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设计人机要素(重点)
人机工程休闲椅设计方案

人机工程休闲椅设计方案1. 引言人机工程休闲椅是一种专为提供舒适和放松的座椅,以满足人们在休闲娱乐时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人机工程休闲椅的设计方案,包括椅子的结构、材料选择和功能设计,以提供一个理想的休闲椅设计。
2. 结构设计人机工程休闲椅的结构设计应注重人体工程学原则,以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支持。
以下是椅子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2.1 座椅形状座椅的形状应符合人体曲线,最好是有一定的弧度,以提供合适的支撑。
座椅宽度应适中,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
• 2.2 背部设计背部设计应注重腰部支持,采用曲线形状的背椅,以提供腰部的支撑。
此外,可以添加可调节的头枕,以提供额外的颈部支持。
• 2.3 扶手设计扶手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提供合适的高度和宽度,以支持手臂和肩部。
扶手还可以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
3.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对人机工程休闲椅的舒适度和耐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材料选择:• 3.1 座椅面料座椅面料应选择柔软、透气和耐磨的材料,如绒布、皮革或尼龙。
这些材料可以提供舒适的触感,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 3.2 内部填充物内部填充物应选择柔软但支撑力好的材料,如高密度泡沫。
这种填充物可以避免座椅变形,并且在长时间使用后也能保持舒适度。
• 3.3 框架材料框架材料应选择坚固耐用的材料,如金属或硬质塑料。
这样可以确保休闲椅在长时间使用后仍然稳定和牢固。
4. 功能设计除了基本的结构和材料选择外,人机工程休闲椅还可以设计一些特殊功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功能设计:• 4.1 可调节倾斜角度休闲椅可以设计为可以调节倾斜角度的,以提供不同的坐姿和舒适度。
这样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
• 4.2 按摩功能一些人机工程休闲椅还可以设计为具有按摩功能的,以提供额外的放松和舒适。
按摩功能可以设计在座椅背部或座椅垫上。
• 4.3 加热功能在寒冷的季节,人机工程休闲椅可以设计为具有加热功能的,以提供温暖的感觉。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座椅人机工程分析是一种综合研究方法,它将人类认知心理学、工程学、人体工学、运动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有机结合,以人为基础,以座椅作为载体,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究人与座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的影响,从而为座椅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人体生理计量学、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调节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
1. 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是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人体形态、肌肉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座椅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不同身高的人在坐姿时需要的座椅高度、座椅前沿的扶手高度等都不同,设计合适的座椅角度和高度能够使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感到轻松和舒适。
2. 人体生理计量学在座椅人机工程分析中,人体生理计量学是指研究人体各项参数和生理反应的科学方法。
例如,对人的身体负荷进行量化可以获得不同体型和运动方式下各种身体部位所承受的负荷大小和部位,进而为座椅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还可以通过生理学测试,获得关于人体反应的详细信息,例如人的视觉反应时间、手部反应能力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座椅的设计,以适应用户的个体差异。
3. 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是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座椅的体验感和舒适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感觉和满意程度,以便制定更好的座椅设计方案。
例如,座椅表面的材料和织物的质量和平稳性可以影响人们的感受,粗糙表面给人以不适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瘙痒等不适感。
而各类座垫、椅背的设计,更是提高座椅的基础舒适度的原因。
4. 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主要是指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支撑力可以是人体重量在座椅上分布均衡,以减少人体在座椅上产生不适的感觉。
而座椅的稳定性则是指座椅在使用中的平衡性,以及座椅在众多动态能力的负载瞬间内,保持安全、平稳和运动平衡。
人机工程学分析--座椅设计

座面
人体的骨盆下面有两块坐骨结节,在坐姿状 态下,当座面呈近似水平时,可使两坐骨结节外侧 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人体 会感到舒适。当坐面呈斗形时,会使股骨向上转 动,这种状态除了使股骨处于受压迫位置而承受 载荷外,还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迫,并使肘部 和肩部受力,从而引起不舒适感。因此,座面的设 计应该呈近似水平,避免斗形设计。
工作椅的主要参数数据
坐姿人体主要尺寸
座高
座高即座椅的高度,是座前沿中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座高是影响坐姿 舒适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座高不合理会导致坐姿的不正确,而且容 易使人体腰部产生疲劳。座面过高,则两腿悬空碰不到地面,体压有 一部分分散在大腿部分,使大腿血管受到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座面 过低,膝盖拱起,体压过于集中在坐骨上,时间久了会产生疼痛感。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合理的座高应等于小腿加足高再加上 25-30mm 的鞋跟厚再减去 10-20mm的活动余地,即:
FE
D CB A
G
肌肉活动度
脊椎骨依据其附近的肌肉 和腱连接,椎骨的定位正 是借助于肌腱的作用力。 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 肌腱组织就会受到相互压 力(拉或压)的作用,使肌 肉活动度增加,招致疲劳 酸痛。
三组不同坐姿的2-3腰椎背棘直肌肌电 图
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 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
正确的坐姿才能使坐在其上的人体容易地寻
求到合适的腰椎支撑。
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尺寸

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尺寸
首先,座椅的高度应该适合不同身高人群使用。
一般来说,座椅的高
度应该能够让大多数人的脚平稳地放在地上,形成90度左右的膝关节屈
曲角度。
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的悬空状态,减轻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和腰椎
受压的问题。
其次,座椅的宽度和深度也非常重要。
座椅的宽度应该适合人体臀部
的大小,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
座椅的深度应该能够支撑住大腿,一般来说,座椅深度为人体大腿长度的2/3至3/4之间比较合适。
此外,座椅的靠背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因素。
靠背的高度应
该能够支撑住整个背部,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一般来说,座椅靠背的高
度应该超过肩膀高度,以确保头部和颈部得到适当的支撑。
靠背的角度也
需要调整,以确保人体脊柱的自然曲线得到保护,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
除了座椅的尺寸,座椅的材料和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座椅的材料应
该具有适当的柔软度和弹性,能够提供舒适的感觉并减轻身体压力。
座椅
的结构应该稳固,并提供足够的腰部支撑和头部支撑。
此外,人机工程学座椅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
比如,对于身体较大的人群,座椅的尺寸需要更大;对于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座椅的舒适性和支撑性更为重要;对于有腰部问题的人群,座椅的腰部支
撑功能需要强化。
总之,人机工程学座椅的设计尺寸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和人体尺
寸数据,提供舒适的坐姿和支撑,保护人体健康。
同时,座椅的材料和结
构也需要考虑到各种特殊需求。
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高工
作和生活的舒适性。
人机工程学讲义 第五章 坐椅设计

2、坐椅分类 1)休息为目的的安乐椅 2)作业场所的工作椅 3)多用椅 用途不同,设计的重点也不同。 老板室、客厅、网吧、办公室、教室、餐厅
3、设计细则 (1)坐高:大腿水平,前缘不压。 (2)坐宽:单人:女性上限臀宽;多人:上限肘间距 (3)坐深:靠背支撑腰椎部位,取较小百分位 (4)坐面倾角:前倾、后倾 (5)靠背的高度与宽度:支持背部重量 (6)靠背角度:保证脊柱曲线 (7)扶手高: (8)椅垫:不能太软、不能太硬
三、设计尺寸
第五章
坐椅设计
主要依据 参考尺寸
一、主要依据
1、脊柱性状
2、腰椎弯曲度
从坐姿生理学角度, 从坐姿生理学角度, 应保证腰弧曲线正 常。
3、体压分布
4、椎间盘 受力分析 从坐姿生物力学 角度, 角度,应保证肢 体免受பைடு நூலகம்常力作 用。
二、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
1)坐椅的形式与尺度与其功用有关 2 )坐椅的尺度必须参照人体测量学数据确定 3 )身体的主要重量应由臀部坐骨结节承担 4 )坐椅前缘处,大腿与椅子之间压力应尽量减小 5 )腰椎下部应提供支撑,设置适当的靠背以降低背部 紧张度 6 )坐者应能方便地变化姿势(不必起身),但必须防 止滑脱。 7 )椅垫必须有足够的垫料和适当的硬度,使其有助于 体重压力均匀的分布于坐骨结节区域。
设计细则
1、使操作者在工作中保持身体舒适、稳定并能进行准确的控制和操作。 2、座高(360—480mm)和腰靠高(165 —210mm)必须是可调节的。 3、椅坐面和腰靠结构应使其感到安全、舒适。 4、腰靠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足够的刚性,腰靠倾角不得超过115 度。 5、工作坐椅一般不设扶手,需设扶手的必须保证操作人员作业活动的 安全。 6、其结构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坐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 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料制造。
座椅设计的人机学原理

座椅设计的人机学原理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家具之一,座椅的设计对于人机学原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机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设计人机界面和系统的学科,其设计原则围绕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思维和行动等方面展开。
对于座椅的设计而言,人机学原理的应用可以使得座椅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和生产效率。
在座椅的设计中,人机学原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体结构、肌肉和关节的科学。
在座椅的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可以通过调整座椅的高度、倾斜角度、扶手高度和头枕支撑等因素,使得座椅与人体接触的部分接近于人体曲线,为人体提供最佳的支撑和舒适感。
2. 视觉感受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也是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
在座椅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座椅在外观上的形态美观,颜色鲜明并符合人类观感,从而吸引人们对其的关注。
3. 坐姿习惯不良的坐姿习惯可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如腰椎受压和颈部疼痛等。
座椅的设计应该遵循人体器官分布和功能的特点,以适合人们自然的坐姿形态来提供支撑,强制调整坐姿姿态。
4. 压力分布人体在长时间的坐姿中,身体的重量会加重在座椅的几个压力点上,长时间黏附在相同的位置,造成局部的压力集中,缺乏血液和氧气供应,可能导致长时间坐姿、局部腐烂或坐疮等。
在座椅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各个压力点的分布情况,采用适当且有效的材料以分散压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它们产生的负担和损伤。
5. 腰椎支撑在长时间坐姿运动过程中,腰椎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
在座椅的设计中,采用凸起的背靠、椅背、座垫以及腰枕的支撑,以确保腰椎的充分支持和稳定性,减少腰部压力的不良影响。
除了以上的人机学原则外,座椅的设计也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座椅的材料选择座椅的材料对于舒适度和耐久度有关键的影响。
在座椅的设计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材料,例如皮革、织物、海绵和塑料等。
这些材料需要高品质,表面平滑,舒适度强,耐用性好,且有必要的耐磨和防污性能。
座椅设计的人体工程学(课堂PPT)

4. 座椅设计的人体工程学
4.1座椅设计人的因素 4.2 座椅的构成与功能要求 4.3 座椅设计的内容和功能尺寸 4.4 座椅设计的几个要点 4.5 座椅设计实例分析
1
4.1 座椅设计中人的因素
4.1.1坐姿与人体疲劳
1) 坐姿人体生理特征 2) 坐姿人体受力分析
4.1.2人体尺度与座椅功能尺寸 4.1.3 舒适坐姿设计及其条件
34
座面倾角与靠背斜度
35
座深的确定
36
座高的确定
37
扶手内宽
38
靠背高度与支撑位
39
十种支撑位
40
十种最佳支撑位条件
41
扶手高度
42
适用 于长 时间 的作 业场 合的 设计 尺寸
43
适用 于较 长时 间的 作业 场合 的设 计尺
寸
44
适用 于短 时间 的作 业场 合的 设计 尺寸
1) 最感舒适的条件 2) 最舒适坐姿 3) 不舒适坐姿
•
2
4.2 座椅的构成与功能要求
4.2.1 座椅分类 4.2.2座椅基本构造 4.2.3座椅的功能
3
4.3 座椅设计的内容和功能尺寸
4.3.1 座面设计 4.3.2 靠背
1) 倾角 2) 高度 3) 宽度
4.3.3 扶手
1) 高度 2) 间距 3) 角度:倾角,张角 4) 撑台:触感,大小尺寸
61
这是范.佩西于 1987年设计的的扶手 沙发。在这款设计中,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 扶手。传统形式的扶 手只能给某个尺寸范 围的手肘以舒适的支 撑,在这款设计中, 扶手以一个倾斜的造 型出现,不同高度的 手肘都可以得到舒适 有效的支撑。
62
座椅设计的人机设计要求演示教学

座椅设计的人机设计要求演示教学座椅设计的人机设计是指在设计座椅时,考虑人与座椅之间的交互关系和人体工学原理,以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人机设计要求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些条件和标准,以下是座椅设计的人机设计要求的演示教学。
一、座椅的舒适性座椅的舒适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座椅设计中要考虑人体工学原理和人体特征。
首先,座椅应具备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适应不同人体的体型特征。
其次,座椅的硬度、弹性和支撑面积等要素也要综合考虑,以提供适当的支撑和稳定性。
最后,还需考虑到座椅的通风性和温度调节性能,以保持座椅表面的干爽和舒适。
二、座椅的可用性座椅的可用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易于操作和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首先,座椅的高度、倾角和深度等参数应可调节,以适应不同人体尺寸和姿势。
其次,座椅的结构和材料选择应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例如,要提供足够的腿部空间和支撑,以及便于上下、前后移动。
另外,座椅的表面材质应具备防滑、易清洁和耐磨损的特性。
三、座椅的安全性座椅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稳定性、防护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首先,座椅的稳定性是保证使用者在坐下和起立时不容易摔倒或滑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座椅底部的支撑结构和材料选择要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其次,座椅的防护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座椅不应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如锐利边角、尖锐物品的设计等都应避免。
最后,座椅的耐久性是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和变形,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综上所述,座椅设计的人机设计要求是以人为中心,结合人体工学原理和人体特征,设计出舒适、可用和安全的座椅产品。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座椅的尺寸形状、硬度弹性、支撑面积、通风性等方面的要素,使座椅能够适应不同人体的需求。
此外,还要考虑座椅的可调节性、操作便捷性、结构设计等因素,以提高座椅的可用性。
最后,座椅的稳定性、防护性和耐久性是确保座椅的安全性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