
冰屑. ( ) 青苔. ( ) 荆棘. ( )
火钵. ( ) 忸怩
.. ( ) 叱.骂 ( )
麦糟. ( ) 牌匾. ( ) 碾.过 ( )
咒.语 ( ) 虱.子 ( ) 给予
.. ( )
2、词语释义
瓦菲典押
天伦忸怩
火钵悉索
麦糟匾额
3.这首诗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反复和对比等修辞手法。
请各举一例。
熟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思路、情感如何展开,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鉴赏诗歌
(一)第一层(1―2节)
1、从第1、2节可以看出大堰河怎样的身世和经历? “我”和大堰河有着怎样的关系?
2、“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一句在这两节中多次出现,这是什么手法?意图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第2节后半部分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这种人称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二)第二层(3―8节)
1、诗歌的第二部分概括了大堰河一生的遭遇。
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候,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
2、第3节描绘了一些什么样的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歌第4节,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在家的生活,用了什么手法?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有何作用?
4、“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呢?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5、是的,这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
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
请同学们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试描述一个细节。
6、“我”回家了,过上了怎样的生活?但是我的心情却是什么样的?从诗歌中找出一个词,为什么?
7、“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两个?为什么?
8、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想起这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什么样的感情?
9、第7节,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汁后,又开始劳动,流她的血汗,6个句子都是以“含着笑”开头的,这几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脏又累,她为什么还“含着笑”?
10、第8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诗人怎样写?有何作用?“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
(三)第三层(9―11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只有贫困和苦难。
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
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
1、大堰河得到了什么?
2、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作用?
3、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啊!是谁造成了她的悲剧?
4、“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这两句话反复吟诵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四)第四层(12―13节)
1、这首热烈、深沉的颂歌,仅仅呈给大堰河吗?
2、“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三、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 一位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请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四、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
五、试讨论、总结本诗的艺术手法。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着讨论、说说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l.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滇池缜密慎重颠沛流离嗔目而视
B.榜样毁谤磅礴依山傍水滂沱大雨
C.昳丽驿站游弋抑扬顿挫自怨自艾
D.绯红扉页蜚语雨雪霏霏缠绵悱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信笺两全齐美一应俱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B. 晦涩历尽沧桑绵里藏针事实胜于雄辨
C.题词平心而论仰人鼻息众人拾柴火焰高
D. 荟萃开门楫盗剑拔弩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
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
((2009年湖北高考题)
我喜欢的书名:《》
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1)、诗歌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2)、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
读诗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3)、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