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过度原因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过度原因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过度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存在于我们院。
以下是我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过度原因的分析:
1. 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治疗指南了解不足,容易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2. 患者的期望和需求:一些患者可能希望通过抗菌药物快速缓解症状,而医生为了满足患者的期望,可能过度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
3. 药品销售和经济利益:一些药品销售人员和药店可能会以推销抗菌药物为目的,从而增加销售额和经济利益。
4. 缺乏监管和教育:抗菌药物使用过度也与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教育不足有关,缺乏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抗菌药物使用过度:
1.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患者教育,提醒他们抗菌药物并不是治疗所有疾病的必需品,鼓励他们合理使用药物。
3. 建立合理的药物处方和审核机制,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指南和规定。
4. 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减少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过度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合理的医疗服务。
抗菌药物滥用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

抗菌药物滥用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一、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对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独特的疗效。
然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抗菌药物滥用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对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二、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分析1.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状目前,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现象。
一方面,一些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甚至存在着未经合理诊断下擅自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在面对一般感冒、发热等症状时,也会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而不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合理使用。
2.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抗菌药物滥用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首先,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使得感染病原体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
其次,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患者耗费更多的医疗费用,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同时,抗菌药物滥用还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生态平衡。
3. 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部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其次,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抗菌药物能够快速治疗感染性疾病。
另外,药品销售渠道的不规范也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
三、抗菌药物滥用的干预策略1.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可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降低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
2. 完善患者教育除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外,还应完善患者的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患者用药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认识,减少患者自行购买抗菌药物的行为。
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机制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机制。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原因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原因分析背景抗菌药物是医疗领域中重要的治疗工具,但过高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可能导致多种问题,包括抗药性的增加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情况。
原因分析1. 缺乏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在我院,可能缺乏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者指南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规范的指南能够帮助医生正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并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2. 不必要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这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加强医生对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理解,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3. 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监控措施我院可能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监控措施,无法及时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能够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我们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解决措施1. 制定和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制定针对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并确保医生们得到培训并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指南。
指南应当包括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的原则等,从而引导医生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认知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医生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认知,确保预防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医生们应当有足够的知识和理解,能够正确判断何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以及何时不需要。
3. 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监控系统,包括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和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地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增长。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的原因可能涉及缺乏规范的使用指南、不必要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制定和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提高医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医疗质量,并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所带来的风险。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过高原因剖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过高原因剖析1. 引言本文旨在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过高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以降低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通过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
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2.1 抗菌药物使用量上升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医生处方过度:部分医生可能存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倾向,可能是由于缺乏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了解,或者存在过度担心和压力,导致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 患者期望:部分患者对抗菌药物存在误解,认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疾病,从而主动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
2.2 抗菌药物滥用情况除了使用量上升外,我院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也值得关注。
滥用可能表现为以下情况:- 非医学需要使用:患者未经医生指导,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忽视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限制。
- 不合理的使用时长和剂量:部分医生在处方中可能存在过长或过短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长,以及剂量不合理的情况。
3. 过高原因剖析本节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过高的原因进行剖析。
3.1 缺乏合理使用的指导标准当前,我院缺乏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标准,使得医生在抗菌药物处方时缺乏明确的依据。
因此,一些医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3.2 缺乏患者教育和宣传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了解有限,对其使用存在误解。
医院应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3.3 医生知识和培训不足部分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了解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和知识更新。
加强医生的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正确判断能力。
4. 解决方案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过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制定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标准,为医生提供明确的处方依据。
-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分析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以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引发了耐药菌株的出现。
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1.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菌非抗生素药物两大类。
抗生素可进一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狭谱抗生素,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范围。
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而狭谱抗生素则只能对特定的细菌效果显著。
2. 抗菌药物的常见临床使用情况(1)抗生素的常见使用场景:- 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等。
-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
-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 皮肤软组织感染:蜂窝织炎、脓肿等。
(2)抗菌药物的常见使用目的:- 治疗细菌感染:抗菌药物是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可通过杀菌或抑制菌体生长来达到治疗目的。
- 预防细菌感染:手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手术感染率。
3. 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按临床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些患者或医务人员滥用抗菌药物,如未经医生指导擅自服用抗菌药物。
(2)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不合理:某些场景下使用广谱抗生素,而不选择狭谱抗生素,导致多种菌株产生抗药性。
(3)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一些医务人员存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还容易滋生耐药菌株。
4.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和影响抗菌药物的滥用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危害和影响:(1)导致药物耐药性的提高:滥用抗菌药物易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出现耐药菌株。
这对临床治疗造成困扰,增加治疗难度。
(2)增加医疗成本:当大量的抗菌药物被滥用时,不仅会使医疗机构的药物成本增加,还可能增加治疗费用,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
(3)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滥用抗菌药物会扰乱人体内健康的菌群平衡,容易引发其他传染病和肠胃问题。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大原因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大原因分析引言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逐渐增大,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原因分析1. 缺乏规范管理制度我院目前缺乏明确、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导致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缺乏约束和规范。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容易导致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进而增加抗菌药物的强度。
2. 临床病例复杂性我院所处的区域性医院,常常接收到一些疑难病例或合并症患者。
由于这些病例的复杂性,医务人员可能倾向于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
这种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难以避免地增加。
3. 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不足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务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一。
部分医务人员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抗菌药物的知识,导致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出现。
4.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需求一些患者对抗菌药物有过度的期望与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使用抗菌药物来迅速治愈疾病。
医务人员在面对这些患者时,可能会过度满足其需求,从而导致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5.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反馈机制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反馈机制。
缺乏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使得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解决方案1.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明确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规范和约束。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了解,确保医务人员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
2. 加强知识普及组织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抗菌药物的认识。
鼓励医务人员主动研究,不断更新抗菌药物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3.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患者普及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正确使用的重要性,改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过度期望和需求。
鼓励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加强对其他治疗方法的宣传和推广。
4. 建立监管反馈机制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和反馈机制,及时监测和评估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耐药性增加的现象。
因此,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
本文将分析我院儿科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希望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我院儿科门诊的记录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约占总使用药物的三分之一。
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例如头孢呋辛和青霉素V钾。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药物,而且很多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也没有进行敏感性检测。
总体来看,我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于相应水平,且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二、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分析1. 对细菌感染的误诊很多患者因为对病情不了解,往往会将症状简单的归结为细菌感染。
实际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流行性感冒、急性喉炎等,这些疾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株的变异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加剧医疗卫生领域的耐药性问题。
2. 按照经验治疗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医生会凭借经验或者惯用的方法来选择抗菌药物。
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 抗菌药物自行购买一些家长为了便捷或者觉得便宜,在没有医生建议或者处方的情况下,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因为很多抗菌药物都是属于处方药,对患者需求量与用量的掌握度也很难掌握,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措施1.临床医生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应该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各种疾病和疾病的识别能力。
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及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执行用药指导,出示处方,进行要求的敏感变异性检测等。
2. 加强宣传增强患者对细菌感染和抗菌药拥堵的认识。
告诉患者抗菌药物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细菌感染。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报告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报告一、前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性感染及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现象在我国日益严重,不仅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增强,还引发了诸多医疗安全问题。
为了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我院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全面整改。
二、整改背景1.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上升,部分医生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剧,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2.政策法规要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效控制细菌耐药。
3.医院发展规划:我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要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抗菌药物管理的整改是我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整改目标1.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降低细菌耐药性。
2.规范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行为,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
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四、整改措施1.组织学习与培训: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抗菌药物相关法规、政策及专业知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2.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医生,限制滥用和高档抗菌药物的使用。
4.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合理使用。
5.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掌握细菌耐药动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6.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医生进行严肃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就是抗菌药物生产与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WHO 对世界不同地区的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全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4%,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比率占抗菌药物使用的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患病时使用抗菌药物,但事实上,只有25%的患者患病时需要使用。
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率上升、新的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我国卫生部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先后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出台,更就是掀起了督查医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热潮。
一、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1、整治前
抗菌药物在我国滥用现象明显,在我院,情况也不容东观。
如抽查门、急诊处方时,发现诊断为感冒、发烧甚至有一例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
根据统计,2011年共抽查了4174张门、急诊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499张,占35、91%,属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有89张,占5、94%。
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01张,占33、42%,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80%。
住院科室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在病历抽查中发现,无论就是哪一类的切口手术都会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而且很多时候都就是二联甚至就是三联的。
住院患者使用率达70%,外科高达97%,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皮肤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竟然100%,DDD值也大得吓人,192DDD,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为89DDD。
抗菌药物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37、82%,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就有3到4个品种就是抗菌药物,其中1到2个品种就是排名前5的,滥用现象明显。
2、整治后
随着一系列整治抗菌药物滥用的相关文件出台,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与治理活动,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的耐药,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统计,2015年1月-8月抽查门、急诊处方7343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136张,占15、47%,属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张,占1、06%,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2张,占3、70%,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26%。
根据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53、53%,使用强度为38、76DDD,微生物送检率为20、05%,略低。
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23、83%,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只有一个品种就是抗菌药物。
各个科室都基本能按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现大都能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预防用药时间也多数控制在72小时以内。
现今,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基本符合整治要求,但在临床应用上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需要继续加强整改。
二、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
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以及药物更换过频
在我院,临床无指征地使用抗菌药物相当普遍,虽然抗生素没有抗病毒也没有退烧作用,但许多医生对感冒发烧的患者还就是会应用抗生素。
另外,有部分医生由于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认识不清、掌握不牢,导致频繁更换药物品种。
在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中曾发现有一例在7天内更换了4种抗菌药物,其中2种均只用了1天。
频繁换药使各种抗菌药物维持血药高峰浓度时间过短或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过长,无法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反而会加速耐药菌株的产生。
2、抗菌药物选择不当
抗菌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预后影响甚大,但部分医生往往不够重视,习惯选用常用的几种药物而不充分考虑感染程度与细菌就是否产生了抗药性;有的则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偏向使用昂贵的抗菌药物;还有的则喜新厌旧,不管什么菌感染,喜欢用“最好”“最新”“最先进”的,如头孢菌类第三代,喹诺酮类第四代等,这样不仅疗效不如意,还会导致病人机体正常菌群严重失调,防御屏障被破坏,抵抗力下降,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并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3、坑菌药物联合应用不当
坑菌素联合用药的目的就是增强疗效,减轻药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但很多医生在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不注意用药指征与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联用两种会产生拮抗作用的抗菌药物,导致治疗失败。
同类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如应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的联合应用,二者属重复用药;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会使血液、肝肾毒性增加;不同种类的联合应用也会导致某些毒性增强,如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会增加肾毒性;β-内酸胺类与大环内酸类药物同时使用可降低治疗效果,产生抵抗作用。
4、用药方法与剂量不当
在临床实际治疗中,给药时间、次数与方式不尽合理。
特别就是门诊病人,为了静滴方便,一般给药一次/日,但好多药物半衰期很短,如青霉素、头孢她啶等,应一日二次给药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抗菌作用才会增强。
还有部分医生忽
视了药物的毒性与不良反应就是随着剂量增大而上升,错误认为给药剂量越大,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越长或抗菌作用越强。
还有些医生按经验给药,忽视用药个体化,未区分老人、儿童或孕妇与成人用药剂量的生理差别。
5、细菌送检率与药敏试验率较低
由于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就是呈正比关系,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导致耐药菌株增加,所以应该根据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选择1-2种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作为首选治疗。
但我院部分医生都就是凭经验用药,冶疗前未及时采集标本送检,直至发现无效时才考虑取标本做药敏试验,这样就易导致患者出现细菌性耐药、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的风险。
当然,如果病情危急,也可以根据感染过程,发病部位、症状与体征来推断致病菌,选择一种有效药,待药敏试验报告出来之后,即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解决对策
1、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力度,并实行奖惩措施,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医生的年度考核、经济利益相挂钩。
针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医生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尤其要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2、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检查工作
定期统计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公布不合理用药典型病例,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送检率应该达到非限制类≥30%、限制类≥50%、特殊使用类≥80%的要求。
3、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防止或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因些,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要降低其使用率,尤其就是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
凡属于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菌药物能秦效时绝不联用2种。
确需联用时,可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的交换使用,这样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因为细菌耐药性产生不一定稳定,有些耐药菌株在停药后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又可以恢复敏感性的。
要及时报告细菌药敏实验结果,定期通报我院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结果。
我们相信,只要通过所有同事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