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 国现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课复习方案专业课一:中外文学史中外文学史:华师的文学专业课数目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教材也十分庞杂,盲目复习,难以起手,必须要做到去粗取精,析出重点,而一般考生在初期复习中很难做到。

大纲给出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包含以下:文学各专业:《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文艺学:《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中国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影视文学:《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硕士(语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复习经验指导由于这门课内容繁杂,涉及十几本书,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十分彷徨。

专业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武汉地区分析

专业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武汉地区分析

专业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各培养单位的该学科竞争力依次分为5个等级,即5★、4★、3★、2★和0★:①5★等为重点优势学科的单位,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培养单位;②4★等为优势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单位;③3★等为良好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30%,即排在20%~50%的单位;④2★等为一般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30%,即排在50%~80%的单位;⑤0★等为较差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20%,即排在80%~100%的单位。

考研志愿推荐表排名学校名称地区等级8 武汉大学湖北4★23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3★40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3★53 湖北大学湖北2★87 三峡大学湖北0★参考表1、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学校名称总分办学资源科研与产出质量与影响省市序类型序6 武汉大学88.027 6 9 湖北 1 综合 49 华中科技大学84.126 20 8 湖北 2 理工 338 华中师范大学65.3142 45 38 湖北 4 师范 312 8 湖北大学48.16126 147 128 湖北8 综合3824 5 三峡大学38.47157 197 245 湖北12 综合51参考表2、中国研究生教育分门类竞争力排行榜(文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6 武汉大学5★16 华中师范大学4★46 华中科技大学4★91 武汉理工大学3★93 湖北大学3★108 中南民族大学3★122 中国地质大学3★137 湖北美术学院3★150 湖北师范学院3★169 三峡大学2★186 武汉音乐学院2★193 湖北工业大学2★19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204 武汉体育学院2★243 湖北民族学院2★253 武汉科技大学2★264 武汉纺织大学0★272 长江大学0★277 华中农业大学0★参考表3、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竞争力排行榜(中国语言文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4 华中师范大学4★16 武汉大学4★54 华中科技大学3★56 湖北大学3★88 中南民族大学2★99 湖北师范学院2★120 三峡大学2★137 湖北民族学院0★050106中国现代文学一、学科概况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一、华中师范大学:1、课程该矿2、教师风采3、课程建设4、多媒体教材5、多媒体课件6、教学实录7、学术研究8、学生成果9、教学对话10、教学资讯二、延大1、课程首页2、教师简介3、课程简介4、课程体系5、教学视频6、阅读书目7、复习思考8、师生互动一、教师简介何满仓,男,汉族,1955年生,陕西省洛川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中国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名作欣赏、鲁迅研究等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延安大学文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曾获“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改革成果奖”。

先后承担“鲁迅与延安文艺运动研究”、“党中央在延安13年文艺史料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等科研与教改项目。

主编“学生版经典赏析”《丁玲小说》、参编教材《中国新文学六十年》等。

近年来,在《学术界》、《甘肃社会科学》、《电影文学》、《时代文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延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现主要从事“延安文艺”和“现代著名作家”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1、延安文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杂交融合《学术界》2006、62、《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甘肃社会科学》2004、33、郁达夫小说创作非理性倾向成因及当代启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64、论现代散文演进中创型与繁荣《社会科学论坛》2005、115、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书写《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56、冷静审视女性本体-----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自身的体认《电影文学》 2007、57、论中国新文学建构的正确路向《时代文学》 2006、18、郁达夫与游记散文《电影文学》2008、29、幽默与讽刺:中国现代喜剧发展的两条路径及特点《时代文学》2005、510、非理性倾向铸就的文本特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511、非正面的社会关心——论林语堂后期的小品散文《西华大学学报》 2006、4期12、论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流变与形式体制建构《河西学院学报》2006、413、对中国新文学政治化的反思《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4、现代文化思潮投射下的文学母题《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615、主编: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丁玲小说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版王俊虎(1974—)男,陕西大荔人,199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华中师范文学理论和中外文学史考研大纲

华中师范文学理论和中外文学史考研大纲
参加政治辅导班是有益的。时效性、领航、恩波、导航这些历史较长的辅导班,、它的基础班和冲刺班是最有必要上的,、如果不报班,辅导班的讲义,也是一定要看的。
至于专业,应根据专业的不同和自身的专业基础制定不同的计划。我报考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专业课有两门科目——一门是文学史,一门是文学评论写作。我事先打电话到文学院了解了考试的题型,这是很重要的,看书的时候才有针对性,将不同的问题归类,哪些知识点是哪种题型,整理成笔记,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一目了然。
古代文学要重点看老师平时讲的诗词,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不用看作品
、试题分析、
、对于历年试题的分析,大家可以把历年试题(无论名解简答论述)一个个地抄在相关章节,这样你在复习的时候可先把真题做一遍,然后模仿真题的风格给自己出题。久而久之,你复习时会很容易发现“考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复习。文学理论不喜欢重复出问答题,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有一点喜欢重复出题,外国文学非常喜欢重复出题。大家看看历年专业课真题就会知道了解的。
南京大学
丁帆1993年被聘为南大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教授。丁帆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国新时期小说思潮、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中山大学
程文超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重点研究世纪初文学现象、当代文学史、新时期文学思潮、新时期文学批评、当代小说叙事流变等。
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一起共占中外文学史的30%左右
华师指定参考书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个人认为用这套教材不足以考高分,还要看周晓明、王又平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华师03级中文系的学生用的就是这个教材。北大的《现代文学史三十年》的脉络很清晰,但知识点也有过于芜杂之弊,这方面大家可以参考北京大学出的两本现代文学的参考书(温儒敏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文学史三十年指导》,温儒敏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可以把重点理出来,其课后的习题有些是华师现代文学复试面试时老师问的问题。建议大家对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发生和发展做一遍笔记,有利于整理复习思路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摘要]为帮助各位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类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更好地展开复习备考,凯程考研辅导老师为大家梳理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备考手册,帮助大家全面地了解相关情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科点之一,也是恢复研究生学位教育后全国首批招收培养现当代硕士研究生(1978年)、继而较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的学位点之一。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与特色领域学科。

有教学科研人员25人,其中教授13人(含博士导师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

主要学术带头人为黄曼君、王庆生、周晓明、王又平,主要学术骨干有张永健、沈振煜、许祖华、张卫中、童秉国、吴建波、张岩泉等。

半个世纪来,华中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作家作品研究、流派史研究、以及文体分类和交叉综合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10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

其中,有4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有5部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文学科教材或重点教材。

同时,该学科经教育部批准,于1997年承办了国内首届中国现代文学高级研讨班,并举办大型国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性学术年会10次以上。

与省内相同或相近学科比较,该学科尤以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均衡发展为特色,形成了在“现代中国文学”的新框架中实现多学科联合研究的优势。

近10年来,该学科联合学院内外相关学科和学术力量,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这一新的学科观念和学科框架的建构,现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新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在以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现代中国文学历史进程与总体发展研究。

主要代表性成果有黄曼君《论沙汀的创作道路》、《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系列研究》(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作品选》(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和全国获奖教材),张永健《艾青的艺术世界》(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周晓明、王又平主编《现代中国文学·网络教程》(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项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new(学科代码: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代码: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new(学科代码: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代码:050106)

四川外语学院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Graduate Degree Programs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Graduate School of SISU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代码:050106)为了配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保证学位研究生质量,特制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求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有理想,遵纪守法,有敬业精神,有职业道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术研究额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学科研究能力;能熟练应用本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总体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级学科,本专业依托四川外语学院强大的外语优势,在全面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外国文学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专业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即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现当代翻译文学。

四、颁发学位:文学硕士五、学习年限:二年半――三年六、课程学习以及学分要求:总学分:30个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3门课6个学分专业必修程:4门课8个学分专业选修课:7门课14个学分社会实践与学术会议报告:提交4篇相关论文2个学分七、课程设置:八、主要课程简介九、培养方式:全日制教学,课堂教学与导师指导结合。

十、中期考核:考核采取口试、笔试等方式,从各方面考察学生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

十一、学位论文要求1)申请6月答辩的时间安排:2) 申请12月答辩的时间安排:3) 字数:学位论文用专业工作语言撰写,其中,英、法、俄、德语在两万词左右,汉、日语在三万字左右;4)质量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历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历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中外文学史一、填空(40分)1. 现存最早的《诗经》法是“毛传郑笺”,“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_______________《招魂》等。

3. “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_______________班固、张衡。

4. 《古诗十九首》最早为_______________收录。

5. 西晋太康时期作家中的“二陆”是指陆机和_______________。

6.魏晋时期的文论著作有曹丕的《典论• 论文》、陆机的《文赋》和挚虞的_______________。

7. 沈宋的作品是我国诗歌中_______________诗成熟的标志。

8. 陈子昂在_______________中提出了诗歌革新主张。

9. 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0. 宋周邦彦的词集名_______________。

11. 辛弃疾的词集名_______________。

12. 由四部杂剧组成的《四声猿》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13. 南戏《琵琶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4. 明代反对拟古主义、和公安派同时的有以钟惺、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竟陵派。

15. “桐城派”散文主要作家有方苞、____________姚鼐等。

16. 近代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_____________。

17. 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以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和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作为标志。

18. 被鲁迅誉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_______________。

19. 《手推车》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0.《给亡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1.蒋纯祖出自___________的笔下。

22. 梅春是___________所著中篇小说___________中的人物。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各专业研究生课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各专业研究生课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各专业研究生课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2节民间文艺学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法论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研究硕士综合英语现代汉语研究引论先秦汉魏文学研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研究3,4节现代作家的当代转型研究硕士综合英语影视文本细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8512)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午中国民间文学史7,8节研究生英语特色选修课国学典籍(8510)元曲与明清戏曲研究9,10节研究生英语特色选修课中特理论(8511)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9-21)11,12节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8511)电影叙事理论民间文学前沿影视镜像话语分析13,14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各专业研究生课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2节新时期小说批评的理论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引论(8507)民间文学比较研究硕士综合英语性别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民俗学原理3,4节美学专题研究语言调查(8413)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读史记汉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研究思想改造运动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硕士综合英语中古古典文献学论著导读文学理论批评专题中国古代文献文论专题研究中午7,8节文史工具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传说学研究影视理论专题学术示范与学术论文写作(文学类8210)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8311)9,10节理论语言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影视剧作理论与实践20世纪世界文学史论11,12节叙事学唐代诗歌研究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民间文学前沿文心雕龙研究13,14节学术示范与学术论文写作(语言类8403)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国现当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科点之一,也是恢复研究生学位教育后全国首批招收培养现当代硕士研究生(1978年)、继而较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的学位点之一。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与特色领域学科。

有教学科研人员25人,其中教授13人(含博士导师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

主要学术带头人为黄曼君、王庆生、周晓明、王又平,主要学术骨干有张永健、沈振煜、许祖华、张卫中、童秉国、吴建波、张岩泉等。

半个世纪来,华中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作家作品研究、流派史研究、以及文体分类和交叉综合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10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

其中,有4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有5部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文学科教材或重点教材。

同时,该学科经教育部批准,于1997年承办了国内首届中国现代文学高级研讨班,并举办大型国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性学术年会10次以上。

与省内相同或相近学科比较,该学科尤以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均衡发展为特色,形成了在“现代中国文学”的新框架中实现多学科联合研究的优势。

近10年来,该学科联合学院内外相关学科和学术力量,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这一新的学科观念和学科框架的建构,现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新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在以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现代中国文学历史进程与总体发展研究。

主要代表性成果有黄曼君《论沙汀的创作道路》、《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系列研究》(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作品选》(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和全国获奖教材),张永健《艾青的艺术世界》(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周晓明、王又平主编《现代中国文学·网络教程》(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项目)。

2、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

主要代表成果有黄曼君主编《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教育部指定全国高校文科教材),许祖华《五四文学思想论》等。

3、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及文体分类研究。

主要代表性成果有陈安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周晓明《多源与多元:从中国留学族到新月派》、《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吴建波《乱伦与周萍的性爱悲剧》(全国话剧论文奖)等。

4、现代中国文学文化发展趋向及交叉比较研究。

主要代表成果有王又平《新世纪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樊星《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武汉市社会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等。

三、学科特色本学科经过数十年的学术积累,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一)、文学史研究。

早在50—60年代,王忠祥教授就主持编写了供高校使用的教材《外国文学教程》,周乐群教授参加了杨周翰主编的《欧洲文学史》的撰写,彭端智教授担任了我国第一部东方文学史教材《东方文学简史》副主编。

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专家主持编写了一系列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三卷本《外国文学教程》(王忠祥等)、四卷本《外国文学史》(王忠祥、聂珍钊)、《外国文学史》(修订本,聂珍钊)、《20世纪西方文学》(聂珍钊等)教材。

(二)、作家作品研究。

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在外国作家作品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易卜生研究》、《哈代小说研究》、《屠格涅夫研究》、《高尔斯华绥研究》等。

王忠祥教授的《易卜生研究》率先在这一领域同国际接轨,是我国易卜生研究的学术成就代表。

聂珍钊教授的《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研究》也在国内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优势。

(三)、比较文学研究。

该学科的比较文学方向与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同步。

1978年,本学科的《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率先登载比较文学论文;1985年开始在本科历届学生中开设比较文学概论课程;近年来形成了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和中外文论比较研究的特色,出版了一些重要成果,如《叙事学》、《比较文学教程》、《现代诗学》、《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等。

现开设的硕士生、博士生课程有:《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英文学关系研究》、《叙事学研究》、《中西文艺思潮比较》、《文学中的政治》、《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等。

(四)、文学伦理学批评。

本学科力图在学科建设方面形成自己的学术个性与研究特色,倡导优良学风,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近年来,聂珍钊教授带领学科致力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展开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新探索。

聂珍钊教授发表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等学术论文,奠定了该学科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基础。

(五)、《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开放以来创办的第一份外国文学学科的学术杂志,也是我国大陆社会科学(SSCI)和艺术与人文学科目前唯一一份被AHCI(Art&HumanityCitationIndex)收录的杂志。

作为全世界最权威、最具有广泛认同度的期刊索引系统,AHCI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高度认同,其收录的期刊被认为是国际相关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刊物。

《外国文学研究》被收录进AHCI,代表着中国艺术与人文学术领域开始获得国际承认,为中国的文学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不仅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同国际接轨的桥梁,而且也是对我国外国文学学科国际化的有力推动。

在主编聂珍钊教授的带领下,该学科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外国文学研究》加强国内外的学术合作,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六)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

2003年以来,本学科共主办全国与国际学术会议9次:2003年在山东青岛与青岛大学联合主办“跨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2004年在江西南昌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回顾与展望: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2004年,在湖北宜昌与三峡大学等联合主办“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湖北武汉主办“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湖北武汉主办“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湖北武汉主办“十·五期间的英美文学”专题研讨会;2006年,在湖北武汉主办“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主办“易卜生诗歌研究”专题研讨会。

这些会议多数学者云集,规模较大,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七)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本学科已经完成的国社科基金项目有王忠祥教授的“易卜生文学创作研究”、聂珍钊教授的“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英美诗歌研究”和“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苏晖教授的“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李俄宪教授的“日本左翼文学研究”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邹建军教授的“美国华人文学与中外文化”、罗良功教授的“兰斯顿休斯诗歌研究”、朱卫红教授的“理查生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等。

本学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有聂珍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哈代小说研究》获全国首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外国文学标准化考试》获得湖北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论科学文化素质与外国文学教育》获湖北省社科联颁发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论文二等奖;胡亚敏教授的《文化环境变迁与文艺学课程改革》获教育部“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署名第一)、《文学批评原理》(副主编,文艺学系列教材之一)于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四、研究方向(一)、以英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文学研究。

在王忠祥、聂珍钊所开创的英国小说、诗歌和北欧戏剧研究的基础上,本学科将18—20世纪英国作家理查生小说(朱卫红教授)、康拉德小说(王松林教授,外聘)、乔伊斯小说(杨建教授)、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刘渊副教授)、菲尔丁小说(杜娟副教授)等为几个重点,并争取在整体上向纵深拓展。

(二)以美国文学为中心的美洲文学研究。

以邹建军教授“美国华人文学与中外文化”、罗良功教授“兰斯顿·休斯诗歌研究”、苏晖教授“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圆满完成为目标,加上“索尔·贝娄小说研究”(刘兮颖副教授),力争对美国诗歌、小说、族裔文学作比较深入与全面的研究。

(三)以日本文学为中心的东方文学研究。

以李俄宪教授的《日本左翼文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杨建自选项目《东方文学学科的东方学渊源研究》等的完成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日本文学及其他东方国家文学的研究,恢复我学科东方文学研究的活力。

(四)以综合研究为重心的比较文学研究。

在胡亚敏所奠定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建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与实用性研究,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比较文学原始文献导读》、《中英作家影响关系研究》等研究生比较文学教材与著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探索新的路向。

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