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资料(永乐)

合集下载

明朝锦衣卫历代指挥使

明朝锦衣卫历代指挥使

明朝锦衣卫历代指挥使明代锦衣卫历任指挥1、第一任指挥使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不过有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骧,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最后自己也被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而杀头。

2、第二任是蒋瓛,历史上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秘密禀告朱元璋的,蓝玉案之后也被朱元璋赐死。

此后到建文时代都没有常设。

3、第三任是明成祖时的纪纲,永乐十三年(1415年),他将《永乐大典》总裁官解缙置于雪地冻死。

永乐十四年(1416年)因为支持汉王夺嫡被杀。

4、明英宗时,锦衣卫指挥使是刘勉和徐恭,《明史》记载他们“皆谨饬”。

王振上位后,提拔亲信马顺作了锦衣卫指挥使,明英宗被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的打死在朝堂上。

5、明景泰时,卢忠当了指挥使,指挥了一把景泰朝的“金刀案”,扑朔迷离之后,卢忠甚至装疯,一把刀引发的血案被内阁和司礼监联手压了下去。

“夺门之变”后的指挥使是逯杲,公然索贿,胡乱按罪,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无间身份后砍了,为事业献身。

接任的是门达,也不是好人。

明宪宗继位后流放广西。

不过天顺朝最出名的指挥使是皇帝的大恩人袁彬,全大明锦衣卫的头头脑脑们摘出来,所有人听过的好话加起来估计也没有给他一个人的多。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上台锦衣卫都得大清洗一遍,只有他服侍了两代皇帝还都是正牌卫使。

去世时官爵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为帝国超一品的大员,连母亲和妻子都是一品诰命。

另一位在同期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是蒙古人哈铭,他和袁彬是唯二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共患难的。

还留下一本回忆录《正统临戎录》。

6、宪宗朝的第一位指挥使是万贵妃的弟弟万通。

后继者朱骥持狱公正,风评不错。

7、正德朝时,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与张采攀附刘谨,刘瑾倒台后也被处死。

接任指挥使的是钱宁,钱宁从小被太监义父“嬖之”。

做御前侍卫时更是跟武宗同睡一张床,后来被武宗皇帝亲近江彬扳倒。

江彬继任锦衣卫指挥使和武宗皇帝也是“出入豹房,同卧起”,且同时兼管东厂。

锦衣卫

锦衣卫

锦衣卫(明朝官署名)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中文名锦衣卫创办时间公元1382年机构性质军政特务机构都指挥使毛骧(第一任指挥使)主要职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废止时间公元1661年(咒水之难)目录1机构简介2创立背景3职能编制▪侍卫仪仗▪侦缉廷杖4军事编制5官职等级6制服配置▪蟒袍▪飞鱼服▪斗牛服7影响评价8历任指挥9档案揭秘▪设立形制▪著名首领▪与东西厂1机构简介编辑“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

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

寻又改为都尉司。

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明《出警入跸图》(9张)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

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出自《明史》)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

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本文导读: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担负着护驾、侍卫、巡察、搜捕查案等任务。

虽然曾一度被朱元璋撤销,但很快又被永乐皇帝朱棣重新恢复,并在此后与明朝共始共终。

锦衣卫虽然很牛,但篡夺了侄子皇位的朱棣上台后,觉得心里不踏实。

为此,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

东厂是“东缉事厂”的简称,其首领由朱棣信得过的太监担任,不少精干的锦衣卫也被选入东厂担任下属官员和业务骨干。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

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

可以说,从朱棣时代一直到明朝中后期,东厂一直很牛,直到西厂出现。

西厂的设置,完全是个偶然。

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个名叫李子龙的大臣竟然轻松地闯进了内宫深院,这让疑神疑鬼的明宪宗心里很不踏实,认为皇宫内外有秘密沟通。

为了加强特务统治,明宪宗于次年(1477年)在东厂之外增设“西缉事厂”,简称西厂,首领由大太监汪直担任,另从锦衣卫选拔厂员。

虽然与东厂、锦衣卫合称“厂卫”,但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侦缉范围自京师遍及全国。

西厂不仅兼有锦衣卫、东厂的职能,还设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在不向皇帝奏请的情况下,可以随意逮捕、拷问、审讯文武大臣,地方官员和普通百姓也在其监视范围之内,肆无忌惮。

同时,西厂还有一项职能,即监视东厂,“权焰出东厂上”。

南京锦衣卫与徐达后裔的世家风华

南京锦衣卫与徐达后裔的世家风华

南京锦⾐卫与徐达后裔的世家风华南京锦⾐卫,全称南京锦⾐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成祖于永乐⼗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后,基本确定了南北两京制度,南京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南京锦⾐卫与北京锦⾐卫多卷⼊宫廷内部⽃争不同,⾃⼰的职任往往起到“恩荫寄禄”之⽤。

明代开国功⾂之后多在南京锦⾐卫世袭任职,据《明史》记载,明代开国功⾂常遇春、汤和、李⽂忠、邓愈和徐达等⼈的后嗣,就分别任职“南京锦⾐卫世指挥使”或“世袭南京锦⾐卫指挥佥事”,⽽这些职任⼤多是只领俸⽽不亲事任的。

同时,有不少“丝路归化⼈”⾪籍或在南京锦⾐卫为官,并世代袭位于南京指挥使”或“世袭南京锦⾐卫指挥佥事”,⽽这些职任⼤多是只领俸⽽不亲事任的。

同时,有不少“丝路归化⼈”⾪籍或在南京锦⾐卫为官,并世代袭位于南京锦⾐卫。

在南京锦⾐卫中,徐达的后裔徐膺绪、徐世礼、徐天赐、徐缵勋等在此世袭传位,并利⽤这种特殊⾝份和各种⼈脉在南京⼤兴⼟⽊,拓建成当时南京“最⼤⽽雄爽”的私园,取名为东园,⼜称徐锦⾐东园,即现南京⽩鹭洲公园。

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时,于东园内设⽴钓台为乐。

东园主⼈徐天赐还常邀各路亲友名流齐聚东园,其中有许穀、吴承恩、何良傅等⽂坛⼤家等,显⽰了世家风华之贵彩。

“恩荫寄禄”体制下的锦⾐卫“锦⾐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开国初期就设⽴了拱卫司,洪武⼆年改为仪鸾司,洪武⼗五年正式变为锦⾐卫。

锦⾐卫含有经历司、镇抚司以及⼗四所,下⾯分有将军、⼒⼠、校尉等。

锦⾐卫的要害和神秘部门是镇抚司,南镇抚司管案情审讯,北镇抚司管诏狱。

锦⾐卫最⾼长官为正三品指挥使,均由皇帝的⼼腹担任,从⽽不难看出锦⾐卫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指挥使下有佥事、同知、将军、⼒⼠和校尉。

再往下还设有锦⾐中所、锦⾐前所、锦⾐后所、锦⾐左所、锦⾐右所、上中所、上前所、上后所、上左所、上右所、中后所、亲军所、驯象所和旗⼿千户所等⼗四所。

其中前、后、左、右、中五所,每所下⾯⼜分⼗司,统领校尉,管理仪仗。

看上去锦⾐卫的主要职权是仪仗,但实际上是负责皇宫防御、巡察、缉捕,以及京城各⼤⼩事务。

明朝锦衣卫简介

明朝锦衣卫简介

明朝锦衣卫简介锦衣卫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专有军事特务机构,其全名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明太祖所创设之「御用拱卫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时改制之「仪鸾司」与二年(公元1369年)时改制之「大内亲军都督府」。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部份功能形同今制法务部调查局调查官。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制服与配置锦衣卫最大的特征是身穿金黄色的官服,有意权力高高在上之意,称为飞鱼服,并佩带绣春刀。

由于飞鱼服与一般的官服(文官禽服;武官兽服)不同,所以更容易表现出与一般官位的差别。

历史最早起源是1360年代初,朱元璋仍是吴王时代,且更早于称吴王时代:朱于著名之鄱阳湖水战鏖战数月毫发未伤且箭毙敌首陈友谅,即为此「亲军」(锦衣卫原名)护驾建功;创建亲兵卫都指挥使者名赖汉臣[来源请求]。

朱元璋在建国后,猜忌多疑,怕大臣对他不忠,因此随时充满戒心,要求大臣对他绝对的服从、忠心不贰,要出朝之后也要对他恭恭敬敬,便设法派密探四出巡视。

这是锦衣卫以及明朝特务机构的雏形。

最早只有1,500人。

后来,朱元璋以亲信密探曰「检校」,负责侦察在京中官吏的大小之事。

洪武十三年,发生胡惟庸案,朱元璋对臣下更加不信任,至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建立锦衣卫组织,首任都指挥使是杨宪(检校),后续是毛骧、蒋瓛、纪纲、夏煜。

尔后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朱元璋认为此一酷政不可以长期存在,再加上锦衣卫于侦办蓝玉谋反案时「非法凌虐,诛杀为多」,「株连且四万(人)」;于是下令大削锦衣卫的权力(「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

到了明成祖朱棣篡位成功后,为了压制臣民对他的不满,于是恢复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如永乐十三年(1415年)《永乐大典》总裁官解缙被纪纲置于雪地冻死即为一例。

袁彬官至特授勋上柱国、左军都督、升授光禄大夫,是最显赫的指挥使。

明朝锦衣卫纪纲是怎么死的(也是身不由己的小卒)

明朝锦衣卫纪纲是怎么死的(也是身不由己的小卒)

明朝锦衣卫纪纲是怎么死的(也是身不由己的小卒)大明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朱棣略显疲惫地坐在马上。

几日前,山东德州已经攻克,朱棣的靖难军兵分两路,直取济南。

大军过临邑时,朱棣选择在沙河一带演练攻城。

望着远处飞扬的尘土,朱棣不由得开始出神。

忽然胯下坐骑明显一惊,朱棣猛地回过头,只见两名男子立在马前。

其中一人扣住了马缰,双目炙热地望向自己。

左右的呵斥声传来,侍卫们羞愤异常,刀剑出鞘之声此起彼伏。

朱棣拦下了侍卫们,因为他从那个持马缰男子的眼神中已经读出了对方来意。

仅仅只是一瞥,朱棣已经感受到了狂热,崇拜,野心,自信等多种情绪。

恍惚间,朱棣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当年为父皇四处征战豪情,想到了自己听闻侄子继位的不甘,还想到了自己现在舍命一搏的无畏和从容。

战争场景持马缰的男子,就是纪纲。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纪纲成为了朱棣的亲兵,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而纪纲这个名字,在永乐年间,也永远地同阴谋与血腥挂上了钩。

忠心为主,小人物的出头总是伴随着纯粹的坚守纪纲,出生年月无考,山东临邑人氏。

朱棣兴靖难之师,起兵反叛。

大军过临邑境内时,纪纲冒死上前扣住朱棣坐骑,请愿效命,遂为朱棣帐下亲兵。

建文四年,朱棣进入南京,如愿称帝。

纪纲水涨船高,升为锦衣卫指挥使,负责朱棣的护卫兼掌管诏狱。

凭心而论,纪纲向朱棣“自荐”的方式,是非常冒险的。

亦如文章开头所描述,这种直接去扣朱棣坐骑的做法,其实和找死没有区别。

当时正处在战时,如果朱棣的护卫反应再快一点,或者朱棣的心情再糟糕一点,纪纲很可能就落得一个立毙当场的结果。

明成祖朱棣像而在两年后,朱棣登基称帝,纪纲马上就被提为锦衣卫指挥使来看,似乎纪纲的仕途过于平顺了。

史书里给纪纲的评价是: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明史·纪纲传》意思是纪纲之所以能够让朱棣另眼相看,是因为纪纲骑射能力出众,弓马娴熟,而朱棣又好武风。

重要的是,纪纲非常懂得揣测人心。

但朝史暮想对这个说法很不以为然。

锦衣卫的历史简介

锦衣卫的历史简介

锦衣卫的历史简介在明朝,锦衣卫三字可说是恐怖的代名词。

因为他们的存在,朝野人人自危,整个大明朝离心离德。

因此,有人认为,他们才是大明朝灭亡的元凶。

下面是锦衣卫的历史简介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

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四月,建明之初朱元璋设置拱卫司,统领校尉、隶属都督府,为皇帝侍从军事机构,后改拱卫司为拱卫指挥使司。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拱卫指挥使司又重新更名为亲军都尉府,别设仪鸾司归其统领。

后又将仪鸾司改为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皇帝任命自己心腹出任指挥使。

朱元璋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

锦衣卫的权利锦衣卫建立前的仪鸾司只是替皇帝管理仪仗的普通侍卫机构,改为锦衣卫后,权力增添了很多。

除拥有侍卫职权外,还有权巡察缉捕和审理诏狱。

锦衣卫属下的镇抚司承办由皇帝命令查办的案件。

他们用刑十分残酷。

廷杖为其中一种,初期杖满即停刑,后期直到打死为止。

还有一种是用300斤重的立枷,很快就可将犯人压死。

这种对犯人严刑逼供、非法凌虐的做法,致使民1/ 5情激愤、怨声载道。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不得不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后来在明成祖时期,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司专门处理诏狱。

锦衣卫除拥有众多特权外,还拥有大量田地。

直到成化年间,他们的权势地位才逐渐削弱。

1420年又设东厂。

1477年明宪宗更设西厂。

明武宗又增设内行厂,统称厂卫制度,开创了中国特务制度的先河。

锦衣卫酷刑锦衣卫在天津设立机构后,就开始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

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

明朝锦衣卫历代指挥使

明朝锦衣卫历代指挥使

锦衣卫指挥使:1、毛骧工作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胡惟庸案”后任职原因:跟着朱元璋多年,值得信任,仪鹫司时主持特务工作,锦衣卫成立后任指挥使离职原因:“胡惟庸案”后为平息众怒被朱元璋处死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胡惟庸案”2、蒋献工作时间:“胡惟庸案”后--“蓝玉案”后任职原因:毛骧死后,继任锦衣卫指挥使离职原因:“蓝玉案”后,朱元璋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蒋献处死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蓝玉案”3、纪纲工作时间: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任职原因:明成祖即位后,利用锦衣卫诛杀建文旧臣离职原因:意图不轨,被太监告发,被明成祖所杀主要业绩:诛杀建文帝旧臣4、赛哈智工作时间:永乐年间--宣德年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5、刘勉工作时间:宣德年间--正统初年(1436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6、徐恭工作时间:正统初年--正统二年(1437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王振当权,用亲信马顺替代徐恭主要业绩:无7、马顺工作时间:正统二年(1437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任职原因:王振亲信,得到提拔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主要业绩:帮助王振铲除异己8、卢忠工作时间:正统十四年(1449年)--景泰年间任职原因:马顺被打死后,正常升迁离职原因:“金刀案”后装疯卖傻主要业绩:指挥了“金刀案”9、朱骧工作时间:景泰年间--景泰八年(1457年)任职原因:卢忠装疯卖傻,得到朝臣支持继任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作为于谦女婿被殃及主要业绩:减轻刑罚,整顿诏狱10、逯杲工作时间:景泰八年(1457年)--天顺五年(1461年)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得到曹吉祥推举离职原因: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间谍身份后被杀主要业绩:公然索贿,胡乱治罪11、哈铭工作时间:天顺年间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有功离职原因:奉旨出使外藩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12、袁彬工作时间:天顺五年(1461年)--弘治元年(1488年)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有功,封都指挥使佥事,哈铭离职后兼任锦衣卫指挥使离职原因:寿终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天顺年间剿除石亨,曹吉祥等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工作时间:天顺七年(1463年)--成化元年(1465年)任职原因:得到明英宗宠信,挤走袁彬离职原因:明英宗病逝,门达被问罪,贬官主要业绩:祸乱外廷13、万通工作时间:成化年间任职原因:万贵妃的弟弟,得到万贵妃举荐任职离职原因:明宪宗病逝,万家失去靠山,被明孝宗贬斥主要业绩:祸乱外廷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工作时间:弘治元年(1488年)--正德初年(1506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遭到刘瑾记恨,被下狱致死主要业绩:仁善治狱,保护被刘瑾陷害入狱的朝臣14、石文义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正德五年(1510年)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15、张采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正德五年(1510年)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为何有两位指挥使,这个不是很清楚)16、钱宁工作时间: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职原因:跟明武宗睡在同一张床上,认了皇帝做干爹,以“皇庶子钱宁”身份入主锦衣卫离职原因:被江斌排斥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兴建豹房17、江彬工作时间: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职原因:和明武宗“出入豹房,同卧起”而得到宠信,排斥掉钱宁后任职离职原因:明武宗死后,朝臣弹劾,被剐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干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严重破坏了皇帝形象18、朱宸工作时间:嘉靖初年任职原因:江彬被剐后,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锦衣卫指挥使:骆安工作时间:嘉靖初年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19、王佐工作时间:嘉靖中期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20、陈寅工作时间:嘉靖中期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离职原因:正常退休主要业绩:无21、陆炳工作时间:嘉靖中期--隆庆初年(1567年)任职原因: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离职原因:寿终主要业绩: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22刘守有工作时间:隆庆年间--万历十年(1582年)任职原因:因为是名臣子子弟得到升迁离职原因:太监冯保倒台后,因为贪污被问罪主要业绩:支持张居正改革23、骆思恭工作时间:万历十年(1582年)--天启四年(1624年)任职原因:刘守有倒台后升迁离职原因:被魏忠贤排斥主要业绩:万历朝鲜战争和“移宫案”24田尔耕工作时间:天启四年(1624年)--天启七年(1627年)任职原因:得到魏忠贤重用升迁离职原因:魏忠贤倒台后被治罪处死主要业绩:帮助魏忠贤排除异己25骆养性工作时间:天启七年(1643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任职原因:骆思恭的儿子,得到崇祯帝的信任和赏识离职原因:贪污腐败严重,被崇祯帝罢免主要业绩:勾结宦官,祸乱外廷26吴孟明工作时间: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离职原因:明朝灭亡主要业绩: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很少为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工作时间: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任职原因:明成祖即位后,利用锦衣卫诛杀建文旧臣离职原因:意图不轨,被太监告发,被明成祖所杀主要业绩:诛杀建文帝旧臣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职尚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

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缺两字,私参知某事,见朝鲜王朝实录)、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

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

通常锦衣卫在逮捕嫌犯之前,会发给其“驾帖”,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逮捕证。

最大的是都督(特务头子) 还有千户百户这两个相对主要的官职锦衣卫的级别一般都不是很高最高领导也不过五品左右但身为于东厂比肩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有极大的实权所以千户百户听起来官小可实际上却是连内阁首辅都不愿意招惹的
锦衣卫指挥使
编辑
锦衣卫指挥使,为锦衣卫首领,正三品官衔,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1-2]。

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3-4]。

1402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

[5]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6-7]设立哈密卫[8-9],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10]。

编修《永乐大典》[11],疏浚大运河[12-14]。

1421年迁都北京[15],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明成祖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成祖本纪》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

幅陨之广,远迈汉唐。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朝末年,朝政黑暗,皇帝昏庸,阉党乱权。

当朝司礼太监贾精忠欺上瞒下,引诱昏君沉迷女色。

天鹰帮帮主昏君叔父庆亲王旧日因谋朝篡位被施刖刑贬到塞北关外,庆亲王得知当今皇帝昏庸无能,遂行贿贾精忠假称希望得到关外城池赏赐。

庆亲王义女,也是净衣派女尼之徒的脱脱身负七层蝉衣与赤体藏针,心狠手辣,练就绝世武功,欲图助父窃国。

她与贾阉联合,力图格杀青龙,实现窃国大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