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高中化学竞赛-配合物,络合物,配位化学,配体,配位数,中心体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配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竞赛要求】配位键。
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
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常见的络合剂及常见的配合反应。
定性说明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
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
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Ti(H2O)6的颜色。
路易斯酸碱的概念。
1.配合物: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络合物。
如[Co(NH3)6]3+、[Cr(CN)6]3–、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
判断物质是配合物的关键在于物质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前者一定含有配位键,后者没有配位键,如KCl·MgCl2·6H2O是复盐,不是配合物。
2.配合物的组成:为外界,内外界(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以[Cu(NH3)4]SO4为例,[Cu(NH3)4]2+为内界,SO-24之间是完全电离的。
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
又如K3[Cr(CN)6]之中,内界是[Cr(CN)6]3–,外界是K+。
配合物可以无外界,但不能没有内界,如Ni(CO)4。
(2)中心离子(原子)和配位体:a.中心离子(原子):又称配合物的形成体或中心体,多为过渡金属离子,如Fe3+、Fe2+、Co2+、Ni2+、Cu2+,也有电中性的原子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如Ni(CO)4、Fe(CO)5中的Ni和Fe都是电中性的原子。
只要能提供接纳孤对电子的空轨道的离子或原子均可作中心体。
b.配位体:含有孤对电子的阴离子或分子。
如NH3、Cl—、CN—等。
配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配合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
如[Cu(NH3)4]2+配阳离子中,NH3是配位体,其中N原于是配位原子。
配位原子经常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在CuSO4溶液中加少量氨水,生成浅蓝色Cu(OH)2↓,再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降低溶解度,得到深蓝色晶体,该晶体经元素分析,得知含Cu、SO42-、4NH3、H2O;取深蓝色溶液,加BaCl2,生成白色BaSO4↓,说明存在SO42-,加少量NaOH,无Cu(OH)2↓和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存在Cu2+和NH3分子,从而分析其结构为:[Cu(NH3)4]SO4·H2OCu和NH3之间的加合,既无氧化数的变化,也没有提供单电子配对而形成共价键,不符合经典的化合价理论。
这类化合物就是配合物。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893年,维尔纳(A. Werner)提出配位理论。
1、配离子可以是阴或阳离子2、中心离子:简单阳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也有金属原子。
位于配离子的中心。
3、配体:位于中心离子周围,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负离子。
其特点是配位原子含有孤对电子。
能作为配位原子的元素主要有:N、O、C、S及卤素等。
4、配位数:配合物中,配位原子的总数。
决定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性质,其电荷、体积、电子层结构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时的条件(T、C)中心离子的电荷:+1 +2 +3 +4特征配位数: 2 4(或6) 6(或4) 6(或8)三、配位化合物的命名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如果化合物的负离子是一个简单离子,叫某"化"某;如果化合物的负离子是一个复杂离子,叫某"酸"某。
络合物内界命名次序为:配位数(一、二、三、四)-配位体名称-"合"(表示配位结合)-中心离子名称-中心离子氧化数(Ⅰ、Ⅱ、Ⅲ、Ⅳ)例:[Co(NH3)6]Cl3[Pt(NH3)4](OH)2K2[PtCl6] H2[PtCl6]氯化六氨合钴(Ⅲ)氢氧化四氨合铂(Ⅱ)六氯合铂(Ⅳ)酸钾六氯合铂(Ⅳ)酸不止一种配体:先列阴离子,后列中性分子,若配体同是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则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次序排列。
配位化合物.pptx

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 心原子)和围绕它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配体)完全或部分 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
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 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 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 化学。
配合物是化合物中较大的一个子类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工业生产及生命科学中,近些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它不仅与无 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相关连,并且与现今化学前沿的原子 簇化学、配位催化及分子生物学都有很大的重叠
一、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无机化学研究的 主要对象之一,它是一类复杂、特点多样、应 用广泛的化合物。 它与医学有密切关系,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大 多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 1.内界和外界 • 配合物一般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 内界:即配位单元,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 • 外界:除内界以外的部分 • 以硫酸四氨合铜(II)为例说明内界和外界
(一)内界 1.中心离子 2.配体和配位数 3.配离子 (二)外界
三、配离子和配合物的命名
1.配离子的命名顺序 配位数目(用一、二、三、四等 +配体+合=中心离子+ 化合价(用罗马数字表示)+离子 如:书P33 2.配合物的命名 原则: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 如:书P33-34
高中化学竞赛-配位化合物

2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2.1 杂化轨道的空间结构 (复习)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依赖于 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而中心离子轨道的杂化方式 又与中心离子的电子结构和 配体的给电子(对)能力密 切相关。最后形成的配合物 以“空间阻碍最小、体系能 量最低”为原则。
2.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在化学上,我们将化合物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性 质不同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这些化合物互为 同分异构体。对于配合物来说,常见的异构现象有 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等。 2.2.1 几何异构(立体异构)
乙二胺三乙酸离子: 五齿体 (-OOCCH2)-NH-CH2-CH2-N(CH2COO-)2 乙二胺四乙酸(EDTA)离子: 六齿体 ( OOCCH2)2-NH-CH2-CH2-N(CH2COO-)2
1.3 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1.3.1 中心离子或原子(配合物形成体) 配合物中心离子或原子是配合物的核心(形成 体),它们必须具有空的价轨道,通常是金属 (尤其是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离子或原子。
3.2.2 配位场效应与晶体场分裂能 当配体(离子或极性分子)逼近中心原子时便在中 心原子周围形成了一个静电场(由于是由配体产生 的故称为配位场),中心原子的d 轨道在该场的作用 下能级发生分裂,即原来能级相等的5个轨道分裂为 两组能量不等的轨道。这种现象称为配位场效应。
d 轨道在正八面体场中的裂分
2.2.2.2 旋光仪工作原理简介(复习)
由于该异构体具有旋光性,故又称为旋光异构。若使偏正 面逆时针旋转时则称为左旋(异构)体,反之称为右旋 (异构)体,分别在冠名前加L-和D-表示。
3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解释配位键的理论有三种: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和 分子轨道理论。
价键理论由L.C.Pauling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 配合物是在Lewis酸碱之间的反应生成的,配体上的 电子对转移到金属的杂化原子轨道上生成配位键。 晶体场理论把配体看成点电荷或偶极子,由这些点电 荷或偶极子形成一个特定的电场作用在中心原子的 d轨道上,使轨道能量发生变化。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配位化学(含解析)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四)配位化学(含解析)一.(12分)配位化合物A是单核配合物分子,由11个原子组成;微热后失重11.35%得到B;B进一步加热又失重26.66%(相对B)得到金属C;B极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能溶于盐酸。
A有2种异构体A1、A2,其中A2能与草酸盐反应得到一种式量比A略大的配合物分子D(A1无相似反应)1.写出A、B、C的化学式;2.写出B溶于盐酸后产物的名称;3.试画出A1、A2、D的结构,并比较A1、A2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
4.A还有若干种实验式相同的离子化合物。
它们每个还满足如下条件:是由分立的、单核的离子配合物实体构成的;仅含1种阳离子和1种阴离子。
(1)符合上述条件的离子化合物的精确的分子式有多少种。
(2)其中1种与AgNO3反应(摩尔比1︰2)得到两种组成不同的配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7分)某Ⅷ族不活泼金属A溶于足量的王水生成B的溶液(A的含量为47.60%);将SO2通入B的溶液中,得到C的溶液(A的含量为57.56%)。
已知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阴离子所带电荷也相同。
1.通过计算推理,确定A的元素符号;2.写出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画出B、C阴离子的空间构型。
三.(11分)太阳能发电和阳光分解水制氮,是清洁能源研究的主攻方向,研究工作之一集中在n-型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方面。
下图是n-型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光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半导体导带(未充填电子的分子轨道构成的能级最低的能带)与价带(已充填价电子的分子轨道构成的能级最高的能带)之间的能量差ΔE(=E c-E v)称为带隙,图中的e-为电子、h+为空穴。
瑞士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基于上图所示原理的廉价光电化学电池装置,其半导体电极由2个光系统串联而成。
系统一由吸收蓝色光的WO3纳米晶薄膜构成;系统二吸收绿色和红色光,由染料敏化的TiO2纳米晶薄膜构成。
在光照下,系统一的电子(e-)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后,转移到系统二的价带,再跃迁到系统二的导带,然后流向对电极。
化学竞赛题库配位化合物答案

ONOOH , ONOOH
NO2 + OH
x=x=1 2 1 3
4x + (+1) ´ 7 + ( -2) ´ 3 = -1 3y + ( -1) ´ 3 + ( +1) ´ 4 = 0
β-PdCl2
Cl Pd Cl
Cl Pd Cl
Cl Pd Cl
Cl Pd Cl
2.该反应的分步反应方程式为 (1) PdCl2 + 2Cl PdCl42PdCl42- + CH2=CH2 [Pd(C2H4)Cl3] + Cl
-
[Pd(C2H4)Cl3] + H2O [Pd(C2H4)(H2O)Cl2] + Cl ………… 总反应方程式为 PdCl2 + C2H4 + H2O (2) Pd2+采取 dsp2 杂化 (3) C2H4 与 Pd2+之间存在 σ 配键与反馈 π 键 Pd + CH3C
-
O H
+ 2HCl
+ +
2
五、1.∵配合物(C)为单核、电中性分子,其分子量为 含 H 原子个数为:
462.85 ´ 0.0523 = 24 (个) 1.008
M Mn 54.69 = = 462.85 0.1187 0.1187
形成(C)的配体是由 2 分子(A)与 1 分子(B)失去 2 分子水后形成的:
CHO
H2N
H H H B C O (A)
H Na
+
H H
B C
O O
Na+ (B)
CH3 O H3C B B O O B CH3 (C) H3C O B
高中化学竞赛配位化合物基础知识(课堂PPT)

2.4.1 几个相关的背景知识; 2.4.2 价键理论; 2.4.3 晶体场理论;2.4.4 化学光谱序
2
2.5 配合物的稳定性
2.5.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5.2 配合稳定常数的应用
2.6 配合物的应用
3
历史上记载最早发现的配台物是1740年制得的普鲁士蓝 亚铁氰化铁Fe4[Fe(CN)6]3。
K4[Fe(CN)6] Ni(CO)4 [SiF6]2- [BF4]- [PF6]-
配体: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均可作为配体的配位原
子。
8
中心原子、配原子 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 绿色区域的原子能形成稳定的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 ☺ 黄色区域的原子能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 蓝色区域的原子仅能生成少数螯合物和大环配合物; ☺ 深红色区域的原子为常见配体。
论和配位数的概念;
1893年提出化合价的副价概
念;
因创立配位化学而获得1913
年Nobel化学奖。
6
2.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1.1 配位键──一种新的成键类型(复习)
配位键:若A原子有成对的孤对电子,B原子有能量与之相 近的空轨道,则B原子的空轨道接受A原子提供的孤对电子 所形成的化学键称配位键。
按配体分子中的配原子数目分有单齿配合物、多齿配 合物与螯合物。
11
2.1.3.2.1 单齿配体
若配体分子或离子中仅有一个原子可提供孤对电子,
则只能与中心原子形成一个配位键,所形成的配体称为单 齿配体。
常见的单齿配体有卤离子(F-、Cl-、Br-、电I-负)、性其与配它离子
(CN- 、 SCN- 、 NO3- 、 NO2- 、 RCOO-) 、 中 性体分强子弱成(反R3N 、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投入到中心离子的内层空轨道中,所以一般形成外轨型配
合物;CN-、CO等电负性小、变形性大的配位原子,提供
的电子易于投入到内层空轨道中,形成内轨型配合物(螯
合物一般为内轨);NH3、Cl-没有明显的规律;
.
13
• B、配合物的稳定性:指水溶液中的解离程度, 用K不稳或K稳来衡量。价键理论认为(定性): 对同一中心离子或同一配体,配位数相同时,内 轨型配合物较外轨型配合物更稳定,如Co(NH3)62+ + O2 Co(NH3)63+,解释:内轨型配合物极性小, 外轨型配合物极性大,所以外轨型配合物易为水 拆 散 而 解 离 。 例 如 FeF63- ( 外 轨 , 2×1015 ) 、 Fe(CN)63-(内轨1042),FeF63- + 6CN- Fe(CN)63+ 6F-。
.
1
第二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一、配合物的定义
• 它是由形成体(中心体)与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
• 二、配合物的组成
• 以[Cu(NH3)4]SO4和K3[Fe(CN)6]为例说明其组成和一些基本概念。 • 1、内、外界:内界(配离子)――[Cu(NH3)42+]、[Fe(CN)6]3-;外界
.
+1
+2
+3
+4
(Ag+、Cu+) (Cu2+、Zn2+、Hg2+) (Fe3+、Co3+) (Si4+、Pt4+)
CN
2
4、6
6、4
6、8
• 6、配离子的电荷:中心离子与配体电荷的代数和,如 [Pt(NH3)4][PtCl4]、[Fe(C2O4)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异构体(isomers) 分子式相同,性质不同
结构异构体 化学键不同
立体异构体 化学键相同,排列不同
配位异构体 电离异构体
水合异构体 连接构:
(1) 配位异构
[Co(en)3][Cr(ox)3] (2) 水合异构
[Cr(en)3][Co(ox)3]
不稳定
其它可能形成连接异构体的配体 SCN-, CN-, 2,2-bipyridine
2.立体异构: (1)几何异构
例:平面四边形的二氯•二氨合铂(II)
顺式,淡黄色
反式,深黄色
例:八面体型化合物的二氯•四氨合钴(II)
4d
4p
4s
3d7
Co(CN)64 –氧化成Co(CN)63–
激发 3d6
d2 sp3杂化 3d
4p 4s
4d
4d
d2 sp3杂化轨道
CN - CN- CN- CN - CN- CN -
(3).磁性——可通过磁矩来判断内轨型配合物或外轨型的 配合物
形成外轨型的配合物,中心离子电子结构未发生变化,单电子数 与原来自由离子相同; 而形成内轨型的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成单电 子数一般会减少,比自由离子的磁矩相应降低,所以可通过磁矩来 判断内、外轨型配合物。.
这样Fe3+腾出内层2个d轨道,与4s4p杂化,即采取d2sp3杂化。 6离个子C。N-的象6这对类电中子心填离入子F构e3+型的发六生个变d2化sp3,杂利化用轨内道层中轨,道形参成与[F杂eC化N,6]3形成的配合物叫内轨型配合物。 中心离子采取d2sp3杂化,配离子构型为八面体 。
配位数 杂化类型 空间构型
[CrCl2(NH3)4]·Cl·2H2O 二水合一氯化二氯四氨合铬(III)
内界的命名:配位数 —配体— 合—中心离子(氧化数)
K[PtCl3NH3] 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
内界含二个以上配体:无机在前, [Co(NH3)5H20]Cl3
有机在后,先阴离子、再中性分子。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4,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对于整个配合物的命名,与一般 K2[Co(SO4)2]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相同,如配 二硫酸根合钴(II)酸钾
合物外界酸根为简单离子,命名为 [Ag(NH3)2]Cl
某化某;如配合物外界酸根为复杂 氯化二氨合银(I)
阴离子,命名为某酸某;如配合物 外界为OH-,则命名为氢氧化某。
简单配位化合物是指由单基配位体与中心离子配位而成的配合物。 例如:Cu2++4NH 4 +=[Cu(NH3)4]2+ (2).鳌合物
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叫鳌合物或内配合物。一种配位体有二个 或二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称多基配合物)同时与一个中心离子结合, 配体中两个配位原子之间相隔二到三个其他原子,以便与中心离子 形成稳定的五元环或六元环。例如乙二胺就能和Cu2+形成如下的鳌 合物:
VO(acac)2 (乙酰丙酮基) [TiF5]2-(d4s) [SbF5]2[Fe(CN)6]4- W(CO)6 [PtCl6]2- [Co(NH3)6]3+ [CeCl6]2- [Ti(H2O)6]3+
三方棱 6 d4sp 柱
五角双 7 d3sp 锥
3
正十二 8 d4sp 面体
3
[V(H2O)6]2+
六个氟离子将各自的孤电子对填入Fe3+离子的六个sp3d2杂化轨道 中,形成六个配位键,形成[FeF6]3-象这类中心离子结构不发生变化,仅 用外层空轨道ns、np、nd进行杂化,形成的配合物叫外轨型配合物。 中心离子采取sp3d2杂化,配离子空间构型为八面体。
②以FeCN63-来说明内轨型配合物的生成。 CN-以碳配位,碳的电负性较小,较易给出孤电子对,对中心离子 Fe3+影响较大,使Fe3+电子发生重排配对。
直线 2 Sp
平面 3 sp2 三角
形
四面
4
sp3
体
结构示意图
实例
[Ag(NH3)2]+ [Cu(NH3)2]+ [Cu(CN)2]-
[CO2]2- [NO3][Pd(pph)3]0 [CuCl3]2[HgI3]-
[ZnCl4]2- [FeCl4][CrO4]2- [BF4][Ni(CO)4]0 [Zn(CN)4]2-
(1)配位体:是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和离子
配位原子:是具有孤电子对的原子,至少有一对未键合的 孤电子对。
有π键电子的碳原子(CH2=CH2) H-:LIAlH 4 、[Co(CO)4H]、[Fe(CO)4H2
π -络合物配位体中没有孤电子对,而是提供π电子形成σ配键, 同时金属离子或原子也提供电子,由配位体的反键空π*轨道 容纳此类电子,形成反馈π键。如:
[ZrF7]]3[FeEDTA(H2O)][UO2F5]3-
[Mo(CN)8]4[Co(NO3)4]2[W(CN)8]4[Th(C2O4)4]4-
例如:
Co(NH3)63+: Co3+: 3d6
内轨型配合物,低自旋 µ = 0
4d
4p 4s
3d
调整 3d
d2 sp3杂化 3d
4d 4p 4s
d2 sp3杂化轨道
NH3 NH3 NH3 NH 3 NH3 NH3
Co(NH3)62+: Co2+: 3d7
4d 4p 4s 3d7
sp 3d2杂化
33dd78
4p 4s
4d
sp3d2杂化轨道
NH3 NH3 NH3 NH 3 NH3 NH3
外轨型配合物,高自旋 µ = 3.87B.M. 八面体构型
说明 Co(CN)64–不稳定,易被氧化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是一类由中心金属原子
(离子)和配位体组成的化合物。第一
个配合物是1704年普鲁士人在染料作坊
中为寻找蓝色染料,而将兽皮、兽血同
碳酸钠在铁锅中强烈煮沸而得到的,即
KFe[Fe(CN)6]。1798年 Co[(NH3)6]Cl3BE被发现。1893年瑞士 无机化学家维尔纳首先提出配合物正确
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⑴中心离子—多数是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有空轨道)。 ⑵配位体—主族非金属,半径小,电负性大,(提供孤对电子)。 ⑶配位数—中心离子带正电荷高、半径大,配位数多:配位大、
配 位数多减少。一般、中心离子电荷+1、+2、+3,配位数 多为2、4、6。配位数3、5、7少见。
3、组成
平面正 4 dsp2 方形
(sp2d)
三角双 5 dsp3 锥
(d3sp)
正方锥 d2sp2 形
(d4s)
d2sp3 正八面 6 sp3d2 体
[Pt(NH3)2Cl2] [Cu(NH3)4]2+ [PtCl4]2[Ni(CN)4]2- [PdCl4]2-
Fe(CO)5 PF5 [CuCl5]3- [Cu(联(b吡i啶p)y)2I]+
[Cr(H2O)6]Cl3 [CrCl(H2O)5]Cl2 ·H2O [CrCl2(H2O)4]Cl ·2H2O (3) 电离异构
紫色 亮绿色 暗绿色
[Co(SO4)(NH3)5]Br [CoBr(NH3)5](SO4) (4) 连接异构
[Co(NO2)(NH3)5]Cl2 硝基 黄褐色 酸中稳定 [Co(ONO)(NH3)5]Cl2 亚硝酸根 红褐色 酸中
(3).多核配合物 一个配位原子与二个中心离子结合所成的配合物称多核
配合物,例如:
(4).金属有机配合物 有机基团与金属原子 之间生成碳—金属键 的化合物。A)金属与 碳直接以键合的配合 物;B)金属与碳形成 不定域配键的配合物。
6、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用来解解释配合物化学键的本质,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一 般特性(如磁性、光譜等)的主要理论有①价键理论、②晶体场理 论、③分子轨道理论。
二个配体间用(·)分开。
[Pt(NO2)(NH3)(NH2OH)(Py)]Cl
H2[HgI4]
一氯化一硝基一氨一羟胺一吡啶合铂(II)
四碘合汞(ll)酸
K2[SiF6] 六氟合硅(IV)酸钾
(NH4)2[Cr(NH3)2(SCN)4] 四硫氰根·二氨合铬(Ⅲ)酸铵
5、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1).简单配位化合物
溶液颜色(视色)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吸收光
颜色(光谱色) 紫 蓝 绿蓝 绿
蓝绿 黄绿
黄 橙 红
波长范围nm 400~50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50
问题1,为什么[Zn(NH3)4]2+为无色? 因为中心离子Zn2+为d10构型,不能产生d-d跃迁。
问题2,为什么[Cu (NH3)4]2+比[Cu(H2O)4]2+呈现更深 的蓝紫色?
[Cu(H2O)4]2+显蓝色,吸收峰约在12600cm-1处(吸 收橙红色光为主),而Cu(NH3)42+显很深的蓝紫色, 吸收峰约在15100cm-1处(吸收橙黄色光为主)。由光 学顺序知,NH3是比H2O更强的配体,△(NH3)>△(H2O), 故Cu(NH3)42+的吸收区向波长较短的黄绿色区移动, 从而显更深的蓝紫色.
物质的永磁矩主要是电子的自旋造成的,永磁矩μ与原子或分子中 未成对电子数n有如下关系式:
n(n 2)
如: n(n 2) = 3.82 B.M. 所以n≈3,配合物中Co2+构型与
自由Co2+单电子数相同,配合物为外轨型,中心离子Co2+采取sp3d2杂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