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9《骆驼寻宝记》教案(新版)语文版

9.骆驼寻宝记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掌握重点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分析骆驼寻宝成功的原因。
(重点)3.分析概括骆驼形象,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重点)4.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及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5.联系生活实际,学习骆驼坚忍不拔、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以及甘为大家谋福利的崇高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携.手( ) 嫉妒..( ) 对峙.( )潺.潺( ) 踽.踽( ) 淙.淙(xī( )戏 ( )海温xīn( ) 鄙夷()饶.舌()答案:xiéjízhìchán jǔcóng 嬉瀚馨bǐ yíráo2.据义填词(1) :形容眼光远大。
(2) :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3) :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答案:(1)高瞻远瞩(2)水泄不通(3)豁然开朗(二).文学常识童话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文学形式,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是其显著的特点,让读者在欣赏生动故事的同时认识社会、人生。
童话不仅反映生活,而且能给人思想、知识教育。
(三)写作背景这篇童话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许许多多的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文中各种动物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心想发家致富又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
而骆驼的思想境界是十分高尚的,他的价值取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四)、讨论交流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有大象、金丝猴等30多种动物加入寻宝的行列。
最终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篇幅写众鸟兽纷纷踏上寻宝的路却又全都半途而返的经过?反衬。
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写众多的动物的在寻宝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骆驼而铺垫,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骆驼。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提炼关键信息。
(3)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沙漠环境的恶劣,以及骆驼如何克服困难。
(2)体会作者对骆驼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激发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概括文章段落大意。
(2)小组分享,讨论骆驼在寻宝过程中的勇敢、坚韧、乐观品质。
4.精讲点拨(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2)教师讲解课文重点、难点。
5.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书写工整。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浓厚。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体会到骆驼的勇敢、坚韧、乐观品质。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不足之处: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5.改进措施:针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课后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其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沙漠中的骆驼吗?它们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骆驼寻宝记》,看看骆驼的传奇故事。
《骆驼寻宝记》教案》课件

《骆驼寻宝记》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2)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善良、聪明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骆驼寻宝记》的故事内容。
(2)准备相关教学课件、道具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骆驼寻宝记》故事。
(2)准备故事分享和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骆驼寻宝记》封面,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及故事背景。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故事分享:(1)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故事感悟。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注意情感表达。
5. 故事表演:(1)学生进行故事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一幅骆驼寻宝的画。
2. 写一篇关于《骆驼寻宝记》的读后感。
3. 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骆驼寻宝记》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表演,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投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骆驼寻宝记》教案 (新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骆驼寻宝记》教案(新版)语文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丰富内涵,学习本文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3、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1、品析本文朴实、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重点)2、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口语训练二、导入新课三、预习成果展示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
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成语。
携.手()嫉妒..()饶.舌()对峙.()温馨.()翡翠..()淙淙.()潺潺.()鄙夷..()淙淙.()水泄.不通():高瞻远瞩():踽踽..独行(): 豁.然开朗():养尊处.优 ( ) :花团锦簇.():3、了解文体童话。
童话是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往往采用、的方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4、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合作探究(一)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朗读第一部分,探讨:1、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可是在故事的开头却没有提到骆驼,而是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都“跃跃欲试,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在寻宝行列中,都有哪些什么动物?它们都有怎样的表现?寻到宝了吗?3、本文写了众多的动物纷纷守宝,却丝毫没有杂乱无间的感觉。
请仔细揣摩作者是怎样安排动物们的出场和退出的顺序的。
五、小结六、优化作业设计:必做题1、请用叠词补出下列词语,使之完整,同时找出文中AABB式的词语,写在下边。
香金灰黑绿静软黄沙清风水波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骆驼寻宝记》教案(1)(新版)语文版

9.骆驼寻宝记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
2.品味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语言中的感染力。
3.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骆驼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析本文语言特点:虽朴实却非常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难点:品析本文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大家见过骆驼吗?喜欢这种动物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同学们都知道骆驼是沙漠商队中运输货物的重要工具。
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骆驼不是去运输商品,而是去寻宝,寻什么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陈伯吹的一篇童话《骆驼寻宝记》。
看单元说明P62,通过单元说明的学习,我们学童话单单是为了学习童话吗?(不是)对,学习它的语言,学习它丰富的想象和夸张,那生动、形象、美妙的故事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大家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下面我们一同了解童话的特点:在儿童文学这块多彩的园地里,童话是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她面前逗留、欣赏过。
童话世界是五彩缤纷、神奇变幻的。
那么,什么叫童话呢?童话,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说给(写给)儿童听的(看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
如我们所接触过的《神笔马良》、《东郭先生和狼》、《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它们的情节适合儿童的想象,有生活的情趣,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童话作品。
童话还包括一些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如《牛郎织女》、《白蛇传》、《渔夫的故事》、《齐天大圣》……所有这些,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
童话的特点:(1)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3)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童话分类1)古典童话:文学童话中的一类。
泛指各民族古代作家创作的童话;如十九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意大利柯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9骆驼寻宝记》word教案 (4)

9、《骆驼寻宝记》【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品读重点段落,认识骆驼形象,理解童话内涵。
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事物特点。
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3、学习骆驼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1、重点:自读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品读重点段落,认识骆驼形象,学习骆驼精神,把握童话内涵。
2、难点:探写法,品语言,抓特点。
【教法学法】自主预习法、朗读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童话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一则童话故事,在组内、组间交流后,推荐一到两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童话故事,讲与全班同学听。
)2、教师适时介绍:童话是以奇异的幻想、大胆的夸张、奇妙的情节来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思想感情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童话对儿童思想启迪、性情陶冶和想象力的培养起很大作用。
(《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小红帽》、《聪明的小裁缝》等出自《格林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野天鹅》、《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出自《安徒生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出自《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二、自学体验(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1、默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火烧火燎(liǎo)独角犀(xī)狼嗥(háo)斑鸠(jiū)旱獭(tǎ)一瘸一拐(qué)沙獾(huān)鹌鹑(ān chún)鹧鸪(zhè gū)瀚海(hàn)饶舌(ráo)踽踽独行(jǔ)对峙(zh ì)淙淙(cóng)潺潺(chán)芨芨草(jī)无价之宝跃跃欲试言归于好不自量力水泄不通高瞻远瞩豁然开朗花团锦簇养尊处优2、小组合作,检测字词情况。
(一对一检测)3、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火烧火燎:形容急切的心情。
言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
不自量力: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骆驼寻宝记》教案

七年级语文《骆驼寻宝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分析骆驼的性格特点,理解其成长变化。
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骆驼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寻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简介课文背景。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三、分析课文1.分析骆驼在寻宝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讨论骆驼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找到宝藏的。
1.梳理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骆驼是如何找到宝藏的?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三、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果你是骆驼,你会如何克服困难?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提问:骆驼的成长过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二、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骆驼寻宝的故事。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三、口语表达训练1.学生模拟骆驼在寻宝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进行口语表达。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达。
四、课堂小结2.强调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
2.提问:你从骆驼身上学到了什么?二、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寻宝游戏。
2.各组进行游戏展示。
1.学生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骆驼寻宝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探险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骆驼寻宝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骆驼寻宝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合作,学会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发音不准确、语调平淡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语音指导和训练。
学生在分析课文修辞手法时,思路不够开阔,需要引导他们多阅读、多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和理解,把握课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寻宝记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
2、品味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语言中的感染力。
3、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骆驼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析本文语言特点:虽朴实却非常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难点:品析本文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大家见过骆驼吗?喜欢这种动物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同学们都知道骆驼是沙漠商队中运输货物的重要工具。
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骆驼不是去运输商品,而是去寻宝,寻什么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陈伯吹的一篇童话《骆驼寻宝记》。
看单元说明,通过单元说明的学习,我们学童话单单是为了学习童话吗?(不是)对,学习它的语言,学习它丰富的想象和夸张,那生动、形象、美妙的故事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大家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下面我们一同了解童话的特点:在儿童文学这块多彩的园地里,童话是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她面前逗留、欣赏过。
童话世界是五彩缤纷、神奇变幻的。
那么,什么叫童话呢?童话,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说给(写给)儿童听的(看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
如我们所接触过的《神笔马良》、《东郭先生和狼》、《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它们的情节适合儿童的想象,有生活的情趣,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童话作品。
童话还包括一些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如《牛郎织女》、《白蛇传》、《渔夫的故事》、《齐天大圣》……所有这些,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
童话的特点:1)、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3)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童话分类1)、古典童话:文学童话中的一类。
泛指各民族古代作家创作的童话;如十九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意大利柯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2)、文学童话:文学童话又称创作童话、品德童话,简称为童话(狭义的“童话”)。
文学童话的创作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以民间流传的童话为素材,进行加工、改写或再创作,如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二是完全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创作的作品。
3)、民间童话:民间童话是民间创作和流传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幻想故事。
其故事情节奇异动人,具有浓厚的幻想和丰富的想像。
民间童话的主人公并不限于劳动者,有时还有仙女、国王、公主、王子等等。
他们往往被描绘成勇敢、多情的善良人物,时而和人民一起去战胜妖魔,时而成为人民的伙伴。
在他们身上,常常看到一些好的品质,表现出人民的憧憬和希望。
4)、科学童话: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是童话(广义的童话)的一个分支,它具备童话的各种特点。
但是与一般童话相比,科学童话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所表现的主题也与自然科学有关。
科学童话与一般文学童话的区别在于,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
陈伯吹(1906--1998),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
早年曾任小学教师。
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科肄业。
1927年创作了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学校生活记》。
1930年受聘于北新书局,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并编辑《小朋友从书》。
九一八事变后写了不少以抗日为题材、反映爱国热忱的童话。
1934年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儿童杂志》。
抗日战争期间,曾任职于北碚编译馆。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并任中华书局编辑,主编《小朋友》和儿童文学丛书。
建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协理事、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著有儿童文学《阿丽思小姐》、《骆驼寻宝记》、《一只想飞的猫》,论文集《儿童文学简论》、《他的漫步》等。
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相信读了本文你会获得启示的。
二、读文章,整体感知先撇开课文内容不说,先来看课题,你有那些疑问?骆驼寻的是什么宝?骆驼为什么去寻宝?骆驼怎样去寻宝?骆驼在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有其他动物去寻宝吗?他寻的宝在哪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1、标出段落序号;2、画出不会读的,不懂的字、词。
mú xiè háo mōu miē wō gā gū大模大样水泄不通狼嗥牛哞羊咩鸡喔鸭呷咕dūn lài tǎ zǎi hàn bǒ ráo tiǎn bì zhì bǐ yí蹲赖旱獭崽瘸瀚跛饶舌舔憋对峙鄙夷yùe liáo跃跃欲试火烧火燎cóngchán lín jī suō淙淙潺潺水波粼粼芨芨草梭梭草一臂(“鼻”)之力三、研读文章:1、课文的层次非常明显,请同学们给课文划分层次。
浏览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2.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呢?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说没有太大困难,因为在《爱莲说》等课文中已学习过衬托的手法。
(要点:写众多动物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刻画骆驼的形象做铺垫,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骆驼)四、本课小结同学们学习课文中对动物的描写方法,列举文中没有出现的动物比如老鼠、猫等等,如果它们去寻宝,又会怎样上路,怎样退场呢?要求:一定要抓住这种动物的特点。
五、随堂练习设计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嗥_____ 獾_______ 瘸_______ 踽踽______ 淙淙______ 携手______2.根据各种动物特征填空(1)公象扇动着两只__________的耳朵。
(2)金丝猴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穿上__________又摘了十来个__________,装进__________口袋里,往肩上一搭,也上路。
(3)孔雀心疼自己__________,也打个盘旋飞回去了。
(4)长颈鹿是个“巨人”,__________可是他已经跑了两天,这条路还是望不到尽头。
第二课时一、指导评议片断练习1、请学生自选几种熟悉的动物,写一段话。
要求形象地描述出该动物的特征。
2、选取有代表性的片断,组织集体评议。
(评议标准:这种动物的特点是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抓住其特征描写的,成功之处在于哪儿,不足之处在于哪儿)二、探究文章:1.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骆驼经历了哪些千难万苦才寻得宝贝的。
选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来谈,不要面面俱到,要谈深谈透。
(1)谈第11段时,引导学生注意三个比喻句:“就像一艘游艇航行在黄沙滚滚的瀚海之中”,“是个出色的马拉松长跑家”,“是沙漠之舟”,这些比喻中都饱含着作者对骆驼的敬意。
(2)谈第13段时,引导学生沌意,一关比一关难,“冰凌冷得钻心”,“热洞”像干燥的舌头,最难的是通过“夹扁谷”,谷窄得只容一匹瘦马通过。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见骆驼的不易。
可是“骆驼以最大的耐性”,“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四个钟头之后”才闯过狭谷。
(3)谈第15段时引导学生注意“珍珠项链”象征美貌,“金牌”象征荣誉,“翡翠”“玛瑙”、“琥珀”象征财富。
2、小结:骆驼出场时就是“一瘸一拐”,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作者告诉了我们原因,我们对骆驼已肃然起敬。
骆驼瘸着腿,忍着痛,闯过了——“冷水滩”、“冰凌湖”、“热风洞”、“夹扁谷”,骆驼坚忍不拔的精神再次感动着读者,最让人敬重的是它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既不要仙女送的金牌,也不要珍宝,而要让沙漠变绿洲的草籽。
3、听教师介绍作品背景,了解童话故事的寓意。
介绍背景: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当时许多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一心想发财,却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
毫无疑问,作者是要借骆驼的形象告诉人们,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结果必将是一无所得。
4、最后骆驼寻到了什么样的宝?5、“骆驼寻到的不是使自己养尊处优的宝,而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变沙漠为绿洲的宝!”骆驼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括一下“骆驼精神”:信心坚定意志顽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无私奉献……6、骆驼对宝的认识给了你哪些启示?宝是热爱家乡的感情,建设家乡的行动;宝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宝是不慕虚名、踏踏实实的作风……7、骆驼带着宝回到家乡后会是什么样的图景?三、拓展延伸:1、骆驼和犟龟有哪些相似之处呢?2、指导阅读《拐弯处的发现》一文,思考:(1)年轻人成功靠的是什么?与“人们”的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与《骆》文的主旨对立吗?(2)啄木鸟的宝在树林,骆驼的宝在沙漠,年轻人的宝在“拐弯处”,你的宝又在哪儿呢,用你的宝给你自己设计一条成功之路。
(①情况一,否定骆驼,肯定年轻人。
这时应注意“年轻人”与“人们”的不同之处。
“几乎所有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这是观光的心理。
乘客窃窃私语”这是有想法,没行动的人;而房主则是只是嫌“噪音”吵,把房屋低价卖掉,他是那种只会怨天尤人,守着宝贝当破烂,没有头脑的人;只有年轻人“心为之一动”而且“不辞辛苦”找到房主,又和大公司联系,他是那种有头脑,有眼光,有魄力,有行动的人,这样的人成功是必然的。
②情况二,既肯定骆驼的精神,又肯定年轻人的聪明。
人的年龄、性格、出身、智力不同,成功的途径也不同,像《骆》文中的啄木鸟就没有参加到寻宝的队伍中,说“你寻你的宝贝,我看护我的森林,我的宝就在这儿。
”)拐弯处的发现有位年轻人乘火车去某地。
火车行驶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山野之中,人们一个个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
前面有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一座简陋的平房缓缓地进入他的视野。
也就在这时,几乎所有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这道特别的风景.有的乘客开始窃窃议论起这房子来。
年轻人的心为之一动。
返回时,他中途下了车,不辞辛苦地找到了那座房子。
主人告诉他,每天,火车都要从门前驶过,噪音实在使他们受不了啦,很想以低价卖掉房屋,但很多年来一直没有人问津。
不久。
年轻人用3万元买下了那座平房,他觉得这座房子正好处在拐弯处,火车经过这里时都会减速,疲惫的乘客一看到这座房子就会精神一振,用来做广告是再好不过的了。
很快。
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推荐房屋正面这道极好的“广告墙”。
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看中了这个广告媒体,在3年租期内,支付给年轻人18万元租金……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发现就是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