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重要将领石守信:宋朝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
将相故事-宋开国元勋之首石守信的儿子是谁?如何评价石守信?

将相故事-宋开国元勋之首石守信的儿子是谁?如何评价石守信?石守信是宋朝开国元勋,初时为后汉服务,后来在后周为官之时,与宋太祖赵匡胤结实。
此后成为赵匡胤的心腹,深受赵匡胤的信任。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时,正是石守信在城内作内应,才让赵匡胤等人成功迅速的进入都城,顺利夺位。
赵匡胤登基称帝之后,石守信为赵匡胤南征北战,多次平定叛乱,参加平定潞州、扬州等战役,维护宋朝的国家安全。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石守信主动交出兵权,虽然没有了兵权,但是也因此得到善终。
宋太宗登基征讨辽国之时,石守信被重新启用为前军督军,战争失败之后,虽然受到一定的责备,但是同样也得到了补偿。
石守信一生活到五十七岁,最后得以善终。
石守信有三个儿子,保字辈,分别是石保兴、石保吉、石保从。
石保兴是石守信的长子,十四岁的时候就当了供奉官。
有一次赵匡胤将开国元勋的子嗣都召集到一起问话,石保兴是里面年龄最小的,但是回答问题时却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赵匡胤很是惊奇。
开宝年间,石保兴为顺致此时,后随太宗征讨北汉,石保兴奉命驻守澶州前线。
宋军大举征讨辽国之时,石保兴在黑水河打败辽军。
所谓将门虎子,石保兴作为石守信的长子,承担了石守信的全部期望。
而他也没有让自己的父亲失望,此后作战勇猛,步步高升,无论是平叛还是与辽军对战都能取胜。
从供奉官到棣州防御使,不否认石保兴有一个开国元勋的父亲为其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不能忽视他能走到防御使这一步,是他用血汗拼搏出来的。
当初率军平叛,三天打了四十二仗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铁血真汉子,而不是靠父荫上位吃软饭的人。
石保吉,石守信次子,也是宋代著名的军事将领。
保吉后来尚公主,娶太祖次女延庆公主为妻。
太宗朝到真宗一朝,保吉一路从知太名府兼兵马都部署到检校太尉、保平军节度使,为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加同平章事。
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议和,辽军忽然又数万骑而来,石保吉临危不乱,率军以抗。
石宝从,石守信三字,早卒。
石守信作为宋朝开国元勋之首,带领宋军开疆辟土,南征北站。
北宋开国十位名将

北宋开国十位名将1、石守信太祖的好哥e68a84e8a2ad7a6431333330363133们。
后周末,为太祖副手。
资历也较深,后周恭帝时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
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中第三个建节的,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
“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为内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确保了太祖登极。
建隆元年李筠、李重进反宋,石守信均为主帅,在太祖亲自督战下,迅速平定叛乱。
已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权,即请求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义,专任天平军节度使。
太平兴国9年死,终年57岁。
2、高怀德后周初,高怀德已是殿前东西班都指挥使了,职位在太祖之上。
后周恭帝时与石守信同时建节。
在“陈桥兵变”中积极拥戴太祖。
宋朝建立后,在为拥戴的功臣的加官进爵中位列第二,仅次与石守信。
受命与石守信平息上党李筠叛乱。
太祖亲征李重进从行。
太祖还将胞妹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高怀德是开国功臣中第一个皇亲国戚。
太祖收兵权时被罢殿前都点检军职。
太平兴国7年死,终年57岁。
3、张令铎后周恭帝时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与高怀德同时分掌侍卫亲军司马、步军,也和高怀德同时建节。
在“陈桥兵变”中同样有拥戴之功,在宋太祖为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中,略次于高怀德。
建隆2年建节,但同时被罢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军职。
太祖征李筠时,为东京旧城内都巡检。
太祖后为皇弟秦王赵廷美娶其第三女(后封楚国夫人)。
张令铎继高怀德之后成为宋太祖的亲家。
开宝3年春3死,终年60岁。
4、王审琦也是“义社十兄弟”,太祖的好哥们。
后周时屡立战功,恭帝时升任殿前都虞候。
“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与石守信同为为内应。
宋建立初既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
参加了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的战争。
建隆2年罢殿前都指挥使。
开宝7年死,终年50岁。
5、张光翰张光翰在后周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属侍卫亲军司步军主力之一,是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的部属。
在参与陈桥之变的翊戴功臣中,张光翰与宋太祖的关系比较疏远,《宋史》里也没有专门的传,但建节应该比较早。
北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中国历史故事

北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中国历史故事内容提要:北宋时期,皇室与“将门”通婚的现象相当突出,即:一方面帝王、太子大都娶武将女为后妃,而另一方面武臣及子弟则多尚公主及宗室女。
这一现象最初出现,主要在于宋初统治集团对武将上层收买所致,以后则形成打压和拉拢相结合的武将政策中的一个内容。
由此也造就了一批长期与皇室联姻而又统军的著名将门。
北宋时期,普遍存在皇室与“将门”通婚的情况,或皇帝、太子娶将门女为后妃,或将家子尚公主及宗室女为妻。
这一独特的政治联姻绵延于北宋各个时期,形成一种突出的现象。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而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无疑将有助于深化宋代政治史的研究。
一在中国古代史上,专制帝王作为统治集团的最高代表,其婚姻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
如汉高祖刘邦死,汉惠帝即位后,主宰朝政的吕太后便为其安排了一场政治婚姻,所谓:“宣平侯(张)敖尚帝姊鲁元公主,有女。
惠帝即位,吕太后欲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为皇后。
”1刘秀称帝后,其女内黄公主出嫁功臣大将窦融长子窦穆,涅阳公主嫁窦融侄窦固2;汉明帝娶功臣大将马援女为后,汉章帝娶窦融曾孙女3。
唐高宗为晋王时,唐太宗为其娶并州大族王氏女为妻4;唐高祖女丹阳公主、衡阳公主分别出嫁大将薛万彻和阿史那杜尔;唐太宗女南平公主、东阳公主、合蒲公主分别出嫁文官大臣王珪子王敬直、高士廉子高履行和房玄龄子房遗爱;唐高宗与武则天爱女太平公主先后所嫁武承嗣及武攸暨,则为当权派武氏家人5。
因此,班固即承认:“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6但是,在宋代以前,总的说来皇室在与大族、高官通婚时,却并无明显倾向于文臣或武将的现象。
秦汉时期,因文臣与武将之间原本便不存在鸿沟的情况,自不用说,即使在唐朝,考诸《两唐书》后妃、皇子、公主及有关传的资料,不难发现与皇室联姻者,文武臣僚皆有之。
北宋建立后,最高统治者在处理皇室婚娅问题时,开始出现倾向与武臣结亲的独特现象。
石守信衣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

石守信:衣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作者:孙士承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10年第10期因“杯酒释兵权”事件而留名青史的北宋名将石守信,曾是后周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抗击北汉和征伐南唐的众多战役中屡立功勋。
他不仅加入了以密友赵匡胤为首的“义社”,为赵匡胤称帝暗中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而且在陈桥兵变时指挥殿前司禁军进行策应,帮助兵变部队顺利回京。
因此,赵匡胤称帝后把他列在了六位“翊戴功臣”(即主要开国元勋)之首。
取得了如此崇高地位的石守信,当时正值32岁的盛年,之后的漫漫人生路途,该如何前行呢?这位成功人士曾一度为此感到茫然。
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在酒席宴间对他们这些武将宣讲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价值观,石守信闻言顿有拨云见日之感:义兄是想让俺一边歇着去了!石守信遂于次日主动请求解除兵权,回家养老。
见义弟如此知趣听话,义兄皇帝顺水推舟,大方慷慨地赏赐了良田、美女,以此为代价交换了义弟的兵权。
拥有了巨额财富的石守信,从此开始享受酒梦浮华的人生。
可是闲日子过久了,也挺没劲的。
正在这时,他老朋友梁彦温的儿子梁周翰前来拜访,石守信一见这个文才不错的青年才俊,顿生爱才之心,便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后生的名字。
又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在酒宴之中跟石守信谈到他身边缺个能文会写的“秘书”,并说要让梁周翰过来试试。
石守信心中暗喜,回家后就把这件好事偷偷告诉给了梁周翰。
青年才俊梁周翰得到石守信的通知后,心情极度兴奋。
他急急忙忙写了一封感谢信给皇上。
收到感谢信的赵匡胤,顿时龙颜大怒,不仅当即取消了这项任命,还把梁周翰赶出京城,外放效力。
石守信听说了这件事,当即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本想既为老朋友做个顺水人情,又帮义兄皇帝找个好笔杆子,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这明里是贬谪梁周翰,暗里不就是敲打他石守信吗?你好好听话,服从命令乘凉去,义兄不会亏待你,但如果你敢插手政事,特别是干预人事,就别怪义兄我不客气!领会了义兄皇帝意图后,石守信马上就行动起来,在天平军(今山东东平)节度使的任期内连续17年不离岗,“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努力践行着义兄皇帝倡导的享乐主义价值观。
北宋22名佞臣名单及简介

北宋22名佞臣名单及简介北宋时期的“22名佞臣”是指被认为对宋徽宗有负面影响的官员。
这个名单的提出主要是在《宋史》中,但并不代表所有这些人都是真正的佞臣。
以下是这些人的名单和简介:1. 王黼(wáng fǔ),他是宋徽宗时期的宰相,因其奸佞而被排斥。
2. 李邦彦(lǐ bāng yàn),他是一位权臣,因其专权而备受非议。
3. 韩琦(hán qí),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宰相,曾经支持靖康之变,对宋朝政权造成了重大影响。
4. 富弼(fù bì),他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被认为是佞臣之一。
5. 文彦博(wén yàn bó),他是北宋时期的重要宰相,因其对靖康之变的态度备受争议。
6. 寇准(kòu zhǔn),他是北宋时期的宰相,因其政治手段而备受争议。
7. 欧阳修(ōu yáng xiū),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其政治立场备受争议。
8. 苏轼(sū shì),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其对政治的干预备受争议。
9. 苏辙(sū zhé),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因其与苏轼一样对政治的干预备受争议。
10. 王安石(wáng ān shí),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因其变法政策备受争议。
11. 程颢(chéng hào),他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因其政治立场备受争议。
12. 程颐(chéng yí),他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因其政治立场备受争议。
13. 王安国(wáng ān guó),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因其政治手段备受争议。
14. 王安石的三个儿子,王安国、王安国、王安国,他们因其父亲的政治立场备受争议。
15. 王安石的侄子王安中,他因其政治手段备受争议。
16. 王安石的女婿文彦博,他因其政治手段备受争议。
【诗歌鉴赏】宋史石守信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宋史?石守信传原文翻译宋史?石守信传原文石守信,开封浚仪人。
事周祖,得隶帐下。
广顺初,累迁亲卫都虞候。
从世宗征晋,遇敌高平,力战,迁亲卫左第一军都校。
师还,迁铁骑左右都校。
从征淮南,为先锋,下六合,入涡口,克扬州,遂领嘉州防御使,充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
从征关南,为陆路副都部署,以功迁殿前都虞候,转都指挥使、领洪州防御使。
恭帝即位,加领义成军节度。
太祖即位,迁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改领归德军节度。
李筠叛,守信与高怀德率前军进讨,破筠众于长平,斩首三千级。
又败其众三万于泽州,获伪河阳节度范守图,降太原援军数千,皆杀之。
泽、潞平,以功加同平章事。
李重进反扬州,以守信为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
帝亲征至大仪顿,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
"帝亟赴之,果克其城。
建隆二年,移镇郓州,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诏赐本州宅一区。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
"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赍甚厚。
已而,太祖欲使符彦卿管军,赵普屡谏,以为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权,太祖不从。
宣已出,普复怀之,太祖迎谓之曰:"岂非符彦卿事耶?"对曰:"非也。
"因奏他事。
既罢,乃出彦卿宣进之,太祖曰:"果然,宣何以复在卿所?"普曰:"臣托以处分之语有侏亻离者,复留之。
转石氏宗谱

一、寻根“六顺堂”在宿松实验小学——当时的教育局,曾经是老街最繁华处,叫“钦圣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里原来是石氏宗祠所在地,是宿松最显赫的祠堂。
石姓在九姑、程集两地是大姓,程岭几乎全是石姓的人。
八十年代末宿松出现一股修谱热,据说石姓仅钺祖后裔西街一股就有男丁一万二千人,(我从一资料中得知宿松石姓人口共43447人,仅次于吴张二姓,名列全县第三)。
89年宿松石氏十三修族谱,得知石氏谱堂叫“六顺堂”,抄下了自“信古”以十二世祖的大致情况。
真正寻根“六顺堂”是以后的事。
那一年,买回一本《安徽名胜楹联辑注大全》。
该书选录了“宿松石氏宗祠”的五幅对联,我很欣赏这几幅词工句丽气势恢宏的对联,但注释中如“东浙侍郎”“西江学士”都注明“具体指该族何人待考”。
二、中国姓氏什么是“姓”?《说文解字》说:“姓,人之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生亦声。
”这是对“姓”的最权威的解释。
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女姓繁衍后代,子生孙,孙生子,为了把从同一个老祖母繁衍下来的人加以区别,这样就产生了“姓”,意思是女人生的,形象地说明了最早的姓氏跟女人有关,上古时期“姓”又写作“性”“生”或“眚”。
《辞源》对“姓”的解释更直截了当:“姓xìng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
古代社会从母姓,古姓从女从生。
古姓如姒、姬、姜、嬴等皆从…女‟。
《左传隐元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名之字‟。
”《辞源》解释“姓氏”说:“姓与氏的合称。
古代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表示贵贱的身份,或以官为氏,或以封邑,贱者有名无氏。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夏商周时,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所属部族名称,氏是从居住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死后所加的称号。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秦汉以后,姓氏合而为一。
”最早的姓氏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一般认为始于夏以前的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这些半人半神的首领名字大约成了最原始的姓。
白驹过隙的成语典故

白驹过隙的成语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宋史.石守信传》。
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
他即位后想方设法解除重要将帅的兵权。
一天,赵匡胤请一些武将喝酒,喝到一半时,他对众人说:"假若不是依靠你们的拥护和支持,我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但是皇帝也太难了,还不如当一个节度使省心。
"大将石守信赶忙问:"现天下已平定,谁也没有私心杂念了,你还有何忧虑呢?"宋太祖说:"你们虽无私心杂念,可是你们的部下贪图享乐。
如果也为你们黄袍回身,你们不也会自成一统吗?"石守信等将领一听此言,立该明白皇上的弦外之音,自己不能在朝廷再呆下去了。
便纷纷跪地请求皇帝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人生在世,就好比少壮的`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你们不如多攒些钱财,去过舒适的生活,这样君臣相安无挂,不是很好的事吗?"石守信等将领见宋太祖驱武用文的决心已定,为了活命保存生路,只好交出了兵权。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北宋重要将领石守信:宋朝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
北宋开国将领石守信是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他自跟随周世宗柴荣时便屡立战功。
陈桥兵变时,石守信等拥立赵匡胤为帝。
北宋政权建立后,石守信西平李筠,南败李
重进,进一步巩固了北宋政权,是北宋的开国重臣。
赵匡胤听取赵普将兵权集中到朝
廷的建议,“杯酒释兵权”后,石守信自己上表解除兵权。
宋太宗即位后,石守信不问
政治,明哲保身,晚年大肆敛财,平安度过一生。
石守信是北宋初期的重要将领、军
事家、开国功臣。
公元951 年(广顺初年),石守信升任禁军亲卫都虞侯。
公元954 年(显德元年),在后周抗击北汉的高平之战中,石守信立功,升任亲卫左第一军都指挥使;同年又升任殿前司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
公元956 年(显德三年),柴荣攻打南唐,石守信任先锋,参与六合等地战役。
公元958 年(显德五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后,石守信立功升任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禁军主力的指挥官,可以
说是屡立战功。
公元959 年(显德六年),石守信结交赵匡胤,成为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当年三月,后周攻辽,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已升任殿前都虞侯的石守信任
陆路副都部署,石守信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
同年六月,赵匡胤接替张永德任殿
前都点检,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
柴荣驾崩,其子柴宗训即位,石守信
任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挥使。
《宋史》记载,石守信和赵匡胤在后周时便关系密切,同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
由于长期与赵匡胤同在
殿前司共事,石守信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来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关系最为密
切。
公元960 年,有传闻称契丹军队将南下攻后周。
当时,后周恭帝年仅7 岁,太后只好向大臣范质求助。
范质将军权交给赵匡胤,让他出兵抵御契丹军队。
赵匡胤率军北上,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长官,是赵匡胤事前安排的内应。
赵匡胤统率大军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