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和差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图形的大小形状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1.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国际计数是每3个为一节。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后面的4个0,亿位后面的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的舍,等于5或大于5的入。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 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苏教版(共15张PPT)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 、西、 北四个 方向, 能够用 给定的 一个方 向辨认 其余的 三个方 向,并 能用这 些词语 描述物 体所在 的方向 。 2.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 观察能 力。 3.使学生能够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 过学生 填图活 动使学 生知道 地图通 常是按 上北下 南,左 西右东 的规律 来绘制 的。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 在图上 表示各 建筑物 的位置 关系。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辨 认方向 的活动 中,进 一步感 受数学 与生活 的密切 联系。 6.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 向,并 能用这 些词语 描述物 体所在 方向。
460人
460÷(3+1)=115(人) 115×3=345(人) 答:甲校有345人,乙校有115人。
6.同学们浇树,已经浇完的棵数比总棵数的一半少 29棵。已知还剩140棵没浇,同学们一共要浇多少 棵树?
(140-29)×2=222(棵)
答:同学们一共要浇222棵树。
7.汽车运输场共有货车79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3 倍多7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货车各多少辆?
(2) 28+28×3=28+84=112(人)
4.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98元,已知甲比乙多12 元,两人各有多少元?(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98-12)÷2=43(元) 98-43=55(元) 答:甲有55元,乙有43元。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460人,其中甲校人数 是乙校的3倍,两校各有多少人?(把下面的线段图 补充完整,再解答)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 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苏教版(共15张P 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 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苏教版(共15张P PT)
苏教版四年级奥数和差倍

和差倍【和差公式】先求大数:大数=(和+差)÷2小数=大数-差或小数=(和-差)÷2先求小数:小数=(和-差)÷2大数=小数+差或小数=大数-差例1:一批锡铝合金共重500㎏,其中铝比锡重100㎏,问两种金属各重多少千克?(提示:解和差问题时,通常先用公式求一个数,再用减法求另一个数)例2:甲乙丙三个种粮大户去年共收粮食130吨,其中甲比乙多收15吨,丙所收的粮食比甲乙两户所收粮食之和少20吨。
甲乙丙三户去年各收粮食多少吨?例3:数学期末测试中,二班有16人考的成绩不是九十几分,有40人不是考的八十几分。
考九十几分和八十几分的共有50人,考八十几分的有多少人?练习1:姐姐丽丽和妹妹小芳的年龄和是29岁,5年以后,姐姐比妹妹大三岁。
问今年姐姐和妹妹各多少岁?练习2:李强期中测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2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
问语文和数学各考多少分?练习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和差这三个数的和是256,其中减数比差大32。
求差是多少?练习4:无线电一厂、二厂原来共有工人864人,后来一厂新招入32名工人,二厂辞退16名工人,这样二厂还比一厂多48人,一厂、二厂原来各有多少人?【和倍公式】两数和÷份数和=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两数和-小数=大数例1:某校买了几支红铅笔和白铅笔,已知红铅笔和白铅笔的和是64支,红铅笔是白铅笔的3倍,求两种铅笔各几支。
例2:三堆糖果共有105颗,其中第一堆糖果的数量是第二堆的3倍,而第三堆糖果的数量又比第二堆的2倍少3颗.第三堆糖果有多少颗?(难度:★★★)例3:549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少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则4个数相等.求4个数各是多少?(☆☆☆☆)例4:甲数除以乙数商3余10,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43,求甲数。
练习1:甲、乙两数和是400。
如果甲数增加45,乙数减少20,甲数就是乙数的4倍。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图形的平移:先确定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点平移到对应位置、最后连接成图。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条数: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正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②找对应点、③连成图形。
【易错题、常考题】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条对称轴。
2.钟面上,从9:00到12:00,时针旋转了()°;从3时到3时20分,分针旋转了()°3.操作题。
将左图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右图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1)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2)把长方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知识点汇总】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如:230045800读作:两亿三千零四万五千八百。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数的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等于5。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课题名称:解决问题的策略(一)1、知识目标: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过程目标: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含重、难点):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含多媒体设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想让学生会做题目固然简单,但要想让孩子建立策略意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我觉得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学生要会画图,会用图简要、完整地呈现题目中的信息。
其次,要会用图,能利用图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到数量关系,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对画图要有感情,要喜欢画图,不能让画图成为一种累赘,一种麻烦,而要让它成为一种需要,一种解题策略。
这节课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等活动,感受“策略”——画线段图的优势。
从而进一步建立策略意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本48-4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表示倍数关系,用列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画线段图”来呈现条件和问题,并借助线段图直观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已知两个量的和差求这两个量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和差问题

针对此类型题,我们已知 两个数的和与差,求
方法一: 方法二: 105-15=90(本) 105+15=120(本) 文艺书:90÷2=45(本) 科技书:120÷2=60(本)
科技书:45+15=60(本) 文艺书:60-15=45(本)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 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小明 小军
3本 5本
27元
?元
27÷3=9(元) 5×9=45(元)
答: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 需要45元。
学习目标:
(先自行画线段图,再进行解答)
我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
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
我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和差
问题。
学习新知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 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枚
小宁
小春
12枚
72枚
?枚
去.ppt 补.ppt
针对此题,检验时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检验邮票的总数是不是72 枚? 2、检验小春的邮票是不是比 小宁多12枚?
苏教版四年级奥数和差倍

苏教版四年级奥数和差倍苏教版四年级奥数和差倍和差倍【和差公式】先求大数:大数=(和+差)÷2小数=大数-差或小数=(和-差)÷2先求小数:小数=(和-差)÷2大数=小数+差或小数=大数-差例1:一批锡铝合金共重500㎏,其中铝比锡重100㎏,问两种金属各重多少千克?(提示:解和差问题时,通常先用公式求一个数,再用减法求另一个数)例2:甲乙丙三个种粮大户去年共收粮食130吨,其中甲比乙多收15吨,丙所收的粮食比甲乙两户所收粮食之和少20吨。
甲乙丙三户去年各收粮食多少吨?例3:数学期末考试中,二班有16人考的成绩不是九十几分,有40人不是考的八十几分。
考九十几分和八十几分的共有50人,考八十几分的有多少人?练习1:姐姐丽丽和妹妹小芳的年龄和是29岁,5年以后,姐姐比妹妹大三岁。
问今年姐姐和妹妹各多少岁?练习2:李强期中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2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
问语文和数学各考多少分?练习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这三个数的和是256,其中减数比差大32。
求差是多少?练习4:无线电一厂、二厂原来共有工人864人,后来一厂新招入32名工人,二厂辞退16名工人,这样二厂还比一厂多48人,一厂、二厂原来各有多少人?【和倍公式】两数和÷份数和=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两数和-小数=大数例1:某校买了几支红铅笔和白铅笔,已知红铅笔和白铅笔的和是64支,红铅笔是白铅笔的3倍,求两种铅笔各几支。
例2:三堆糖果共有105颗,其中第一堆糖果的数量是第二堆的3倍,而第三堆糖果的数量又比第二堆的2倍少3颗.第三堆糖果有多少颗?(难度:★★★)例3:549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少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则4个数相等.求4个数各是多少?(☆☆☆☆)例4:甲数除以乙数商3余10,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43,求甲数。
练习1:甲、乙两数和是400。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题型归纳总结(一)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题型归纳总结(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题型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借助所画的示意图、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借助示意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知识梳理:1、画图解决和差问题:1)已知两个数的和(甲、乙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乙比甲多多少),求这两个数。
方法一:(和-差)÷2=甲;甲+差=乙方法二:(和+差)÷2=乙;乙-差=甲2)已知两个数的和(甲、乙一共是多少),甲给乙8个(假设),这样两个数就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方法一:(和-2×8)÷2=乙;乙+16=甲方法二:(和+2×8)÷2=甲;甲-16=乙2、画图解决面积问题:1)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长增加的情况)增加的面积÷增加的长=小长方形的宽;原来的长×小长方形的宽=原来的面积2)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宽减少的情况)减少的面积÷减少的宽=小长方形的长;原来的宽×小长方形的长=原来的面积3、画图解决相遇问题:甲乙距离=货车的速度×相遇时间+客车的速度×相遇时间甲乙距离=(货车的速度+客车的速度)×相遇时间名师解析:考点一:(画图解决和差问题)例1.XXX买了一套课桌椅共用了240元,已知桌子比椅子贵80元,桌子和椅子各多少元?例2.甲、乙两人共有邮票80枚,甲拿走10枚邮票后还比乙多20枚。
甲、乙原来各有邮票多少枚?例3.四年级一班和四年级二班共有学生124人,从四年级二班调2人到四年级一班后,两个班的学生同样多,两个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例4.XXX和XXX买同样的苹果,XXX买了6千克,XXX买了8千克,XXX比XXX少花24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此类型题,我们已知 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 个数分别是多少,这样的 实际问题,我们叫做和差 问题。
方法一: 方法二: 105-15=90(本) 105+15=120(本) 文艺书:90÷2=45(本) 科技书:120÷2=60(本)
科技书:45+15=60(本) 文艺书:60-15=45(本)
问题。
学习新知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 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枚
小宁
小春
12枚
72枚
?枚
去.ppt 补.ppt
针对此题,检验时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检验邮票的总数是不是72 枚? 2、检验小春的邮票是不是比 小宁多12枚?
检验:42-30=12(枚) 42+30=72(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 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小明 小军
3本 5本
27元
?元
27÷3=9(元) 5×9=45(元)
答: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 需要45元。
学习目标:
我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
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来自我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和差
(先自行画线段图,再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