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模板(3篇)

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报告标题近代史实践教学报告二、引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教学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近代史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历史文化名城(2)考察目的:了解近代史在该地区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3)考察内容:①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该地区近代史发展脉络;②参观历史名人故居,感受近代史人物的生平事迹;③参观历史遗迹,了解近代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2. 文献查阅(1)查阅资料:近代史教材、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2)查阅目的: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观点和研究成果(3)查阅内容:①梳理近代史重要事件、人物和时期;②分析近代史发展原因、特点和影响;③总结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3. 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近代史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讨论目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3)讨论内容:①分析近代史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②探讨近代史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③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近代史精神。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阶段(1)考察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2)考察过程:参观博物馆、故居、遗迹,拍照记录;(3)考察总结:整理考察照片、笔记,撰写考察报告。

2. 文献查阅阶段(1)查阅资料:挑选与近代史相关的教材、文献、学术论文;(2)查阅过程:阅读资料,做笔记,总结观点;(3)查阅总结:撰写文献综述,提炼研究重点。

3. 小组讨论阶段(1)讨论前准备:确定讨论主题,分配任务;(2)讨论过程:各成员分享观点,展开辩论;(3)讨论总结:形成共识,撰写讨论报告。

五、实践成果1. 实地考察报告2. 文献综述3. 小组讨论报告4. 个人总结六、实践体会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500字汇编9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500字汇编9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500字汇编9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一)标题: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篇幅:500字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一段充满变革的历史进程。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深入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导火线和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和摆脱帝制统治而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

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是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终结。

看到了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辛亥革命的胜利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束缚,给了中国一个民主共和国的机会。

辛亥革命的影响深远,不仅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且在政治、思想和社会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一次人民群众参与度极高的革命,它是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结果,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辛亥革命也告诉我们,只有经过艰苦的斗争和不断的探索,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作用,也更加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二)标题: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篇幅:500字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运动,它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转变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参观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次反传统、开明进步的运动。

它的出发点是批判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推崇和传播科学、民主和进步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是五四运动,它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的一次伟大斗争。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思想领域,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解放,倡导科学精神和现代知识,对中国的思想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近代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段时间。

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以及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深对近代史的学习和理解,我参与了一项名为“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深入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参观了相关历史地点,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讨论交流,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总结和体会。

二、活动内容与收获1. 学习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在活动开始前,我对近代史的了解只限于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关联和影响理解有限。

然而,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接触到了大量的近代史学习资料,并通过学习笔记和讨论与其他参与者分享。

在活动中,我学习了近代史的背景、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近代史的整体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事件的关联和影响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参观近代史相关地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还规划了多个参观近代史相关地点的行程,包括袁世凯的府邸、孙中山故居等。

通过亲身参观这些地点,我得以近距离感受到近代史事件的发生地,更能够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境进行连接。

例如,在孙中山故居参观中,我了解了孙中山先生作为辛亥革命的推动者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这种亲身体验既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3. 与小伙伴的交流和讨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结识了一群对近代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学习、参观、交流和讨论。

在活动期间,我们会就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交流和讨论不仅帮助我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拓宽了我的视野,对其他人的观点也更加尊重和包容。

同时,通过与小伙伴合作,我也学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对社会实践的评价通过参与这次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

首先,我对近代史的整体脉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近代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近代史纲要的社会实践报告

近代史纲要的社会实践报告

近代史纲要的社会实践报告近代史纲要是大学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我们进行了一次近代史纲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践活动以及收获。

实践活动的背景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我们选择参观了某市的近代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以丰富的展品和详细的文字说明,生动地展示了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深入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相关背景,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实践活动的内容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和介绍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我们通过观看展品、阅读相关文字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深入了解该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社会背景。

小组一负责研究近代史的开端时期,他们通过观看展出的《辛亥革命》纪录片,了解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他们还研究了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用PPT的形式进行了精彩的展示。

小组二负责研究民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他们观看了展出的民国时期的照片和实物,了解了军阀混战、北洋政府的建立以及中国现代国家制度的确立等重要事件。

他们还分别介绍了孙中山、蒋介石等重要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小组三负责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他们观看了展出的关于抗日战争的影片和图片,了解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艰苦岁月以及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意义。

他们还特别关注了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名将,如林彪、聂荣臻等人的英勇事迹。

实践活动的收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仅是对近代史纲要中的重要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还学到了一些实践技能和方法。

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我们学会了合作与协作,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通过观察展品和研究资料,我们提高了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最后,通过展示和交流,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本次社会实践是在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指导下完成的,其目的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人物,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一、社会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在实践之前,我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实践的背景和意义通过阅读相关的材料和参加老师的宣讲,我了解到这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概况、重大事件和人物,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2. 组织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践,我们根据实践目的和内容,制定了具体的实践方案,包括实践时间、路线、实践内容和实践成果等,并组织所有实践者参加。

3. 准备相关材料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人物,我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并做好笔记,以备在实践中使用。

二、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实践活动主要采取了参观博物馆和实地考察的方式,以下是具体的实践内容:1. 参观博物馆我们先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概况和重大事件。

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辛亥革命时期的光复会的会旗、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手稿等,这些文物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2. 实地考察我们还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其中包括考察杭州西湖、南京夫子庙和苏州园林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有密切关系,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成果在实践活动中,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人物,还提升了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我将笔记整理成报告,在课堂上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收到了老师的好评。

三、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感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报告(3篇)

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纲要作为我国高校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下是对近代史纲要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2. 掌握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近代史纲要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2)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史;(3)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近代史。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系统讲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实践(1)课前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教案和课件。

(2)课堂讲授:按照教学计划,系统讲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5)课后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教材重点,同时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这段历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讨论交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参观南京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我们参观了中山陵,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理念,感受到了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游览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城市象征,我们游览了外滩,参观了历史建筑群,了解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外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参观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代表,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了解了明清两代的宫廷文化,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 文献研究(1)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通过阅读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我们还查阅了《鸦片战争史》、《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史》、《辛亥革命史》等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和背景。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我们将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主题演讲:每位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主题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了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2. 培养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3. 增进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了解,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目录一、内容简述...............................................31.研究背景与意义..........................................4 1.1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51.2 社会实践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62.研究目的与问题阐述......................................6 2.1 明确研究目的...........................................82.2 提出研究问题...........................................9二、社会实践准备..........................................101.实践主题的选择依据.....................................11 1.1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121.2 符合历史学科的研究兴趣................................132.实践团队的组建与分工...................................14 2.1 团队构成与成员介绍....................................152.2 角色分配与责任明确....................................163.实践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步骤...............................17 3.1 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183.2 分阶段实施与调整策略..................................19三、实践活动过程..........................................201.1 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22 1.2 活动中的具体执行......................................241.3 遇到的挑战与解决策略..................................252.实践活动中的观察与记录.................................27 2.1 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式..................................282.2 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法..............................303.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31 3.1 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的构建..............................323.2 实践活动效果的自我评估与反思..........................34四、社会实践成果分析......................................351.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36 1.1 成果概览与总结........................................371.2 成果案例分析..........................................372.实践活动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9 2.1 对参与者个人能力提升的贡献............................402.2 对社会认知与理解的影响................................41五、结论与建议............................................421.实践活动的综合评价.....................................44 1.1 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441.2 实践活动的价值与意义..................................452.对未来社会实践的建议...................................472.2 对社会实践模式的改进意见..............................48一、内容简述本报告旨在全面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祭坛与烈士事迹陈列馆之间,有一尊名为《红色记忆》的群雕。最 上端是五位眼神充满力量,表情坚定的人,下面是数百位载歌载舞的 人。同学介绍,最上面的5个人代表着新疆不同的阶级相处融洽、互 帮互助;下面载歌载舞的人们代表着新疆局势稳定和谐、人民生活美 满、经济蒸蒸日上。
陈列馆
陵园内有一座造型稳健的长方形现代 建筑,占地面积568.18平方米,这就是 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前的广场上 矗立着陈潭秋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 馆内展出的许多珍贵史料,如烈士的 狱照和监狱的审讯笔录等,生动地再 现了先烈们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 命英雄主义气概。陈列馆还展出了党 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参观照片。整 个展出生动感人。陈列馆南侧不远处 的三座骨灰堂和陵园后山坡南北两侧 的民汉公墓,安息着对新疆的和平解 放和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红军、 老干部、伊塔阿三区革命的优秀干部 和中越自卫反击战中阵亡的烈士。忠 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维吾尔族人民的 杰出代表包尔汉同志就安葬在这里。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
之乌鲁木齐烈士陵园
信息学院 计算机14-3 第四组
乌鲁木齐烈士陵园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位于 南郊燕儿窝风景区,占地 900余亩,是党和政府为 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 新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之一陈潭秋,以及毛泽民、 杜重远、林基路等革命烈 士,于1956年7月修建成 立的。园内主要纪念建筑 物包括:纪念广场、人民 英雄纪念碑、祭台、 • 《红色—记忆》雕塑墙、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陈潭秋烈 士雕像、公安英烈纪念碑及“英烈苑”等,安葬烈士94位。自建园以来,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始终遵循“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维护民族团结” 的服务宗旨,发扬基地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 区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年均接 待参观祭扫人数达40余万人次。
清明时节雨纷纷,走进烈士陵园
2016年4月4日,我们小组的同 学在组长的带领下于下午13:00 乘BRT开始出发了,一路上阳光明 媚,车内笑声连连,大家互相交 流,互相沟通,同学们在参观中 重温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对那段 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也接受了一次非常生动的党史教 育。 到达目的地,同学们怀着兴 奋而又激动的心情,陆续下了下, 随之后,献花圈、鞠躬、拍 照……陆续进行着
祭英台
• 从大门进去是一条长400米的林 荫大道,尽头是一个建筑面积 2500平方米的祭坛,祭坛上呈 弧线排列着五座墓碑:陈潭秋 烈士的陵墓居中,左右两边分 别是毛泽民和林基路烈士的陵 墓,外侧是乔国桢和吴茂林烈 士的陵墓。墓碑碑体由北京房 山汉白玉和泰山花岗岩制成。 正面是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 武亲笔题字,背面用汉、维吾 尔、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镌 刻着烈士生平简介。碑座上精 雕细刻着象征高洁的雪莲花和 小花圈。
谢谢观看
演讲人:熊碧林 PPT制作:宋洁 摄影:刘天毅 图片后期:陈霄 制作项目表:王雪飞 资料收集:舒洪水
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先生和中共党员、著名地质学家祁天民以及陈振亚、彭 仁发、汪德祥五位烈士安葬在大祭坛后方的小祭坛上洁白晶莹的碑体掩映在 苍松翠柏中,显得庄严肃穆。
烈士事迹陈列馆
• 大祭坛左前方便是 烈士事迹陈列馆, 1983年9月建成使 用,面积约500平 方米。2004年,乌 鲁木齐市烈士陵园 对陈列馆进行了内 外部整体装修。装 修后的烈士事迹陈 列馆外观色彩以玛 瑙红为基调,配上 富有庄严感和现代 气息的茶灰色玻璃 外墙以及无框透明 玻璃门,静谧中透 着典雅

1990年9月,江泽民同志来 到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悼念 烈士,亲笔题写了“继承烈 士遗志,开创新疆未来”, 如今,十二个镏金大字就镶 嵌在烈士事迹陈列馆门壁中 央。馆内,迎面是一座黑色 大理石镶面的大型屏风,上 面用立体的金色字书写着邓 小平同志1983年的题词: “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 烈士永垂不朽!”展厅中陈 列着陈潭秋等10位烈士的生 平事迹介绍、他们在不同历 史时期拍摄的100多幅照片以 及手稿、诗作、日记,另有 在狱中的审讯笔录以及他们 穿过的衣物、使用过的手提 箱等遗物。
归途
由于时间的限制, 我们并没有在馆内停 留很久,大概每一个 展位我们匆匆看了一 眼就出去了,有点遗 憾,,出了陈列馆, 我们就顺着那条大道, 离开了烈士陵园。
讨论感悟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开始谈论 这次的参观后的一些感受,很 多人都发出了不少感慨,表达 了对党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忧思, 活动就这样在热烈的气氛中结 束了。 短短的几个小时参观完 了“烈士陵园”,以下个旁观 者目睹曾经沧桑历史的一面, 一张张革命先辈的记录本…… 我们想到的是反抗、挣扎、胜利,这三个词浓缩了中国人民为自己和后代的 幸福而抗战的全过程,参观烈士纪念馆之后,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革命烈士碑, 面对一幅幅栩栩如生烈士之像,大家却显得异常平静,没有往日青年人因有 的冲动,剩下的是冷静的思考,深刻的分析,的确,通过这次的活动,亲身 印证革命的历史,我们对抗日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党的传统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增加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信念;同时也使我们更深刻的感受 到了我们必须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刻为人民群众着想。 走出烈士陵园,革命先烈的一幕幕 事迹总是浮现在眼前,在战火在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 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 “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我们为他们 做了什么呢?”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