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精品

最新-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精品

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篇一: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水浒英雄正义考》第29章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第一节人物简介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

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

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渔谋生,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与兄弟一起打败何涛。

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

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却被娄丞相所杀。

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第二节人物故事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当八人上梁山后,当时山寨主王伦却怕晁盖势力和能力太大,要他们下山投靠别处,阮小五便同众人杀了王伦,助晁盖坐上山寨主位置,自己坐上第八把交椅。

上山后官兵再来追众人,阮小五便和两兄弟于梁山水道把济州官兵引到一艘船,烧了敌船,帮助梁山好汉打败官兵。

上山安定之后阮小五立功亦不少,其中就在青州官兵攻梁山时亦帮助一众水军将领捉了敌军的凌振,最后在聚义时成为第二十九头领。

招安后阮小五随梁山人征方腊,一路战功甚多,最后一战他与李俊等水军头领扮做艄公带梁山好汉入城,与宋军里应外合,在城内放火,帮助宋军破了清溪,生擒方腊。

阮小五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随李俊去诈降,但阮小五却在混战之中被方军的娄丞相所杀。

第三节精彩片段且说晁盖,公孙胜,自从把火烧了庄阮,带同十数个庄客来到石碣村,半路上撞见三阮弟兄各执器械,却来接应到家。

七个人都在阮小五庄上。

那时阮小二已把老小搬入湖泊里,七人商议要去投梁山泊一事。

吴用道"见今李家道口有那旱地忽律朱贵在那里开酒店,招接四方好汉。

但要入伙的,须是先投奔他。

我们如今安排了船支,把一应的物件装在船里,将些人情送与他引进。

"大家正在那里商议投奔梁山泊,只见几个打渔的来报道"官军人马飞奔村里来也!"晁盖便起身叫道"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阮小二道"不妨!我自对付他!叫那厮大半下水里***,小半都搠杀他!"公孙胜道"休慌!且看贫道的本事!"晁盖道"刘唐兄弟,你和学究先生且把财赋老小装载船里迳撑去李家道口左侧相等;我们看些头势,随后便到!"阮小二选两支棹船,把娘和老小,家中财赋,都装下船里。

(完整版)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完整版)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朗诵前言中华文化广博精深,积厚流光,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培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诸多国学经典,荟萃和浓缩了一个民族最难得的精神记忆,能够告诉我们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广博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纵使天才也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和时间统统读完。

为此,我校依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精心编写了该校本教材,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是朗诵经典和语文学科学习相结合,和深入课堂改革相结合,和提升学生文史知识相结合,和学生做人教育提升学生涵养相结合。

我们的目标是:一、传承中华美德。

经过学习,让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指导青少年办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健全人格。

让同学们从青少年时期接受熏陶,经典文化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如影随行,对他们的一世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现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仅在文化涵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相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攀比、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学习经典让他们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培育民族精神。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能够培育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孩子,给同学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铸造精神。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学生徜徉于经典文化之中,感觉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渐培育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让同学们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办优秀教育、育栋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我校将永远向上,永远登攀,为培育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而倾尽全力专注研究、躬身实践,奋然前行,希望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传承文化,激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读经典,增添这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达者!我们坚信:当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秀于中华大地,横卧成梁、矗立成柱的时候,当国家和民族十分兴隆发达,矗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我们教育人的幸福将是充分而又崇敬的!《经典朗诵》校本课程编写组目录一、爱国篇满江红 /8示儿 /9过零丁洋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二、劝学篇劝学(孟郊) /14劝学(荀子) /15三、励志篇草屋为秋风所破歌/29少年中国说 /30《岳阳楼记》 /34《诫子书》 /37《前出师表》 /37《兰亭集序》 /39《爱莲说》 /41《师说》 /42四、感恩篇《游子吟》 /463《纸船——寄母亲》/48《再别康桥》 /49《我爱这土地》/51《乡愁》 /52五、红色经典《贺新郎》 /53《忆秦娥娄山关》/53《长征》 /54《沁园春·雪》 /54《人民解放军占有南京》/55《西江月·井冈山》/55《七律·长征》/58《卜算子·咏梅》/5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9一、【爱国篇】满江红岳飞怒气冲天,凭阑处,潇潇雨歇。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返首诗兯分三章,每章八行。

采用重叓选迕廽癿咏唱,表现了十分强烈癿抒情怅。

第一章,首事取是对“硕鼠”癿希求,希求孟“斸食我黍”。

再下两取,挃责“硕鼠”癿刻薄。

三岁,挃夗年。

夗年来我用粮食养活佝,佝即变管自巪不顼我癿死活。

下四取,表示不能再忇叐下去了,我収誓要离廹佝,到那安乐癿地斱去,寺找自巪癿安身乀处。

感情有三次发化,一次比一次强烈!各节乀间,由“硕鼠硕鼠,斸食我黍!”到“硕鼠硕鼠,斸食我麦!”再到“硕鼠硕鼠,斸食我苗!”象彾奴隶主癿硕鼠,由食黍、食麦到食苗,一局比一局残酷,因老,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癿怃想感情也一局比一局选迕,一章比一章更为强烈!各章均重叓“硕鼠”,对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癿朓怅揓露斸余,也强烈地抒収了被剥削耀切齿痛恨癿仇规情绪不反抗行动。

令后世读耀为乀叹息捧泥。

孟癿怃想怅、戓斗怅都是十分强烈癿。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返首诗意在表达亰寿几何,及斿行乐,圣耀寂寞,饮耀留名癿虚斸消沉怃想,愿在长醉中了即一切。

诗癿廹头六取,写亰生寿命奷黄河乀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迒,奷此,应及斿行乐,莫负光阴。

“夛生”十六取,写亰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老“千釐散尽”“且为乐”。

初中生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初中生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中学附属初中“中华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前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正如江泽民同志曾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录第一课《古诗十九首》——中国民歌的代表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第二课“李杜”——唐诗的巅峰3.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4.登高(杜甫)第三课话说豪放词人(一)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第四课话说豪放词人(二)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第五课和宋词一起婉约(一)9.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1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第六课和宋词一起婉约(二)11. 望海潮(秦观)12. 满庭芳(秦观)第七课认识唐宋散文(一)13.马说(韩愈)14.小石潭记(柳宗元)第八课认识唐宋散文(二)15.秋声赋(欧阳修)第九课新诗——自由的舞蹈(一)16.祈祷(闻一多)第十课新诗——自由的舞蹈(二)17.你,浪花里的一滴水(魏钢焰)第一课《古诗十九首》——中国民歌的代表【简介】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2019-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实用word文档 (4页)

2019-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一)1.已酉新正(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2.癸已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3.凤城新年辞(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4.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5.正月十五夜(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6.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7.十五夜观灯(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8.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9.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10.元宵(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材(二)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统编本九上名著阅读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统编本九上名著阅读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仙居县九年级(上)语文名著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2021.9
名著阅读推荐书目(共6部,1・5为九上、九下教材必读或推荐书目)
1-2.《艾青诗选》(艾青)、《水浒传》(施耐庵)
3-4.《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聊斋志异》(蒲松龄)
5.《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俄国)契诃夫)
6.《三国演义》(罗贯中)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古诗文诵读篇目
古诗词 ---
14.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月夜忆舍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
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古文--- 11.岳阳楼记/范仲淹;
12.醉翁亭记/欧阳修;
13.*湖心亭看雪/张岱
课外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九上增12首3篇)
52.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68.登楼杜甫
11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118.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136.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140.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15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173.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九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南安军/文天祥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80.曹刿论战/《左传》186.出师表/诸葛亮。

初三校本教材《经典诵读》

初三校本教材《经典诵读》

弘扬经典文化坚定理想之帆第一辑放飞理想篇121.理想 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32.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青玄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九年级上册第一部分:诗歌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感遇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4.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5.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1.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2.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3.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一部分:诗歌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感遇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4.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5.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1.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2.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3.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4.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5.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7.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8.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9. 南园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附:【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20.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鼎彝(yí)爝(jué)火附: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21.《钱塘逢康元龙》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22. 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3.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5.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6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第二部分:课外经典文言文要求:三篇文章《师说》《孔子世家赞》《黄生借书书》全文背诵。

其余三篇熟读,背诵划横线的句段。

1 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1)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人非生而知之(3)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5),其闻(6)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8)。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焉,惑矣(21)。

彼童子之师(2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27)乐师百工(28)之人,不耻相师(29)。

士大夫之族(30),曰师曰弟子云者(31),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2)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3)。

”呜呼!师道之不复(34),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35)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圣人无常师(39)。

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

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

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9),不拘于时(50),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51),作《师说》以贻(52)之。

2. 孔子世家赞(1)(汉)司马迁太史公(2)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

”虽不能至,然心乡(4)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5)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6)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7),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8)者折中(9)于夫子,可谓至圣矣!3 黄生借书说(1)(清)袁枚黄生(2)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3)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4)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5),然(6)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7),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8)积、子孙弃者(9)无论(10)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11)之物而强假(12)焉,必虑(13)人逼取,而惴惴焉(14)摩玩(15)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16)为吾所有,必高束(17)焉,庋(18)藏焉,曰‘姑俟(19)异日(20)观’云(21)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22)。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23),归而形诸梦(24)。

其切(25)如是(26)。

故有所览辄省记(27)。

通籍(28)后,俸(29)去书来,落落(30)大满,素蟫(31)灰丝(32)时蒙卷轴(33)。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34)之岁月(35)为可惜(36)也。

”今黄生贫类(37)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38)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39)。

4 黄州快哉亭记(宋)苏辙江(1)出西陵(2),始(3)得平地。

其流奔放(4)肆大(5),南合沅、湘(6),北合汉沔(7),其势益张(8)。

至于赤壁(9)之下,波流浸(10)灌,与海相若。

清河(11)张君梦得(12),谪(13)居齐安(14),即(15)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16),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17),南北百里,东西一舍(18)。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19)。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20),动心骇目(21),不可久视(22)。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23),举目而足(24)。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25),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26)。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27)之滨,故城之墟(28),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29),周瑜、陆逊之所骋骛(30),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1)。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32),有风飒然至者,王披(33)襟当(34)之,曰:“快哉,此风(35)!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36)。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37)。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38)焉?士生于世,使(39)其中(40)不自得(41),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42),将何适(43)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44),窃(45)会计(46)之余功(47),而自放(48)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49)瓮牖(50)无所不快,而况乎濯(51)长江之清流,揖(52)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53)以自适(54)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55)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56)日,赵郡(57)苏辙记。

5 卜居《楚辞》屈原既放(1),三年不得复见(2)。

竭知尽忠而蔽障(3)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4)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5)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6)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7),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8),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9)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10)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11)乎,将哫訾(12)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13)滑稽(14),如脂如韦(15),以洁楹(16)乎?宁昂昂(17)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18)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19)乎,将随驽马(20)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21),将与鸡鹜(22)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23)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24)为轻;黄钟(25)毁弃,瓦釜(26)雷鸣;谗人高张(27),贤士无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