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修编)简介及一些工程共146页文档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类型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3.2.2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设计原则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一般规定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3.4.10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排水措施3.5.2截水沟(地表水)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3.5.4~泄水孔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3.6.1设计规定(与基础相邻作用)3.6.2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基础)3.6.3新建重要建筑规定3.6.5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3.6.6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挡墙和基础四、边坡工程勘察一般规定4.1.1一般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和要求。
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4.1.2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4.1.3勘察报告内容4.1.4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边坡勘察4.2.1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4.2.2分阶段勘察4.2.3勘察应查明的内容4.2.4勘探的方法4.2.5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垂直边坡走向,数量≧2)4.2.6三轴试验,试样数量4.2.7特殊要求、流变试验4.2.8及时封填密实4.2.9可选部分钻孔埋设检测设备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4.3.1三样地质勘察,满足要求4.3.2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压水试验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4.3.3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危岩崩塌勘察4.4.2比例尺4.4.3勘察要求(崩塌史、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下水)4.4.4危岩破坏形式评定4.4.5危岩稳定性判定边坡力学参数4.5.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表)(Ç∫)4.5.2结构面的结合程度4.5.4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值4.5.6土质边坡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五,边坡稳定性评价一般规定5.1.1需稳定性评价的边坡5.1.2稳定性评价的过程5.1.3坡脚地面抗隆起和抗渗流的适用对象边坡稳定性分析5.2.25类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5.2.3图例滑动法5.2.4平面滑动法5.2.5折线滑动法5.2.6渗流边坡考虑地下水作用的事项边坡稳定性评价5.3.1边坡稳定性安丘系数(表)六、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侧向土压力静止土压力标准值eoik6.2.2静止土压力系数koi6.2.3平面滑裂面假定,土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6.2.4当墙背直丽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主动土压力标准值6.2.5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被动土压力标准值6.2.6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侧压力的计算规定6.2.7形成渗流时,尚应计算(有较陡的稳定岩石坡面)6.2.9坡顶有线性分布荷载、均载和坡顶填土不规则时侧向岩石压力6.3.1静止岩石压力指标值6.3.2对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可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岩质边坡四边形滑裂时侧向压力计算)6.3.3对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6.3.4侧向岩石压力和破裂角计算规定6.3.5基础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时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6.4.1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表)6.4.2岩质边坡静止侧压力折减系数七、锚杆一般规定7.1.3永久性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土地层(三类)7.1.4不宜采用预应力锚杆的情况(两种)7.1.5锚杆应进行基本试验的情况(三种)7.1.6锚固型式的根据设计计算7.2.1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和设计值7.2.2锚杆钢筋截面面积7.2.3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要求(岩石与锚固体、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表7.2.4锚杆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锚固长度要求(钢筋、钢绞线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7.2.5水平刚度系数Kn7.2.6预应力岩石锚杆和全粘结岩石锚杆可按刚性拉杆考虑原材料7.3.2灌浆材料性能规定(6点)7.3.3锚杆杆体材料选用应符合附录E要求,不宜采用镀锌钢材7.3.4锚具及其使用要求(3点)7.3.5套管材料要求(3点)7.3.6防腐材料要求(3点)7.3.7隔离架、导向帽和架线材料构造设计7.4.1锚杆总长度的组成,并应满足的要求(2点)7.4.2隔离架(方向、倒距、取值)7.4.4锚固段(围结灌浆)7.4.5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5点)7.4.6临时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3点)施工7.5.1锚杆施工前应做好的准备(5点)7.5.2锚杆施工规点(3点)7.5.3钻孔机械选择考虑因素7.5.4预应力锚杆锚头承压板及其安装要求(2点)7.5.5锚杆灌浆要求(4点)7.5.6预应力锚杆的张拉与锁定规定(4点)八、锚杆(索)挡墙支护一般规定8.1.1锚杆挡墙形式分类8.1.2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的边坡(4种)8.1.3可采用板助式或格构式的边坡(1种)8.1.4填方边坡设计计算8.2.1锚杆挡墙设计内容(8点)8.2.2侧向岩土压力计算(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β2)表8.2.3挡墙侧压力分布简化图形考虑因素8.2.4填方式锚杆挡墙(三角形侧压力分布)8.2.5递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计算enk)8.2.6立柱荷载设计值8.2.7立柱和锚杆的水平分力计算(规定)8.2.8结构内力计算方法8.2.9挡板简化+考虑卸载拱效应8.2.10格构式锚杆挡墙简化构造设计8.3.1立柱间距8.3.2锚杆布置的规定(7点,立柱底部设置锚杆)8.3.3立柱、挡板和格构粱≥C208.3.4立柱截面尺寸,助柱截面高度、宽度、钻孔挖孔柱直径8.3.5立柱基础8.3.6挡板和拱板厚度≥200mm8.3.7立柱配筋8.3.8格构粱尺寸8.3.9温度伸缩缝8.3.10连梁(立格顶部)8.3.11锚固区有建筑物基础荷载较大时施工8.4.1逆作法(可能失稳时)8.4.2临时性结构验算(不利工况)九. 岩石锚喷支护9.1.1三类边坡对应的锚喷类型9.1.2不应采用锚喷的边坡(2类)设计计算9.2.1整体稳定性计算规定(2点)、(岩石水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ehk计算,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计算)9.2.2锚喷时锚杆尚应符合规定9.2.3加固局部不稳定块体时,锚杆抗力规定(加固受拉破坏;抗拉承载力;加固受剪,受剪承载力;)9.2.4喷层对局部不稳定块体的抗拉承载力验算构造设计9.3.1岩面护层形式9.3.2系统锚杆的设置要求(4点)、(倾角、间距、类型、排列)9.3.3局部锚杆的布置要求(受拉,受剪块体)9.3.4喷射混凝土≧C20. ≧5mpa9.3.5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表)9.3.6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9.3.7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钢筋网9.3.8永久性边坡的现浇板:厚度、钢筋、面板9.3.9面板竖向伸缩缝施工9.4.1Ⅱ递作法Ⅱ类部分递作法十、重力式挡墙一般规定10.1.1重力式挡墙分类10.1.2适用边坡高度±≤δ岩≤1010.1.3不采用重力式挡墙的边坡10.1.4仰斜式、解重式适用的边坡设计计算10.2.1三角形分布(坡顶无载)10.2.2~尚应抗滑移,抗倾覆,地基三个稳定性验算构造设计10.3.1重力式挡墙材料及材料强度等级10.3.2逆坡(坡度)10.3.3墙顶宽度10.3.4挡墙基础埋深(及考虑的因素)10.3.5伸缩缝、沉降缝10.3.6填料10.3.7基地做成台阶形(坡度>5%)施工10.4.1座浆法10.4.2块石厚度、外露面、错缝砌筑、不留垂直通缝10.4.3分层夯实墙后填土10.4.4填方挡墙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一、扶壁式挡墙11.1.1适用范围11.1.2基础埋深设计计算11.2.1除条计算外,不需内力和配筋计算11.2.2第二破裂法11.2.3侧向压力分布(立板)11.2.4受力简化模型(立板,墙踵板,墙趾板,扶壁)11.2.5底板以上土体考虑与否11.2.6裂缝宽度(迎≤背)构造设计11.3.1砼等级,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间距11.3.2挡墙尺寸规定(扶壁距高,厚度,外伸,立板) 4点11.3.3配筋率,搭接,锚固11.3.4防滑键11.3.5基底做成台阶形(坡度大于5%)11.3.6软弱地基成填方地基11.3.7伸缩缝11.3.8沉降缝11.3.9填料和回填质量施工11.4.1施工时应做好排水,避免水软化地基11.4.2清楚杂物,砼70%后填土夯实11.4.3扶壁间回填宜对称实施11.4.4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二、坡率法一般规定12.1.1优先采用坡率法12.1.2不应采用坡率法边坡12.1.3坡率法可与锚杆(索),喷锚联合应用12.1.5高度较大边坡应分级放坡设计计算12.2.1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15)(碎石土粘土)12.2.2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无外倾软弱结构面)12.2.3坡率允许值应稳定性计算边坡(4类)12.2.4填土边坡坡率允许值12.2.5稳定性计算考虑因素构造设计12.3.1可同一坡率或者不同坡率放坡12.3.2人工压实填土(边坡修成若干台阶)12.3.4排水12.3.5局部不稳定块体12.3.6永久性和临时性边坡护面措施施工12.4.1开挖自上而下12.4.2雨季水的排导和防护十三、滑坡,危岩和崩塌防治滑坡防治13.1.1滑坡类型(表)(诱发因素,滑体特征,滑动特征)13.1.2滑坡防治规定(5点)13.1.3滑坡后缘(地表和地下排水)13.1.4滑坡前缘(被动区)13.1.5减载(主滑段)13.1.6注浆法(滑带)13.1.7根据选择抗滑结构13.1.8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13.1.9载效果不利结合(设计控数值及考虑因素)13.1.10滑面(带)的强度指标13.1.11支挡设计规定(推力分布形式,避免情形)13.1.12滑动推力设计值计算(设计控制值,主滑断面,滑坡推力安全系数)13.1.13信息施工法(分段跳槽,不宜雨季爆破)危岩和崩塌防治13.2.1危岩类型13.2.2危岩类型不同,计算模型不同(条文说明)13.2.3危岩治理措施(6点)十四、边坡变形控制14.1.1一级边坡(需要变形控制)14.1.2变形控制要求(变量变形,地基变形,附加应力)14.2.1预应力锚杆(索)14.2.2卸载,被动土加固(软弱土质)14.2.3基础在软弱面下稳定层(临空外倾较弱)14.2.4竖向支撑体系(垂直变形大)14.2.5注浆(张开型裂隙和软弱层面)14.2.6顶加固(相邻建筑)14.2.7按不利工况验算(稳定性差边坡)14.2.8无木成孔法(木粘成孔法)十五、边坡工程施工15.1.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15.1.3不应超载15.1.4临水排水,永久性排水15.1.5及时封闭,及时支护15.1.6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组织设计信息施工法爆破施工15.4.1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边建筑物的震害15.4.2部分或全部人工开挖15.4.3边坡爆破施工要求(5点)15.4.4地面质点震动速度15.4.5爆破震动效应施工险情应急措施(临时压重,排水,加固,排水,加强监测)十六,边坡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及验收质量检验16.1.1原材料质量检验16.1.2锚杆质量验收16.1.3管住排桩检验16.1.4钢筋16.1.5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检验16.1.6质量检测报告监测16.2.1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监测项目,测点位置,应测,造测,不测)16.2.2监测方案16.2.3监测规定(数量,因素,时间)16.2.4监测报告验收(资料)附录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A—1边坡岩体类型(I~Iv)表注:4种特殊情况A—2岩体完整程度(表)完整性系数Kv附录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最大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线荷载)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均布荷载)主动土压力(坡顶地面非水平时)(3种)附录C 锚杆试验一般规定适用范围加载装置可进行试验的强度要求反力装置记录内容基本试验与工程锚杆一致最大试验荷载主要目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3条)循环加.卸荷载法规定(3条)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表)应终止加载(3条)视为破坏试验结果(3条曲线)锚杆弹性变形锚杆极限承载力基本值极差,粘结强度特征值钻取芯样验收试验目的锚杆数量质量有疑问的也抽样试验荷载值加卸载等级.测读时间试验结果(一条曲线)合格条件(2条)重新抽检和全数抽检情况锚杆总变形量要求附录 D 锚杆选型(表)(类别,材料,长度,应力状况,承载设计值)附录E 锚杆材料材料选择考虑因素物理力学性能(钢丝.钢绞线.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附录 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应按静力平衡法计算情况;应按等值梁法计算的情况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计算假定(3条)静力平衡法(锚杆水平分力,最小入土深度:入土深度)。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建造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确保边坡工程的安全可靠。
本规范适合于各类建造边坡工程,包括土石边坡、混凝土边坡、岩石边坡等。
二、术语和定义2.1 边坡:指建造物或者道路两侧的斜坡。
2.2 坡度:指边坡的倾斜程度,通常以坡度比或者坡度角表示。
2.3 边坡稳定性:指边坡在自重、地震、雨水等外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或者失稳的能力。
2.4 边坡保护:指采取措施防止边坡发生破坏或者失稳的工程措施。
三、设计要求3.1 边坡稳定性分析3.1.1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应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3.1.2 静力分析应考虑边坡自重、土体强度参数、水文条件等因素。
3.1.3 动力分析应考虑地震、风荷载等外力作用。
3.1.4 边坡稳定性计算应满足一定的安全系数要求。
3.2 边坡坡度设计3.2.1 边坡的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型、地质条件、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3.2.2 边坡的坡度应满足排水要求,避免积水导致边坡失稳。
3.2.3 边坡的坡度应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要求。
3.3 边坡保护设计3.3.1 边坡保护措施应根据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设计。
3.3.2 常用的边坡保护措施包括护坡、挡土墙、植被覆盖等。
3.3.3 边坡保护设计应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施工难度和经济性。
四、施工要求4.1 施工前准备4.1.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质条件、水文情况等。
4.1.2 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4.2 边坡开挖4.2.1 边坡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避免过度开挖。
4.2.2 边坡开挖应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
4.3 边坡保护施工4.3.1 边坡保护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4.3.2 边坡保护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4.3.3 边坡保护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
五、监理要求5.1 监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熟悉边坡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规范要求。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1. 引言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是为了保障建造边坡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而制定的。
本规范适合于各类建造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
2. 术语和定义2.1 建造边坡:指建造物周边或者附近的土石体,包括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
2.2 边坡工程:指对建造边坡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工程。
2.3 边坡稳定性:指建造边坡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能力。
2.4 边坡破坏:指建造边坡失去稳定性,发生坡体滑动、崩塌等现象。
3. 设计要求3.1 地质调查:在进行边坡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岩土性质等方面的调查,以确定边坡的稳定性。
3.2 边坡类型: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边坡类型,包括自然边坡、挡土墙、护坡等。
3.3 边坡坡度:根据边坡稳定性和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边坡坡度,包括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
3.4 边坡排水:设计合理的边坡排水系统,确保边坡内部的水分得到及时排除,防止水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5 边坡保护:根据边坡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边坡保护措施,包括植被覆盖、防护网等。
4. 施工要求4.1 施工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
4.2 土方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坡面的光滑度。
4.3 边坡支护:对于需要支护的边坡,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包括挡土墙、护坡等。
4.4 边坡排水: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边坡排水系统的施工,确保排水畅通。
4.5 边坡保护: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保护措施的施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5. 监理要求5.1 施工监理:对边坡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5.2 质量检验:对边坡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包括土方开挖质量、边坡支护质量等。
5.3 安全监测:对边坡工程的安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6. 维护管理6.1 定期检查:对已建成的边坡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修编)简介及一些工程问题资料

2.规定了重力式挡墙主动土压力的调整(第11.1.2 条):
3.规定了地震工况的抗滑移稳定系数和抗倾覆稳 定性(第11.2.5条):
4.构造及施工
• 1)增加了位于斜坡地带的重力式挡墙的最小埋入深度和 距斜坡面的最小水平距离要求:
• 2)增加了重力式挡墙防渗与泄水设计要求: • 3)增加了重力式挡墙分段、跳槽施工的要求:
1.明确临时性边坡(包括岩质基坑边坡)的有关 参数(如破裂角、等效内摩擦角等)取值,给出临时 性边坡的侧向压力计算方法;
2.将锚杆有关计算(锚杆截面、锚固体与地层的 锚固长度和杆体与锚固体的锚固长度计算)由原规范 的概率极限状态计算方法转换成安全系数法;
3.调整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圆弧形滑动面 稳定性计算时推荐采用毕肖普法,折线形滑动面稳定 性计算时推荐采用传递系数隐式解法;
2013年11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95 号公告批准发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为国 家标准,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二、主要修编内容
本规范共分十九章和七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 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边坡工程勘察、边坡稳 定性评价、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锚杆 (索)、锚杆(索)挡墙、岩石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桩板式挡墙、坡率法、坡面 防护与绿化、边坡工程排水系统、坡顶有重要建(构) 筑物的边坡工程、工程滑坡防治、边坡工程施工、边坡 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及有关附录。
• 调整了岩质边坡破裂角的取值,区分了坡顶有无建筑 物荷载、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第6.3.3条,原 规范第6.3.4条):
• 去掉第6.3.5条,纳入第7章中。
• 增加了岩质边坡考虑地震作用的侧压力计算(第6.3.5 条)。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word资料10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30—201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2019—05—30发布2019—08—01 实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2019]129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没局,各有关协会:.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汁划)的通知》(建标[2019]85号)的要求,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0—2019,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其中,3.2.2、 3.3.3、 3.3.6, 3.4.2、 3.4.9、4.1.1、4.1.3、15.1.2、15.1.6、15.4.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5月30日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9]85号)的要求,以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为主编部门,由重庆市设计院会同7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共有16章及7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边坡工程勘察、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锚杆(索)、锚杆(索)挡墙支护、岩石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坡率法、滑坡、危岩及崩塌防治、边坡变形控制、边坡工程施工、边坡工程质量检验、监测及验收等。
本规范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技术规范,采用了我国建筑边坡工程中诸多新的研究成果与设计、施工方法,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反复讨论和修改后,审查定稿。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3.1建筑边坡类型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3.2.2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设计原则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3.4一般规定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3.5.2截水沟(地表水)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3.5.4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3.6.1设计规定(与基础相邻作用)3.6.2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基础)3.6.3新建重要建筑规定3.6.5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3.6.6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挡墙和基础四、边坡工程勘察4.1一般规定4.1.1一般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和要求。
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4.1.2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4.1.3勘察报告内容4.1.4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4.2边坡勘察4.2.1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4.2.2分阶段勘察4.2.3勘察应查明的内容4.2.4勘探的方法4.2.5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垂直边坡走向,数量≧2)4.2.6三轴试验,试样数量4.2.7特殊要求、流变试验4.2.8及时封填密实4.2.9可选部分钻孔埋设检测设备4.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4.3.1三样地质勘察,满足要求4.3.2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压水试验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4.3.3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4.4危岩崩塌勘察4.4.2比例尺4.4.3勘察要求(崩塌史、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下水)4.4.4危岩破坏形式评定4.4.5危岩稳定性判定4.5边坡力学参数4.5.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表)(?∫)4.5.2结构面的结合程度4.5.4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值4.5.6土质边坡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五,边坡稳定性评价5.1一般规定5.1.1需稳定性评价的边坡5.1.2稳定性评价的过程5.1.3坡脚地面抗隆起和抗渗流的适用对象5.2边坡稳定性分析类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5.2.3图例滑动法5.2.4平面滑动法5.2.5折线滑动法5.2.6渗流边坡考虑地下水作用的事项5.3边坡稳定性评价5.3.1边坡稳定性安丘系数(表)六、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6.2侧向土压力6.2.2静止土压力系数koi6.2.3平面滑裂面假定,土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6.2.4当墙背直丽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主动土压力标准值6.2.5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被动土压力标准值6.2.6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侧压力的计算规定6.2.7形成渗流时,尚应计算(有较陡的稳定岩石坡面)6.2.9坡顶有线性分布荷载、均载和坡顶填土不规则时6.3侧向岩石压力6.3.1静止岩石压力指标值6.3.2对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可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岩质边坡四边形滑裂时侧向压力计算)6.3.3对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6.3.4侧向岩石压力和破裂角计算规定6.3.5基础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时6.4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6.4.1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表)6.4.2岩质边坡静止侧压力折减系数七、锚杆7.1一般规定7.1.3永久性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土地层(三类)7.1.4不宜采用预应力锚杆的情况(两种)7.1.5锚杆应进行基本试验的情况(三种)7.1.6锚固型式的根据7.2设计计算7.2.1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和设计值7.2.2锚杆钢筋截面面积7.2.3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要求(岩石与锚固体、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表7.2.4锚杆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锚固长度要求(钢筋、钢绞线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7.2.5水平刚度系数Kn7.2.6预应力岩石锚杆和全粘结岩石锚杆可按刚性拉杆考虑7.3原材料7.3.2灌浆材料性能规定(6点)7.3.3锚杆杆体材料选用应符合附录E要求,不宜采用镀锌钢材7.3.4锚具及其使用要求(3点)7.3.5套管材料要求(3点)7.3.6防腐材料要求(3点)7.3.7隔离架、导向帽和架线材料7.4构造设计7.4.1锚杆总长度的组成,并应满足的要求(2点)7.4.2隔离架(方向、倒距、取值)7.4.4锚固段(围结灌浆)7.4.5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5点)7.4.6临时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3点)7.5施工7.5.1锚杆施工前应做好的准备(5点)7.5.2锚杆施工规点(3点)7.5.3钻孔机械选择考虑因素7.5.4预应力锚杆锚头承压板及其安装要求(2点)7.5.5锚杆灌浆要求(4点)7.5.6预应力锚杆的张拉与锁定规定(4点)八、锚杆(索)挡墙支护8.1一般规定8.1.1锚杆挡墙形式分类8.1.2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的边坡(4种)8.1.3可采用板助式或格构式的边坡(1种)8.1.4填方边坡8.2设计计算8.2.1锚杆挡墙设计内容(8点)8.2.2侧向岩土压力计算(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β2)表8.2.3挡墙侧压力分布简化图形考虑因素8.2.4填方式锚杆挡墙(三角形侧压力分布)8.2.5递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计算enk)8.2.6立柱荷载设计值8.2.7立柱和锚杆的水平分力计算(规定)8.2.8结构内力计算方法8.2.9挡板简化+考虑卸载拱效应格构式锚杆挡墙简化8.3构造设计8.3.1立柱间距8.3.2锚杆布置的规定(7点,立柱底部设置锚杆)8.3.3立柱、挡板和格构粱≥C208.3.4立柱截面尺寸,助柱截面高度、宽度、钻孔挖孔柱直径8.3.5立柱基础8.3.6挡板和拱板厚度≥200mm8.3.7立柱配筋8.3.8格构粱尺寸8.3.9温度伸缩缝连梁(立格顶部)锚固区有建筑物基础荷载较大时8.4施工8.4.1逆作法(可能失稳时)8.4.2临时性结构验算(不利工况)九. 岩石锚喷支护9.1.1三类边坡对应的锚喷类型9.1.2不应采用锚喷的边坡(2类)9.2设计计算9.2.1整体稳定性计算规定(2点)、(岩石水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ehk计算,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计算)9.2.29.2.3加固局部不稳定块体时,锚杆抗力规定(加固受拉破坏;抗拉承载力;加固受剪,受剪承载力;)9.2.4喷层对局部不稳定块体的抗拉承载力验算9.3构造设计9.3.1岩面护层形式9.3.2系统锚杆的设置要求(4点)、(倾角、间距、类型、排列)9.3.3局部锚杆的布置要求(受拉,受剪块体)9.3.4喷射混凝土≧C20. ≧5mpa9.3.5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表)9.3.6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9.3.7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钢筋网9.3.8永久性边坡的现浇板:厚度、钢筋、面板9.3.9面板竖向伸缩缝9.4施工9.4.1Ⅱ递作法Ⅱ类部分递作法十、重力式挡墙10.1一般规定10.1.1重力式挡墙分类10.1.2适用边坡高度±≤δ岩≤1010.1.3不采用重力式挡墙的边坡10.1.4仰斜式、解重式适用的边坡10.2设计计算10.2.1三角形分布(坡顶无载)10.2.210.3构造设计10.3.1重力式挡墙材料及材料强度等级10.3.2逆坡(坡度)10.3.3墙顶宽度10.3.4挡墙基础埋深(及考虑的因素)10.3.5伸缩缝、沉降缝10.3.6填料10.3.7基地做成台阶形(坡度>5%)10.4施工10.4.1座浆法10.4.2块石厚度、外露面、错缝砌筑、不留垂直通缝10.4.3分层夯实墙后填土10.4.4填方挡墙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一、扶壁式挡墙11.1.1适用范围11.1.2基础埋深11.2设计计算11.2.111.2.2第二破裂法11.2.3侧向压力分布(立板)11.2.4受力简化模型(立板,墙踵板,墙趾板,扶壁)11.2.5底板以上土体考虑与否11.2.6裂缝宽度(迎≤0.2mm背0.3mm)11.3构造设计11.3.1砼等级,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间距11.3.2挡墙尺寸规定(扶壁距高,厚度,外伸,立板)4点11.3.3配筋率,搭接,锚固11.3.4防滑键11.3.5基底做成台阶形(坡度大于5%)11.3.6软弱地基成填方地基11.3.7伸缩缝11.3.8沉降缝11.3.9填料和回填质量11.4施工11.4.1施工时应做好排水,避免水软化地基11.4.2清楚杂物,砼70%后填土夯实11.4.3扶壁间回填宜对称实施11.4.4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二、坡率法12.1一般规定12.1.1优先采用坡率法12.1.2不应采用坡率法边坡12.1.3坡率法可与锚杆(索),喷锚联合应用12.1.5高度较大边坡应分级放坡12.2设计计算12.2.1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15)(碎石土粘土)12.2.2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无外倾软弱结构面)12.2.3坡率允许值应稳定性计算边坡(4类)12.2.4填土边坡坡率允许值12.2.5稳定性计算考虑因素12.3构造设计12.3.1可同一坡率或者不同坡率放坡12.3.2人工压实填土(边坡修成若干台阶)12.3.4排水12.3.5局部不稳定块体12.3.6永久性和临时性边坡护面措施12.4施工12.4.1开挖自上而下12.4.2雨季水的排导和防护十三、滑坡,危岩和崩塌防治13.1滑坡防治13.1.1滑坡类型(表)(诱发因素,滑体特征,滑动特征)13.1.2滑坡防治规定(5点)13.1.3滑坡后缘(地表和地下排水)13.1.4滑坡前缘(被动区)13.1.5减载(主滑段)13.1.6注浆法(滑带)13.1.713.1.8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13.1.9载效果不利结合(设计控数值及考虑因素)滑面(带)的强度指标支挡设计规定(推力分布形式,避免情形)滑动推力设计值计算(设计控制值,主滑断面,滑坡推力安全系数)信息施工法(分段跳槽,不宜雨季爆破)13.2危岩和崩塌防治13.2.1危岩类型13.2.2危岩类型不同,计算模型不同(条文说明)13.2.3危岩治理措施(6点)十四、边坡变形控制14.1.1一级边坡(需要变形控制)14.1.2变形控制要求(变量变形,地基变形,附加应力)14.2.1预应力锚杆(索)14.2.2卸载,被动土加固(软弱土质)14.2.3基础在软弱面下稳定层(临空外倾较弱)14.2.4竖向支撑体系(垂直变形大)14.2.5注浆(张开型裂隙和软弱层面)14.2.6顶加固(相邻建筑)14.2.7按不利工况验算(稳定性差边坡)14.2.8无木成孔法(木粘成孔法)十五、边坡工程施工15.1.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15.1.3不应超载15.1.4临水排水,永久性排水15.1.5及时封闭,及时支护15.1.6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15.2施工组织设计15.3信息施工法15.4爆破施工15.4.1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边建筑物的震害15.4.2部分或全部人工开挖15.4.3边坡爆破施工要求(5点)15.4.4地面质点震动速度15.4.5爆破震动效应15.5施工险情应急措施(临时压重,排水,加固,排水,加强监测)十六,边坡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及验收16.1质量检验16.1.1原材料质量检验16.1.2锚杆质量验收16.1.3管住排桩检验16.1.4钢筋16.1.5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检验16.1.6质量检测报告16.2监测16.2.1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监测项目,测点位置,应测,造测,不测)16.2.2监测方案16.2.3监测规定(数量,因素,时间)16.2.4监测报告16.3验收(资料)附录 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A—1边坡岩体类型(I~Iv)表注:4种特殊情况A—2岩体完整程度(表)完整性系数Kv附录 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B.0.1 最大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线荷载)B.0.2 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均布荷载)B.0.3 主动土压力(坡顶地面非水平时)(3种)附录C 锚杆试验C.1 一般规定C.1.1 适用范围C.1.2 加载装置C.1.3 可进行试验的强度要求C.1.4 反力装置C.1.5 记录内容C.2 基本试验C.2.1 与工程锚杆一致C.2.2 最大试验荷载C.2.3 主要目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3条)C.2.4 循环加.卸荷载法规定(3条)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表)C.2.5 应终止加载(3条)视为破坏C.2.6 试验结果(3条曲线)C.2.7 锚杆弹性变形C.2.8 锚杆极限承载力基本值C.2.9 极差,粘结强度特征值C.3 验收试验C.3.1 目的C.3.2 锚杆数量C.3.3 质量有疑问的也抽样C3.4 试验荷载值C.3.5 加卸载等级.测读时间C.3.6 试验结果(一条曲线)C.3.7 合格条件(2条)C.3.8 重新抽检和全数抽检情况C.3.9 锚杆总变形量要求附录D 锚杆选型(表)(类别,材料,长度,应力状况,承载设计值)附录E 锚杆材料E.0.1 材料选择考虑因素E.0.2 物理力学性能(钢丝钢绞线.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附录 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F.0.2 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计算假定(3条)F.0.3 静力平衡法(锚杆水平分力,最小入土深度:入土深度)。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建筑物周围或沿着道路、铁路等线性工程的边坡上进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的规范。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可能的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一、地质勘察与分析1.1 地质调查:对边坡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
1.2 地质分析:根据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地质力学参数的计算和分析,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1.3 地质灾害评估:对边坡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如滑坡、崩塌等,以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边坡设计与施工2.1 边坡设计:根据地质调查和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边坡设计方案,包括边坡坡度、支护结构等。
2.2 边坡施工:根据设计方案,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监测与维护:在边坡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同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三、边坡材料与支护结构3.1 边坡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边坡材料,如土石方材料、防护材料等,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3.2 支护结构设计:根据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地质条件,设计适当的支护结构,如挡墙、护坡等,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3.3 施工质量控制:对边坡材料的选择和支护结构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四、边坡监测与评估4.1 边坡监测:在边坡施工完成后,进行长期的边坡监测,包括地下水位、位移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4.2 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 边坡评估:定期对边坡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维护和修复工作。
五、边坡工程安全管理5.1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边坡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教育培训等。
5.2 风险评估与控制:对边坡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5月30日
前言
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以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为主编部门,由重庆市设计院会同7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硬性结构面的岩体
沿外倾结构面滑移,分单
面滑移与多面滑移
软弱结构面的岩体
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和无外倾结构面的岩体
整体状岩体,巨块状、块状岩体,碎裂状、散体状岩体
沿极软岩、强风化岩、碎
裂结构或散体状岩体中最不利滑动面滑移
崩塌型
危岩
沿陡倾、临空的结构面塌
滑;由内、外倾结构不利组合面切割,块体失稳倾倒;
岩腔上岩体沿竖向结构面剪切破坏坠落
位于边坡坡顶上的破坏后果严重的永久性建(构)筑物。
2.2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静止岩土压力标准值;
——主动岩土压力标准值;
——被动岩土压力标准值;
——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静止岩土压力合力设计值;
——主动岩土压力合力设计值;
——被动岩土压力合力标准值;
——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挡墙每延米自重;
——静止岩土压力系数;
——主动岩土压力系数;
——被动岩土压力系数;
——锚杆所受Βιβλιοθήκη 平拉力标准值;——锚杆所受轴向拉力标准值;
——锚杆所受轴向拉力设计值。
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弹性模量;
——岩石完整系数;
——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50330(修编)简介及一些
工程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