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阅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朝代:宋代作者:岳飞原文: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注释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又指金国铁浮屠重甲骑兵。

⑷风尘:指战乱。

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⑸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优质】满江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4页)

【优质】满江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满江红阅读答案《满江红·怒发冲冠》表现了岳飞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满江红》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阅读题:(1)“满江红”是________名。

这首词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

________将领。

(2)给加粗字注音。

①凭阑处②潇潇雨歇③靖康耻④朝天阙(3)按要求写出诗句。

①激励他人,要趁有为之年,建功立业的诗句。

②表现雪耻的迫切心情的诗句。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岳飞能够成为流传千古的民族英雄,这与岳母教子有方有很大关系,你知道在岳飞小时候,岳母曾在岳飞身上刺下了哪几个字吗?答案:(1)词牌;岳飞;鹏举;南宋著名抗金(2)依次是l2n,xi1o,xi5,j@ng,qu8(3)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②“臣子恨,何时灭。

”(4)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岁月空逝的悲愤,表达了报仇雪耻,收复河山,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5)精忠报国。

文学赏析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起势突兀,破空而来。

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

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

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阅读训练及答案

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①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登上黄鹤楼看到的中原景色,渲染了战乱频繁的萧瑟氛围。

B.词人追忆昔日城内的繁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与现状形成强烈反差。

C.词人想到当下尘沙弥漫的京城中到处是胡虏铁骑,引发下文的愤慨之情。

D.词人从眼前景引入回忆,再写到当下社会,抒发了强烈的报国之志。

16.请比较姜夔《扬州慢》与本词在手法运用上的相同点。

(6分)参考答案:15.C“郊畿”指的是京城郊外,并不是京城中。

16.①两者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扬州慢》中,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本词将昔日汴京的繁华与今日战乱中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

②都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

《扬州慢》中,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本词中,词人遥望中原,想象当年的花繁柳茂,凤楼龙阁,以及期待出兵北伐,杀敌报国,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

③都运用了典故。

《扬州慢》化用了杜牧写唐诗的诸多诗句;本词则化用了《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典故。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英雄的气概感受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英雄的气概感受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英雄的气概感受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象征,它承载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传说和故事。

而当我在登黄鹤楼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岳飞那种英雄的气概。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是我所钦佩的。

站在黄鹤楼上,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岳飞的风采和他所表达的满腔热血。

岳飞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他是宋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将领之一。

他在抵抗金朝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众,多次击败敌军而广受赞誉。

然而,由于害怕他的力量和威胁,宋朝的官员们开始对他不满,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被害。

尽管如此,岳飞的英勇和他对国家的忠诚精神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登上黄鹤楼的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岳飞的战场志气。

将眼前的景色映入眼帘,我不禁想象起岳飞当年统兵征战的场景。

黄鹤楼的高度让我俯瞰整个江城,远处的江水如同一道宽广的大河,仿佛承载着岳飞的雄心壮志,他愿意为国家的安宁而战斗,不畏艰险。

从岳飞的事迹中,我也看到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执着。

他身为一个将领,却时刻怀念自己的家人和家乡。

即使身陷囹圄,岳飞仍然不忘初心,思念家的温暖。

他的那份家国情怀也激励着我,使我更加珍惜家人和自己的祖国。

登上黄鹤楼,我想起了岳飞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句诗的意境深远,从中我感受到了岳飞那份坚守和永恒的信念。

正如岳飞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他总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始终对理想和信仰如一。

这种精神也启示着我,在遇到困境时不要气馁,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追随内心的声音。

在岳飞的故事中,我也看到了勇敢面对逆境的力量。

岳飞的一生并不平坦,他历经艰辛和挫折,但他总是能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他的勇敢和决心激励着我,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逃避或沮丧,而是要勇敢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

登上黄鹤楼,我与岳飞的精神相遇,这让我深感自豪。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希望能够像岳飞一样,秉持着对家国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用勇气和智慧面对生活的一切挑战。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古诗词阅读理解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古诗词阅读理解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古诗词阅读理解下面是“诗词与诵读”研究小组即将推送的岳飞名作《满江红》及相关材料,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①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②。

注释:①[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

②[天阙]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赏析】词作开篇通过刻画作者“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激荡心情。

接着,“三十功名”一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和披星dài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一句则表现了他激励自己,鞭策部下的拳拳之心: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用反诘的口吻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驾长车”一句则表达了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一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表现出作者对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一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抒发了岳飞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笔力沉雄而又情致深婉,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1)大家对“冠”字的读音、“披星dài月”的书写和“式”字的笔顺产生了争议,你认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怒发冲冠.”的“冠”读“ɡuàn”,“披星dài月”写为“披星戴月”,“式”字第六笔为点。

B.“怒发冲冠.”的“冠”读“ɡuān”,“披星dài月”写为“披星戴月”,“式”字第六笔为点。

C.“怒发冲冠.”的“冠”读“ɡuàn”,“披星dài月”写为“披星带月”,“式”字第六笔为斜钩。

崔颢《黄鹤楼》阅读训练及答案(通用6篇)

崔颢《黄鹤楼》阅读训练及答案(通用6篇)

崔颢《黄鹤楼》阅读训练及答案崔颢《黄鹤楼》阅读训练及答案(通用6篇)传言当初李白皆因崔颢的《黄鹤楼》而放弃了在黄鹤楼上题诗的想法,足可见这首诗的厉害之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崔颢《黄鹤楼》阅读训练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崔颢《黄鹤楼》阅读训练及答案篇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相关试题及答案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3分)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景物完整2分,语言生动1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2分)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答:岳阳楼、滕王阁(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5)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6.解释下面的词浯。

(2分)①历历:②乡关: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及注释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赏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朝廷对湖南、湖北的统治安全。

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课外作业:1、背诵古诗词。

2、了解背景及人物等内容。

3、搜集更多关于人物品质的资料。

岳飞阅读附答案(含5篇)

岳飞阅读附答案(含5篇)

岳飞阅读附答案(含5篇)第一篇:岳飞阅读附答案岳飞阅读附答案3篇岳飞阅读附答案1(14分)(20xx,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阃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

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昊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

学射于周同⑤。

同射三矢⑥,皆中的⑦,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菩⑧;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

②负:具有。

③强:擅长于。

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箭。

⑦的:箭靶的中心。

⑨管(ku6):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 ___②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____(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R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参考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

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

“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

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

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

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

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