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五篇)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为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卫生消毒制度:一、学校公共卫生消毒1.各班每天按时打扫好自己所属区域的清洁卫生并随时保持,重点做好早、中、晚三时段保持。
2.学校食堂负责水房的卫生清扫。
用84消毒液没周一次,由李轻松负责协调。
3、校园公共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由看康卫民负责。
4.食堂环境及食堂外消毒由炊事员负责用消毒液消毒。
二、厕所消毒1.厕所用石灰消毒,夏季每周两次(周一、周四早上清扫后),冬季每周一次(周一早上清扫后)。
2.化粪池用生石灰覆盖。
____天气热时用灭蝇药等杀灭蚊蝇幼虫。
4.厕所等消毒由谢小军负责。
三、垃圾池消毒1.夏季每周一次撒上生石灰。
2.夏季每周用灭蝇药喷洒一次。
3.垃圾池等消毒由王召藴负责。
四、饮用水消毒饮用水消毒按要求进行,由康卫民负责。
五、学生宿舍卫生消毒1.学生每天打扫好室内卫生,管理员负责打扫好宿舍前后的环境卫生,学生起床后整理好床铺,摆放好日常用品。
2.学生宿舍开门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3.学生每月必须换洗被面、枕套等用品一次。
4.宿舍管理员每周五必须用84消毒液对室内消毒一次。
5.学生洗脸巾等日常用具每两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
6.学生被褥可自己用(阳光)紫外线照射消毒。
六、附则1.总务后勤必须保证消毒药品、用具。
2.消毒人员必须严格消毒流程,不留消毒死角,每次消毒后必须作好消毒记录。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二)是指学校针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消毒的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感染。
以下是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定期消毒:学校根据卫生和疫情防控需求,制定消毒计划,并按照规定周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常见的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食堂、卫生间等。
2. 清洁和消毒物品:学校提供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物品,如洗手液、消毒液、湿巾等,供教职员工和学生使用。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实施传染病防控,特制定本制度。
一、开窗通风制度1.根据《学校教室通风卫生标准》,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场所每小时需要通风换气。
根据不同季节和天气,确定通风方式和频率。
天气温暖时,最好全天打开窗户;天气寒冷时,最好在上课前和课间休息时打开教室和走廊的窗户。
2.各班级设立卫生委员,专人做好教室门窗开关通气工作,并负责做好记录,每周交校医室检查。
3.食堂、专用实验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应指定专人负责开窗通风,并做好记录。
4.学校每天对各班教室、各专用教室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纳入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二、消毒系统1.学校应根据需要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84消毒液等,配齐脸盆、水桶、抹布等工具。
2.学校应定期和不定期加强对师生消毒知识、消毒器具使用和操作要点的培训,并根据不同季节向学生宣传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3.发现一例传染或疑似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让其回家休息、治疗或直接送往医院。
病人所在教室用5%含氯消毒剂彻底对地面、桌面、门把手、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紫外线照射对空气进行消毒。
4.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和教师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班级进行彻底消毒。
例如,应使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洗各种电器和用品,将不防潮的物品暴露在阳光下,加强室内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
经老师同意,隔离和治疗结束后,患者可以返回医院。
5.对患者(传染病)所在班级和与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要进行检疫。
隔离和观察检疫期间学生不许串班,取消大型集会活动,检疫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
6.不明原因高烧、腹泻的学生应在隔离室或卫生室等待医院。
7.教师员工在家中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卫生室,以便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学校教室和宿舍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公共区域主要是自然通风。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为确保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应建立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公共场所包括校园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
下面就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作出详细说明。
一、公共场所通风制度1.制定通风计划学校应制定一份公共场所通风计划,根据不同场所的使用情况和天气变化,科学合理地安排通风时间和方式。
针对部分场所无法实现自然通风的情况,如包裹密闭的空调教室等,需开启教室内的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操作,保证教室内空气流通。
2.科学确定通风方式学校室外环境及天气情况、室内温度、实际使用情况等因素均应纳入考虑范畴。
在温度适宜、气流可靠的情况下,推荐采用自然通风,确保教室内外温差不至于过大,以免影响学生听课和生活。
在不宜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如寒冷、潮湿天气,可进行间歇通风或慢性通风,确保教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积聚和交叉感染。
3.实施通风常规在公共场所使用过程中,应遵循通风常规。
对于室内一定时间内断续使用的房间,如会议室、图书馆等,要求使用者结束后立即开启室内窗户进行通风。
对于教学楼、实验楼等室内需要连续使用的房间,应进行周期性通风,保障空气质量和师生健康。
二、公共场所消毒制度1.消毒频率消毒频率应根据公共场所使用频率和人流量而定,建议每天对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对于人流较大、使用频繁的地方,如餐饮厨房、实验室、公共浴室等,建议每天坚持进行2次消毒。
2.采取消毒方式学校应定期更新消毒药剂,采取有效的消毒方式。
推荐消毒方式包括擦拭、雾化、喷雾等消毒方法。
对于塑料、玻璃、金属等物品表面,可采用擦拭消毒,对于室内消毒,可利用雾化、喷雾等方式,使空气、墙角等易被忽略的部位也得到充分消毒,从而达到消毒效果的全面和彻底。
3.消毒药品具体要求学校应采用政府规定的消毒药品,严格按照消毒药品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消毒药品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并依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浓度、时间等要求来安排使用,以确保药物的杀菌效果。
体育馆通风、消毒制度

体育馆通风、消毒制度
1. 背景
体育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为了保障参与者的健康安全,需要
制定相应的通风、消毒制度。
本文档旨在规范体育馆的通风、消毒
措施,以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给所有使用者。
2. 通风措施
- 定期开启门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 使用合适的通风设备,如空气净化器、排风扇等,以提高通
风效果。
- 在场馆使用高峰期,适当增强通风频率,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3. 消毒措施
- 每天定期对体育馆内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包括触摸频率较
高的门把手、扶手、椅子等。
- 消毒使用具备杀菌效果的专业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 针对体育器材和器械,要求参与者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并定期对其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
4. 具体操作细则
- 制定详细的通风、消毒操作手册,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 人员需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
- 配置专门的通风、消毒设备及相关工具,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5. 监督与评估
- 指定专人负责监督通风、消毒工作的实施情况。
- 定期进行体育馆通风、消毒的质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紧急情况处理
- 在发生疫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如加强通风频率、增加消毒次数等。
- 配备紧急情况处理方案,包括疏散方案、协调与沟通机制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以上为体育馆通风、消毒制度的相关内容。
希望能够对体育馆
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确保使用者的健康与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 引言公共场所是指人们频繁出入的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公共场所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重点区域,因此在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提供有效的消毒措施和操作方法,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与健康。
2. 目的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止公共场所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增强公众对场所的信任感。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4. 责任和义务4.1 落实责任•公共场所管理者应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分工,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每个公共场所应指定专人负责消毒管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配合。
4.2 定期培训•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操作规范和流程。
•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员工的消毒意识和技能。
4.3 消毒记录•公共场所应建立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消毒方式。
•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半年,并可供监管部门查阅。
5. 消毒措施5.1 消毒频率•公共场所应根据人流密度和使用频率,设置合理的消毒频率。
•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并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消毒。
5.2 消毒产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产品。
•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
5.3 消毒区域•高风险区域(如厕所、厨房、休息区)应加强消毒频率,特别注意清洁和消毒。
•隔离区域(如隔离病房、隔离观察区)应定时进行彻底的消毒。
5.4 消毒方式•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包括喷洒、擦拭、紫外线照射等。
6. 操作指引6.1 消毒前准备•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准备好所需的消毒产品和工具。
6.2 消毒程序1.清洁:用清水清洗消毒对象,去除表面污物。
2.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确保充分杀灭病菌。
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

在一些场合,人们可能过于依赖空调等设备,忽视了自然通风的重要性。
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
可能存在消毒液配比不当、消毒时间不足等问题,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对未来改进的建议和展望
增加清洁频次
应加强监督力度,确保各区域 清洁及时。
强调通风的重要性
在人员密集的场合,应尽可能多 地打开窗户、门等,保证空气流 通。
培训与考核
对消毒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消 毒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同时对其 工作成果进行考核,以保证消毒效 果。
THANK YOU.
01
通过定期清理,保持了设施的清洁卫生,减少了细菌和病毒的
传播。
通风制度
02
通过合理地打开门窗和运用空调设备,保证了室内空气流通,
有效降低了病菌浓度。
消毒制度
03
实施定期消毒,杀灭了大量细菌和病毒,保护了使用者安全。
制度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清洁制度落实不彻底
可能由于人手不足或监督不到位,导致部分区域清洁不及时。
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的执行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及企 业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
制度执行监督与考核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 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企业应制定考核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不符合 制度要求的行为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05
总结
制度优势与成效
清洁制度
每月清洁
每月对空调出风口、窗帘等设施进行清洁,保 持空气流通。
清洁区域和设施
办公区域
保持桌面、椅子和电脑等设施表面清洁,无灰尘 和杂物。
公共场所
保持大厅、走廊和卫生间等场所地面、墙面和设 施洁净。
空气消杀制度

空气消杀制度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提高空气质量,特制定本空气消杀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医疗机构、学校、酒店、商场等室内环境的空气消杀工作。
三、责任主体1. 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空气消杀工作,并确保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空气消杀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空气消杀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
四、空气消杀方法1. 物理方法:包括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2.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熏蒸等。
3. 生物方法:包括使用空气净化植物、微生物制剂等。
五、空气消杀频次1. 一般情况下,每天应进行至少一次的空气消杀。
2. 在疫情、季节性流感等特殊情况下,应加大空气消杀频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医疗机构、学校等特殊场所应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空气消杀。
六、空气消杀记录1. 各使用单位应建立空气消杀记录台账,详细记录消杀时间、地点、人员、设备、药品等信息。
2. 空气消杀记录应真实、完整、可追溯。
七、监督检查1. 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空气消杀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 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空气消杀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八、应急处理1. 发生空气污染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并配合做好调查和处理工作。
九、宣传教育1. 各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空气消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定期举办空气消杀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卫生监督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另行制定补充规定。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保障人们的健康,提高空气质量。
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制度

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制度为贯彻落实《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确保公共服务场所空气流通,制定本规范。
一、作业人员要求: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并满足如下条件:1、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2、作业人员要佩戴相关防护用具作业。
3、作业人员要熟悉空调系统设置情况(系统类型、风管材料、尺寸设备部件构成、位置等)以免发生事故,或损坏设备。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谨堆放无关物品。
三、空调通风系统清洗部位主要包括:中空调系统中空气循环所涉及到的全部设备部件及与之相关的部位。
——风管: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设备和部件:空气处理机组、冷凝水盘、表面换热器、风机箱、过滤器风口等——空调冷却水塔四、具体清洗项目及周期:1、对新风口、排风口,每两周擦拭一次。
2、对过滤器、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3、盘管过滤网在运行期间,每个月举行洗濯一次。
4、机组过滤网在运行期间,每三个月举行洗濯一次。
5、针对冷凝水盘,每次换季开机前,进行擦拭一次。
6、送风、回风风机。
每次换季开机前针对送风回风风机举行洗濯和加油保养一次。
7、机房每周举行清扫,机房内部禁止寄存其它物品。
8、冷却塔:每次换季开机前针对冷却塔举行洗濯和加油保养一次,针对冷却塔填料破损举行及时更换。
五、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他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六、洗濯备案。
所有洗濯消毒作业在完成后都要填表记录。
注明洗濯设备编号、放置地点、洗濯消毒人、洗濯时间及必要的备注信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为切实预防学校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把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开窗通风制度
1.按照《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规定,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场所每小时需要通风与换气。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2.各班级由班主任做好教室门窗开关通气工作,并负责做好记录,每周政教处检查。
3.食堂、专用功能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指定专人负责开窗通风工作,并做好记录。
4.学校每天对各班教室、各专用教室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纳入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二、消毒制度
1.学校应根据需要配备84消毒液、75%酒精等,配齐脸盆、水桶、抹布等工具。
2.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加强师生消毒知识、消毒器具使用与操作要点的培训,根据不同季节向学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相关知识。
3.发现一例传染或疑似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让其回家休息、治疗或直接送往医院。
病人所在教室用5%含氯消毒剂彻底对地面、桌面、门把手、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紫外线照射对空气进行消毒。
4.学生及教师患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要进行彻底消毒。
如各种用具和用品都要用消毒水浸泡或擦洗,不耐湿物品要用
日光曝晒,加强室内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
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诊治医院开据疾病痊愈、解除隔离证明,在经校长同意后方可回校。
5.对患者(传染病)所在班级和与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要进行检疫。
隔离和观察检疫期间学生不许串班,取消大型集会活动,检疫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
6.对原因不明的高热、咳嗽、腹泻的学生,在隔离室或卫生室内等待医院来接诊。
7.教师员工在家中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领,以便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