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事迹.doc

合集下载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范文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范文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中国核潜艇之父,以下是分享的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获奖名片】誓言无声【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介绍】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感动人物黄旭华的事迹_描写作文

感动人物黄旭华的事迹_描写作文

感动人物黄旭华的事迹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他身处惊叹骇浪的时代,肯于唛头苦干,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黄旭华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感动人物黄旭华的事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黄旭华——隐姓埋名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1/ 5【事迹介绍】: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xx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2019年中考议论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19年中考议论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xx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20xx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中考议论文热点素材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中考议论文热点素材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20xx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Biblioteka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xx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中国核潜艇之父,以下是520作文网分享的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的事迹简介【获奖名片】誓言无声【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介绍】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

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

黄旭华,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的故事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

黄旭华是我国著名的功勋科学家,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和奋斗,但也充满了荣耀和成就。

他的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传奇,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黄旭华的成长与奋斗黄旭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便饱读诗书,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天赋。

然而,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局限,他的学业并不顺利。

但是,黄旭华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钻研。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入了著名高校,展开了自己的科学之路。

在大学期间,黄旭华展现出了非凡的科研才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科研人员。

他不断攻关,不断创新,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功勋科学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持和努力。

二、黄旭华的科研成就黄旭华以其杰出的科研成就,成为了我国科技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他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谱写出伟大的篇章。

其中,他在某一领域的突破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壮举,更被誉为是改变了世界的一次重大科学发现。

他在这个领域的成就,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被誉为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一代伟人。

三、总结与回顾黄旭华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的历史。

他不仅拥有着非凡的科研才华,更拥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就一定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在这个主题中,黄旭华所展现出的才华和勇气,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篇传记,更是一部奋斗史诗,一部充满了激励和感动的传奇。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英雄,也给了我们无尽的启迪和勇气。

于是,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就可以回顾黄旭华的故事,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黄旭华的故事

黄旭华的故事

那是1958年的一个春天,32岁的黄旭华连行李都没带就前往北京。

到了北京才知道,这次的任务是研制核潜艇。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肩负着保护核武和实现二次核打击的重要任务。

某种程度上,核潜艇的战略意义甚至在航母之上。

正因为此,核潜艇被军事大国纷纷列为顶级机密。

中国的核潜艇事业是真正地从零开始。

顶尖的科研难度,意味着严苛的保密要求。

年轻的黄旭华很清楚,“保密”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他没有来得及跟父母家人告别,就仿佛人间蒸发一般,从亲友们的身边消失了。

黄旭华的故事黄旭华和战友们从此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扎了根。

为了保密,岛上不通邮,不通电话,只有经过伪装的民船偶尔会靠岸送给养和信件。

每次父母来信,问得最多的就是到北京去干什么工作?在北京哪一个单位?面对父母的关心,黄旭华只能在夜里对着信纸发呆。

筚路蓝缕——一把算盘造潜艇黄旭华出身医生家庭,如果没有意外,他本来也会成为一名医生。

但在躲避日军飞机轰炸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就算当医生,一辈子又能救活多少人?而日本侵略者轻易就能炸死成百上千的国人。

于是黄旭华发誓,一定要造出最强大的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国家,这才投身船舶事业。

然而核潜艇的研制何其艰难?一艘核潜艇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

艇内仅控制阀门就有一万多个,各种仪表达到几千个,制造工艺之复杂堪比登天。

但黄旭华和团队的成员们缺乏计算机支持,只能靠手里原始的算盘与计算尺,与这些天文数字展开激烈的战斗。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忘我付出下,196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这在世界核潜艇史上也是罕见的高速度,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以身犯险——总设计师深潜第一人弹指间,30年过去了。

1988年4月,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

新型号核潜艇在交付海军使用之前,必须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

极限深潜试验吉凶难料,谁也不敢保证,这个未知的领域是否会发生意外。

2019年中考热点话题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19年中考热点话题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中考热点话题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中考热点话题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0xx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20xx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20xx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xx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2019年中考作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19年中考作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20xx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xx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xx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20xx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中考热点素材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事迹2013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事迹: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人物简介:黄旭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

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

作为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研制领域。

事迹材料:结缘核潜艇黄旭华原籍广东省揭阳市,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海丰田墘镇。

在家乡读过初中后,为了进入有名省立高中,年少他步行数十公里跋山涉水去广东梅县再辗转广西桂林中学求学。

从小生长在海边他,战乱中见到日军舰艇炮击沿海城市,他就暗下决心,要为振兴祖国造船事业作出贡献。

就为了这个目标,他在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时候选择了船舶制造专业。

从此,黄旭华与船舶、舰艇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毕业。

青年时代黄旭华怀有满腔爱国热情,同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为党奉献一生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研究设计工作。

然而,他从来没想到自己名字会和核潜艇连在一起。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中央请求研制导弹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

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专业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研制。

1959年,前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访华,我国领导人希望前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

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前苏联有,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赫鲁晓夫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蓝色巨鲸”出海1958年国家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之后,当时年仅32岁黄旭华便与一批科研人员告别家人,隐姓埋名来到偏僻半岛上,开始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舰船制造基础薄弱国度,进行这项尖端复杂国防科研是很困难。

当时困难之大,今天难以想象:没有特厚钢材加工设备,甚至连核潜艇专用特殊高强度钢板研制工作也没有开始;艇上成千上万零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电缆、管道,涉及全国24个省市2000多家工厂和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尤其关键是当时我们核工业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国外可借鉴资料和发表论文真假难辨,每查阅一份资料都要求用“第三只眼”去认真分析、反复试验。

1962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但仍保留部分技术骨干继续关键技术研究。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给研制工作吹来了东风,核动力问题解决成为可能。

1965年,中央批复同意该工程上马,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从此正式开始研制。

谁能想到,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

核潜艇是啥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研究探索过程中,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对“真家伙”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

黄旭华碰到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形状。

他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水滴线型为艇体形状。

常规潜艇因大部分时间可水面航行而大多采用适应水面航行常规线型,而核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下航行,为了尽量减少水对潜艇阻力,必须采用水滴型体。

为了掌握水滴型体水下和水面航行操纵性,美国采取了分三步走办法。

我们是不是要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呢?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一头扎进综合性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在解决我国核潜艇建造以及如何一步跨越美国几代产品,进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术决策上,黄旭华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组织,依靠广大科技人员,从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出发,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这“三件法宝”,工程终于取得了巨大进展。

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及其团队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几万个数据,解决了核潜艇操纵性问题,核潜艇外形设计三步并作一步,成功研制出了水滴型。

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

最后,这些难点又被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

技术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从1965年~1970年,在不到5年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终于,中国核潜艇搞出来了!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12月26日,中国“蓝色巨鲸”下海试航!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国家。

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1981年,我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1988年,我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国家。

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首位亲自下水深潜总设计师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深度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这一年黄旭华已经62岁。

内行人都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试验。

几百米在地面上再平常不过,但在水下这可是核潜艇下潜极限深度,具有很大危险性。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中还未接近极限深度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

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

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

这艘从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核潜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黄旭华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

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在指挥艇上坐镇指挥就可以了,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当到达设计深度时,核潜艇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几十公斤压力,巨大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哒”“咔哒”声响,在水下几百米深处听起来真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胜利。

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黄旭华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第一人。

由于严格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是干什么,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年~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

30年来,他8个兄弟姐妹不知道他在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这个儿子在干什么,母亲从60来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30年,别梦依稀。

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正是这些无私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无坚不摧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院士曾两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如今年过八旬他虽已退下一线,但仍在为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孜孜不倦、献智献策。

主要成就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

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

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智慧。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赫鲁晓夫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从那时起,黄旭华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尖端工程。

谁能想到中国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

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

黄旭华碰到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形状。

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海水里航行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作用。

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水滴线型为艇体形状。

为了确定水滴线型可行性,他和同志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试验,没有试验风洞和大型水池,没有厚钢板加工设备,关键是中国还没有陆上核电站。

1963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

1965年,二、六机部党组建议恢复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同意重新上马。

黄旭华十分清楚,研制核潜艇,美国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

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起。

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

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太多风险”路——三步并作一步——一步到位。

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却步履艰辛路。

当时,国外资料真假难分,虚实难辨。

某外刊资料称:为保证导弹发射落点精度,美国打算在艇上装一个65吨重大陀螺,以稳定其航行状态。

但这么大物体中国不能生产,设计组反复论证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没它也行。

但专家争论激烈,人家比我们先进都用,我们不用,发射时潜艇翻了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黄旭华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抄袭,有什么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既然试验可以不装,就应该相信自己试验——不装,黄旭华拍板定案。

后来得知,其实美国压根就没有装,黄旭华总算没上当。

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

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

这些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中国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试验基地。

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小岛。

历尽艰辛,中国核潜艇终于搞出来了。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