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怎样有所作为

当代大学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怎样有所作为
当代大学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怎样有所作为

当代大学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怎样有所作为众所周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科学越来越进步,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一个越来越麻烦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种发展很大一种程度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上的。同样,这种情况在世界也是很普遍的。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自始至终的目标。如今,我国在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后,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承担着开拓创新,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并且促进当代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是目前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

命,也关系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要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并为之奋斗。

首先,当代大学生要加强环保意识

当代大学生代表着现在社会的进步部分,应该树立环境保护是关乎人类社会发展命运和我国是否能不断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意识,并因此而有紧迫感。从环保意识的普及度来看,虽然人人知环保,却大多

只是泛泛知之,既不深刻,也不具体。对于这种问题,学校应加大力度,高度重视,做宣传教育活动。并增加相关关于环保的选修课课程等手段来增加大学生的环保知识。举办有关环境保护的讲座,帮助大家了解中国环境现状,认清基本事实,为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钟来。作为大学生,只有先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才能将环保的理念与知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建美好明亮的世界。

其次,以身作则,做保护环境的先行者。

大学生的环保活动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过多的追求回报,只有自己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端正热忱的环保心,才能更多的去要求别人。

大学生首先要转换自己还比较传统的环保观念和意识,意识到环保不仅仅是不污染环境,还包括“不浪费资源”,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等,自觉的把环保习惯融入到现在和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从而去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来关注和参与环保,让环保成为大家共同的生活工作习惯。

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将每一件与环保相关的事都落到实处,并非简单喊喊口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践踏草坪:节省用纸,废纸再利用: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等。我们要意识到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小事情,一步步的实现预定的小目标,最终,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然后,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法案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必不可少的要深入到影响生态环境的实践中。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闭门造车,仅靠书本与媒体不能真切的感受到实际的生态环境现状,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紧迫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的融入生活,去实调研,深入实地,了解生态环境发展现状,根据实际来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经过实地的考察提出方案,才能真正的解决我们出现的环境问题。

还有,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动员和组织的积极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材火焰。我们不仅要让自己成为环境保护的先锋,也要积极的影响身边的人甚至不认识的人加入环保的行列。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环保志愿者也是大学生实现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不需要你有多么专业的环保知识,也不必看重你是否有过人的环保技能,只要你拥有一颗热忱的环保之心,有一份无私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要深入环保意识落后的地区,宣传环保理念,动员社会上的一切人员和力量来保护环境。

最后,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不但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公共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你、我、他的实际行动。需要我们积极承

担起这份责任。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做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自己,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总之,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去。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为了一个健康环保的社会而努力。

土木1301

20135507

武宏阳

华中师大《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和。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月芽儿》的作者是;《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倾城之恋》的作者是。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岁寒图》的作者是。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别了、哥哥》的作者是;《老马》的作者是。 11、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的。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蕙的风》的作者是;《雨巷》的作者是;《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15、《示众》的作者是;《春桃》的作者是;《华威先生》的作者是;《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16、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它的主编是_______。 17、1920年3月,故适的________出版,这是诗坛上最早出现的新诗集。1921年8月,郭沫若的________问世,这是第一部真正的新诗代表作。 18、鲁迅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小说以________的形式,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19、把象征派介绍到我国并致力于象征诗创作的是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有()。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抗战未开始时b抗战前期c抗战中期 d抗战后期e抗战结束 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a泥泞b幻灭c自杀 d动摇e追求 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a沈从文b吴组缃c沙汀

对当代中国式大学教育的一点反思

对当代中国式大学教育的一点反思 关于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些观念和现象的反思:不少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在学校里朝九晚五的学习,经过是十二年的素质教育来到了如今被称之为精英教育的大学,在规则和体制改变的情况下,一种休闲式的大学生活正在成为一种必然形式,但是这些人竟然浑然没有察觉。还在昏昏然然的接受着貌似应该接受的一切,然而,事实真的应该如此吗?答案显然不是如此。 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学而优则仕是所有知识分子的梦想,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前三十年,大学教育意味着一朝踏进大学门,明朝就可进入官家门,但是,改革开始后,大学生的梦魇似乎是开始了,自从大学扩招,自从大学生毕业不在分配工作开始,大学生的批量生产已经是一种必然了,于是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了不少大学,特别是夹在名牌和专科之间的一些大学的必然现象。扩招种形式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少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就业和上学问题,可是就业毕竟只是少数,经过四年或是七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们的心中有了半个城市人的想法,可是,城市里毕竟没有那么多的就业机会,于是,一些人回到小城镇或是直接回到农村都已经是必然。但大学的教育形式显然没有给这些大学生的心里加注这些问题,当一切来到眼前,无论是心里期望,还是家庭期望,显然是不能够接受的。在许多农村人士看来,如果大学毕业还是没有工作,或是直接得回到家乡的话,那么还不如不读大学呢,这么多年的大学费用不是打了水漂了吗。就这个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家乡父老面前抬起头也是一种胆量的历练,于是

好多问题开始了,这些毕业生是否还是愿意回去呢?显然不愿回去了,因为回去意味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今后还得让自己的下一代去过自己过过的相同问题吗。哪个愿意这么做啊,谁都不愿意的事情,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又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于是现在教育的弊端就此显现,但是这种教育又是中国的发展所不能避开的缺点。就此,我有几个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建议,首先,不要将功力之心放的太重,大学教育一方面是为了今后的就业打基础,另一反面也是塑造自己的人生形式,大学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大学,其实应该是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为了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未来为基准的社会活动。就我们所知,不少大学生正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少类似的问题已经成为他们正在面对的难题,但是与问题的出现已经是好长时间了,没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法已经不能阻止类似问题的发展了。 关键的问题就再一次回到了学生的手中。就此三个方面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第一就是一直在强调的心态问题,只有放好心态,学业擦灰朝着于己有利的一方面的发展;第二就是实践能力的锻炼,就拿许多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连最基本的做饭和洗衣服这些基本能力都没有,那么他要靠什么活在这个社会上呢,第三就是自身期望和社会期望的问题,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即所谓的理想,如果理想不合实际,那么不论如何努力,都将是一种负面的负担,成为不了一种责任。 理解了这三个问题,什么都将是浮云。一个好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了好的实践方式,只要实践的方式得当,那么离成功的顶点就只是时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 国现当代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国 现当代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科点之一,也是恢复研究生学位教育后全国首批招收培养现当代硕士研究生(1978年)、继而较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的学位点之一。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与特色领域学科。有教学科研人员25人,其中教授13人(含博士导师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主要学术带头人为黄曼君、王庆生、周晓明、王又平,主要学术骨干有张永健、沈振煜、许祖华、张卫中、童秉国、吴建波、张岩泉等。 半个世纪来,华中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作家作品研究、流派史研究、以及文体分类和交叉综合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近10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有4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有5部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文学科教材或重点教材。同时,该学科经教育部批准,于1997年承办了国内首届中国现代文学高级研讨班,并举办大型国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性学术年会10次以上。与省内相同或相近学科比较,该学科尤以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均衡发展为特色,形成了在“现代中国文学”的新框架中实现多学科联合研究的优势。 近10年来,该学科联合学院内外相关学科和学术力量,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这一新的学科观念和学科框架的建构,现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新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在以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现代中国文学历史进程与总体发展研究。主要代表性成果有黄曼君《论沙汀的创作道路》、《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系列研究》(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作品选》(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和全国获奖教材),张永健《艾青的艺术世界》(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周晓明、王又平主编《现代中国文学·网络教程》(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项目)。 2、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主要代表成果有黄曼君主编《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教育部指定全国高校文科教材),许祖华《五四文学思想论》等。 3、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及文体分类研究。主要代表性成果有陈安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周晓明《多源与多元:从中国留学族到新月派》、《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吴建波《乱伦与周萍的性爱悲剧》(全国话剧论文奖)等。 4、现代中国文学文化发展趋向及交叉比较研究。主要代表成果有王又平《新世纪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樊星《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武汉市社会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等。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06—12)、地理科学导论(10—12)等真题 & 部分复试题目

★初试: ●2006——2012 中国地理 ▼2006年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15分) 2、华北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华北区的水 资源的短缺问题 二、论述题:(共120分) 1、纬度地带性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2、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共30分) 3、东北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有哪些?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区老工业基地 的战略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共30分) 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007 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东南区的区域范围与资源、环境特点及简要评价。 4、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6、7、8题,每题20分,第9题30分) 5、试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6、试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 7、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工业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建设。 8、试述经济区、经济区类型以及我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中部五省经济区” 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 ▼2008 中国地理 1.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极其主要影响因素。15’ 2.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匹配组合特点。15’ 3.区域规划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15’ 4.长江中下游湖群分区以及水资源的主要特点。15’ 5论述近年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变化与今后建设发展目标。30’ 6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区区域发展条件,并论述本区主要生态问题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30’ 7论述东北区的资源优势和东北区工农业基地建设30’ ▼2009 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中国的人文景观分布特点和空间特征。 2.谈谈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和思路。 3.晋陕内蒙古区土地退化原因及对策。 4.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特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1、2、3题,每题20分,第4题30分) 1.何谓两型社会?并对长江中下游发展两型社会说说你的对策和思路。 2.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3.黄淮海平原发展及农业治理与开发中的核心问题,形成原因以及农业结构 调整方向。 4.结合西北区的地理特征和西部大开发试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0 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中国的地表结构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 2.结合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谈谈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方向 3.东北区发展农业的优势 4.新疆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其自然优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 1.何谓低碳经济?结合中国能源及其能源工业特点,分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 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20分) Seraph0708 2012整理出品祝考研成功!!!~ - 1 -

当今大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对当今大学教育的一些看法和设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源泉,教育是产生优秀人才的保障。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而科技水平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与国的竞争的焦点。 要想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教育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大学教育作为高端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教育,应该朝着自由,学术,专业的方向发展。而当今的中国的大学教育,可以说是与想象中的高贵的大学教育还有一定差距。 首先,大部分学生缺乏创造型性的思维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可能是习惯了从小学到高中近乎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进入大学,这种根深蒂固的获得知识的方式仍未发生转变,学生们仍然习惯于做一个被动的倾听者而不是主动的研究者或是挑战者。或许我们应该学着尝试用批判的眼光去收获知识。比如,当我们在阅读被奉为经典的教科书时,会有一种反驳的欲望;在做实验的时候,可以尝试对一些看似不寻常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学生只有开拓了自己的思维空间,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与众不同的方式思考,批判的获取智慧,才能有所得。但自由并不是意味着散漫,如复旦校长所说,“大学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对不能拆。”因为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我们对她的高尚性与纯洁性的期盼,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作为老师也应该多鼓励血学生朝着积极思考的方向发

展,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看似“桀骜不驯”的外在表现而否定了其进步意义。除此之外,学生应该更加自信。有了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才会有可能推进自己的知识前沿朝着未知领域前进,有了这种冒险精神,以自己的努力对社会做出贡献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我认为,大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青年人无限潜力,给予社会无限回馈的一个地方。 其次,大学的学术氛围并不浓厚。一所大学,有了业内著名的学者和和专家,才能将其负责的院系和专业做成一个吸引优秀生源的“品牌”。但担当学科建设重任的教授们,如果忙于自己的非科研、非学术性的项目,势必会忽略对本科生的培养,教育与引导,进而导致处于本科阶段的学生们很难接触本专业的一些前沿性的知识,进而导致学校的学术氛围低下。大学需要这样的教授们,他们有较强的责任心,忠于职守;他们严格要求学生,并且经常与学生们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包括合理的教学量,有效的科研经费等。还有一方面不得不说,相对于高中的那种紧张压抑的气氛,大学则是相对轻松得多。没了老师的管束,家长的唠叨,大学就成为了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堕落的土壤。殊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了辛勤的汗水,大学毕业时,留下的只有悔恨的泪水。有了老师和学校的支持,勤奋向上,勤于思考的学生就会如鱼得水。那么,大学就会成为学术讨论,知识升华的场所,学术的天堂。 再其次,大学教育的多元度不够。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人文科学

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自然地理学_试题

1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 1998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 专业:自然地理科目:自然地理学 方向:城市土地与环境旅游地貌学 一、简述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所具有的地理意义。(10分) 二、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0分) 三、按形成方式,简述自然界矿物形成的基本类型。(8分) 四、简述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东、西岸洋流的性质。(8分) 五、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7分)? 六、在较长时期内,人类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水源是哪一部分水资源?为什么(9分)? 七、土壤资源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能量转化的“百分之十率”(10分)? 九、城市是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14分) 十、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统一,你如何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效益”的含义(14分)? 华中师范大学 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自然地理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方向: 一、简答题(共58分) 1.试对南、北两半球的海陆分布进行简单分析比较,并简述由此引起的两者气候的基本特征。(8分) 2.地震波的体波又分为哪两种类型?发生地震时,这两类地震波到达地面的对序地面物质的震动方向如何?我国台湾处在世界哪一地震主要分布带上?(12分).3.简述东亚季风与西南季风成因与特点上的主要差别。(10分) 4.简析在夏季和冬季湖泊水体温度的垂直分布状况。(6分) 5.为什么热带地区的岩溶地貌特别发育?(6分) 6.为什么说气候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因素?(8分) 7.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8分) 二、综合论述题(共42分) 1.当前世界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主要特点和趋向?简述你对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前景的基本观点。(20分) 2.建立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22分) 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方法的看法`

对当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在现在社会中,很多人对现在大学的教育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现在的大学教育可有可无,还不如让大学生早点接触社会,让他们在社会上面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就算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对于培养学生能力以及获取知识有着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该与时俱进. 我认为,现在人们对于大学的理解还是有许多的误区的,主要是大学的教育方法存在失误,而在于大学老师能力上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大学教育的问题在于: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上并没有针对性,太过于随意和散漫.首先学生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被动的接受上, 这在大学学习中是一项十分致命的缺点,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创造性的能力,而老师讲课方法也是随意性较强,你问他就讲,你不问他就不讲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如果不能主动去思考问题,那么就很难在上课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进入大学,这种根深蒂固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仍未发生转变,如果真的不能去主动研究和挑战知识,那在记忆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将会越来越匮乏.或许我们应当去学者尝试用批判的眼光去获取知识.比如,当我们在阅读被奉为经典的教科书时,会有一种反驳的欲望;在做实验的时候,可以尝试对一些看似不寻常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学生只有开拓了自己的思维空间,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众不同的方式思考,批判的获取智慧,才能有所得.但自由并不是散漫.. 在课堂中,许多老师就是采用的是一种布鲁纳批评的”老师讲,学生静静的听”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有的时候,要做到发现教学法,老师一个人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去和老师一起去合作,使学生自己成自助且自动的思想家.同时许多老师想要把自己的一种讲解式教学法演变成一种师生相互作用,强调学生认识结构中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用来达到认知结构中不断分化和融汇贯通的目的,但是不断的努力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面学习的积极性.往往还是最后走向消极的一种”听”的状态. 其实在对待不同的人的时候,不同的应对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在现在的大学中,一种方法往往被应用在多个情景中,围绕的点不一样,所产生的结果更是大不一样.学生本应该是在学习中主体,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更是应该主动去参加讨论,而不能是围绕着老师作为一个主体位置. 在教学方法中,大学教育普遍应用ppt来展示所需要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在老师讲解起来大部分都是极其枯燥和无聊的东西.而真正有能力的老师往往喜欢自己照着书本,用粉笔和

17春秋华师《现当代文学专题》在线作业

华师《现当代文学专题》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十七年时期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便是()的兴起,它迅速成为诗歌的主导性潮流。 A. 古体诗 B. 新民歌 C. 颂歌 D. 长篇叙事诗 正确答案: 2. 以下不属于赵瑜报告文学“体育三部曲”的是 A. 《强国梦》 B. 《扬眉剑出鞘》 C. 《兵败汉城》 D. 《马家军调查》 正确答案: 3. 以下小说中,不属于王安忆“三恋”系列的是 A. 《小城之恋》 B. 《荒山之恋》 C. 《锦绣谷之恋》 D. 《世纪之恋》 正确答案: 4. 名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舒婷的()中的诗句。 A. 《致橡树》 B. 《双桅船》 C. 《神女峰》 D. 《往事二三》 正确答案: 5. 下列作品中,主要用人物心理来结构时空场景的是 A. 《关汉卿》 B. 《绝对信号》 C. 《茶馆》 D. 《陈毅市长》 正确答案: 6. 大胆尝试以诗的形式为革命领袖作传的是()的《李大钊》。 A. 郭沫若 B. 臧克家

C. 贺敬之 D. 李季 正确答案: 7. 鲁枢元是()的代表人物之一。 A. 形式批评 B. 心理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社会—历史批评 正确答案: 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作品()中。 A. 《回答》 B. 《感觉》 C. 《弧线》 D. 《一代人》 正确答案: 9. 长篇小说()是张洁题材转移、艺术风格嬗变最突出的标志。 A. 《爱,是不能忘记的》 B. 《沉重的翅膀》 C. 《方舟》 D. 《他有什么病》 正确答案: 10. ()的诗集《西行剪影》是诗人行吟于大西北的记游作品。 A. 张志民 B. 李瑛 C. 阮章竞 D. 严阵 正确答案: 11. 新时期,率先提出“乡土文学”主张的是 A. 刘绍棠 B. 汪曾祺 C. 林斤澜 D. 邓友梅 正确答案: 12. 以下不属于十七年时期三大文艺批判的是 A. 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B.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C. 对“中间人物论”的讨论 D.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正确答案: 13. 建国后第一部描写高级知识分子的剧本是 A. 《妇女代表》 B. 《明朗的天》 C. 《龙须沟》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真题 2006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15分) 2、华北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华北区的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二、论述题:(共120分) 1、纬度地带性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2、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共30分) 3、东北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有哪些?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共30分) 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007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东南区的区域范围与资源、环境特点及简要评价。 4、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6、7、8题,每题20分,第9题30分) 5、试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6、试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 7、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工业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建设。 8、试述经济区、经济区类型以及我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中部五省经济区”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 9、(待确定) 2008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极其主要影响因素。 2.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匹配组合特点。 3.区域规划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湖群分区以及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每小题30分) 5论述近年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变化与今后建设发展目标。 6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区区域发展条件,并论述本区主要生态问题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

2021年当代大学教育理论及方法论文

当代大学教育理论及方法论文 当代大学所采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虽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却是较差的,需要相关工 ___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改善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我国大学教育质量。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就对当代大学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大学教学教育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其在我国教育历史中的精髓,然后说明在我国大学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方法。 当代大学;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其要求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当中。这种教育观念使我国大学教育从传统的哲学教育逐渐转变成具有社会属性的教育。如何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将培养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三观,同时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技能成为我国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重点问题和内容。下面笔者对当代大学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在现代,很多大学生在接受过大学教育以后对其在社会工作中的情况表现出了很多的担忧,主要是害怕其在毕业之后无法融入到社会工作生活当中,因此很多大学生开始加入到了考研的大军当中,以此来回避毕业之后所面临的问题。这种情况的产生,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出了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我国大学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最开始起源于五四时期,该时期北京大学教师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实利教育体系。在学术上抛开阶级属性问题,此时的北京大学可谓之容纳百川,在该学校中既有思想较为守旧的国学 ___,也有思想先进的激进派。这种学术领域观念上的不同,使得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师,并朝着不同的方向方法,其所取得的成果斐然。正因这种教育体系使得处在这一时期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后来都成为了我国各个领域中的具有较高成就的学者与专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还说过,身为教师,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切勿将教材中的内容逐字讲给学生听,而是要引导对这些知识和内容进行研究,待学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时,再由教师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教育理论同孔子的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并且,我国古代要求人们要以学习六艺为学习目的,这六艺的学习在现代看来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 ___在一起。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是以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增强学生们的技能。从上述内容能够清楚知道,我国在教育方面并不缺乏有效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这种教育理论在我国 ___长河中得到了传承,并成为我国人们最认可的一种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观念是基于我国教育情况而总结出来的,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笔者认为,如何能够将我国原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同现代我国教育体系进行融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2 华师版

一、填空题 bd 3.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和秦牧。 4.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6.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7.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12.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3.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王安忆表现性爱题材的著名作品“三恋”是指() A.《小城之恋》 B. 《锦绣谷之恋》 C. 《荒山之恋》 D. 《世纪之恋》 3.下面属于寻根小说的是()。 A、《爸爸爸》 B、《小鲍庄》 C、《春之声》 D、《红高粱》 5.余华的第一篇小说是1987年1月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 A.《河边的错误》 B.《四月三日事件》 C.《细雨与呼喊》 D.《十八岁出门远行》 6.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 A.《百合花》 B.《桂林山水歌》 C.《双桅船》 D.《弧线》 7.诗句“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出自作品()。 A.《一代人》 B.《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C.《远和近》 D.《生命幻想曲》 9.汪曾祺写的最好的小说都是属于童年回忆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有( ABC) A.《受戒》 B.《大淖记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面试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面试试题 注:面试老师喜欢问关于自然地理的问题,把下面的题看一遍再把自然地理的教材看一遍就没问题了! 1,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 2,极锋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3,我国南北走向山脉的名称及其东西侧的地势差异. 4,西南区地貌的主要特征. 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貌分析 6,大陆岛的形成愿意及我国大陆岛的分布. 7,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 8,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9,松嫩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品种及其意义. 10,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长江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和成就. 3,我国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有哪些特点. 4,台风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5,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其分布 6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 7何谓地形倒置 8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9地震的成因 10我国冬季风的成因 1,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2,建树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4,简述我国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5,简述长江流域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空间分布规律. 6,简述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7,简述我国东南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资源与环境的特点. 8,简述我国新疆自治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9,我国广西地区大量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 10,论述自然景观分异规律在我国的表现. .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2,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西南区的区域范围和地貌特征. 4,论述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5,以我国东部湿润区为例,论述景观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6,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7,简述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8,简述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华师2018秋当代文学

1、“三个崛起”支持“______”并进而阐发其思想和美学内涵。(2 分) D.朦胧诗 2、1949年第一次______上确立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绝对领导地位。(2 分)C.文代会 3、1954年______写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上书中共中央,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2 分) B.胡风 4、______在《世纪末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中认为“五四”时期废文言、倡白话犯了“语言学本质上的错误”。(2 分) B.郑敏 5、在情节结构上,《关汉卿》采取了______的手法。(2 分) C.戏中戏 6、《______》取材于当时广为宣传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2 分)B.霓虹灯下的哨兵 7、朱帘秀是历史剧《______》中的人物。(2 分) D.关汉卿 8、粉碎“四人帮”后,老诗人______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等科学领域的报告文学。(2 分) A.徐迟 9、散文《花城》写于1961年,______以诗意的笔触,绚丽的色彩,描绘了花光灯影、溢彩流芳的南国花城盛况。(2 分) B.秦牧

10、刘白羽的文集《______》描写了“大跃进”中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2 分)C.早晨的太阳 11、杨朔写于1956年的《______》,可看作其散文由写事件向写意境转化的标志。B.香山红叶 12、张灵甫是小说《______》中的主要反面人物。(2 分) A.红日 13、 王汶石的《______》是截取横断面的写法,作家追求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画面中揭示农村基层干部严克勤、刘明远的宽广内心世界和追赶生活的精神状态。 C.风雪之夜 14、《红旗谱》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塑造了______这一农民英雄的形象。(2 分)C.朱老忠 15、周立波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获得斯大林文学资金。(2 分) A.暴风骤雨 16、______是《保卫延安》的思想基调。(2 分) B.革命英雄主义 17、茹志鹃的《______》描写一个羞涩腼腆却又坚毅的新媳妇。(2 分) D.百合花 18、______1957年发表《台湾姑娘》,受到注意。(2 分) B.林斤澜 19、刘世吾是小说《______》中的人物。(2 分)

18春华师《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白话文的形成大概是在哪个朝代? A: 清朝 B: 明朝 C: 唐朝 D: 宋朝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山水画南北宗之分是以下哪项来分的呢? A: 画家的游历 B: 绘画的笔法 C: 画家之祖籍 D: 艺术思想和审美思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吃”的第三个阶段解决了以下哪个问题? A: 打牙祭的问题 B: 温饱问题 C: 品味问题 D: 大锅饭问题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中国的早期畜牧业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一种动物?A: 羊 B: 猪 C: 狗 D: 马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相比较而言,哪种方言最为复杂? A: 赣语 B: 湘语 C: 粤语 D: 闽语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中国的水稻一年产几次? A: 两次 B: 一次 C: 三次 D: 两年三次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首都一般设在什么样的地区? A: 人口密集地区 B: 经济发达地区 C: 军事要地 D: 地形险要地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南方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 A: 咸 B: 甜 C: 辣 D: 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是在? A: 平原之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曾被我们称作为“救荒作物”的是? A: 玉米 B: 紫薯 C: 白薯 D: 红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反应哪一时期风俗的画作?A: 北宋 B: 唐朝 C: 清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A: 都在热带 B: 都在东半球 C: 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都最先种植了水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酸菜可以减少以下哪种疾病的出现? A: 心脏病 B: 结石病 C: 高血压 D: 动脉硬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丝绸之路的第二次中断是在哪个朝代? A: 元朝 B: 明朝 C: 宋朝 D: 唐朝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北宋的首都是在哪里? A: 开封 B: 安阳 C: 洛阳 D: 北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6: 西部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 A: 咸 B: 甜 C: 辣 D: 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7: 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A: 南方 B: 北方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8: 北方菜偏重于以下哪种口味?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C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特点;二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以上,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获得新的目标和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和科学地探讨和认识这个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胡越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应结合整个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认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形成新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良好发展势头与基础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管理、井以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分布结构也进一步趋于合理。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支持,包括211工程、省部共建等措施:另一方面是改变了过去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的布局思路,在一大批中小城市中建立了以这些地方城市为名称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高等学校。这些学校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将自身的发展有效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平稳地实现丁高等学校的学费制度从计划经济下的全部由政府提供,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转变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在经过非常艰苦的改革以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从完全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计划经济模式,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另外,反映这种变化的还有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局面,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体制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已经具有了比较广泛的,能够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即一大批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改革和发展,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体制、学科与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以及筹措教育经费等方面,初步具有了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的某些基本特征。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与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发展模式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约束”逐步走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约束”,并形成了举办主体、管理主体和办学主体相互区别与相互联系的新体制。 第二,对中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能认识的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的一般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性,我们还不能对中国高等教育发

《中国地理》题库

《中国地理》题库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 简述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江西师范) 2. 多山的地质构造基础及其地理意义(江西师范) 3. 我国地形三大阶梯,具体的划分,以及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 4. 中国地貌的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5. 中国的地形特征?(陕西师范大学) 6. 中国地理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陕西师范大学) 7. 中国的地表结构对自然景观观地域分异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的地形特征?(陕西师范大学) 9. 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10.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如何?(中科院地理所) 11.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与山脉分布有密切的联系,我国山脉的分布走向及其排列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12. 中国地貌的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13. 中国地理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陕西师范大学) 14.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北京大学) 15. 中国地貌的基本牲、类型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北京大学) 16.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北京大学) 17.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复旦大学) 18. 试用板块学说论述我国地势西高东底的成因(陕西师范大学) 19. 简述近三十年来黄河断流情况及原因(北京大学) 20. 我国南北走向山脉的名称及其东西侧的地势差异(华中师范大学) 第二章自然结构 1. 中国湖泊、沼泽的分布类型和特点。(复旦大学) 2. 寒潮、梅雨、台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复旦大学) 3. 中国湖泊、沼泽的分布类型和特点。(北京大学) 4. 举例说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北京大学) 5. 谈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6. 指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特征(华东师范大学) 7. 试述近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变化。(浙江师范大学) 8.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华中师范大学) 9. 简述中国的季风气候特点。(浙江师范大学) 10. 简述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浙江师范大学) 11. 回答台风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 12. 简述台风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 13. 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论述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浙江师范大学) 14. 简要说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浙江师范大学) 15.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华中师范大学) 16.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华中师范大学) 17.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华中师范大学) 18. 极锋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19.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华东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