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基本的礼仪常识

合集下载

中国人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人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人礼仪规矩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礼仪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中国人的一些礼仪规矩的相关参考内容。

1. 礼貌与尊重:中国人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

当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使用尊敬的称呼,如使用“先生”、“女士”等。

同时,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过于询问个人问题。

2. 长辈的尊重:中国人对长辈的尊重非常重视。

当与长辈交谈时,要使用尊敬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要注意避免直接称呼老人的姓名,应该用尊称表示敬意。

3. 客人至上:在中国,客人被视为重要的人物。

当有客人到访时,主人要热情接待,并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务。

客人离去时,主人要送客到门口,并表达欢迎再次光临的意愿。

4. 餐桌礼仪:餐桌上的礼仪在中国文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吃饭时,要等长辈或客人先开始进食,不要抢食。

要注意使用筷子的技巧,不要用筷子点菜或夹取食物。

饭后要将碗、筷等摆放整齐,表示对饭菜的敬重。

5. 打招呼:在与他人打招呼时,中国人通常会鞠躬,并说“你好”。

需要注意的是,年龄较大或地位较高的人与晚辈或地位较低的人打招呼时,晚辈或地位较低的人要稍微低头,以示尊重。

6. 礼物的赠送:在中国,赠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行为。

当拜访朋友或长辈时,要带上一份礼物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和感谢。

常见的礼物有茶叶、酒、糕点等。

但要避免送钟、梨、鞋等有不吉利意义的礼物。

7. 入座与离席:在中国,当主人邀请客人入座时,客人要站起身,接受邀请后才坐下。

离席时,同样需要向主人表示告别,礼貌地告诉主人自己要离开。

8. 婚礼礼仪:参加中国婚礼时,要注意起立鼓掌向新人表示祝贺。

在拍照时,要遵循新人的指示,不要影响他们的照片。

同时,参加婚礼要注意穿着得体,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夸张的服饰。

9. 祭祀礼仪:中国人非常重视祭祀活动,特别是对祖先的祭祀。

在祭祀活动中,要恭敬地献上供品,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同时,在祭祀场所要保持肃穆和安静。

中国人见面礼仪

中国人见面礼仪

中国人见面礼仪
中国人见面礼仪是一种文化礼仪,即一种客套,用来表达友好、尊重和尊敬,它是中
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见面打招呼
在中国见面时,人们通常以“你好”或“您好”开头。

如果有进一步的打招呼,要注
意考虑两个人的关系,是熟人、朋友还是同学,用不同的问候方式、口气表达。

二、鞠躬
如果距离较远,在见面时,还需要鞠躬礼。

向对面方有效地传达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同时表示自己愿意以谦虚的姿态去沟通。

三、谈话
见面后,一般会以简单的会谈开始,向对方表达问候及问候的意图,或者谈论当前的
天气情况或是有趣的事情。

在谈话中,有必要保持微笑,表示自己跟对方的亲切关系及期
望能够建立良好的接触。

同时,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注意保持礼貌,避免冒犯他人。

四、握手
在中国,友好的握手也是一种见面礼节,表示双方关系亲密。

握手时,人们一般会伸
出手前,轻轻地握紧对方的手。

同时,要注意松开时,也要把力道和手持时一样。

另外,
在中国,一般只有男士之间才会有握手,礼貌一点不会出现男士和女士之间动作。

五、礼物
礼物也是见面礼仪的常用方式。

相互之间送礼物体现了尊重、仁爱之心,是社会上的
一种传统文化。

但是,要深入了解礼物的文化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见面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社交礼仪的
重要作用,提高彼此的社会地位,追求社会秩序和尊重他人。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概述人生礼仪是人们一生中的重要活动,是经历人生转折点的重要时刻,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包括诞生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成长礼、成年礼、婚礼、葬礼等。

这些礼仪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先祖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一、诞生礼诞生礼是中国人生礼仪中的第一个重要仪式。

它包括一系列的仪式和庆典活动,如报喜、祝贺、祭祀等。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新生命的到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先祖的敬仰。

同时,这个仪式也标志着一个人类个体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二、满月礼满月礼是庆祝婴儿满月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设宴款待宾客等。

这个仪式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危险期,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顺利成长。

三、百日礼百日礼是庆祝婴儿百日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放烟花、放鞭炮等。

这个仪式寓意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一百天,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四、周岁礼周岁礼是庆祝婴儿周岁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抓周等。

这个仪式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整年,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逐渐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五、成长礼成长礼是庆祝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青少年十岁左右举行,是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认可和期待。

在成长礼上,家人会为孩子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设宴款待宾客、给孩子送礼物等。

这个仪式寓意着孩子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十年,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六、成年礼成年礼是庆祝年轻人成年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年轻人十八岁左右举行,是一个社会对于年轻人成年的认可和期待。

在成年礼上,家人和朋友会为年轻人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设宴款待宾客、给孩子送礼物等。

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规礼仪

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规礼仪

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规礼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职礼仪常识,仅供参考!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力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饮食礼仪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范文1: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国学生。

在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基本礼仪,这是我们国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我们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举止来表现出我们的诚实和尊重。

首先,我们中国人非常尊敬长辈和上级。

在与长辈和上级交流时,我们需要做到客气礼貌、耐心倾听和遵守规矩。

当我们与长辈和上级交谈时,我们会称呼他们的名字加上“老师”、“先生”、“女士”等尊称。

其次,我们非常注重饮食文化。

在餐桌上,我们要遵循着许多规矩。

比如,不吹蜡烛、不抢食物、不直接用手取食物等等。

同时,我们还喜欢用餐具,用餐时不要吵闹,也不要谈论敏感话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非常重视礼仪细节。

比如,在见面时要问候对方,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

在学习中国基本礼仪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些重点。

第一,要体现出尊重。

不管是和长辈、上级还是朋友,我们都要有礼貌地和他们交流,并且要遵守各种规矩。

第二,要体现出涵养。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保持优美的语言和良好的声音,例如不大声喧哗或咳嗽等。

第三,要注意自己言行的影响。

我们的行为和举止都要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以此便于我们和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用词分析:文章中的用词非常准确,表达清晰明了。

例如,“客气礼貌”、“尊称”、“涵养”等词汇巧妙运用,准确地传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文章中既注重概括总结,也重视细节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文2: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国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在中国,我们对于礼仪有着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和标准,而这套规定很大程度上旨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如何做得更好地搞好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中国人非常注意自己的礼貌和言行举止。

当我们遇到长辈或有地位的人时,我们通常会保持严谨的姿态,并称对方的名字加上尊称。

有些地方的宾馆或饭店还规定服侍客人的服务生必须向所有人面带微笑,讲话温和,不要吵闹或者搞令人不舒服的事情。

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

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

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中华传统礼仪基本常识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忱,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肯定的法规。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一般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假如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庆贺、赔礼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留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肯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行走在路中间,应当靠边行走;站立不行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来宾”,后代聚餐会饮也经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很多礼节,客人需待仆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假如要表达对仆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仆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仆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中国人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人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人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人的礼仪规矩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中国人礼仪规矩:
1. 礼貌用语:例如在见面时,用“你好”、“您好”表示问候,道别时用“再见”、“拜拜”表示告别。

2. 尊敬长辈:中国人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习俗。

当与长辈交谈时,要表示敬意和尊重,如称呼
长辈时要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称谓。

3. 礼节性问候:中国人在见面时经常会问候对方的身体和家庭状况,如“您身体好吗?”、“您
家人好吗?”等。

4. 餐桌礼仪:进餐时,中国人有一套独特的餐桌礼仪,如不可用筷子指着别人、不可打嗝大声
嚷叫等。

在吃饭前向长辈或老人敬酒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

5. 穿着规矩:在特殊场合或宴会中,中国人会穿正式的服装,如西装、礼服等。

而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一般会穿着得体,避免穿得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6. 礼物赠送:中国人在生活中喜欢互送礼物,送礼时要注意礼品的选择和包装。

同时,打开礼
物后要表示感谢并表达喜爱。

7. 客人礼仪:中国人对客人有着特殊的礼节,如在客人到来时应主动招待客人,并设宴款待等。

8. 礼仪用语:中国人注重客套,常使用一些礼仪用语,如“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等。

9. 敬酒礼仪:在宴会或者公共场合,中国人常常以敬酒的方式表达敬意,喝酒时有一定的礼节,如敬酒时要互相碰杯、不可逾越长辈的杯子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社交礼仪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常见
的礼仪规矩,并不能代表全部。

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应尊重当地的习俗和文化,并适应当地的
礼仪规范。

基本文明礼仪常识

基本文明礼仪常识

基本文明礼仪常识咱中国人啊,最讲究个文明礼仪。

这文明礼仪可不是啥高深莫测的东西,就存在于咱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呢。

你想想,咱出门见到熟人,是不是得热情地打个招呼呀?别小瞧这一声招呼,这就像那温暖的阳光,能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要是碰到长辈,那更得客客气气地问候一声,这是咱的传统美德呀。

再说说在公共场合,可别大声喧哗。

你看,要是大家都扯着嗓子喊,那不成菜市场啦?咱得顾及别人的感受,小声说话,文明着呢。

就好比在图书馆,那是个安静学习的地方,你要是在那咋咋呼呼的,不就跟那捣乱的猴子似的,多招人嫌呀!排队也是个重要的文明礼仪呢。

大家都按顺序来,不插队,不着急,多和谐呀。

你要是插队,那不就像那横冲直撞的蛮牛,多不招人待见呀。

而且排队的时候也别紧贴着别人,得给人留点空间,不然人家多不自在呀。

还有啊,咱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比如环卫工人辛辛苦苦打扫干净的街道,咱可别乱丢垃圾。

这就像你自己好不容易做好的一件事,被别人轻易破坏了,你心里啥滋味?所以呀,垃圾要丢进垃圾桶里,这是对他们劳动的尊重,也是咱文明素质的体现呢。

吃饭的时候也有讲究呢。

别吧唧嘴,那声音听着多难受呀。

还有夹菜的时候也别跟那土匪似的,在盘子里乱翻,挑挑拣拣的。

要尊老爱幼,让长辈先动筷子,这可是咱的老规矩啦。

坐公交地铁的时候,给老人小孩孕妇让个座,这多简单的事儿呀。

你想想,要是你家的老人小孩出门在外,也希望有人能照顾照顾吧?这就是将心比心呀。

文明礼仪其实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它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人与人之间更友好。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举动,它们加起来那可就是大大的正能量呀!咱中国人向来以礼待人,这是咱的骄傲呢。

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每个角落,让咱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温暖!难道不是吗?咱可得把这文明礼仪传承下去,让子子孙孙都知道咱中国人的文明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人基本的礼仪常识
中国人饭桌上的礼仪
家族的饭菜主要有:
1、家宴——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
2、宾宴——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
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饭。

饭桌文化:礼、孝、德、让、教
1、“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
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形成了
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
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
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
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
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
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
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2、“孝”家宴时讲究要尊重长辈,要尽孝道。

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加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

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顺序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

几位大
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

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欢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

祖母既慈祥又很威严。

在饭桌上大家要观察两位老太太的情绪。

情绪不好时,必须按规矩
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
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

情绪好时,二老也谈笑风生,拉拉家
常夸夸对方的孩子。

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矩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愉快,大人们还
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

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
兜里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兴得合不拢嘴,
对外孙女赞不绝口。

二祖母更随便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孩子夹点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们也特别高兴。

大家就是在活
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
铸就了真诚的孝道。

3、“德”是一种品行,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

4、“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
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
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

“俭”
是要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两位祖母经常
嘱咐设宴不要铺张奢侈。

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
过桌的菜带回家。

中国人的饮茶礼仪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
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

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
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
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
誉为“茶的祖国”。

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鞠躬礼
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

根据行礼的对象分成“真礼”(用
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与"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站立式鞠躬与坐式鞠躬比较常用,其动作要领是:两手平贴大腿徐
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弯腰,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

弯腰到位后略作停顿,再慢慢直起上身。

行礼的速度宜与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现不谐调感。

"真礼"要求行九十度礼,"行礼"与"草礼"弯腰程度较低。

在参加茶会时会用到跪式鞠躬礼。

“真礼”以跪坐姿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对,身体倾至
胸部与膝盖间只留一拳空当(切忌低头不弯腰或弯腰不低头)。

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

“行礼”两手仅前半掌着地,“草礼”仅手指第二指节以上着地即可。

(二)伸掌礼
这是品茗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节,表示"请"与"谢谢",主客双方都可采用。

两人面对面时,均伸右掌行礼对答。

两人并坐时,
右侧一方伸右掌行礼,左侧方伸左掌行礼。

(三)叩指礼
此礼是从古时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指即代表叩头。

早先的叩指礼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腕握空拳,叩指关节。

随着时间的
推移,逐渐演化为将手弯曲,用几个指头轻叩桌面,以示谢忱。

(四)寓意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