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总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遵守传统美德和社交礼仪的能力。

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原则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实践。

第二章:孝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道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孝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道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实践孝道。

第三章:尊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态度。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尊师重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尊师重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师重道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团结同学的活动。

第四章:礼仪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难点:如何将礼仪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实践礼仪。

第五章:勤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习惯。

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勤奋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勤奋习惯。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勤奋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实践勤奋。

第六章:友爱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领会友爱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友爱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友爱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教育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子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弟子规》,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能够:(1)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第一节: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理解《弟子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2 第二节:孝道文化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道观念,了解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美德。

2.3 第三节:兄弟相处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兄弟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友爱兄弟、和谐相处的品质。

2.4 第四节:为人处世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待人接物、礼仪规范的内容,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诚实守信的美德。

2.5 第五节: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吸收。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升道德认识。

3.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弟子规》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

新编校本教材《弟子规》

新编校本教材《弟子规》

目录1凡出言 (2)2见未真 (8)3凡道字 (16)4见人善 (22)5唯德学 (28)6闻过怒 (34)7无心非 (40)8凡是人 (47)9己有能 (54)10人不闲 (60)《弟子规》本册内容 (66)1 凡出言【原文】fán chūyán xìn wéi xiān凡出言,信①为先,zhàyǔwànɡxīkěyān诈②与妄③,奚可焉④!huàshuōduōbùrúshǎo话说多,不如少,wéi qíshìwùnìnɡqiǎo惟其是,勿佞巧⑤。

kèbóyǔhuìwūcí刻 薄 语,秽 污 词, sh ì j ǐng q ìqi è ji è zh ī 市 井 气⑥, 切 戒 之。

【注释】【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好及“其”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个簸(b ò)箕(j ī)的形状,有箕口,有箕臀,两条交叉线有纺织的意思。

“其”本来的意思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连词、副词、助词、介词使用,人们就另造了一个“箕”字来表示它本来的意思。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相关链接]立木为信商鞅(y ān ɡ)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zu ǒ)秦孝公进行了变法。

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那天,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c ì)黄金十两。

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

这时有一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

石桥小学校本教材弟子规

石桥小学校本教材弟子规

与圣人为师,与经典同行弟子规江岸区石桥小学2010年春序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优美的诗词曲赋,韵味十足的琴棋书画,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中所蕴涵的丰富传统美德,也是当今人们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

基于这种思考,我校今年将开设诵读《弟子规》德育校本课程。

旨在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提升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把《弟子规》作为我们石桥小学的校本课程,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学习,但愿我们的孩子都能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人成才,真正实现我校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家庭打造希望”。

这本由石桥小学编发的校本教材《弟子规》,有朗朗上口的原文,有浅显易懂的译文,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供学生练字的写字练习,是我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教材。

人手一册,要求师生熟读成诵,并定期对师生进行《弟子规》学习测试。

dì zǐ guī弟子规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zǒng xù【总叙】dìz i g uīs hèn g rén xùn s hǒu x iào tìcì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ài z hòn g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 x 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小学弟子规校本教材教案

小学弟子规校本教材教案

小学弟子规校本教材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内容框架。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内容框架。

2. 教学难点:《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内容框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弟子规》的作者及背景介绍。

3. 《弟子规》的内容框架和主要内容。

4. 《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的作者及背景。

3. 讲解:《弟子规》的内容框架和主要内容。

4. 案例分析:分析《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的联系。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阅读《弟子规》的一部分内容,了解其中的传统美德。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践行《弟子规》中的传统美德。

第二章:《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后续章节请按照第一章的格式进行编写,谢谢!)六章:《弟子规》中的个人修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关于个人修养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弟子规》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具体内容。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个人修养的要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弟子规》中关于个人修养的要求。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个人修养。

四、教学内容1. 《弟子规》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基本原则。

2. 《弟子规》中关于言行举止的要求。

3. 如何将个人修养的要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中关于个人修养的要求。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个人修养。

弟子规校本教材

弟子规校本教材

第十六课泛爱众第一版块:温故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於无倘掩饰增一辜第二版块:国学新知弟子规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第三版块:古诗词赏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孔子《礼记·礼运》】2.子曰;弟子入则校,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4.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第四版块:列举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他小时候,一天在村外玩耍时,突然发现了一条两头蛇。

孙叔敖大吃一惊,因为他听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谁见到它就会死去。

孙叔敖刚想躲开,转念一想:自己看见它就够倒霉了,要是留着它,别人见了也会倒霉的。

于是他就把两头蛇砸死深埋了。

孙叔敖回到家里后,哭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母亲。

母亲听了孙叔敖的话,笑了:“孩子,你死不了,因为在危险时还想着别人的人是不会轻易死掉的。

思考讨论:孙叔敖做得对么?你是怎样对待你身边的人的?第十四课不以貌尊第一版块:温故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第二版块:国学新知弟子规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译文]: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就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有没貌。

第三版块:古诗词赏析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第四版块:列举【小故事】华而不实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卫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

店主姓嬴,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内容框架,对《弟子规》产生初步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弟子规》的起源与发展1.2.2 author and his times1.2.3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1.2.4 《弟子规》的价值和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观看短片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讲解《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

1.4.2 讲解作者:介绍作者及其时代背景。

1.4.3 介绍内容:概述《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1.4.4 分享价值:讨论《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第二章:《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中关于家庭伦理的内容,学会在家庭中如何尽孝、尊重和关爱他人。

2.2 教学内容:2.2.1 《弟子规》中关于家庭伦理的原则2.2.2 如何尽孝2.2.3 如何尊重和关爱家人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讲解《弟子规》中关于家庭伦理的原则。

2.4.2 讲解尽孝:分析如何尽孝的方法和重要性。

2.4.3 关爱家人:讨论如何尊重和关爱家人。

2.4.4 案例分析:分享相关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章:《弟子规》中的人际交往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原则,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宽以待人。

3.2 教学内容:3.2.1 《弟子规》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原则3.2.2 如何尊重他人3.2.3 如何诚实守信3.2.4 如何宽以待人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讲解《弟子规》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原则。

3.4.2 尊重他人:分析如何尊重他人的方法和重要性。

3.4.3 诚实守信:讨论如何诚实守信。

3.4.4 宽以待人:讲解如何宽以待人。

小学校本教材《弟子规》

小学校本教材《弟子规》

创新活动
开个主题班会,说说平时你是怎样孝敬 父母的?以后有何打算?
我帮妈妈 干活``````
父母生病 了,照顾 他 们……
……
我替父 母分忧
2
2
XIAO BEN JIAO CAI
资源支持
释文: 弟子,学生也。学是学习。生是生活。
规是规定。 依老师(圣贤)的规戒在日常生活确实奉行。
心行自然容易得定(不散乱)。 孔子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
XIAO BEN JIAO CAI
二、入 则 孝
7
7
读读背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XIAO BEN JIAO CAI
问题与思考
8
8
1、在家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2、你和父母吵过架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3、假如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或信件,你会怎样
快来背 吧!
XIAO BEN JIAO CAI
问题与思考
16
16
当父母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我是这样做的: ————————————
————————————— ———————————— ————————————— —————————————— ———————————— ——————————————
3
3
XIAO BEN JIAO CAI
孔子的有关资料:
孔子(前 551 年—前 479 年),子
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山东曲阜)
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 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 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有深远的 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材·试用版)
主编:翟杨琴
目录
《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内容简介…………………………………………()《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共分七大段,讲的是七桩事情,前面讲的是「总叙」,后面有个「结劝」,总共有九个部分。

「总叙」就有点像佛经的序分,中间的这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七大部分犹如经的正宗分。

最后「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结劝,最后结束了,劝导大家学习圣贤,这部分犹如一个佛经的流通分。

所以经开三分《弟子规》都有。

中间讲的七个部分,总共讲了一百一十三则。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

《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

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相媲美。

《弟子规》全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