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全国名校考古学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全国名校考古学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元谋人答:元谋人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

元谋人的地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

根据出士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2.龙山文化答: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

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3.二里头文化答: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命名。

年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17世纪。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

出土的陶器有做炊器的鼎、折沿深腹罐、侈口圆腹罐等,做食器和容器的深腹瓶、三足盆、平底盆、足、小口领罐、澄滤器和锤缸等等,洒器有盉、觚、爵等。

居民以农业经济为主,居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窑洞式,还发现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

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开了用青铜礼器随葬的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遗物,除青铜器外,还有玉器、绿松石饰、象牙器、木漆器等珍品,这些遗物制作精美,反映了二里头文化高超的工艺水平。

4.燕下都答:燕下都是指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

从历年出土的兵器铭文看,该城的繁荣时期主要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年~279年)。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元谋人答:元谋人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

元谋人的地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

根据出士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2.龙山文化答: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

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3.二里头文化答: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命名。

年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17世纪。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

出土的陶器有做炊器的鼎、折沿深腹罐、侈口圆腹罐等,做食器和容器的深腹瓶、三足盆、平底盆、足、小口领罐、澄滤器和锤缸等等,洒器有盉、觚、爵等。

居民以农业经济为主,居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窑洞式,还发现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

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开了用青铜礼器随葬的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遗物,除青铜器外,还有玉器、绿松石饰、象牙器、木漆器等珍品,这些遗物制作精美,反映了二里头文化高超的工艺水平。

4.燕下都答:燕下都是指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

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良渚文化答: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良渚文化的代表遗址是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约5300~4500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玉器,陶器以夹灰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圈足器和三足器较为盛行;玉器包含璧、琮、钺、璜、冠形器、玉镯、玉管、玉珠等,琮、璧一类玉器之多,为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罕见。

出土的农具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

总之,良渚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程度,而且也是证明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据。

2.武官大墓答:武官大墓是在安阳殷墟中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

此墓面积340平方米,容积1615立方米,1950年进行科学发掘。

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

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南墓道长15.6米,宽6.1米;北墓道长15米,宽5.2米。

大墓早年几经盗掘,但仍残留不少器物,出土的主要有石器、骨器、铜器,最宝贵的一件是虎纹大石磬。

此墓有人和动物殉葬,出土有遗骨100多件,据有关专家认定它是属于殷墟文化二期偏晚阶段。

3.明定陵答: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及其妻妾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

定陵在万历皇帝继位不久开始建造,前后历时六年,至万历皇帝死使用,期间闲置整整30年。

定陵的总体布局是前方后圆之形,含有古代中国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其外围是一道外罗墙,将宝城及宝城前方院包围在内,宝城前方院共三进,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第二进院落前墙设祾恩门,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

地面上的建筑多次毁于战火,尽管有重修,但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最后面的宝城于1956年开始发掘,地下宫殿发掘后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件,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2014—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4—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良渚文化答: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良渚文化的代表遗址是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约5300~4500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玉器,陶器以夹灰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圈足器和三足器较为盛行;玉器包含璧、琮、钺、璜、冠形器、玉镯、玉管、玉珠等,琮、璧一类玉器之多,为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罕见。

出土的农具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

总之,良渚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程度,而且也是证明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据。

2.武官大墓答:武官大墓是在安阳殷墟中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

此墓面积340平方米,容积1615立方米,1950年进行科学发掘。

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

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南墓道长15.6米,宽6.1米;北墓道长15米,宽5.2米。

大墓早年几经盗掘,但仍残留不少器物,出土的主要有石器、骨器、铜器,最宝贵的一件是虎纹大石磬。

此墓有人和动物殉葬,出土有遗骨100多件,据有关专家认定它是属于殷墟文化二期偏晚阶段。

3.明定陵答: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及其妻妾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

定陵在万历皇帝继位不久开始建造,前后历时六年,至万历皇帝死使用,期间闲置整整30年。

定陵的总体布局是前方后圆之形,含有古代中国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其外围是一道外罗墙,将宝城及宝城前方院包围在内,宝城前方院共三进,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第二进院落前墙设祾恩门,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

地面上的建筑多次毁于战火,尽管有重修,但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最后面的宝城于1956年开始发掘,地下宫殿发掘后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件,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4.马面答:马面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全程报道2016考研试卷及答案公布(点击进入考研真题解析专题),新东方网考研频道时刻关注2016考研初试情况,第一时间为考生提供考研真题答案及答案解析内容,同时新东方考研名师将在考后为考生提供在线答案解析直播。

请关注新东方网考研频道为您带来的精彩内容。

一、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i.s分;gl~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 95分。

在每给出的A, B, C,D 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DA.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B.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D.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2.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是BA.载体B.离子泵c.膜受体D.通道3.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一70mV, Na+平衡电位为+60mV, Na+的电化学驱动力则为AA. -130mVB. -10mVC. +lOmVD. +130mV4.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CA.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B.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C.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D.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5.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AA. 抑制COXB.抑制TXA-,合成酶C.抑制PGI7合成酶D.抑制PLA26.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BA.0期去极化速度快B.动作电位时程短C.兴奋传导速度快D.O期去极化幅度大7。

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BA.后微动脉B.通血毛细血管C.微静脉D.微动脉8.下列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呼气困难的是AA.肺气肿B.肺水肿C.肺纤维化D.肺炎9.下列关于CO影响血氧运输的叙述,错谈的是AA. CO中毒时血02分压下降B. CO妨碍02与Hb的结合C. CO妨碍02与Hb的解离D.cO中毒时血02含量下降10.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DA.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a02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B. Pa02降低、PaC02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c.感受器细胞上存在对02,、C02、H+敏感的不同受体D.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11.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是DA. 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B.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C. 胃肠肌问神经丛活动水平D.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12.在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病人不会出现的表现是CA.维生素B12吸收障碍B.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C.胰腺分泌HC03-减少D.食物蛋白质消化不良13.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最主要的胃肠激素是CA.胰多肽B.促胰液素C.缩胆囊素D.胃泌素14.人体发热初期出现畏寒、寒战的原因是BA.散热过程受阻B.体温调定点上调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D.产热过程过强15.利用肾清除率概念测定GFR,被清除物除能被肾小球滤过外,尚需满足的条件是CA.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但可被分泌B.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可被分泌C.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D.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16.肾小管重吸收Na+与水的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成定比关系的部位是DA.髓袢细段B.髓袢升支粗段C.远曲小管D.近端小管17.机体安静情况下,对醛固酮分泌调节不起作用的因素是CA.高血Na+B.血管紧张素II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高血K+18.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极高的原因是DA.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聚合联系B. 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单线联系C.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聚合联系D.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单线联系19.在突触传递中,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数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DA.末梢内囊泡的大小B.囊泡内递质的含量C.活化区面积的大小D.进入末梢的Ca2+量20.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CA.所有副交感节后纤维B.所有支配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C.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D.所有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21.下列激素中,能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的是CA.胰岛素B.皮质醇C.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22.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等量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其原因是BA.小肠吸收葡萄糖非常完全。

2011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1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1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北京猿人答:北京猿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属直立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头盖骨低平,眉脊粗壮,面部较短,没有下颏(ke),牙齿比猿类弱小,头部的原始性质和爪哇人相似,又具有现代蒙古人种的特质。

北京人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用火遗迹。

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且多为小型。

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

还发现成堆的灰烬,说明他们已经能很好的管理火。

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

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石器和用火遗迹的的发现,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司母戊鼎答: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

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

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

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首纹。

四足中空,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钵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3.开元通宝答:开元通宝是唐代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铸造的钱币,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的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直径2.4厘米。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开元通宝铜质优良,铸工精细,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很多,表明唐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

4.虎子答:虎子是指便壶,因形作伏虎状而得名。

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汉代王室贵族以玉为之者。

汉、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

2013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3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3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明定陵答:明定陵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者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为明十三陵之一,位于陵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

陵墓于万历十二年(1584)动工,历时六年完成。

1956~1958年,夏鼐主持进行发掘。

定陵的陵园完全模仿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

墓室在宝城封土下面,由前、中、后殿和左右配殿组成,全部用石材垒砌起券。

万历皇帝和两个皇后的棺椁置于后殿棺床上,为一棺一椁。

出土有谥册、谥宝、甬等系木制品、以及金、银、玉、瓷等生活用品。

2.都江堰答: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千米处。

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与其子于约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修建。

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兼具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

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仰韶文化答:仰韶文化是指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岗诸文化,在中原地区发展为庙底沟二期文化。

仰韶文化的居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聚落以向心布局为典型形态。

仰韶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家畜饲养,兼营采集、渔猎,还进行多种手工业的生产活动。

表现仰韶文化特征的陶器,以手制泥沙红陶为主,泥质陶上习见绘彩,有几何图案、植物和动画花纹,拍印粗、细绳纹。

石器大量经过磨制,但打制石器仍占有相当比例。

葬制有二次多人合葬、女性厚葬等,都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同一墓地内有分片的墓区;儿童瓮棺不入公共墓地。

仰韶文化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4.湖州镜答:湖州镜是南宋湖州铸造的铜镜。

出现于北宋后期,清代仍有生产。

湖州镜多作葵花形,亦有圆形和方形,一般都为素背,背上铸有商标性质铭记,如“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宋镜)、“湖州薛晋侯造”(清镜)等。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51世界通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51世界通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第一部分 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16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5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15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第二部分 四川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2006年四川大学348世界中世纪史考研真题2006年四川大学428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5年四川大学430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5年四川大学428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5年四川大学348世界中世纪史考研真题2004年四川大学452世界中古史考研真题2004年四川大学365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4年四川大学364世界上古史考研真题2004年四川大学362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3年四川大学439世界中古史考研真题2003年四川大学345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3年四川大学344世界上古史考研真题2003年四川大学342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2年四川大学338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1年四川大学338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2000年四川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第一部分 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16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楔形文字2.海上民族3.“轴心时代”4.奥古斯都5.圣像破坏运动6.万隆精神二、简答题1.简述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及核心观点。

3.二战前日本法西斯形成的过程。

4.20世纪70年代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原因。

三、论述题1.公元前后到15世纪左右亚欧大陆主要游牧帝国的兴衰。

2.美国建国后主要重大社会转型及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四、主观题结合你读过的书籍谈谈“全球史”和“世界史”的异同。

2016年四川大学651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楔形文字答:楔形文字是指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一种古老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良渚文化
答: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良渚文化的代表遗址是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约5300~4500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玉器,陶器以夹灰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圈足器和三足器较为盛行;玉器包含璧、琮、钺、璜、冠形器、玉镯、玉管、玉珠等,琮、璧一类玉器之多,为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罕见。

出土的农具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

总之,良渚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程度,而且也是证明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据。

2.武官大墓
答:武官大墓是在安阳殷墟中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

此墓面积340平方米,容积1615立方米,1950年进行科学发掘。

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

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南墓道长15.6米,宽6.1米;北墓道长15米,宽5.2米。

大墓早年几经盗掘,但仍残留不少器物,出土的主要有石器、骨器、铜器,最宝贵的一件是虎纹大石磬。

此墓有人和动物殉葬,出土有遗骨100多件,据有关专家认定它是属于殷墟文化二期偏晚阶段。

3.明定陵
答: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及其妻妾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

定陵在万历皇帝继位不久开始建造,前后历时六年,至万历皇帝死使用,期间闲置整整30年。

定陵的总
体布局是前方后圆之形,含有古代中国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其外围是一道外罗墙,将宝城及宝城前方院包围在内,宝城前方院共三进,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第二进院落前墙设祾恩门,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

地面上的建筑多次毁于战火,尽管有重修,但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最后面的宝城于1956年开始发掘,地下宫殿发掘后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件,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4.马面
答:马面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

佛经中指地狱中阎罗王的两名狱卒之一,与牛头并称为牛头马面。

佛教传入中国后,牛头马面之说才在中国流传开来,被道教吸收,并充当了阎罗王及判官的爪牙,现在很少在佛寺中看到牛头马面,反而常见于城隍庙、东岳庙、阎王庙等。

马面又称马头罗刹,“罗刹”是指恶鬼,亦称“罗刹娑”、“阿罗刹娑”等,故马面罗刹即马头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为搭档,为阎王判官做事。

5.蚁鼻钱
答:蚁鼻钱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

又称为鬼脸钱,因其形象而得名,形状为凸面椭圆形,似海贝,但是比海贝形状偏小,大者长1.4厘米,重4克左右,小者长不足1厘米,重1~2克。

钱体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端常有一小孔。

钱面阴文多见“紊”字,此文铭于钱面,此外还有咒、安、君、忻、金、行等。

建国以来,蚁鼻钱(“紊”字)多出土河南、江苏,鬼脸钱(“咒”字)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出土。

6.遣册
答:遣册是古代葬仪中安放在墓葬内用以记录陪葬器物名目数量的簿册。

现已发现的大多是战国和汉代墓葬中书写在简牍上的遣册,尤以南方地区西汉墓葬中发现居多,如湖南长
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高台汉墓、江苏东海尹湾汉墓等处出土的遣册。

书体多为隶书,内容对了解墓葬中陪葬品的情况与当时的礼俗颇具价值。

二、简答题
1.马家窑彩陶器的特点。

答:马家窑彩陶器形丰富多姿,图案极富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下面就其器形、纹饰、着色三个方面简述其特点。

(1)器形
马家窑彩陶在器形上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马家窑文化按时间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石岭下的彩陶多瓶、罐、壶等;马家窑类型多瓶、罐、盆、瓮等器形,代表作有青海大通山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等;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直颈广肩鼓腹双耳壶等;马厂类型器形与半山基本相同。

(2)纹饰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纹饰是最让人惊叹的,它们的图案具有结构紧密、回旋多变、装饰面广的特点,以涡旋纹为主,另外还有同心圆纹、三角纹、带状网纹、锯齿纹、鸟纹、蛙纹、变形纹等,观之有一种纷繁往复、千回百转、绚丽多彩之美。

纹饰流畅,线条多变,显示出了先民们高超的工艺水平。

(3)着色
马家窑文化彩陶多为红陶,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彩绘幅面很大,许多泥质细陶往往口沿、外壁都绘有花纹,还盛行内彩,纹饰绘于器物内壁,但就着色而言,早期多以红地黑彩或紫彩;中后期盛行先加红衣或白衣为地,再绘黑色、棕色或红色彩纹,有些黑色还以
白彩镶边,十分美观。

2.我国早期铁器发现的意义。

答:略。

3.二里头文化发现的意义。

答:(1)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将中国的信史推进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尽管我们坚信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没有有力的证据让世人信服。

安阳殷墟的发掘,大家都相信中国确实有商朝这个国家。

但是对于夏王朝,大家是不相信的,二里头遗址夏都的发掘,再一次震惊了世界,让世界相信中国确实有夏王朝的存在,中国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为之前争议已久的夏商分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

先后经历过二里头是商都,二里头早期是夏文化、晚期是商文化,二里头西亳说,最终争论的结果是,二里头是夏都,二里头四期与二里岗下层偏晚之间,正是夏王朝灭亡和商王朝建立之时。

(3)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头都邑遗址的发现,在考古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填补了中原地区从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之间的年代缺环。

使得在中原地区发现的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考古学文化,构成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安阳殷墟文化的发展序列,这一序列,在前后文化特征上联系非常紧密。

其中,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之间,这一年代非常重要,因其正处于夏王朝的历史阶段,因此就成为探索夏王朝文化的对象。

(4)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了解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社会、经济、民俗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都城研究,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将我国的都城史的研究提前了不少。

三、举例论证题
1.战国长城与秦汉长城的对比。

答:略。

2.列举三个名人大墓并简要说明。

答:(1)茂陵
①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规模最大的西汉帝王陵,同时也是陪葬品最丰富、修造时间最长的一座墓,因为其外形呈方锥状,又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茂乡,故称茂陵。

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②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由于陪葬物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内,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致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陵园搬取陪葬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

1981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鎏金铜马、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四神纹玉雕铺首等是国宝级文物。

此外茂陵还存有许多雕刻作品,都是“国之瑰宝”,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

茂陵在后来的战火中多遭洗劫,被农民起义军多次盗掘,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曾侯乙墓
①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二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

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南北向,没有墓道,墓内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迭而成,墓椁顶端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筑无花土于其上直
至墓口。

②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重达7000公斤,椁内分东、中、西、北四室。

曾侯乙墓共出土礼器、乐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15000多件,仅青铜器就共计6239件。

其中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青铜编钟。

经鉴定,这些青铜器冶炼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但墓中鼎数明显超过了规定的九鼎之制,因此也反映了当时的礼乐制度已经遭到了破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

除编钟外,较有名的青铜器还有尊盘、编磬、鹿角立鹤、青铜冰鉴、云纹金盏等,都反映了当时冶炼技术的高超。

(3)妇好墓
①妇好墓是商王武丁妻子妇好的墓,1976年发掘,是殷墟惟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该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

该墓5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无墓道。

妇好墓室虽然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

出土的最为著名的当为三联甗、偶方彝、大铜钺、新疆青玉、象牙杯等。

②妇好墓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由于它保存的完整,年代与墓主身份清晰,是商王朝晚期的一座王后墓。

墓中所出的铜礼群和武器,以及大量玉石器等,大体上反映了武丁前后商王朝礼器群的类别和组合,是研究商代礼制的重要资料。

大型青铜礼器、武器和大量的玉器、象牙器也显示了商王朝的兴旺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商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从玉器可以看出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新石器时代某些文化的先进因素,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猪龙”,良渚文化的琮、璧等,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了商文化的内涵。

3.列举三个历史时期考古断代法。

答:(1)树木年轮断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