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气候特征word资料8页

合集下载

杭州气象文字报告内容摘要

杭州气象文字报告内容摘要

杭州气象文字报告内容摘要一、介绍杭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浙江省省会,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气候特点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和潮湿,冬季相对较冷。

杭州的降雨集中在夏季,尤以6月至8月为盛。

三、近期天气情况1. 温度近期杭州的气温整体较为适宜。

白天最高温度在25-30摄氏度之间,夜间最低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

晨起需要注意室外温度的变化,早晚温差较大。

2. 降雨近期杭州的降雨情况较为平稳。

每天都有小到中等程度的降雨,但不会对出行造成太大的影响。

需注意携带雨伞出门,避免淋湿。

3. 风力近期杭州的风力较弱,多为微风和轻风。

气流相对较稳定,出行时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

4. 大气质量近期杭州的大气质量整体较好,空气清新。

但在早晚的高峰时段,需避开交通繁忙路段,注意呼吸道健康。

四、未来天气预报1. 温度未来一周杭州的气温将持续适中,总体保持在25-30摄氏度之间。

尽管有时会有一些局部高温天气,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舒适的。

2. 降雨未来一周杭州的降雨情况较为分散,大部分时间为多云天气,偶有小到中等程度的降雨。

需要注意防备局部雷雨天气,尤其是下午时段。

3. 风力未来一周杭州的风力仍然较弱,以微风和轻风为主。

出行时不需过多考虑风力因素。

4. 气象提示未来一周杭州的气象条件较为适宜,但仍需注意防晒和及时补水。

出行时请根据天气实际情况穿戴合适的衣物,并合理安排行程。

以上是本次杭州气象文字报告的内容摘要。

杭州的气候特点、近期天气情况以及未来天气预报都得到了详细介绍。

希望对大家了解杭州的气象情况有所帮助,祝大家在杭州的旅途愉快!。

杭州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杭州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的发展
此外,杭州还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重 要中心之一,拥有大量的互联网和 高科技企业。这种独特的经济和文 化氛围也使得杭州成为了一个充满
活力和创新的城市
-
THANK YOU
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气候 宜人。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杭州的茶叶、水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同时 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人文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杭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吴越文 化的遗存和诸多古建筑、风景名胜 使得杭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 历史底蕴。同时,杭州也因其美丽 的自然景观和江南水乡风情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推动了旅游业
杭州自然和人文地 理环境特点
-
1 自然地理环境 2 人文地理环境
1
自然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 -30°33′。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向东逐 渐降低。西部为浙西北中低丘陵区,低山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排列, 形成中山-深谷、低山丘陵-宽谷和河谷平原三种地貌。最高峰为白际 山的清凉峰,海拔1781米。东部为浙北堆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和 湖泊密布,占市域总面积的34.4%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

无霜期230-260天。

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三潭映月: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

杭州市气候特点

杭州市气候特点

杭州市地跨南、北两个热量带,东部近海,西部连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所以杭州市的气候特点,不但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的优势,而且还有明显的地形小气候优势。

其主要特点如下:一、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杭州市由于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光、热、水同季配合良好的气候特色。

开春后,太阳总辐射量逐月增强,气温同步回升,雨热同季增加;5-6月由春入夏,为杭州市的降水高峰期,气温适中。

盛夏季节(7-8月)太阳总辐射量达最高值,也是一年中的高温期。

由于受热带暖气团控制,梅雨结束后降水量较前期明显减少,进入高温伏旱季节。

杭州市区日最高气温曾达39.9℃。

9月由夏入秋,光温同步下降。

同时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秋雨来临,使伏旱得以缓解。

10-11月则盛行秋高气爽天气。

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温条件优于春季。

冬季光、热、水均处在一年中的低值期。

二、春季回暖早、增温快、气温日较差大杭州市低山丘陵面积广大,沿江平原、盆谷地依山傍水,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形气候特点。

从表1看出,东部的宁绍平原地区,冬季(以1月为代表)月平均气温较西部低丘谷地高0.9-1.3℃,但≥10℃的回暖初日临安与东部平原地区相同。

而≥15℃回暖初日,临安较宁波早3天;从≥10℃回暖初日到≥15℃的初日,临安为22天,而东部宁波要25-26天,春季回温比宁绍平原早。

表2列出了宁波、萧山等地上半年前后两个月平均气温回温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盆谷地2-4月平均气温回升值要大于平原地区。

山间盆谷地的气温日较差明显大于平原,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昌化为11.0℃,建德为10.1℃,而杭州东北部平原地区只有7.9-8.1℃,较山间盆谷地小2-3℃,这是杭州市又一个气候特色。

表1 平原与山区回暖日期比较表表2 月平均温度回温比较表(单位℃)三、气候多宜、资源丰富杭州市地跨两个热量带,南北仅跨1.3个纬距,而年平均气温却相差2.5℃,≥10℃的活动积温差1000℃,山区与平原降水量多寡相差7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相差300小时以上。

杭州亚运会气候特点

杭州亚运会气候特点

杭州亚运会气候特点
杭州亚运会气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季节性明显: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复苏;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多雨;秋季气候温和,湿度适中;冬季寒冷,但气温较南方城市较高。

2. 多雨天气:杭州属于湿润气候,全年降水较多。

夏季特别多雨,经常会出现暴雨和雷雨,这也是由于季风的原因。

因此,在举办亚运会期间,需要注意防雨措施和赛事安排。

3. 潮湿炎热:由于杭州位于江南地区,湿润、炎热的天气在夏季比较常见。

气温往往在30摄氏度以上,潮湿的空气容易让人感到闷热不透气,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4. 春暖花开:春季是杭州气候最宜人的季节之一,气温适宜,阳光明媚,植物开始复苏,花卉盛开,赏花游览成为不错的选择。

5. 宜人的秋天:秋季杭州气温适宜,湿度适中,是杭州最宜人的季节之一。

天空湛蓝,温暖而宜人,正好适合户外活动和赛事举办。

总体来说,杭州亚运会的气候特点是湿润多雨,夏季湿热,春秋宜人。

组织者需要针对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做出相应的安排和预防措施。

杭州每年的风向变化趋势

杭州每年的风向变化趋势

杭州每年的风向变化趋势
杭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过去几十年的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出杭州每年的风向变化趋势。

春季(3月至5月):
春季是杭州气温回升较快的时候,气候温暖湿润,风向呈现多变的特点。

在这个季节里,风向可以吹来来自南方和东南方向的东南风,也可以吹来来自北方和东北方向的偏北风。

夏季(6月至8月):
夏季是杭州最炎热的季节,气温较高,雨水较多。

夏季的风向主要是南风和东南风,南方的暖湿气流携带了较多的水汽,给杭州带来了湿润的气候。

秋季(9月至11月):
秋季是杭州气温缓慢下降的季节,天气多变,凉爽宜人。

这个季节里,风向多以偏北风为主,早晚可能会有偏南的东南风。

随着秋季的深入,北方冷空气的南下频率逐渐增加,这时偏北风会占据主导地位。

冬季(12月至2月):
冬季是杭州最寒冷的季节,气温较低,天气干燥。

这个季节里,风向以偏北风为主,风向较为稳定。

在冬季的早晚时段,时常会有偏南的东南风吹来。

总体而言,杭州的风向变化趋势呈现出春季多变、夏季南风盛行、秋季偏北风为主、冬季偏北风稳定的特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气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都会对风向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每年的具体风向变化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杭州气候分析

杭州气候分析

杭州气候分析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

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杭州市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

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一、日射和日照杭州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某时段内实际日照时数与该地理论上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1~48%。

在地域分布上,平原多于山区。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8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大于45%,为全市高值区。

市域中部的河谷平原、新安江库区及临安县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06~10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950~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45%左右。

丘陵山地,因地形遮蔽和云雾、热雷雨较多,光照较差,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一般在1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41%,在山垄窄坞,日射和日照只有平原的70%左右。

据天目山气象站观测,山区的日射和日照,在海拔500米以下,随地势的升高而变弱,变短;海拔500~1000米,因云雨较多,出现最低值;海拔1000米以上,随地势升高转而变强、变长。

杭州市日射和日照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5~10月)的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大于冬半年(11月~次年4月)。

其中,盛夏7、8两月,日射强、日照长。

除山区外,全市大部分地区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2.5~14.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30~26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5~60%或以上。

冬季日射弱,日照短,12月~次年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量都在6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5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50%。

历年杭州天气总结表

历年杭州天气总结表

历年杭州天气总结表杭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座城市,具有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历年的杭州天气总结表可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趋势。

首先,杭州的夏季炎热潮湿,气温较高。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夏季的平均气温一般在28℃左右,最高温度可达到35℃以上。

同时,夏季也是降雨较多的季节,降雨量通常在每月150毫米左右,所以夏季是杭州较常遭遇台风的季节。

夏季的天气状况常常是炎热潮湿,时而下雨,时而晴朗。

人们在夏季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雨。

其次,杭州的秋季宜人凉爽,气温适中。

秋季的平均气温一般在20-25℃之间,适宜户外活动。

同时,降雨量也相对较少,每月平均在100毫米左右。

秋季的天气晴朗、干燥,气候适宜,是出行旅游的好季节。

接下来是杭州的冬季寒冷湿冷,气温较低。

历年数据显示,冬季的平均气温在5-10℃之间,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

冬季降雨量相对较少,每月平均在70毫米左右。

冬季的天气一般阴冷湿冷,时常出现雨水和雨夹雪,人们需要加强保暖措施。

最后是杭州的春季温暖潮湿,气温回升。

春季的平均气温一般在10-15℃之间,温暖而湿润,气候多变。

春季降雨量较多,每月平均在120-140毫米左右。

春季的天气常常是多云、阴雨绵绵,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萌芽,春意盎然。

总的来说,从杭州的历年天气总结表中可以看出,这座城市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宜人凉爽,冬季寒冷湿冷,春季温暖潮湿。

根据这些气候特点,人们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在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和防雨,适时选择户外活动;在秋季外出旅行宜人;在冬季加强保暖措施;在春季享受阳光温暖,注意防雨。

这些历年杭州天气总结表的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杭州的气候,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也可以为杭州市民和游客提供气象预报参考,让人们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以应对各种天气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

再经过几千年的人为作用,使本区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

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

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

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

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

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

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

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

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

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

一般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各长2个月,南部可达3个月。

本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

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

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风坡多于背风坡。

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而黄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黄山2263.9 mm)。

罗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过1800 mm。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

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

长江中下游区处在青藏高原的东面,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急流在本区上空辐合,形成一条比较稳定的切变线,再加上南岭山地的影响,在地面层出现一条比较持久的华南准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大部分地区12月与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 mm~50 mm左右,2月份在60 mm~80 mm 左右。

从3月开始,南来暖湿气流增强,降水频度增加。

3月下旬,赣南最先进入春雨期,并以此为中心,春雨渐次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图12.1.2)。

大部分地区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结束。

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

本区春雨较多,长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还多。

南京、上海、温州等地,春雨约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一)平均降水量和雨日。

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年雨日130~160天。

但在环流和地形影响下,各地降水量和雨日多寡悬殊,其分布总趋势是自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自河谷平原和新安江水库区向丘陵山地递增。

市域西北部、中部、西南部山区,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雨日大于160天,为多雨区。

特别是天目山东西两边的市岭和双石,昱岭东北部马山,白际山东侧的陈家村、樟村、千里岗的白马、西岭和建德大坑源等地,年平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以上,雨日超过165天。

临安、富阳以南沿江至寿昌盆地、梅城盆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雨日145~155天。

东北部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下,雨日少于150天,为全市少雨区。

萧山、余杭的滨海、水网平原,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200毫米,雨日不到140天。

(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杭州市全年有两个雨季和一个多雨时段。

第一个雨季自5月初前后开始,6月底至7月上旬结束,俗称梅汛期,多由极锋(梅雨锋)北移,雨带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停滞而产生。

该时段内,雨量集中,有大到暴雨出现,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25~31%。

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至西北部山区,平均都在500毫米以上。

第二个雨季出现在8月底到9月底,因受台风或极锋南移影响所致,俗称台风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8—13%。

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和东北部平原。

天目山东侧为台风暴雨的频发中心,平均在200毫米以上。

此外,3~4月为一多雨时段,称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13~23%。

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为两个相对干季。

前一干季为盛夏伏旱期,即夏干期,全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风极盛,高温少雨,除西北部天目山区和中部昱岭山区平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外,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50~300毫米,东北部平原沿钱塘江河谷到新安江水库区降水量最少,平均在250毫米以下,后一干季为冬干期,因受蒙古南下的极地大陆干冷气团影响,连续五个月的平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占年总量的20~27%。

(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年降水相对变率。

杭州市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各年降水量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为12~17%。

其中临安、淳安、建德西部和西南部、萧山东部多在15%以上,其它地区为12~15%。

全年各月的相对变率以3~6月最小,为25~35%,说明春雨量和梅雨量相对稳定,而常年3~6月降水量为年降水总量的一半,故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和湿害。

7、8两月降水较少,相对变率较前期有所增加(35~50%),故易出现伏旱,只在台风降水和9月秋雨影响下,旱情才得以缓和或解除。

10月至次年2月冬干期,降水多寡悬殊,相对变率最大(50~80%),常出现“燥冬”或“烂冬”年份。

(四)暴雨日的分布。

除冬季外,杭州市各地都可能出现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年平均2~5天。

6月为最多,9月次之。

暴雨日的地域分布,以东北部河网平原、滨海平原为最少,年平均2天左右;中部和南部的低丘谷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3~4天;山区最多,年平均都在4天以上,几个暴雨中心均达到或超过5天。

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日各地年平均少于2天。

其中,东北部平原区和新安江水库区在0.5天以下。

日最大降水量,梅汛期西部山区可达200毫米上;台风秋雨期有超过300~400毫米的特大暴雨,每每出现在天目山东侧和东部平原。

江河洪水在一年中集中出现明显的时期称为汛期。

我国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降雨季节不同,汛期长短不一,有长有短,有早有晚,即使是同一条河流的汛期,各年情况也不尽相同,有早有迟,汛期来水量相差很大,变化过程也是千差万别。

为了做好防汛工作,根据主要降水规律和江河涨水情况规定了汛期,我省汛期确定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

每年4月15日为我省“防汛防台日”。

五、信息管理(一)预警信息。

1.市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市林水局的汛情、旱情预警信息和森林火灾、林业生物灾害信息,市科技局(市地震局)的地震趋势预测信息,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市农业局的主要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预警信息,要及时向市减灾委办公室通报。

2.市减灾委办公室根据有关成员单位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启动救灾预警响应,并向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市)通报。

(二)灾情管理。

各区、县(市)民政部门要按照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民发〔2011〕168号),利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

1.对于突发性自然灾害,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本行政区域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市民政局报告;市民政局在接报灾情信息2小时内审核、汇总,并向省民政厅报告。

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造成死亡人口(含失踪人口)10人(含)以上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同时上报市民政局、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

市民政局接到灾情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

2.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在灾情稳定之前,市和区、县(市)民政部门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各区、县(市)民政部门每天9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的灾情向市民政局上报,市民政局每天10时之前向市政府、省民政厅报告情况。

特大灾情应随时报告。

灾情稳定后,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市民政局报告。

市民政局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市汇总数据(含县级灾情数据)向市政府、省民政厅报告。

3.对于干旱灾害,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应在旱情初露、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进行初报;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10日续报一次,直至灾情解除后上报核报。

4.加强台账管理,建立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因灾倒房户和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

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在灾情核定后,要建立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受灾农田面积和需政府救助人口的花名册,为恢复重建和开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依据。

5.各区、县(市)政府要建立健全灾情会商制度。

减灾委或者民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涉灾部门召开灾情会商会,全面客观评估、核实灾情数据。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