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合集下载

国务院正式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 收字8105个

国务院正式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 收字8105个

国务院正式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笆、燎、芍等103个字不再是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汉字;名字里有“甦”“喆”等45个异体字的人今后不用发愁了,因为这45个字“转正”为规范字进入字库,今后可以在电脑上拼写和打印出来了;曾公开征求意见,拟对字形进行微调的44个字不改了……昨天,历时12年、修改90余稿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公布,这是继1986年《简化字总表》发布后,对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又一次重大规范。

以进入《字表》的8105个规范汉字为基础和借鉴,公安部正在制定“姓名用字字库”,以避免用生僻字起名带来的不必要麻烦。

一级字表改了103个字《字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

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

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常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按照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启用的语文新课标,中小学生在9年内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即《字表》中的一级字表。

与原来使用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相比,有103个字发生了改变——笆、燎、芍、荠、翁等103个字被挪出一级字表,进入二三级字表;黯、峨、汝、妃、戌等103个字首次进入一级字表,成为小学和初中生的课程内容。

“甦”“喆”等45个异体字转正名字里有“甦”、“喆”等生僻字的人都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因为汉字字库里没有这些字,他们的名字在电脑上拼写不出来,在办理从身份证到信用卡时都需要临时造字,或干脆无法显示。

但是,昨天公布的《字表》对45个异体字“转正”,让它们成为正式的规范字。

这些字中既有甦、淼、喆、闫、堃等百姓常用在姓名中的字,也有挼、吒、皙、蹚等曾经是其他汉字的异体字,如今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已经发展出独立意义的字。

怎样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

怎样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

望将所有可以代表 中国出版水平的精品书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 出版业同仁的鼎立(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 的努力。” ②“当时的汉藏关系中有什么传诵千古的佳话。 “后边又有“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 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颂。” 前后用 了两个不同词。后者不对。又例:他曾写下“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千古传颂 (应为“诵”)的咏梅绝唱。”这里“传颂”的 “颂”应为“诵”。
3.未使用异形词的推荐词形 ①她揉了揉睡眼惺松的睡眼。(亦应改 句子:她揉了揉惺松睡眼。) ②他和朋友一起去吃夜消。 “惺松”“夜消”都是第一批异形词整 理表中的非推荐词形,应该用推荐词形 “惺忪”“夜宵” 2002年7月由教育部、 国家语委、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 局、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 布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共338 组)的通知,要求使用推荐词形。
⑤赵孟頫。(因为是人名,保留原来的异体字“頫”。但偏旁 “頁”应当简化为“页”)。《现汉》一处把“頫”作为“俯”的 异体字,另一处用简化字“兆页”为字头,释文:“用于人名, 赵孟兆页,元朝书画家。”“兆页”是 偏旁类推简化字,最近国 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列有这个字,并说明“兆页” 用于人名,但偏旁“頁”应简化作“页”。 ⑥癥瘕积聚。“癥”应为简化字。检查中医书发现大多“症瘕” 的“症”都用繁体字,这是不对的。《现汉》“症”字注释:读 zheng{第一声),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如“症瘕”。读 zheng(第四声)是疾病的意思,如:病症,症状,对症下药,不 治之症。 《辞海》有“症瘕”词条:结块不易推动,痛有定处为 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其中“症”都是用简化字。 ⑦有一套参 评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的大型丛书《星火燎原》, 其中第20集勒口的文字(责任编辑,设计人员姓名等)都用繁体 字。 全书都是简化字排版,唯独勒口用繁体字,可能是美术编辑 喜欢用繁体字,但是破坏了整个书的设计风格。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知识问答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知识问答

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知识问答1.什么是“三类城市”?答:“三类城市”指县及县级市城区(“一类城市”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城区;“二类城市”指地级市城区、州政府所在城区的城市和一类城市所辖郊区县政府所在地城区)。

2.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目的是什么?答: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在本世纪初“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目标,以城市为重点,带动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达到较高的规范化水平。

3.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在哪些领域?答: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是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即四大领域。

评估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学校的基础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和主要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以带动整个城市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4.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综合管理,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构、管理措施、法制建设、宣传工作等。

二是普及普通话,包括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普及普通话的制度、措施和公务、教育教学、媒体宣传、服务用语情况以及公务员、教师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相关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公共服务行业的特定岗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三是社会用字管理,包括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影视、公共服务行业用字规范化的制度、措施,以及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出版物、影视屏幕、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用字。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哪一年颁布并施行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

从200l年l月1日起施行。

6.《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哪一年颁布并实施的?答:《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由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2011年11月24日通过,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语言文字常识问答(20项)

语言文字常识问答(20项)

语言文字常识问答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有哪三要素?答: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的三个要素是:词汇、语音和语法。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答: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国家通用文字是规范汉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九届人民大常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是什么时候实施的?答:《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由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8月25日通过,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5.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指的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6.什么是二简字?答: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77年12月20日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简称二简字。

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7.什么是异体字?答: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异体字是相对于正体字而言的。

8.什么是繁体字?答:繁体字俗称深笔字,是与简化字对应的用以特指原有的笔画比简体字多的一套书体。

9.不规范汉字通常包括哪些汉字?答: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生造字和残缺字。

10.《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发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是什么时候颁布的?答:2012年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这标志着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国家语言生活的建设和管理将达到新的高度。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百题问答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百题问答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百题问答灵隐街道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百题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2.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哪个机构?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3.我国宪法对语言文字工作有何规定?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何意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5. 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一词是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上确定指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

在那次文字改革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张若奚作了《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的报告,在报告中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首次提出了普通话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教育部确定了这一定义:"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炉45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炉45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炉45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炉 45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昨天,经过十多年时光打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炉,今后我国通用规范汉字总数为8105个,其中收录了“闫”等226个简化字,“淼”等45个异体字升级为规范字。

该字表2009年公开征求意见时,曾因改变44个汉字的字形、笔画引发争议,昨日公布的正式字表中,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字形调整的附表被取消。

常用字共3500个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堪称是50多年规范汉字的优化整合。

该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历经十余年。

该字表整合了1955年以来的多个文件,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

新公布的字表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

其中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据介绍,一、二级字表通过语料库统计和人工干预方法,主要依据字的使用度进行定量、收字和分级。

三级字表主要通过向有关部门和群众征集用字等方法,收录音义俱全且有一定使用度的字。

比“2009版”减少195个字2009年,该字表征求意见时,共收录了8300个字,而昨日发布的正式字表比“2009版”减少了195个字,收录8105个字。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教授陈双新分析,缩水的195个字应该都是三级字,原因是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些人对三级字中某些字的通用度提出看法,课题组重新审查和严格把握后删除了这一百多个字。

该表对目前存在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之外的类推简化字进行了严格甄别,仅收录了符合该表收字原则且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闫”等226个简化字,还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皙”、“喆”、“淼”等45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8105个最新《通用规范汉字》

8105个最新《通用规范汉字》

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曾公开《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共有8300个字,与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相比,征求意见稿增加了1300个字。

国务院已于2013年6月5日同意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并于今天在中国政府网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

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该表是在整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的基础上制定。

一、二级字表通过语料库统计和人工干预方法,主要依据字的使用度进行定量、收字和分级。

三级字表主要通过向有关部门和群众征集用字等方法,收录音义俱全且有一定使用度的字。

该表对社会上出现的在《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之外的类推简化字进行了严格甄别,仅收录了符合该表收字原则且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闫”等226个简化字。

该表在以往相关规范文件对异体字调整的基础上,又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皙、喆、淼”等45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为方便使用,该表后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两个附表。

通知指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该表可根据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必要补充和调整。

中国语言文字概况

中国语言文字概况

中国语言文字概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

根据学术界通常的说法,有80种以上语言,30种左右文字。

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我国除占总人口91.51%的汉族使用汉语外,有些少数民族也转用或兼用汉语。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汉语方言通常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

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北方方言分为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四个次方言。

除汉族外,我国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9%。

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许多人转用或兼用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不同的语言。

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语言的系属来看,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分为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

属于藏缅语族的有藏、嘉戎、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傈僳、哈尼、拉祜、白、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语言;属于苗瑶语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语言;属于壮侗语族的有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仡佬等语言。

阿尔泰语系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

属于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保安等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图佤等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发[2013]23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3.06.05
【实施日期】2013.06.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国发〔2013〕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现予公布。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

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国务院
2013年6月5日
通用规范汉字表
目录
说明
一级字表
二级字表
三级字表
附件:1.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
2.《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
说明
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

二、本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

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

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三、本表在整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的基础上制定。

一、二级字表通过语料库统计和人工干预方法,主要依据字的使用度进行定量、收字和分级。

三级字表主要通过向有关部门和群众征集用字等方法,收录音义俱全且有一定使用度的字。

四、本表一、二级字表的研制,主要使用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收录1919-2002年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等三大类的55个学科门类的语料,9100万字符)、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收录2001-2002年15种报刊的语料,3.5亿字符)、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收录1951-2003年中小学通用教材及科普读物的语料,518万字符)、儿童文学语料库(收录1949-2007年适合义务教育第一、二学段阅读的儿童文学的语料,570万字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新华字典》(第十版),参考了其他语料库和工具书。

五、本表三级字的具体来源是:(1)姓氏人名用字,主要来源于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18省市抽样统计姓氏人名用字、公安部提供的姓氏用字及部分人名用字、群众提供的姓氏人名用字、一些古代姓氏用字和有影响的古代人名用字; (2)地名用字,主要来源于民政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乡镇以上地名用字、部分村级地名和部分自然实体名称的用字、主要汉语工具书中标明为“地名”的用字;(3)科学技术术语用字,主要来源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提供的56个门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提供的33个门类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术语用字;(4)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用字,主要来源于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语料库(收录1949-2008年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和普及性文言文的语料,65万字符)。

六、本表对社会上出现的在《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之外的类推简化字进行了严格甄别,仅收录了符合本表收字原则且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闫、(钅+仑)、(兆+页)”等226个简化字。

七、本表在以往相关规范文件对异体字调整的基础上,又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皙、喆、淼、昇、邨”等45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八、本表的字形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定,字序遵循《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的规定。

九、为方便使用,本表后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两个附表。

十、本表可根据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必要补充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