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需要营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之准则一(2)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之准则一(2)实践应用(一)什么是食物多样和合理搭配1.平衡膳食模式膳食模式是指长时间形成的饮食组成方式,包括膳食中各食物的品种、数量及其比例。
平衡膳食模式是根据营养科学原理、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及科学研究成果而设计,指一段时间内,膳食组成中的食物种类和比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能量水平的健康人群的营养和健康需求。
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各有特点,只有通过合理搭配膳食中的食物种类和比例,才能满足个体的营养需要。
合理膳食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考虑到健康状况、地域资源、生活习惯、信仰等情况而调整的膳食,能较好地满足不同生理状况、不同信仰以及不同健康状况等某个阶段的营养与健康需要。
2.食物多样食物多样指一日三餐膳食的食物种类全、品样多,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第一类为谷薯类,包括谷类(含全谷物)、薯类与杂豆;第二类为蔬菜和水果;第三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第四类为大豆类和坚果;第五类为烹调油和盐。
如果用“数值”来形容食物多样,可以理解为平均每天摄入不同品种食物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表1-2),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
只有一日三餐的食物多样,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按照一日之餐分配食物品种数,早餐至少摄入3~5种;午餐摄入4~6种,晚餐摄入4~5种;加上零食1~2种。
贴士: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2岁以上健康人群采用平衡膳食模式,即是最好的合理膳食。
3.合理搭配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保表1-2 建议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数障。
合理搭配是指食物种类和重量的合理化,膳食的营养价值通过合理搭配而提高和优化。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将五大类食物的种类和重量合理搭配的具体表现。
平衡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提供的能量,以碳水化合物提供50%~65%能量为好(见表1-3)。
贴士:机体的免疫系统靠膳食营养来滋养。
营养不良不仅会对人们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损害免疫系统,增加对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不利于人类发挥潜能,降低生产力,甚至威胁健康和生命。
中医的营卫不合是什么意思

中医的营卫不合是什么意思中医的营卫不合是什么意思营主里,卫主表,营卫不和,指的是营阴和卫气不和,治以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1)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
气之剽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
2)营卫是之人体中营气和卫气。
脏腑营卫是人体五脏六腑中营气和卫气的运转。
营气卫气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灵柩·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卫,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指出营气卫气都源于中焦饮食水谷所化生。
其中柔和精纯的部分与血液共同运行于脉中,是血液化生和组成的重要部分,并有营养全身的作用,故称为“营气”。
卫气的作用与营气不同,根据历代各家之说,一般认为卫气为肾中阳气所化生,本源于先天故有“卫出下焦”之说。
而又有认为卫气行于脉外,,循皮肤分肉之间,又与上焦的宣发功能有关,故《中藏经》又说“卫出上焦”。
又因卫气是水谷精微所化,故称“滋养于中焦”。
总结出卫气的形成与功能“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的概念要知道营卫不和首先要知道什么叫“营,卫”。
营气从现代分析,营气即营养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营养物质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
《素问。
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营气虽在血管中,但必须通过微循环才能进行物质交换,供组织细胞所需,所以,与经脉流注次序合称的营气运行是针对各脏腑(经脉)所需物质的转化过程而言,如营气运行旺于肝经时,则转化成肝脏所需物质的功能增强,或是肝经所调控的微循环开放。
因血液就象一个储备箱,而营气就是箱中的共用物质,各脏腑(机能)所取必需物质具有时序性,所以营气运行是指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代谢的过程。
卫气卫气是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机体屏障、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营养学概论

整理课件
31
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1.3.2、内环境的稳态
• 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除了促进生长,保持代谢 平衡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调节生理功 能,维持体内环境于稳态。
• 1.3.2.1、神经系统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 动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整合,以适应内外环 境的变化。这种调节的基本形式就是各种刺激 通过突触沿神经纤维传递,即神经冲动传导。 与神经传导有关的化学介质就是神经递质,如 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被 细胞外液所含的钙离子加强或被镁离子抑制。
• 4.2.5、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 指人终生摄取此量的某种化学物而不发生
用现代医学技术所能测出任何危害的剂量 是参考毒理实验中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 (MNL),考虑适宜安全系数而外推于人 的数值;
• 用于衡量任何化学物在食品中的添加、残 留和污染的允许水平,当然也应适用于各 种营养物质。
整理课件
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 • 如果只提供能量而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营养素,就无营养密度。
整理课件
9
一、营养学基本概述
• 2.5、食品标识 • 又称食品标签,包括食品包装上的文字、
图形、符号、包装量、通用或常用名称、 组成以及说明,以此显示或说明食品的特 征、作用、保存条件与期限。 • 保健食品还应注明食用人群与食用方法, 以及其它有关信息。
• 例如有的饮料纯有某些食品添加剂和水配制而成, 即无营养价值;
• 而对那些含有较多营养素的且质量较高的食品, 则其营养价值较高。
• 如:动物蛋其质而言。因为动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
含量和彼此的比例关系整理更课件适合人体的需要。
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 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这个人们对健康和饮食越来越重视的时代,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重要文件,其中包含了中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建议摄入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了解其中的重要内容以及对于我们健康的意义。
1.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为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和健康状况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建议摄入量。
这些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了解这些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2. 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背景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背景。
这份文件是在对中国居民膳食特点、营养状况和疾病谱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而成。
其中包含了各种芳龄、性别、生理状态的人群对不同营养素的具体需求,是科学指导中国居民合理膳食的重要依据。
3. 不同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在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针对不同营养素都有具体的参考摄入量建议。
对于蛋白质的建议摄入量是多少?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又该如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点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通过科学地了解这些数据,我们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素的均衡。
4. 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健康的意义让我们来看一看2013 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健康的意义是什么。
了解并科学地遵循这些参考摄入量,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搭配饮食,减少因为膳食不均衡而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比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高速铁路动车组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高速铁路动车组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高速铁路动车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高速铁路客运乘务考核方式:考试建议学时:64(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二、课程的性质高速铁路是我国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命脉。
培养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人才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
“高速铁路动车组餐饮服务与管理”是职业院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高速铁路动车组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课程学时分配五、教学内容模块1 膳食营养基础知识1.教学目录1.1 膳食营养概述1.1.1 营养素1.1.2 正常人体所需要的能量1.1.3 合理营养1.1.4 实现合理膳食的基本方法学习评价课后练习1.2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1.2.1 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1.2.2 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1.2.3 其他制品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习评价课后练习1.3 转基因食品与特殊人群膳食特点1.3.1 转基因食品1.3.2 特殊人群的膳食特点学习评价课后练习2.教学目标(1)了解营养素的相关知识。
(2)知道正常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3)熟悉合理营养的相关知识。
(4)掌握实现合理膳食的基本方法。
(5)熟悉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6)熟悉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7)熟悉其他制品食物的营养价值。
(8)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
(9)熟悉特殊人群的膳食特点。
3.教学重点(1)营养素。
(2)正常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3)合理营养。
(4)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5)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6)转基因食品。
(7)特殊人群的膳食特点。
模块2 高速铁路动车组餐饮服务基础1.教学目录2.1 餐吧车的设施设备2.1.1 餐吧车基本设备2.1.2 餐吧车电气设备安全操作2.1.3 餐吧车餐具管理学习评价课后练习2.2 餐吧车车容整理2.2.1 餐吧车中餐摆台2.2.2 餐吧车西餐摆台2.2.3 高速列车配餐服务2.2.4 餐巾折花学习评价课后练习2.3 动车组餐饮作业2.3.1 动车组列车餐饮工作2.3.2 餐吧车作业管理2.3.3 餐吧车保洁作业2.3.4 餐服长作业流程2.3.5 餐服人员作业流程学习评价课后练习2.教学目标(1)熟悉餐吧车的基本设备。
《伤寒论》营卫学说研究

《伤寒论》营卫学说研究一、本文概述《伤寒论》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它以阐述外感病及其杂病治疗为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
在《伤寒论》中,营卫学说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理解中医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式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伤寒论》中的营卫学说,探讨其理论内涵、临床应用及其对现代中医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系统梳理《伤寒论》中营卫学说的基本理论,包括营卫的概念、生成、运行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的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营卫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分析营卫学说在《伤寒论》中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外感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原文的深入解读和案例分析,揭示营卫学说如何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其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机体正常功能方面的独特优势。
本文将探讨营卫学说对现代中医实践的指导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营卫学说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现代中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医临床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伤寒论》中的营卫学说,挖掘其理论内涵和临床应用价值,为现代中医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伤寒论》营卫学说的理论渊源《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其营卫学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深远的理论渊源和实践积累。
营卫理论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痹论》篇有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这段话奠定了营卫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人体中的运行方式。
《伤寒论》继承并发展了《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将其与外感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紧密结合。
在《伤寒论》中,营卫不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更是外感病邪侵袭人体的门户和抗病的主要力量。
一天正常的作息时间表

一天正常的作息时间表一天正常的作息时间表 7:30 起床不管何时上床睡觉,在第二天早上5时22分至7时21分起床的人,血液中的应激激素皮质醇含量最高,而皮质醇使人更易诱发心脏病发作,因此,在早上7时21分之后起床对健康有保护作用。
起床后喝2杯白开水,晚上晾好放于床,人体内进行的种种化学作用和活动都需要水,缺水会引起头痛、皮肤干燥和眼睛疼痛。
晨起喝水会有效地缓解夜间身体的缺水症状。
7:30,8:00 早餐前刷牙这样能使牙齿在早餐时能被氟化物有效地保护起来,预防蛀牙的发生。
要不,就在早餐后半小时再刷牙。
8:00,8:30 吃早餐“千万别不吃早餐,它对平衡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十分必需。
” 8:30,9:00 不要进行体育锻炼休息半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英国米德尔塞克斯郡布伦尼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早间进行训练的运动员更易传染得病。
9:00,9:30 脱下外套,过紧的着装会使人姿势扭曲,从而引发背痛。
9:30 开始工作大多数人的思维都是在醒后一到两个小时最为敏捷,这时就着手处理最费心智的工作和事情。
10:30 离开电脑休息如果你在工作中整日使用电脑,那么应至少在每个小时给眼睛三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的内部结构和周遭肌肉。
11:00 吃点水果这是满足上午工作中热量需求的最佳方法,最好是每天都能吃点深绿色蔬菜,比如菠菜或红色水果。
蔬菜中的铁含量是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四倍之多。
12:00 午餐:午餐与早餐间隔4-5小时最佳。
午餐营养搭配要均衡。
13:00,15:30间来个小盹人体生物钟此时需要来个小小的缓冲。
雅典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周至少睡三次午觉,每次睡30分钟或者更多的人,其罹患心脏疾病的几率比其他人低37%。
16:00 来罐酸奶这会稳定人体内的血糖值,并缓和紧张工作之后的疲劳。
原味酸奶能有效地平衡人体肠道内的菌群水平。
18:00 晚饭时间:最佳时间为下午6点到7点。
营养学基础-能量,概述

2.10
1.82
75%特殊职业活动 采矿
引自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计算一个身高165cm,体重65kg,33岁 女性,教师一天需要摄入的能量。
M2 =0.00568H + 0.0126W -0.0461 =0.00568×165 + 0.0126×65 - 0.0461 = 0.9372 + 0.819 - 0.0461 = 1.7101
2.新分类法
1.蛋白质 宏量营养素: 2.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无机盐 微量营养素: 5.维生素
其他营养素: 6.水 7.膳食纤维 8.生物活性物质
认识食物
我们把食物从原料角度分成五大类:
纯能量食品 豆类及其制品 动物性食物 蔬菜水果类 谷类及薯类
食物功能
感官功能 调节功能
营养功能
3 营养学
代谢方式:有氧氧化、无氧酵解
摄入过多
脂肪
2)脂肪 短期饥饿情况下,体内主要 供能形式 功能特点: 1.能量主要储存形式
2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最多
酮血症: 糖尿病、饥饿、妊娠呕吐 均会出现糖代谢障碍,脂肪动员加强, 酮体生成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 用,血中酮体堆积。
3 不能在缺氧条件下供能 有氧运动VS无氧运动
BM=BMR× M2 ×24 =35×1.7101×24=1436.484kcal
能量需要量=能量消耗量=BM×PAL =1436.484×1.56≈2240 ≈2200kcal
2、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RNI)
年龄(岁)
能量的 RNI,kcal/d(MJ/d)
男
女
年龄(岁)
② 推荐摄入量(RN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体需要营————————————————————————————————作者:————————————————————————————————日期:正常人体需要的营养一、能量什么是能量?能量就是人生存的动力。
人体所以能维持生命和进行各种活动,主要靠能量。
能量的来源就是每日所吃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能产生能量的营养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人体就是靠食物供给的能量来进行各种活动,如内脏器官的化学物理活动、肌肉活动、体温的维持,以及生长发育等。
所以人体若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就会消耗自身的组织来维持能量的需要,长期下来即会消瘦、无力以致死亡;但每日摄人的能量过多,又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使人发胖。
所以,一个人每天摄人的能量要符合个人的需要,应有一个适宜的摄人量。
能量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在营养学上,能量的单位是用千卡表示,若以法定单位表示则为千焦。
这两种能量单位的变换关系如下:1千卡=4.184千焦,或简化为4.2千焦1千焦=0.239千卡由于人体能量需要量较大,故常常以兆焦(MJ)表示,兆焦为千焦的1000倍,即1000千焦=1兆焦。
1.人体对能量的消耗人体对能量的需要和对能量的消耗二者是一致的。
无论从需要或从消耗来说,都由三个方面组成,即:能量需要=基础代谢+生理和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
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还要增加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基础代谢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和内分泌。
基础代谢可用如下公式计算:男性:基础代谢(千卡)=66.4730+13.751(体重千克)十5.0033(身长厘米)一6.7550(年龄)女性:基础代谢(千卡)=655.0955十9.463(体重千克)十1.8496(身长厘米)一4.6756(年龄)基础代谢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低,幼儿生长发育期最高。
孕期妇女基础代谢率约增加2%。
男性基础代谢高于女性,此与男子骨骼肌相对发达有关。
(2)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体力活动包括一个人每天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这一部分能量消耗在人体整个能量消耗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个体之间由于劳动强度不同,差异也较大。
劳动强度大的人比劳动轻的人能量消耗要多。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人体由于摄食所引起的一种额外能量消耗。
它是食物在消化吸收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摄取不同食物对能量的额外消耗也有所不同,进食蛋白质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比吃糖类和脂肪都要高。
(4)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对成人而言能量的总消耗,即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三者能量消耗的总和,但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还应增加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新生儿按千克体重计算,相对比成人的消耗多2~3倍的能量,3~6个月的婴儿,每天有15%~23%所摄人的能量被机体用于生长发育的需要,作为建造新组织而储存下来。
所以,对儿童、青少年能量的供给应考虑到生长发育的需要。
2.膳食中能量的来源膳食中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素被称为产热营养素。
这三种营养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由于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能量。
糖类和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克产能量16.74千焦(4千卡),脂肪每克产能量37.66千焦(9千卡)。
脂肪产能量最高,所以摄人含脂肪量高的食物不容易饿。
上述三种产能量的营养素普遍存在于食物中,但动物性食物一般比植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蛋白质。
在植物性食物中,油料作物和坚果含有丰富的脂肪,而大豆含脂肪和蛋白质也较丰富,这些食物都是产能量较高的食物。
新鲜水果和蔬菜则含有较少的能量。
谷类产能量虽少于脂肪,但由于每日谷类摄人量较大,所以谷类在膳食供给能量方面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人体的代谢中既各有特殊生理功能又相互影响,特别是糖类与脂肪之间的相互转化。
它们对蛋白质也有节约作用,故三者在总能量供给中应有一个恰当的比例。
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膳食总能量应以糖类占55%~65%,蛋白质占12%一15%,脂肪占20%~25%为宜,儿童、青少年脂肪供能量可占总能量的25%一30%。
二、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活性物质都要有蛋白质参与。
同时蛋白质的结构千差万别,人体存在着数以百计的各种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
(1)促进生长发育和修补组织:人体需要蛋白质供给各种氨基酸,组成各种组织,如肌肉、骨骼、头发、皮肤等。
人体的蛋白质组织每天都处在动态平衡中,每天约有300克蛋白质分解用于修补组织,约有75克肌肉更新,肠黏膜每4—6天更新一次。
人体每天需要合成蛋白质70克以上,如不能满足需要,则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停滞。
(2)酶、激素、抗体皆由蛋白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物质代谢、增强免疫力和调节生理功能都是不可缺少的。
(3)供氧和递质作用:血红蛋白、肌纤凝蛋白和胶原蛋白在体内起着供氧、肌肉收缩和支架作用;色氨酸和酪氨酸是神经递质所必需。
(4)遗传基因物质:蛋白质是核蛋白及其相应的核糖核酸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蛋白质也是遗传基因的主要物质。
(5)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钠离子发挥渗透压作用使液体流出细胞,而蛋白质可使细胞间液进入血液系统,使血液流入小血管而营养细胞,当人体缺乏蛋白质时,血浆蛋白质浓度下降,水不能回流到循环系统,而潴留于细胞间液,即出现水肿。
蛋白质为两性物质,有缓冲作用,可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6)其他:蛋白质还具有解毒、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很多营养素是以蛋白质为载体,如运铁蛋白为铁的载体,低密度脂蛋白为脂类和维生素E等的载体,当蛋白质缺乏时,一些营养素的吸收和运转就会下降。
2.什么是必需氨基酸人体中各种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按不同的组合而构成的。
成年人体内含蛋白质占16,3%,即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约有9.8千克的蛋白质。
人体的蛋白质实际上处在不断地合成与分解的动态过程中,估计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参与更新。
但不同年龄的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率不同,新生儿和婴儿的合成率最高。
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人体蛋白质平均合成量(克)对象年龄每千克体重每天的蛋白质合成量新生儿1~46天18.0婴儿10~20个6.9青年男20~25岁3.3女18~23岁2.6老年男68~72岁2.9女69~91岁2.3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为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中得来,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它们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
此外,组氨酸对婴幼儿来说也是必需氨基酸。
胱氨酸与酪氨酸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来的,如膳食中胱氨酸和酪氨酸充足,则可节省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
机体的蛋白质代谢过程是复杂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都参与蛋白质的代谢,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是非必需氨基酸不一定由食物供给,可在体内自己合成或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
人体不仅需要各种必需氨基酸,而且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值,要适合机体蛋白质合成的需要。
食物中摄人的蛋白质,在消化吸收后的必需氨基酸比值愈接近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要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如鸡蛋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与人体需要接近,故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比值与人体需要模式相差较大的食物蛋白质;谷类蛋白质由于缺乏赖氨酸,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则较低。
所以,食物中蛋白质的优与劣主要根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3.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制订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参考摄人量规定蛋白质的摄人量:轻体力劳动女性65克,中等体力劳动70克,重体力劳动80克;孕妇早、中、晚期在原基础上分别增加5克、15克和20克;乳母增加20克。
若按总能量中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以占12%~14%为宜,对儿童、少年最好占15%。
对蛋白质的供给不仅要满足数量的要求,还要考虑蛋白质的质量,在供给的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为优质蛋白质,儿童应有1/2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4.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畜、禽肉,蛋,奶,鱼类和大豆类食物。
肉类含蛋白质一般为10%一20%,鱼类为15%~20%,奶类为1.5%~3。
8%,蛋类为11%~14%,大豆为30%~40%;干豆类(绿豆、赤豆等)的蛋白质含量为20%~25%;硬果类如花生、核桃、莲子等也含有15%~30%的蛋白质;谷类一般含蛋白质6%~10%,薯类为2%~3%。
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黄豆、青豆、黑豆及其制品豆腐、干子等)来源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
三、脂肪l、脂肪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价值(1)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正常人脂肪占体重的10%~20%,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内,如皮下脂肪等。
脂肪是体内过剩能量的一种储存方式,当机体需要时可以代谢而释放能量。
人体的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皮下、肌纤维间,所以有保护脏器、组织和关节的作用。
此外,还有保温的作用。
(2)脂肪是高能量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37.66千焦(9千卡)的能量,比等量蛋白质和糖类产生的能量大一倍多。
(3)脂肪具有饱腹感:脂肪在胃中滞留时间长,约3.5小时,故不易感觉饥饿。
(4)脂肪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能促进人体对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同时有些动、植物脂肪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例如,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和D:豆油富含维生素E;棕桐油富含p—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
(5)脂肪是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有些植物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幼小动物生长所必需,也是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
(6)其他:脂肪有增进食物色、香、味和促进食欲的作用。
2.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为机体生理所需要,但不能为机体所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目前已经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必需脂肪酸是细胞的构成物质,在细胞膜及线粒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
缺乏时影响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使胆固醇转运受阻,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在动脉沉积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还可使精细胞的生成受干扰,以致引起动物不育。
人体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一般认为应占全日总能量的2%,婴儿需要量大于成人,应相当于其能量的3%,即一个6个月的婴儿,如其总能量的摄入量为2510.4千焦(600千卡),按3%计算,由必需脂肪酸供给的能量应为75.312千焦(18千卡),相当于必需脂肪酸2克,婴儿缺乏必需脂肪酸可出现鳞屑样皮炎、湿疹,此与皮肤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有关。
3.膳食脂肪的摄入量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各国皆以占膳食总能量比例为标准,多数国家认为脂肪供能比应以不超过3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