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合集下载

4.5光的色散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光的色散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新旧衔接1.光的折射规律①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在同一平面内。

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的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④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

2.彩虹(如图所示)通常有种颜色,它为什么经常出现在雨过天晴的时候?答:因为下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增多,太阳光经过这些小水滴时发生,而形成彩虹。

预学新知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颜色依次为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

3.红外线具有,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应用:(写一种即可)。

红外线强,的热能主要就是以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应用:(写一种即可)。

4.紫外线具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写一种即可)。

紫外线能,应用:(写一种即可)。

素养目标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重点)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课堂任务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发现了色散现象。

2.演示实验:将一束白色的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在另一侧的白屏上看到了七种色光,颜色依次是,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实验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混合成的复色光。

注意:不同的单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偏折程度不同,偏折程度最小的是红光,偏折程度最大的是紫光。

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水中倒影——光的折射D.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变式阳光下,洒水车正在公路上向四周洒水,有时可以在洒水车旁看到美丽的彩虹。

这是因为洒水车周围空气中充满着小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填“平面镜”或“三棱镜”),阳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现象。

课堂任务2色光的混合1.把、、叫作色光的三原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五节光的色散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2、能说出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3、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学习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学习难点:色光的混合课前预习: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但改变了光的,而且还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2、我们的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是,,,它们叫光的三原色或者叫三基色。

3、三原色的光等比例混合后为色。

4、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强。

温度越高,物体辐射越强,由此可用红外胶片拍摄对疾病作出诊;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红外线穿透能力较,可以进行遥控。

5、紫外线主要特征是作用强,很容易使底片感光;作用强,能杀菌,利用紫外线的效应,可进行防伪、摄影。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是天然的紫外线来源,阳光中大部份紫外线被大气层上的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学习过程:(一)光的色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5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雨后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照右图那样,让一束白光射在三棱镜上,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2)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你知道的色散现象还有哪些?(二)色光的混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6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通过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2.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

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其他的新颜色。

由于人类肉眼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光体,因此所见的色彩空间通常可以由三种基本色所表达,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所以:(1)、、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3)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三)看不见的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6--87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什么是光谱?2.将灵敏温度计分别放到色散后的不同颜色的光处,会发现温度都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红光以外的部分上升更显著。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四 光现象 第5节 光的色散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四 光现象 第5节 光的色散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四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一、光的色散一节主要内容导学1、知道光的色散的定义;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及其色光混合后的颜色;3、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光的色散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谁先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

太阳光(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叫做色光的,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将红、绿、蓝任意两种色光混合会是什么颜色呢?其规律是:红+绿= 红+蓝= 绿+蓝= (靛)红+绿+蓝=3、物体的颜色。

我们知道了光的色散,那么物体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知识拓展部分)?当光照射物体上时,物体对光的作用有三种情况。

光被物体反射;光被物体吸收;光透过物体(限于透明物体)。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其余的色光被物体吸收了(见下图)。

A、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B、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C、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它地方时黑色。

A、红色的物体,吸收其他光线反射红色光线,看到红色。

B、白色的物体,没有吸收光线完全反射光线,看到白色。

C 、黑色的物体,完全吸收光线没有反射光线,看到黑色。

4、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

红外线的应用事例很多,如:夜视仪用来探测人体热量;红外线成像测距仪以红外线作为载波的一种测量距离的精密仪器;理疗机使用远红外线的热效应治疗;热寻的导弹跟踪飞机尾部热量的导弹,著名的美国响尾蛇;你还知道的实例是。

在光谱的紫端意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

比如:灭菌灯、验钞机等均是这种射线的应用。

你还知道的实例是。

三、光的色散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1、重点是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相关规律。

•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因以及应用。

二、学习内容1.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4.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三、学习要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折射后偏离原来的方向,形成不同颜色分开的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偏折等。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菲涅尔折射定律,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下列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而引起的。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折射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谱仪、光纤通信等领域。

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加深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做典型例题,掌握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做课后习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五、学习提示•光的色散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需要重点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注意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关系,掌握相关公式的应用。

•实验是学习光的色散的重要环节,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学习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规律,能够解释光的色散的原因以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导学案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导学案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实验证明: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果用白屏来承接,则光屏上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二、色光的混合
观看色光的混合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导学案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了解色光的混合规律,体验感悟物体的颜色之谜。
3.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学习内容:光的色散
阅读课本P85至P87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白光不是(“是”或“不是”)最单纯的色光,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太阳光的色散
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观察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
色光的
混合
红、绿
红、蓝
蓝、绿
红、绿、蓝
混合后
光的颜色
三、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光谱上在红光以外,有一部分人眼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因此,红外线是不可见(填“可见”或“不可见”)光。
红外线有哪些应用?红外线取暖器、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
2.紫外线
光谱上在紫光以外,也有一部分人眼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目前臭氧层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面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导学案1. 导学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能够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色散现象。

2. 知识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我们还学习了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方法。

今天我们将学习光的色散现象,探究光在透镜中发生的色散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学习重点•色散的概念和原理;•光在透镜中的色散现象;•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

4. 学习内容4.1 色散的概念和原理光的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折射率随波长的不同而产生的偏转现象。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而折射率又会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不同波长的光在进入介质时会有不同的偏折程度,从而产生了色散现象。

4.2 光在透镜中的色散现象当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在透镜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短波长的光(如蓝光)偏折角度较大,而长波长的光(如红光)偏折角度较小。

4.3 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来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

光的折射角可以使用折射定律计算: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色散角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δ = θ2 - θ1其中,δ表示色散角。

5. 拓展延伸5.1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其中一个常见的应用就是色散棱镜,它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这种现象可以在彩虹上观察到,也可用于光谱仪等科学仪器中。

另外,色散还可以用于医学领域。

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光的色散情况,医生可以了解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并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课前预习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预习以下内容:1.了解什么是光的色散现象。

2.回顾光的折射现象,思考折射现象与色散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对光谱的形成的影响。

二、课堂学习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光的色散的知识。

请同学们跟随教师的讲解,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定义: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通过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波由于折射角度不同而分开的现象。

•实验演示:教师会进行一个实验演示,通过向光通过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思考问题:请思考色散现象与折射现象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光在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2. 色散对光谱的影响•光谱的定义:光谱是指将一束光经过某种装置分为不同频率的波长组成的现象。

•主要类型:光谱一般分为连续谱、线谱和带谱。

•实验观察:教师将展示不同类型的光谱,并请同学们观察和记录其特点。

3. 探究光的色散现象•实验设计:教师会介绍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借助平行光经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进一步探究其特点。

•实验步骤:学生们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学生们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以下作业:1.作业1:回顾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信息传输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作业2:根据课上学习的内容,绘制一张光谱的图像,并注明其主要特点和类型。

3.作业3:思考以下问题:在哪些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利用到光的色散现象,该如何利用?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实验,加深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新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新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5节光的色散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了解色光的混合规律,体验感悟物体的颜色之谜。

3.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难点色光的三原色混合规律。

三棱镜、挡光板、白屏、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问题: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

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色散情景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dispersion),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在黑板上画示意图甲,播放色散图片: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能说出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3、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学习重点:
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学习难点:
色光的混合
课前预习: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但改变了光的,而且还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2、我们的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是,,,它们叫光的三原色或者叫三基色。

3、三原色的光等比例混合后为色。

4、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强。

温度越高,物体辐射越强,由此可用红外胶片拍摄对疾病作出诊;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红外线穿透能力较,可以进行遥控。

5、紫外线主要特征是作用强,很容易使底片感光;作用强,能杀菌,利用紫外线的效应,可进行防伪、摄影。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是天然的紫外线来源,阳光中大部份紫外线被大气层上的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学习过程:
(一)光的色散: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5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雨后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2.照右图那样,让一束白光射在三棱镜上,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
(2)
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你知道的色散现象还有哪些?
(二)色光的混合: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6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通过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
2.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

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其他的新颜色。

由于人类肉眼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光体,因此所见的色彩空间通常可以由三种基本色所表达,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所以:(1)、、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3)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三)看不见的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6--87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什么是光谱?
2.将灵敏温度计分别放到色散后的不同颜色的光处,会发现温度都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红光以外的部分上升更显著。

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3.在红光之外是,紫光之外是,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即:
4.请你上网查找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相关知识,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主要特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
(2)红外线的主要应用:
(3)紫外线的主要特性:
(4)紫外线的主要应用:
5. 生活中有一种发“红光”的激光小电筒,有人叫它“红外线”,你怎么认为?
6. 生活中有一种紫外线灯,发出的光看起来是蓝紫色的,所以有的人说紫外线是蓝紫色的,你怎么看?
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橙黄
B、红绿蓝
C、黄红蓝
D、红白蓝
3、下面是色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靛色
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
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黑色、绿色和兰色混合,得到白色
4、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 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 观察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C. 观察红色物体,呈现红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呈现蓝色
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7、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8、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9、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
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 颜料的三原色
是红、黄、青;
二、填空题
11、我们将白光通过_ _,看到白光并不是单纯的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这种现象是光的 _。

12、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

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_ _色的“光”字。

13、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_ _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 _ (填“相同”或“不同”)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高的是__ __色光
1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 _(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15、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
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紫外线大致在白屏的(上/下)_ __;
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_ _色。

16、如果一个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 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 色.
17、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_ _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18、如图所示为色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的区域1应标_ _色。

19、阅读材料:“园艺家”为什么失败?
一个爱研究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光照射植物。

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

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爱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植物是否真的喜欢绿色?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2)透明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