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四稿加格子正文

合集下载

女犯调查报告

女犯调查报告

女犯调查报告女犯调查报告近年来,女性犯罪人数逐渐增加,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女犯的背景、动机和社会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女犯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女犯背景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女犯的背景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由于家庭、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女犯在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其次,家庭环境不稳定也是女犯形成的重要原因。

家庭暴力、离婚等问题对女性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经济困难也是女犯形成的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很多女犯出于经济压力而选择犯罪。

二、女犯动机分析女犯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我们发现一些常见的动机。

首先是经济利益。

女犯往往因为贪图金钱或物质享受而犯罪。

其次是心理因素。

一些女犯由于个人心理问题,如自卑、嫉妒等,导致他们对他人产生敌意,从而犯罪。

此外,一些女犯也是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恶势力、犯罪团伙等,他们在这些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女犯的社会影响女犯的增加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女犯的增加给公安机关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由于女性犯罪人数的增加,公安机关需要增加相应的人力物力来应对。

其次,女犯的增加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女性犯罪的特点是隐蔽性较强,很多女犯以非暴力的方式进行犯罪,给社会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女犯的增加也对社会道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四、解决女犯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女犯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教育。

通过提高女性的教育程度,可以提高她们的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减少犯罪的可能性。

其次,加强家庭关怀。

建立健全的家庭关系,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女性的成长至关重要。

同时,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经济困难的女性脱离贫困,减少犯罪的诱因。

此外,加强法律和执法力度也是解决女犯问题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女犯的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可以有效遏制女犯的增长势头。

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摘要]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剖析女性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关注女性犯罪,尤其是防止女性犯罪是当前综合治理、稳定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女性;犯罪;法律1 女性犯罪的特点从传统和现实来看,女性犯罪数量少;就整体而言,女性犯罪的危害性远远小于男性;女性犯罪使用暴力和再犯率低。

从笔者所在区2006年以来女性犯罪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1.1 女性犯罪主体中“三种人”犯罪突出2006年以来,该区受理的女性涉案人员有185人,其中18~40岁的中青年女性占83%以上;个体劳动者占22%;无业人员占5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有121人,占所有涉案人员的65%。

1.2 女性犯罪行为具有独立性过去,女性因其生理特点因素,属于弱势群众,她们实施犯罪行为经常依附男性或犯罪团伙,充当配角。

但近年来,女性大多是单独犯罪,即女性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该区共计受理女性涉案人员的185人中,共同犯罪的只有31人。

1.3 女性犯罪出现了新罪名近年来发生的女性犯罪案件,基本上有以下几类,一是因婚恋感情悲剧导致的杀人案及家庭邻里纠纷引发的伤人案;二是盗窃、抢劫、诈骗等案件;三是容留、介绍妇女卖淫及参与贩毒活动等案件。

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罪名,如拒不执行判决、妨害作证、非法拘禁等,应引起警惕。

2 女性犯罪原因2.1 文化程度低,法治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社会和家庭的诸多因素制约,一些妇女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往往不能接受比较完整的文化教育。

文化素质的低下加上生活面的狭小,造成这些妇女法治意识淡薄,对基本的法律常识知晓程度较低,无法运用正确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在受到不法侵害时,缺乏正确的处理手段,要么默默忍受,要么采用过激手段奋起反抗,完全没想过是否会触犯法律,是否会受到法律的惩罚,造成了诸多不该发生的遗憾后果。

2.2 思想观念扭曲,价值观错位社会的变化发展使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遭受冲击。

《女性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问题研究》范文

《女性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问题研究》范文

《女性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员进行再教育、再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女性犯罪人员尤其重要。

本文将探讨女性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问题,分析当前存在的困境和挑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提高女性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效果提供参考。

二、女性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现状1. 社区矫正制度概述社区矫正是针对犯罪人员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心理辅导、教育改造、职业技能培训等手段,帮助犯罪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对于女性犯罪人员而言,社区矫正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女性犯罪人员在心理、生理、家庭等方面与男性犯罪人员存在差异。

2. 女性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现状目前,女性犯罪人员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如矫正措施不够完善、矫正效果不显著、矫正资源分配不均等。

这些问题导致女性犯罪人员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难以顺利融入社会。

三、女性犯罪人员社区矫正的困境与挑战1. 心理问题严重女性犯罪人员往往在犯罪过程中遭受心理创伤,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矫正效果和再社会化进程。

2. 家庭因素影响大家庭是女性犯罪人员的重要生活环境,但家庭因素往往对她们的社区矫正产生负面影响。

如家庭关系紧张、经济困难等都会导致女性犯罪人员在矫正过程中出现反复。

3. 资源分配不均当前,社区矫正资源分配存在不均现象,导致部分地区的女性犯罪人员无法获得足够的矫正资源和支持。

这进一步加剧了女性犯罪人员在矫正过程中的困难。

四、改进建议1. 完善心理辅导机制针对女性犯罪人员的心理问题,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认知调整等,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

2. 加强家庭支持力度家庭是女性犯罪人员的重要支撑,应加强家庭支持力度。

通过家庭关系调适、经济援助等方式,帮助女性犯罪人员改善家庭环境,减轻家庭压力。

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浙江省十里丰监狱方勇成摘要:女性犯罪即女性实施的犯罪,它作为一种犯罪类型,并不是毫无原因而突发犯罪的。

是同其他类型的犯罪一样,受着社会客观环境和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女性基本素质,加强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净化社会空气,注意分别教育、特别是已犯罪的女性以及加强女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包括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增强女性本身的免疫力。

以此减少女性犯罪现象,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女性犯罪原因预防对策一、女性犯罪的原因(一)社会客观环境原因1. 经济体制改革对女性犯罪的影响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率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另一方面,在转换体制过程中,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给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女性经济犯罪也正是因为处于财务和经济管理位置上,利用这一可乘之机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建立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克服以前政府与企业所存在的人浮于事的现象,这样,必然因政府机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而导致大批下岗职工与工人失业。

同时,负债累累的企业必须破产,破产企业的工人安置则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这支下岗职工和失业大军中,女性由于在就业中受歧视和限制,不能和男性平等竞争造成重新安置的困难,亦造成女性生活无着,很难避免一部分人会为谋生而走上犯罪道路。

2. 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烈。

在某些领域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社会风气。

同时,某些政府高级官员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共产党的形象,而且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这种不良社会风气和腐败现象的影响下,某些女性也物欲恶性膨胀,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财富的积累,甚至不惜以身试法。

除了进行传统型的财产犯罪外,某些女性竟把从事卖淫活动作为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

3. 封建思想的残余的存在和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中国妇女在“三纲五常”制度的束缚下,在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桎梏下,颤着三寸金莲过了几千年男尊女卑的生活。

当前女性犯罪增长原因及对策

当前女性犯罪增长原因及对策

>>> 安徽法院网 -理论研讨 - 刑事审判[ 关闭 ]当前女性犯罪增长原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女性犯罪不仅在数量上日趋上升,犯罪的类型及实施暴力犯罪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对社会危害性和危害程度日趋增强。

凤阳县人民法院2009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15件20人,占受理案件数5.3%。

2010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20件26人,占受理案件数7.5%。

2011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39件45人,占受理案件数11.9%。

一是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责任和道德问题的认识模糊。

甚至一些国家公务人员,对其法律上的职权和职责也认识不清,对法律的认识不足。

三年来该院受理的女性犯罪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66人,占女性犯罪总数的72.5%,高中文化程度的25人,无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犯罪人,大多数女性对其犯罪行为存在模糊认识。

二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该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大,导致部分人员的金钱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不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钱财,而是想不劳而获,一些农村女性以及生活比较贫穷的女性为钱财而铤而走险。

女性犯罪类型中,涉及财产的案件占大多数,如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三年共受理25件,占女性犯罪的33.8%。

另外,部分女性好逸恶劳,心存一夜暴富心理,一部分犯罪分子也正是看中了其暴富心理,从而拉拢女性加入犯罪组织。

此类情况,2009年有1件、2010年2件、2011年有4件。

三是家庭原因和感情纠葛。

在面对家庭变故,特别是第三者插足破坏家庭时,许多女性往往不惜以牺牲他人的生命来捍卫家庭,从而引发血案、命案。

该院受理的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中,因感情纠葛而引发的女性犯罪2009年有2起、2010年2起、2011年有5起,分别占同类案件的3.3%、4%和8.2%。

另外,在两性恋爱关系中,许多女性往往把感情看得比男性重,很容易受到不良男性朋友的唆使、诱导而单独或共同实施作案,甚至为了所谓的爱情不惜搭上性命。

监狱学对女性犯罪与女性监狱的研究

监狱学对女性犯罪与女性监狱的研究

监狱学对女性犯罪与女性监狱的研究监狱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犯罪分子的关押、惩罚和改造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个领域中,对于女性犯罪和女性监狱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

本文将探讨监狱学对女性犯罪与女性监狱的研究情况,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女性犯罪相对较少,占全部犯罪人口的比例较低。

其次,女性犯罪的类型和性质也与男性犯罪存在差异,女性更多地参与非暴力的犯罪行为,如偷盗、欺诈等。

此外,女性犯罪的动机也较为复杂,包括经济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家庭环境等。

对于女性犯罪的原因研究表明,社会角色的压力和社会期望对女性犯罪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家庭角色对女性的性别角色定位有一定作用,一些女性出于经济压力或其他原因,可能选择从事非法活动。

另外,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性参与犯罪行为,例如,自卑感、攀比心理等都可能促使某些女性违法犯罪。

二、女性监狱的特点与挑战女性犯罪的研究对于监狱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女性犯罪的增加导致了女性监狱的发展与建设。

然而,女性监狱的特点和挑战也需要研究者们给予更多关注。

女性监狱相对于男性监狱而言,面临更多独特的问题。

首先,女性在监狱中的社会角色和心理需求不同于男性。

例如,女性犯罪者更容易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对家庭关系的培养与保持也成为关注焦点。

其次,女性监狱中的犯罪人员往往需要面对更多的性别歧视和暴力问题。

安全保障和人权保护是建设女性监狱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准确理解女性犯罪以及女性监狱的特点对于更好地进行监狱改造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近年来,监狱学对女性犯罪与女性监狱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女性犯罪的调查与统计,揭示了女性犯罪的现状与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另一方面,对女性监狱的研究着重于改善犯人的心理健康、满足其家庭和社会需求,为女性犯罪者的改造与重返社会提供支持和帮助。

此外,监狱学家们还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女罪犯调研报告

女罪犯调研报告

女罪犯调研报告女罪犯调研报告一、引言犯罪是社会治安问题中的重要一环,而女性犯罪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调研报告将着重探讨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的比例相较男性犯罪来说较低,但在近几十年来逐渐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女性犯罪主要分布在盗窃、诈骗和非法吸毒等领域。

其中,非法吸毒是女性犯罪的主要隐患之一。

三、女性犯罪的原因分析1.社会经济因素:贫困和经济压力是女性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由于特定周期内的物价上涨,很多无业或低收入的女性为了满足日常开支,选择靠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2.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女性犯罪分子存在心理问题,如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等,这些因素使得她们更容易被犯罪行为所吸引。

3.家庭环境:部分女性犯罪分子的家庭环境欠佳,可能存在家庭矛盾、虐待等问题。

这样的不良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少女染上不良社会习惯,进而沦为犯罪分子。

4.社会文化因素:某些社会文化因素也与女性犯罪的增加有关。

比如对女性职业歧视、性别不平等等社会现象,往往使得女性产生反叛心态,倾向于选择非法手段来达到目的。

四、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策略1.教育宣传:通过教育手段,向女性群体普及法律和道德知识,提高她们的法律素养和道德观念。

2.心理辅导: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女性犯罪分子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她们恢复正常心态,重新融入社会。

3.社会援助:对经济贫困的女性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援助,减少因经济压力引发的非法活动。

4.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帮助有问题的家庭改善家庭环境,降低少女沦为犯罪分子的风险。

5.社会公平与合理性:加大对女性的权益保护力度,减少对女性的社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营造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

五、结论女性犯罪虽然相对较低,但其现状和潜在风险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援助和加强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和公平的社会环境。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然而,女性犯罪现象也逐渐呈上升趋势。

女性犯罪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我们该如何应对和解决女性犯罪现象呢?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犯罪原因、预防和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很多,既有财产犯罪,比如盗窃、诈骗等,也有暴力犯罪,比如杀人、伤人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犯罪也成为女性犯罪的一大类型,如网络诈骗、传销等。

此外,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不少女性也参与到了毒品犯罪中。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的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分析。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等。

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自闭、孤独等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包括家庭、感情等问题;经济问题包括失业、贫穷等问题。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歧视、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等。

性别歧视是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女性因为受到歧视和排斥而选择犯罪;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女性应该是柔弱、顺从的,这种观念无疑会对女性的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预防和应对措施预防和应对女性犯罪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首先,应该从个人着手,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技能,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和经济问题。

其次,需要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和宣传,弘扬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社会价值观念,消除性别歧视现象。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女性犯罪的重要手段。

最后,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女性犯罪的处罚力度和惩治力度。

四、结语女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既需要个人的自我保护,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女性应该在承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社会应该积极消除性别歧视现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平等性,切实保护女性的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比过去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相应地,女性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仅犯罪数量增加,而且涉及的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行为后果具有日益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

本文从女性犯罪的数量、犯罪结构分析入手详尽概括了当前女性犯罪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更从社会、家庭、女性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据此提出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财产犯罪;犯罪现状;犯罪多样化;犯罪所谓女性犯罪,是相对于男性犯罪而言,是指由女性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是犯罪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旧制度逐渐被取缔,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了建设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

在我们看到女性在建设社会所起进步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即女性犯罪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女性犯罪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犯罪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而且犯罪手段更加狡猾和隐蔽。

这就需要研究女性犯罪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对策,以此来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一)女性犯罪的数量变化建国以来女性犯罪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犯罪数量上。

在所有刑事犯罪中,新中国成立后,50 - 70年代,女性犯罪一直占罪犯总数的2%左右;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女性犯罪显著增加,在犯罪总数增加的同时,女性罪犯所占比例由70年代以前的2%上升到80年代的3%、90年代的5%左右,现在则高达10 - 20 %。

2002年以后,全国女犯收押数上升一倍多。

可见,女性犯罪成上升趋势,而且增长迅速。

(二)女性犯罪类型结构特点1、女性犯罪以财产犯罪为首位目前,财产犯罪在我国女性犯罪中居首位。

女性犯罪人为了满足其享乐欲望以及对物质生活的畸形需要,抛弃了法律伦理道德观念,利用各种非法的、不道德的手段获取财物。

在侵犯财产犯罪中,以利用隐蔽手段犯罪的盗窃罪占绝大多数,诈骗犯罪占相当的比例,卖淫犯罪也不在少数,这些非法获取财产的手段不仅体现了女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和女性犯罪人的享乐心理,更体现出财产犯罪在女性犯罪中占有重要地位。

2、女性犯罪多涉及性犯罪女性犯罪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满足享乐欲望和对物质生活的畸形需要。

女性犯罪人利用天生的本钱,出卖色相和肉体来获得金钱,从而满足她们糜烂奢华的生活。

而且由于女性的软弱性和卖淫的高收益,很多黑恶势力通过胁迫卖淫女卖淫抽头渔利来获得生存的空间。

2005年,在绥芬河市,哈尔滨铁路警方打掉了一个胁迫组织妇女卖淫8年的“曹氏三姐妹”家族式犯罪团伙,这个团伙多年来曾引诱、胁迫、容留多名未成年少女卖淫,并以扣押工资、证件和暴力手段,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影响十分恶劣。

由此可见,性犯罪在女性犯罪中占重要地位。

3、女性犯罪中暴力犯罪成增多趋势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女性都是温柔善良的,但现在女性犯罪越来越多的带有暴力色彩,有的甚至手段残忍,在暴力犯罪中起主要作用。

目前我国女性犯罪中暴力犯罪已经占有较大比例。

参加暴力犯罪的女性被告人往往占女性被告人总人数的25 % 左右。

据山东省女子监狱资料显示,这所监狱在押的女犯中,暴力型罪犯人数接近一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且70%以上伤害的对象为丈夫、子女或其他亲人。

4、犯罪类型开始多样化女性犯罪类型主要是财产犯罪、性犯罪和暴力犯罪。

但是最近几年来,女性犯罪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开始涉及贪污、贿赂、抢劫、贩毒、走私等以前没有或者很少涉及的犯罪领域。

(三)女性犯罪在犯罪手段和方式上的特点1、犯罪方式的隐蔽性女性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限制了其犯罪的手段。

在犯罪手段上,女性犯罪具有不诚实性,男性犯罪具有暴力性,何兹说过;“大体而言,女性犯罪除杀婴外,具有卑劣与不诚实性,远比残酷性更多。

”。

在很多案件中,女性利用自己的生理弱点,假装弱小,降低受害的戒心,乘机犯罪。

2、犯罪方式的从属性就男女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女性犯罪方式还具有从属性。

女性由于生理方面比较弱势,身体不如男性强健,对男性有较强的依附心理。

如在很多共同犯罪和团伙犯罪中女性犯罪人一般依靠男性为靠山,通过男性为主犯,自己协助的方式进行犯罪,为男性犯罪提供便利。

(四)女性犯罪人的主体特点1、女性犯罪人的年龄结构特点(1)成年妇女占很大比例女性犯罪人中成年妇女占很大比例,据2003年至2007年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资料显示,25 - 45岁的女性在女性犯罪的主体中每年都占总人数的50 %以上,在2003年甚至占了80%以上。

成年妇女往往涉入社会多年,对社会的阴暗面有很深的认识,受到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往往要比年轻女性严重的多,导致有些成年妇女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奢华生活的向往高于年轻女性,为了追求钱财不惜铤而走险去犯罪。

而且,成年妇女大多数是已婚的,如若发生家庭暴力,她们就是家庭暴力的主要侵犯对象,一些女性在受到家庭暴力侵犯时,在无法忍受后会采用极端的手段进行报复,这样就会引起犯罪。

(2)年龄呈低龄化趋势目前犯罪主体一直有低龄化趋向,女性犯罪也不例外。

根据北京市朝阳法院少年法庭调研资料显示,2001年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76 件221 人中少女犯罪为3人;2002年140件176人,少女犯罪16人;2003年214件362人,少女犯罪25人;2004年230 件397人,少女犯罪为26人。

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导致女性相较男性而言比较早熟,体质孱弱,思想比较单纯,而且在我国封建残余陋习的影响下很多年轻女性在受到很少或没受到教育后就很早就步入社会,因为其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教唆、诱骗,走向犯罪道路。

2、女性犯罪人的受教育程度因为我国历史和社会等因素影响,很多女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女性往往得不到系统的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

导致了有的女性文化水平较低且不懂得法律的状况,当她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不懂得采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是采用过激手段,或是容易被人威胁利用,实施犯罪行为。

据厦门市湖里区法院2007年审理的女性犯罪案件的情况显示,在68名女性被告中,文盲5人、初小文化49人、高中文化11人、大专文化3人,文化较低女性犯罪人数的占总人数的80% 。

(五)不同地域女性犯罪特点1、城市女性犯罪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提高,城市女性犯罪现象也在逐渐增多,犯罪方式主要是盗窃、诈骗、卖淫、抢劫、诽谤、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

城市女性在步入社会,地位和机会均等的同时,又常常看不起与自己同性别的人。

同一部门、公司的女性之间往往明争暗斗,以至于发展到极端,导致毁谤侮辱中伤乃至伤害行为的发生。

2、农村女性犯罪目前农村女性犯罪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农村人口远多于城市人口。

由于历史和习俗影响,农村受封建思想影响远高于城市,重男轻女和夫权主义严重,而且农村的物质文化条件远逊与城市,这就使农村人口尤其是女性的受教育、识法程度较低,对物质生活追求欲望强烈。

这些间接影响了农村女性犯罪的发生。

3、城市外来女性犯罪城市外来人口是相对于城市常住人口而言的,是指离开常住地到城市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

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仅为19.8%。

截至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61 个,城镇人口达到5.9亿。

庞大的外来人口基数必然导致外来女性犯罪成为了城市女性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中国的流动人口已达1.4亿人,其中以农业人口和欠发达地区人口为主,主要流向是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

这些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目的是追求金钱和更好的生活,如若走偏了追求方向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很可能引发犯罪。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一)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思想侵入中国,我国女性得到进一步解放,社会急剧转型。

包括拜金、享乐等腐朽思想,其中以城市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很多城市女性迷失在物欲横流的城市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不合实际的金钱和享乐需求,用非法的的手段来获取财物,以致走向犯罪。

由于市场经济的大形势,很多落后的国有企业纷纷破产,导致了社会之中下岗无业的人口增多,在这批人中,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能力、依附性和性别因素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处于劣势,另外,突然失去工作和生活来源,下岗的女性往往会身处困境。

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和或不放弃过去安逸的生活,一些女性走上了盗窃、诈骗、抢劫及卖淫的犯罪道路。

尤其女性犯罪中的贪污、受贿等犯罪发案数量增多,而且数额越来越大。

原总参管理局北极寺干休所的王彩云贪污一案,担任会计的王彩云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达31.8万元,而这些赃款被用来满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

另外由于城市化以及人口流动加大,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

流动人口事实上处于一种“匿名”状态,即使做了违法犯罪的勾当,也不会被熟人知道。

人的道德羞耻感由此淡薄,长年积累,最终导致道德羞耻感、社会良知的丧失,干起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也就无所顾忌。

正如一些卖淫女说:“如果在本地,绝不会干这种事。

”此外,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盲目的追求账目上的财产数字和保护当地居民的片面利益,导致有的非法行业在本地畸形发展。

例如:玉溪市红塔区葫芦商贸园社区为了使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和社区及周边旅馆业的发展,该社区出租屋大多被出租给卖淫女,再加上政府对此情况的放任使该社区迅速发展成一个卖淫团伙集聚的窝点,一度达到68家之多,不仅影响到了红塔区的道德风气,也对其社会形象造成了损害。

(二)家庭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不健康文化的渗入,二奶、小三等现象日益蔓延,致使无数的家庭陷入了危机,女性成为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女性对情感十分重视,自身感情受伤后,往往就会因爱成恨,对伤害她的人采取报复行为,甚至不惜以身犯法。

另一方面,受我国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地位普遍较低,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和性格的弱点,使女性成为了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一些女性在遭受暴力、虐待后极易采取极端手段进行报复,从而导致了犯罪的发生。

此外,残缺的家庭结构,如父母离异、父母亡故,使孩子缺乏家庭的关爱,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教唆,这一点在女性犯罪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女性青少年由于失去了家庭的护佑,不仅成为被害者的可能性增加,受不良教唆成为犯罪人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致使目前女性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

(三)自身生理因素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提出“女性的月经对犯罪行为有影响。

”很多女性犯罪发生在月经期、生育期、更年期。

在这段期间,女性容易烦躁和产生攻击性,如果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女性再被刺激或诱骗就容易引发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