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评书心得

合集下载

读书评书收眼福,载缣劈褚见心灵的含义

读书评书收眼福,载缣劈褚见心灵的含义

读书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它能让人们从文字之中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这种习惯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思路,还能使我们领略到别人的感触。

它带给人们无限的心灵愉悦,使我们在读完一本书或听完一次评书后体验到愉悦和满足。

一、读书——开启心灵之窗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各种风采,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

读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知识面,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1.1 读书的文章吸引力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不同的款式、字体和排版都能给我们不同的视觉享受。

有些书的封面图案非常美丽,有些书的排版很别致,这些都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1.2 读书的知识性书中所蕴含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从文学、历史、地理到科学、技术都能够涉猎一二。

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丰富我们的生活。

1.3 读书的情感力量书中寄托了作者的情感,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解作者的感受。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书中的情节而悲喜交加,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书中深情而心潮澎湃。

二、评书——传递文化的使者评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它在叙述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评书可以使人们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2.1 评书的历史内涵评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形式,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评书是人们获取知识、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评书的文化传承评书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

通过评书,人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领略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2.3 评书的精神力量评书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表达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评书中寄托了我国人的豪迈和气节,对于弘扬国家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听读书会心得体会7篇

听读书会心得体会7篇

听读书会心得体会7篇听读书会心得体会篇1水浒传》一书技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有很少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就只为了一个“义”字崔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人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结实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英雄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此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在现实生活中,猝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这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听读书会心得体会篇2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

岳飞传阅读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岳飞传阅读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岳飞传阅读心得体会范文10篇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岳飞传阅读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岳飞传阅读心得体会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是我国伟大将领岳飞的一句名言。

以前,我对岳飞不太了解,自从读了《岳飞传》,我对岳飞充满了崇敬之情。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金兵入侵中原后,他率领爱国将士,抵御金人,收复失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岳飞在贫困交加的时候,能甘于清贫,不为金钱所收买,不背叛朝廷。

当年,岳母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时时刻刻提醒岳飞要报效国家。

岳飞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在那种国破家亡的战乱年代,他对国家一直怀着一颗赤胆之心。

他忠于自己的皇帝,忠于自己的国家,从未考虑自身安危。

我想他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他的一身本领,一腔爱国之情,肯定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书中还有一个反面人物叫秦桧。

这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为了讨好金国,竟通敌叛国,设计杀害岳飞,让一代忠烈屈死于风波亭。

和岳飞相比,这个秦桧实在令人气愤。

他贪图享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祸害忠良,他的丑恶嘴脸让人很讨厌。

岳飞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象岳飞一样,不为利益所诱惑,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自己的祖国,一心一意做事。

读完这本书,我很想去西湖边看一看岳王庙,亲眼目睹这位名传千古的大英雄风采,顺便也看看秦桧夫妇这对奸诈小人的丑陋面目,愿好人名垂千古,让坏人遗臭万年。

岳飞传阅读心得体会2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

书中的故事一环扣一环,极为精彩。

仿佛我也融入了情景当中。

在北宋末年,烽火四起,战乱不断。

当时百姓生活困苦,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

宋徽宗崇宁二年的一天,河南相州汤阴县岳家庄庄主一家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他的妻子姚氏生了个小儿子取名为岳飞,后因家乡发洪水妻子姚氏带着岳飞逃到了河北大明户黄县的麒麟村。

读四大名著点评读后心得范文5篇

读四大名著点评读后心得范文5篇

读四大名著点评读后心得范文5篇#四大名著读书心得1#《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

《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着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

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点点,但完全不知其所云。

这个假期我再次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

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

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

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

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

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

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

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

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

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

这也是“忠”.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

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

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

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着。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2#我曾听过爷爷说过,他最喜欢品读《红楼梦》:红楼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落败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了没落,适当反抗也捍卫自己利益必须的。

以悲剧做结尾的中国古典并不多见。

我不明白爷爷说的意思,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又重新走进了《红楼梦》的世界。

有关于评书的作文

有关于评书的作文

有关于评书的作文•相关推荐有关于评书的作文(精选8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评书的作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于评书的作文1今天下午我们要去听评书。

刚吃过饭,我们就跑到听评书那里,听说,苟银春爷爷可是一个评书高人。

他开始给我们讲了起来,主要讲了苴国的来历,讲了苴国的大小,共管了三江流域、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主流和清江流域。

这里是历史巴蜀大地最大的水陆码头,也是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和是文化传播中心。

苟爷爷又讲了天府之国是怎么来的。

巴蜀原是西海,3000年前,出现了一个开明王,是第一位巴蜀之王,他开通了四条江,分别是:泯江、沱江、涪江和嘉陵江,还开通了四条峡,把成都平原的水全部引进了江和峡中,这里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大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就是天府之国。

苟爷爷讲得最精彩的是张飞大战马超的战斗场面,讲得真是栩栩如生,把每个人的样子都描绘得好形象、好生动!张飞与马超战斗了几天几夜未分胜负,而刘备很爱才,他让与张飞战斗得又累又饿的马超休息三天再与他战。

结果,刘备没有战斗一下,就在葭萌关把马超收了。

听完了评书,大家都给苟爷爷竖起了大拇指,给苟爷爷热烈的掌声。

我也要向苟爷爷学习,学习他读书的精神。

有关于评书的作文2和我同龄的女孩子,有“书控”,“漫画控”,“游戏控”,而我呢,嘻嘻,是个标准的“评书控”!我真的超级喜欢听评书。

这事要从我七岁时说起。

那年暑假,爸爸妈妈开车带我出去旅行,因为路途遥远,爸爸为了打发时间就一直在听评书,当时播放的是单田芳的《隋唐演义》,我一听就被吸引住了,一共216回的评书我一回不落地全部听完了。

里面有很多人物令我印象深刻:单雄信耿直淳厚却自视甚高,,程咬金鲁莽却又风趣善谑,罗成勇猛而年少气盛……枯燥的旅途由于有了精彩的评书,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听评书《三国演义》读后感

听评书《三国演义》读后感

听评书《三国演义》读后感听评书《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听评书《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评书《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最近,跟着爸爸听评书《三国演义》,非常开心,于是在妈妈的建议下,我又重读了《三国演义》。

由于我又长大了一岁,所以读的更带劲、更认真、更仔细了。

《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与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书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智谋过人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仁义爱民的刘备、奸诈阴险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马超,还有诚恳忠厚的鲁肃……这些人让我难以忘怀。

不过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

他武艺高强,爱护士兵,恃才傲物,最主要的是讲义气。

在我的记忆中,我能数出桃园三结义,三英占吕布,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温酒斩华雄,五虎上将,失壁斩庞德,劈颜良斩文丑,走麦城等故事,因为它们跟关羽有关。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日积月累,学习更多的知识。

听评书《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今又读《三国演义》,不觉感悟颇深,中间的不少情节都让人敬佩不已,《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不觉对他可贵的精神感到敬佩,心想:要是现在人与他一样,社会将会多么和谐。

国家的统治不仅需要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音乐书籍读书心得

音乐书籍读书心得

音乐书籍读书心得音乐书籍读书心得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心得吧。

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书籍读书心得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书籍读书心得1学习使人进步。

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

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著、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

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

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

”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

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

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

对于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学习评书的作文

学习评书的作文

学习评书的作文打小儿我就对评书痴迷得不行,那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那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一声声或激昂或婉转的腔调,都让我心驰神往。

于是乎,我下定决心,要去学习评书,好好感受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

还记得刚开始学习评书的时候,那可真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

老师让我先从最基础的练起,就是练嘴皮子。

每天早上起来,得对着镜子练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就这么几句,我练得是舌头打结,嘴巴发酸。

有时候练着练着,自己都觉得好笑,那发音不准的样子,活像个刚学说话的小娃娃。

好不容易把绕口令练得顺溜了点,又开始学故事的结构和情节设置。

这可把我难坏了,以前听评书就图个乐呵,哪管它什么起承转合、高潮低谷啊。

可现在不行,得仔细琢磨。

老师给了我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让我自己往里填内容。

我抓耳挠腮,想了半天,好不容易编出点东西来,结果被老师批得一无是处。

“你这情节太生硬啦,人物也不鲜活,根本没法吸引人!”当时我那个失落哟,感觉自己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不过,我这人有股子倔劲儿,越难我越要上。

我开始大量地听评书大师们的作品,仔细研究他们是怎么讲故事的。

我发现,他们特别会抓细节,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台词,就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讲到一个将军生气,不会只是简单地说“将军大怒”,而是会描述他“虎目圆睁,牙关紧咬,手按佩剑,恨不得当场拔剑而起”。

这些细节让人物一下子就活灵活现了起来。

受到启发的我,在自己练习的时候也开始注重细节。

有一次,我讲一个小偷行窃的故事。

我就仔细琢磨这个小偷的心理和动作,“这小偷啊,眼珠子滴溜溜一转,瞄上了一位穿着华丽的大爷。

他慢慢地凑过去,脚步轻得像猫一样,手悄悄地伸向大爷的口袋,那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就怕被发现。

”讲完之后,老师终于点了点头,说:“嗯,这次有点意思了。

”我心里那叫一个美啊,感觉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再后来,就是上台表演了。

第一次上台,那紧张劲儿就别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评书心得
长宁辅读学校姓名王子仁单位
《沉思录》读书评书书目
政治理论类( ) 人文素养类(?) 类型专业发展类( ) 休闲养生类( ) 其它( ) 评书心得:
马可奥勒留,说起这个名字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

但如果说他就是美国大片《角斗士》中那位垂垂老矣,最后被儿子谋杀的罗马老皇帝,恐怕大家立刻就不陌生了。

马可奥勒留是罗马“五贤王”中的最后一位贤王,当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得到当时在位的罗马皇帝的赏识,并要求皇位的继任者作出承诺以马克为再下一任的罗马皇帝,他最终在公元162年继承王位,时年40岁。

他所处的时代是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帝国正遭遇内忧外患。

他既是一名出色的军人,又是一名伟大的皇帝。

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为维护帝国的稳定,戎马倥偬一生;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

不过马可奥勒留真正的历史成就在于他的哲学。

《沉思录》就是这位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

他在位的近二十年,而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后十年,他很少呆在罗马,而是在帝国的边疆或行省的军营里度过。

《沉思录》大部分就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

柏拉图曾经认为,理想的国家应当有哲学家来施行统治。

马可奥勒留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哲学家皇帝,他是古罗马哲学斯多葛学派的一员,他的名著《沉思录》也是斯多葛学派的最后一部典籍。

在斯多葛学派看来,哲学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学,就是生活的,人生的,为人处世的。

斯多葛学派的著作往往涉及到个人伦理、社会伦理、精神信仰、国家与人民、灵魂与死亡等方方面面,充分反应了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

马可的《沉思录》是一本关于人类灵魂的书,是一本对生命反思的书。

对人来说,看清世界是困难的,而看清自己则更加困难。

因为这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人唯有常常去审视自己,反省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才能看清自己。

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沉思录》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作者好像一个人庄严又平和地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中的自己。

当你细细品读它们的时候也会感到似乎在对你的心说话。

“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


“我常常觉得这是多么奇怪啊: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


当读到这些话语时,你不得不佩服这位罗马皇帝的洞见。

面对今天物质繁荣的社会时,我们每个人都缺少了一份神圣的宁静,我们总是整天忙忙碌碌,每天似乎总是有做不完的事。

我们已经有太久不知道什么是心灵的宁静,我们已经忙到一个程度,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忙,
“人啊,做本性要求的事吧。

如果你有力量,就投入行动。

不要环顾左右,看是否有什么人将注意它,也不要期望柏拉图的理想国。


“在谈话中你必须注意所说的话,在任何活动中你都必须观察在做什么。

在一件事情里你应当直接洞察它所指向的目的,而在另一件事里你应当仔细观察事物所表示的意义。


马可的这些话似乎跨越千年的时光在提醒我们应当如何的生活,如何的工作。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今天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效率,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的指标来考察我们的教育成果,教师们也忙于参照指标一一完成。

可曾几何时,我们忘记了
真正的教育是用心去浇灌的。

我们忘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没有心灵的教育决不是真正的教育。

“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

’”
“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那么教导他们,容忍他们。


“使你习惯于仔细地倾听别人所说的话,尽可能地进入说话者的心灵。


马可教导我们,人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是个整体,没有人能脱离整体而存在。

我们应当重视人类关系的连接。

在这个崇尚个人成功的社会里,这位罗马最高统治者的话语无疑给我们一个忠告。

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是人,还是工作,当我们高举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时,我们有没有真的这么做了。

我们更看重我们的教育绩效,还是我们的学生,这永远是每一个教师需要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当你做了一件好的事情,另一个人由此得益,你为什么要像傻瓜一样寻求除此之外的第三件事,,得到做了一件善行的名声或获得一种回报呢,”
“如果你仅仅努力过好那真正属于你的生活即现在的生活,那么你就能这样度过你所剩的那一部分生命直到你去世:不受烦扰、高贵、顺服你的神(即在你心中的神)。


马可以一个长者的身份鼓励我们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

他强调美德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他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保留着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潮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通过沉思录,马可奥勒留似乎要传达给人一种朴实的信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

它们遵从同一秩序,以至于它们的运行如此井然有序,因此面对浩大无垠的宇宙自然时,人们不得不充满了敬畏之心。

当你阅读这本书时,你会感到一种高尚庄重的感觉,一种宇宙间存在的神圣的力量。

而我们正需要这种庄严不屈的神圣精神来负起做人生的重担,建设未来美好的生活。

长宁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