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始于1949年,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复
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索。
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所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机构——北
京外国语学院。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发展起来。
1964年,中国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对外汉语教学参考书》,这是中国第一本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
此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材不断完善和更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86年出版的《汉语教程》。
除了教材的更新,中国还积极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1965年,中
国政府开始资助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和其他学科,这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教师培训、汉语考试和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得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汉语。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汉
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多元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探索
网络教育和移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
目前,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国政府和各大院校也在不断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对外交流和人民的需求。
- 1 -。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1949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此后,各省市相继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如上海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
1950年代,中国开始向世界各国派出留学生,这也促进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发展。
1958年,中国国家教委正式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
领导小组,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规范化和体系化。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由于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对外汉语教学遭受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并没有完全停滞。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年,中国国家教委批准了全国首个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和国际化。
1987年,中国国家教委正式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此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规范,涵盖了汉语水平考试、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2004年,
中国国务院成立了汉办,专门负责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
同年,国家汉办和中国国家教育部共同组织了首届汉语桥比赛,标志着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总的来说,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凸显。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发展势头强劲。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外汉语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材研发、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汉语国际教育则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教育领域,涵盖了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水平考试(HSK)等多个方面。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首先,教学对象覆盖了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的人数持续增长。
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此外,教材研发和师资培养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在发展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需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的需求。
其次,教材研发和师资培养需要与国际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教学资源共享。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五、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将继续朝着多元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我们将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包括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本文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全球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初期,面对全球范围内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我国开始尝试设立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外国学生提供汉语学习的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教学内容上,从最初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逐渐转变为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也从单一的教师讲授,发展到了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手段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对外汉语教学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以满足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
三、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发展趋势的背后,既有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兴趣的增加,也有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和全球影响力的扩大。
然而,尽管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发展史研究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发展史研究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背景、历史、现状和展望四个方面,探讨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的发展史及其未来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作为传递文化知识、辅助语言学习的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的发展史,有助于深入了解教材的演化过程和规律,为未来的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早期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主要是在孔子学院等教育机构推广使用的。
这些教材以教授汉字和词汇为主,穿插一些文化背景介绍。
此时,教材的内容偏重于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剪纸等。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专家学者开始投入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的编写工作。
这一阶段,教材的内容逐渐丰富,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不仅包括传统文化,还增加了当代文化、社会现象等内容。
进入21世纪,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
教材在内容、形式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加强了对当代中国文化的介绍。
同时,教材开始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员,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难度。
当前,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历史、社会、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形式上,教材包括图书、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然而,也存在以下问题:虽然教材的数量和种类繁多,但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有些教材过于简化文化内容,导致无法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而有些教材则过于复杂,给学员的学习带来困难。
目前的教材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方面,对于中国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介绍还不够全面。
这使得学员难以全面了解当代中国的各个方面。
尽管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教材已经有所区别,但仍然存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部分教材并未充分考虑到学员的文化背景和实际需求,导致学员的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未来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员的学习特点和文化背景,做到难易适中、内容全面。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

学校教育
唐代: 外国留学生都被安排在国子监的国学馆(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 ,既学语言,又学文学及其他专业,学制是6—9 年。唐代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高峰时期。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以后各朝。
元代的蒙古国子学,是专为蒙古人和色目人办的。色目人包括很广,其中很多应该说是外国人。
宗教方面 :
互相合作过程中,也在传授语言;
聘请专门的汉语教师:
“罗明坚神父给我留下了二三人帮我学习中国话。”(1583 年2 月13 日)
“视察员神父训令我在今年内,加功读中文,今年我便请了一位中国先生。”(1593 年12 月10 日)
“今年摒挡一切,请一位中文先生,试作中国文章,结果颇称顺利。每天听先生讲两课,又练习作一短文。”(1594 年)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2
1
了解本专业的历史;
树立正确的学科地位;
选题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英文直译是“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吕必松
清康熙二十八年(1690) 开始在北京国子监设俄罗斯学馆,接受四名俄国留学生,学习中文。经过雍正,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 俄罗斯学馆一直有学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俄国著名的汉学家。
地方教育: 唐代宣宗大中年间四川节度使韦皋就在成都办州学专收外国人子弟,“授以教育”。南宋时广州、泉南办有番学,而且其他学校也向外国人开放。那里甚至也有高丽学生学习。
《世界汉语教学》1994 年第3 期曾经介绍过正式受聘从1879 年到1882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教中文的戈鲲化。据作者考证,这是去美国教中文的第一位中国教师。由于他教学成绩卓著,在美国影响很大。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里直入天堂,这里直堕地狱。
——狄更斯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与共和国同时起步。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周总理决定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各交换5 名留学生。
同年7年,中国政府在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该班次年初正式开始上课,第一年只有33 名留学生,6 名教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机构,该机构1952 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62 年,北京大学的东欧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再加上出国留学预备部,专门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 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这就是今天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政府建立的唯一一所以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
当时的留学生生源地全部是非洲、东南亚、东欧等第三世界国家。
截止到1978年,全国各高校累计共接受培养的外国留学生仅有12800 名,他们几乎全部是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上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留学生的来源地从原来的第三世界国家扩展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二是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的高校。
1979年我国的自费留学生约为300名,到1989年应经增加到了2500名,上世纪的最后十年间。
我国培养的自费留学生达到了292000余名。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来华的留学生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层次上来看,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来华的留学生数量急剧上升,2004年达到11万,2008年突破20万,七年间,来华留学生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接受留学生的学校达到592所。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成就和影响正在越来越凸显出来。
目前,来华留学毕业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外友好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发展概况:一、对外汉语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地位的确立:1、1950年,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成立于清华大学;1951年正式开课,有33名欧洲留学生。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邓懿、王还等为任课老师。
2、1960年北京开始接收非洲留学生。
3、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
4、1965年为承担2000名越南学生的汉语课,开展了培训班,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5、1978年,对外汉语教育确立了学科地位;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8年,该研究会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吕必松。
6、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1965年出版的《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7、80年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90年代出现了理论研究深化的趋势:高度重视语言习得的研究与教学理论的丰富。
8、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1984年6月成立的“语言教学研究所”。
9、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二、学科特点:1、性质: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既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学特点:⑪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⑫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⑬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⑭以语言对比为基础;⑮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⑯集中、强化、短期、速成的教学;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是指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节中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是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4、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1)对外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同,进行母语教学时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发展历程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的定义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1983年6月参加筹备“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 教学研究会”的学者专家们正式提出这个名称。 此后,这一名称使用得最为广泛和持久,在国内 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沿用到现在。
第二,中国内地有若干华文学院,隶属于国务 院侨办或侨办系统的大学,专门负责对留学生( 主要是华人华裔)的汉语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
随着对外汉语事业工作重心从“请进来”到 “走出去”的转移,该学科的国家领导机构从“国 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改为“国家汉语国际 推广领导小组”,学科的名称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名称就应运而生。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这个名称的局限性是:着眼中国国内的教学 对象,在国外比较难用。如在美国,美国籍教师 教美国人学汉语,很难说是对外国人的教学。 出现局限的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考虑的 汉语学习对象主要是到中国学习、由中国人教 授的外国人。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唐代是汉字汉语影响当地语言的重要时期。越 族语言词汇较少,因此大量借用汉语词汇,形成了 汉越词读音系统,并延续下来。
留学生教育成为汉语传播的重要手段。朝鲜 半岛的留学生不但在中国学习,而且有不少参 加中国的科举考试。在这些及第者中,崔致远 是最突出的。
明朝,洪武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李成桂 篡位建立朝鲜王朝,实行对大 明事大的基本国策。请求朱元 璋册封,念其推翻了忠于北元 的高丽,经过慎重考虑,取 “朝日鲜明之国”之意。
(一) 建国以前汉语传播简史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吞并卫 氏朝鲜,设立了乐浪(平壤)、玄 菟、真蕃、临屯四郡,史称汉四 郡,统治着朝鲜半岛中北部(包括 汉城)。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 自此中国汉字长期是朝鲜唯一的 书写文字,文体同样是中国的文 言文。
唐朝,是中华文化传入高丽(新罗)的鼎盛时 期,中国的政治、军事、佛教、道教、建筑、 文学、服饰、艺术、医学为新罗所全盘接受, 其汉化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当时的其他边远地区。
2.汉语在日本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中国水稻栽培、金 属工具制造等技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九州等 地。汉语、汉字也随之传入。 日本原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公元285年,百 济的王仁把《论语》《千字文》带到日本,并为 日本皇太子菟道稚郎子讲授,成为日本第一个汉语 教师。隋唐以前,日本岛完全借用汉字记录本国 口头语言,进行书面交际。
“汉语教学”可以跟国内对汉语母语者的“语 文教学”区别开。
国际组织“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及会刊名称相 符,目前在一些国际场合使用的比较多。
华文教学
第一,它指对海外华裔子弟的汉语教学。既 不是典型的目的语(汉语)环境,也不是典型的非 目的语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这些学习者跟 中华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 建国以前汉语传播简史
1.汉语在朝鲜的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通过海路、燕国通过陆路 与朝鲜进行贸易。当时贸易使用的战国钱币后来 在朝鲜大批出土,上面的铭文很可能是最早传入 朝鲜的汉字。 公元前后,朝鲜人开始借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 言,并开始将汉语中的词汇借用到自己的语言系统 中。到了汉代,上层人物已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 汉
一些学者认为,外国人说的汉语有自己的系 统,跟母语者说的汉语不同;该学科应该研究这 种独特的汉语。 Department of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北京语言大学有“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局限: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名称显示出“教学”的 字眼
Chinese Teaching
“对外”难以为国外的汉语教学所用,因此一 些国家有自己的名称。如美国称之为“中文教学 ”,日本称之为“中国语教学”,韩国称之为“ 中国语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在已经正式得 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并成立了教学指 导委员会,全国已有60所大学试点开设该专业学位。
(一) 建国以前汉语传播简史
秦汉时期,汉字开始向外传播,并逐渐 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主要在朝鲜半岛、 日本、越南。这些地区当时都以农耕民族为 主,在历史上曾统一使用汉字或与本国民族 语言相结合使用。
(一) 建国以前汉语传播简史
2.汉语在日本的传播 中国唐代的兴盛,也吸引了大批日本留学生。 当时,日本政府先后派出16批遣唐使,每次都有 大批留学生和僧人随船前来,有力地促进了汉语 在日本的传播。在这些留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少 名人,如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袁晋卿。
袁晋卿735年随日本遣唐使赴日,被任命为大学 音博士,成为著名的对日汉语教师。唐代日本的汉 籍学习,有“汉音”、“吴音”之分。袁晋卿到日 本后,天皇诏“读书宜用汉音,勿用吴音”。
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进入全新的历 史时期:学习的汉语从“南京语”向“北京官话” 转换;汉语教学同经济、军事扩张紧密结合;汉语 教学 直接为建立“东亚新秩序”服务。
20 世纪20年代,关东厅和“满铁”机构针对机 构内下级职员及警察设立了”中国语检定试验”。
(一) 建国以前汉语传播简史
3.汉语在越南的传播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立象郡,指派官吏统 治,并迁徙大量移民与当地人杂居,促进民族文 化交流。公元前207年赵佗称王,继续传播、推广 华夏文化,使北越地区逐渐进入文明阶段,当时 的人们,没有自己文字,需要借助汉字作为其书 面语,汉字开始对越族发生影响。
公元前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设置九个郡,其 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越南北 部中北部地区。汉语、汉字、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 进入一个新阶段。
九真太守任延在当地“建立学校,导之礼仪。” 交趾太守士樊设整讲学,“教取中夏经传,翻译音 义.教本国人”,“化国俗以诗书,淑人心以礼乐 ”。通过行政、教育、人员交往等多种形式,汉语 口头语、书面语在汉代大量输入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