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文特殊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精修订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高频考点与特殊句式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高频考点与特殊句式1.《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句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采用对偶,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句子是: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突出作者对早春喜爱的诗句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今曰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初中语文特殊句式

初中语文特殊句式整理(省略句)一、《与朱元思书》1.(高山)互相轩邈2.(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急湍甚(于)箭二、《五柳先生传》1.(他)闲静少言2.(文章)颇示己志3、因以(之)为号焉。
三、《送东阳马生序》1.(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2.(吾)寓(于)逆旅3.余立侍(其)左右四、《小石潭记》1.(溪水)斗折蛇行2.坐(于)潭上3.日光下澈(潭水)五、《岳阳楼记》1.(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2.(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3.然则(这地方)北通巫峡4.(他们)览物之情六、《醉翁亭记》1.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七、《满井游记》1.(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2.(吾)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省略句一、省略主语仰而视之曰:“吓!”——《惠子相梁》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邹忌讽齐王纳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二、省略宾语将以攻宋——《公输》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省略介词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1、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2、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3、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4、(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6、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7、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8、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9、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0、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1、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12、(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14、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15、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16、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倒装句式:1、还自扬州(状语后置)……………《伤仲永》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陋室铭》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核舟记》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下册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状语后置2 马之千里者《马说》定语后置3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状语后置4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状语后置5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6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宾语前置7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8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宾语前置9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状语后置10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前置1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九年级上1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3 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4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状语后置5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状语后置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状语后置8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状语后置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状语后置12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状语后置九年级下册1 宋何罪之有?《公输》宾语前置2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状语后置3 此为何若人《公输》宾语前置4 起于鲁《公输》状语后置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状语后置8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状语后置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状语后置9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宾语前置10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2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3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14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后置15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6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7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倒装句式: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咏雪》。
初中20篇文言文特殊句式梳理

《祖逊》 省略句 左丞相睿以(之)为军谘祭酒 倒装句 言于睿曰——于睿言曰
• 省略句 • 持(之)就火炀之 • 以草火烧(之) 被动句 • 其印为群从所得
活板
《核舟记》 • 倒装句 • 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 • 为人五;为窗八——为五人,为八窗 • 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盖拣修狭桃核者为之
《读孟尝君传》句子翻译
• 1.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卒,终于。其,指门下士。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泰国。 • 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 2.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特,只、仅仅。雄,长、首领。 • 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 • 3.岂足以言得士! • 哪里说得上是得到了贤士呢? • 4.擅齐之强 • 擅,拥有。 • 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 5.南面而制秦 • 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 • 6.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鸡鸣狗盗一类人在他门下。
• 《出师表》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 刻
• 此皆良实: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以死报国 的忠臣
• (2)固定句式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 《邹忌讽齐王纳谏》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 (2)省略句 • 客从外来,与坐谈 〔客人从外边来,(邹忌)与(他)坐着谈话〕 • (3)被动句 • 王之蔽甚矣 〔大王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 (4)倒装句 • 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 • (5)固定结构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
初中语文特殊句式

初中语文特殊句式整理(省略句)一、《与朱元思书》1.(高山)互相轩邈2.(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急湍甚(于)箭二、《五柳先生传》1.(他)闲静少言2.(文章)颇示己志3、因以(之)为号焉。
三、《送东阳马生序》1.(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2.(吾)寓(于)逆旅3.余立侍(其)左右四、《小石潭记》1.(溪水)斗折蛇行2.坐(于)潭上3.日光下澈(潭水)五、《岳阳楼记》1.(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2.(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3.然则(这地方)北通巫峡4.(他们)览物之情六、《醉翁亭记》1.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七、《满井游记》1.(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2.(吾)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省略句一、省略主语仰而视之曰:“吓!”——《惠子相梁》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邹忌讽齐王纳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二、省略宾语将以攻宋——《公输》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省略介词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1、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2、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3、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4、(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6、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7、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8、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9、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0、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1、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12、(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14、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15、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16、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倒装句式:1、还自扬州(状语后置)……………《伤仲永》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陋室铭》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核舟记》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下册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状语后置2 马之千里者《马说》定语后置3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状语后置4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状语后置5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6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宾语前置7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8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宾语前置9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状语后置10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前置1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九年级上1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3 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4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状语后置5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状语后置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状语后置8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状语后置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状语后置12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状语后置九年级下册1 宋何罪之有?《公输》宾语前置2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状语后置3 此为何若人《公输》宾语前置4 起于鲁《公输》状语后置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状语后置8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状语后置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状语后置9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宾语前置10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2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3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14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后置15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6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7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倒装句式: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咏雪》。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汇总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2、潇潇暮雨。
3、帘卷西风。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何以战?2、微斯人,吾谁与归?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孔子云:“何陋之有?”5、时人莫之许也。
6、问女何所思。
7、会宾客大宴。
8、何苦而不平?9、宋何罪之有?10、忌不自信。
11、弗之怠。
三、介宾短语(状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3、战于长勺(于长勺战)4、信义著于四海5、屠惧,投以骨6、蒙辞以军中多务7、有时朝发(于)白帝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胡不见我于王10、受地于先王11、醒能述(之)以文者12、负者歌于途1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尝贻余核舟一(枚)。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被动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六、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此为何若人?4、中轩敞者为舱。
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8、鱼,我所欲也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0、此岳阳楼之大观也11、忠之属也12、夫战,勇气也13、环滁皆山也14、醉翁亭也1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七、省略句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再而衰,三而竭3、可以一战4、客从外来,与坐谈5、坐谭上6、林尽水源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特别申明: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待君久不至,已去。
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世说新语<两则>》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两则>》3.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应为“(夸父)渴,欲得饮”。
《夸父逐日》4.北饮大泽。
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
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
《夸父逐日》5.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6.“顾野有麦场”。
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
《狼》7.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应为“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8.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省略主语:佛印《核舟记》9.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三峡》10.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应为“(浙江之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观潮》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应为“(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12.斗折蛇行。
应为“(溪水)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13.属予作文以记之。
应为“(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4.局促一室之内。
应为“(余)局促一室之内”。
《满井游记》1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句主语均为“臣”)《出师表》16.乃入见。
应为“(曹刿)乃入见”。
(省略主语“曹刿”)《曹刿论战》17.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
应为“(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二)省略介词1.“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应为“肃遂拜(于)蒙母”。
中考语文必备手册 专题19 重点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6)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2. 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2)斯是陋室《陋室铭》(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8)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 “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3)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3)林尽(于)水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句式
倒装句:
《曹刿论战》
1.何以战(以何战):您凭借什么作战?
2.战于长勺(于长勺战):在长勺作战。
《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以整块石头为底。
《陋室铭》
何陋之有(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的呢?
《陈涉世家》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用(两)尉的头祭天。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丹:用丹砂。
书:写。
王:为王。
3.多为用者(为用者多):为(他)所用的人很多。
士卒中听从吴广差遣的人很多。
《醉翁亭记》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省略句:
《曹刿论战》
1.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一定把他们分给身边的人。
2.对曰(曹刿对曰):曹刿说道。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小石潭记》
1.(余)以其境过清: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2.日光下澈(潭水):太阳光直射到潭底。
3.(溪泉)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爬行。
4.坐(于)潭上:坐在潭边。
《陈涉世家》
1.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军队):现在果真把我们的军队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
3.卜之(于)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4.袒右:露出右臂(用为起义的标志)。
袒:使……露出
5.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
6.收而攻蕲:收集磊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8.多为用者:为(他)所用的人很多。
意思是说,士卒中听从吴广差遣的人很多。
《醉翁亭记》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桃花源记》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
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3.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4.问所从来(问之所从来。
“之”代“渔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翻译时一并补出。
《三峡》
1.(三峡)两岸连山。
省略定语"三峡"
2.(两岸)重岩叠嶂。
省略主语"两岸"。
3.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省略介词'于"。
《鱼我所欲也》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欢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义”)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判断句:
《曹刿论战》
1.民弗从也: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2.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士气。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因为天气条件比不上地理条件。
《醉翁亭记》
1.“……者……也”: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桃花源记》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