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座椅人机分析与设计

合集下载

人机工程学分析--座椅设计

人机工程学分析--座椅设计
椅子高度 = 小腿加足高 + 鞋跟厚 - 适当空间。 其中小腿加足高一般应适合所有第 5 百分位以上的人. 就办公座椅 而言,其座高应比休息座椅稍高,且宜设计为可调节的以适应多数人 使用,一般取 400-440mm,如果是可调节的,可取 380-480mm。
座面
人体的骨盆下面有两块坐骨结节,在坐姿状 态下,当座面呈近似水平时,可使两坐骨结节外侧 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人体 会感到舒适。当坐面呈斗形时,会使股骨向上转 动,这种状态除了使股骨处于受压迫位置而承受 载荷外,还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迫,并使肘部 和肩部受力,从而引起不舒适感。因此,座面的设 计应该呈近似水平,避免斗形设计。
工作椅的主要参数数据
坐姿人体主要尺寸
座高
座高即座椅的高度,是座前沿中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座高是影响坐姿 舒适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座高不合理会导致坐姿的不正确,而且容 易使人体腰部产生疲劳。座面过高,则两腿悬空碰不到地面,体压有 一部分分散在大腿部分,使大腿血管受到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座面 过低,膝盖拱起,体压过于集中在坐骨上,时间久了会产生疼痛感。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合理的座高应等于小腿加足高再加上 25-30mm 的鞋跟厚再减去 10-20mm的活动余地,即:
FE
D CB A
G
肌肉活动度
脊椎骨依据其附近的肌肉 和腱连接,椎骨的定位正 是借助于肌腱的作用力。 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 肌腱组织就会受到相互压 力(拉或压)的作用,使肌 肉活动度增加,招致疲劳 酸痛。
三组不同坐姿的2-3腰椎背棘直肌肌电 图
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 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
正确的坐姿才能使坐在其上的人体容易地寻
求到合适的腰椎支撑。

人机工程学与寝室座椅

人机工程学与寝室座椅

基于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寝室座椅
对比:
坐面高度 靠背角度 坐面高度 座位深度 座位宽度 靠背高度
实物
1 96 420 385 380 875
差值
0 2 -50 -5 20 -115
重新设计
1 98 370 380 400 770 单位:mm;°
报告总结: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人机问题, 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在做了这次寝室 座椅调研报告后,我们大概的了解到,原 来有那么多人机工程设计应该关注和解决 的问题。大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机问题比 比皆是:床柜、桌椅、寝室、水房、浴室、 餐厅、超、市、网吧、学习工厂、银行、 邮局、学习文具、计算机、手机、实验室、 图书馆、运动场、公共汽车......无处不 在。作为未来的工业设计师,我们更有责 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别有佳处 惬人意”,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才真真 正正体会到人机工程学是门综合性的应用 型学科。
1,该座椅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坐面角度和靠背角度,和较大面积的面状 靠背,使之在短时间的使用下,未有明显不适。 2、无铺垫与饰面无根据人体工程学凹凸的硬质靠背与坐面,无腰部支 托,较小的靠背角度,较大的坐面到桌面距离,是该椅子长时间使用导 致不适的主要原因。
3、建议加铺垫和饰面,加大靠背角度,提高坐面高度。
分析:
1、不适感主要由于靠背角度过小(小于休息椅建议值7度), 且未能支托腰部。
2、坐面无铺垫与饰面,于是为保持身体不致在椅子上滑动, 会导致额外的肌肉紧张。 3、使用电脑本身也是导致不适的一大原因。
座 椅
①大腿基本水平,小 腿垂直地获得地面支 撑。

高 的
②腘窝不受压。
设 计
③臀部边缘及腘窝后 部的大腿在椅面获得

人机工程学座椅实训报告

人机工程学座椅实训报告

摘要: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人机工程学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对座椅的尺寸、材质、形状以及舒适度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人机工程学在提高座椅使用舒适性和工作效率中的作用。

本文详细记录了实训过程,总结了实训心得,并对人机工程学座椅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舒适度;工作效率一、引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座椅作为人体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媒介,其设计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机工程学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的认识。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 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 座椅设计的基本要素- 座椅尺寸与人体尺寸的关系- 座椅材质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2. 实际操作:- 测量人体尺寸- 分析座椅设计图- 选择合适的座椅材质- 组装座椅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学习了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了座椅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座椅的尺寸、形状、材质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人机工程学座椅的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测量人体尺寸: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测量了参与实训的志愿者的人体尺寸,包括身高、坐高、臀围、大腿围等。

这些数据为人机工程学座椅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3. 分析座椅设计图:根据人体尺寸,我们分析了座椅设计图,确定了座椅的尺寸、形状和材质。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座椅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可调节性。

4. 选择合适的座椅材质:根据座椅设计要求,我们选择了合适的座椅材质。

考虑到人体健康和舒适性,我们选择了透气性好、抗菌性强的材料。

5. 组装座椅:在组装座椅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座椅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四、实训心得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掌握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的方法。

人机工程学-桌椅设计与人机学

人机工程学-桌椅设计与人机学

思考: 坐垫太软、太厚,使体压分布过于均 匀,是否科学?
第二节 坐姿生理解剖基础
1、坐姿下的体压
(1)椅面上臀部与大腿的体压 • 1.1椅面软硬与椅面体压
图3-21 椅垫的软硬性能
第二节 坐姿生理解剖基础
1、坐姿下的体压
(1)椅面上臀部与大腿的体压 • 1.2 椅座高与椅面体压
国标中,座面高与“小腿加足高”接近或稍小时,体压分布比较科学。
第二节 坐姿生理解剖基础
1、坐姿下的体压
(1)椅面上臀部与大腿的体压 • 1.3座面倾角与椅面体压
第二节 坐姿生理解剖基础
1、坐姿下的体压
(2)腘窝的压力
膝盖的背面称为腘窝。从大腿通向小腿的 血管和神经都从腘窝处经过,且距离体表较浅, 腘窝处的皮肤又薄,因此腘窝是对体压敏感的 部位。腘窝受压,阻碍血液循环,小腿麻木。座 面过高或坐深过大,都会造成腘窝受压。
瑞典医生阿克布罗姆的《站与坐的姿势》一书1948年问世,奠定解剖 学指导座椅功能设计的基础。1954年发表了他的座椅靠背曲线设计。
图3-2 阿克布罗姆靠背曲线
第一节 桌椅设计概述
1、桌椅的发展与现状
1968年IEA召开第一次座椅国际学术研讨会,掀起研究高潮。随后,各国纷纷制定 或修订新的座椅技术标准,如学校课桌椅、办公用椅、工作椅、飞机座椅、火车座椅等 的工业标准。
后推韧带,腰部不适 驾驶员舒适驾驶姿势
靠背仰角、支承对第三腰椎椎间盘压力的影响
第二节 坐姿生理解剖基础
1、坐姿脊柱形态及其生理效应
(2)坐姿脊柱形态的变化及其生理效应
当人体自然站立时,脊柱呈理想的“S”形曲线状,腰 椎不易疲劳,见图(a)所示。
如果座椅设计得能让腰部得到充分的支撑,使腰椎恢 复到自然状态,那么疲劳就会得到延缓,从而得到轻松舒 适感,见图(c)所示。

人机工程学基础与应用-工作椅设计分析

人机工程学基础与应用-工作椅设计分析
任务二:了解每一时期工作座椅技术、工艺的发展 和设计的走向
任务三:广泛搜集有代表性的品牌资料
任务四:对工作座椅做评价标准定义
任务五:对典型产品进行分析,最终进行总结
项目任务过程
学习活动二
1、工作座椅分析,介绍人机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1)人机分析程序
① 不良坐姿与人体坐姿生理学分析 ② 座椅的结构与坐姿操作活动的分析 ③ 坐姿体重压力分部的分析 ④ 座椅的可调节性原则、主要设计参数
学习活动三
肩靠——第5—6胸椎高度相当于肩胛骨 的高度,肩胛骨面积大,可承 受较大压力,所以第一支撑点 位于第5—6胸椎之间。
肩靠 第一支撑点
腰靠——第4—5腰椎之间的高度上。和 肩靠一起组成座椅的靠背。
腰靠 第二支撑点
项目任务过程
2、人体坐姿生理学与坐姿体重压力分布分析 体重压力分布
学习活动三
项目任务过程
靠枕 升降扶手 座面调节
项目任务过程
学习活动四
1、坐姿操作活动与工作座椅的结构形式的分析 (4)工作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伤人的尖角锐边
项目任务过程
学习活动四
1、坐姿操作活动与工作座椅的结构形式的分析
(5)无论操作者坐在座椅前部、中部还是往后靠,工作椅 座面和腰靠结构均应使其感到安全、舒适
项目任务综述
项目流程:
分析
人与工作座椅的关系
掌握
重要人机分析内容
掌握
工作座椅设计 人机应用方法、准则
实施分析
如何满足人的需求
总结评价
项目任务过程
1、项目任务引入 (1)说明本项目主要分析内容
学习活动一
要设计好一把椅子,要把人舒适与健康放在设计的首位
项目任务过程

人机工程学—工作椅

人机工程学—工作椅
靠背是帮助脊椎保持正常, 轻松的形态,腰靠倾角取 95°~115°为宜。
此座椅的腰靠角为95度, 符合标准
5 腰靠
靠背可以帮助脊柱保持正 常,轻松的姿态,一般座 椅的腰靠长应为320mm340mm,腰靠宽应为 200mm-300mm,腰靠高 应为165mm-210mm。
此座椅的腰靠长为:445mm,腰靠高为:345mm。 这些都不在范围之内,数值都比较大。
2.座深:该椅子超过(380mm).
改进:该椅子的座深460mm, 应该缩短至360-390mm.
3.扶手:该椅子超过(280mm).
改进:该椅子的扶手长340mm, 应该缩短至200-280mm之内.
6 扶手
扶手的高度一般为200~250mm. 两扶手的内间距最大不超过 500mm.扶手长度200~280mm.
此座椅的扶手长为:340mm,高为:200mm. 扶手有点偏长。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座宽:该椅子没超过(500mm).
改进:该椅子的座宽465mm, 应该扩大至500mm左右.
1 座高分析 座高又称座面高,是指坐 骨下支点的臀部到地面的 高度。为了使座者舒服, 座椅的高度一般不应超过 小腿较短的人所适应的高 度。 工作座椅座面高取360480mm为宜。

该座椅的座高为:420mm, 还是比较符合要求的。
2 座宽分析 座宽一般依据女性中95百 分位的臀宽尺寸设计。无 扶手的工作座椅座宽应为 370-420mm,推荐值为 400mm。扶手座椅的座宽 应不小于500mm.
该座椅的座宽为:465mm, 它各种 坐姿下靠背能够支撑腰部 ,避免座位太大导致弓腰 才能靠到椅面,或座面太 小导致大腿失去支撑。工 作座椅深应取为360-390, 推荐值为380mm。

座椅人机工程学的分析详细版.ppt

座椅人机工程学的分析详细版.ppt

精心整理
15
三组不同坐姿的2-3腰椎背棘直肌肌电 图
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 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
提供靠背支承腰椎后,活动力则明显减小;
躯干前倾时,背上方和肩部肌肉活动度高,以桌面作为 前倾时手臂的支承并不能降低活动度。
精心整理
16
正确的坐姿就是臀部距离靠背稍远一点,上 身向后倾斜,双腿之间保持90°-115°间, 大、小腿之间保持100°-120°之间,小腰腿椎支撑点 与脚掌保持在85°-95°之间,处于这种状 态之下,人会感到舒适、轻松。
稳定作用;
座椅的设计必须能使坐在其上的人体改变其姿势;
靠背,特别是在腰部的支撑,可降低脊柱所产生的紧张压力;
座垫必须有充分的衬垫和适当的硬度,使之有助于将人
体重量的压力分布于坐骨结节附近。
精心整理
11
工作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一、坐姿与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 二、工作椅的设计要求 三、工作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3、工作座椅可调节部分的结构构造,必须易于调节,必须保证 在椅子使用过程中不会改变已调节好的位置并不得松动
4、工作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伤人的尖角锐边,各 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挤压,剪钳伤人的部位。
精心整理
Hale Waihona Puke 18工作椅的设计要点
5、无论操作者坐在座椅前部,中部还是往后靠,工作座椅坐面 和腰靠结构均应使其感到安全,舒适。
人机工程学分析 --座椅设计
内容要点
座椅分类
座椅设计要求
工作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精心整理
2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座椅设计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时,离不开座椅,特别是以坐姿进行工作的人,每天都 有1/3以上的时间在与座椅打交道。因此座椅设计除了材料运用得当及造 型大方美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原则,即进行座椅设计时 必须充分考虑人体的坐态生理特征。让坐在其上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状态。 现代座椅的设计要可靠、耐用、安全,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它的使用功能与舒 适度。各类座椅都应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法则,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 求,设计出合理的座椅尺度和空间距离,给使用者设计与制造出最大限度的 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感、视觉美感等。座椅的实用程度,是 通过人们的反复使用,接触与鉴别加以验证的,座椅作为一种居室文化的载 体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是现代人类生活中调剂居室环境的艺术品、装饰品, 是融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全新消费品。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座深 = 坐深 - 60mm ( 间隙) )
• 国标 GB/T3326 规定靠背椅座深为:
座面倾角
• 通常椅子座面稍向后倾, 首先防止臀部逐渐滑出座 • 面而造成坐姿稳定性差; 其次使背部能有所支撑, • 减轻坐骨结节点处的压力, 使整个上身重量由下肢 • 承担的局面得到改善, 减小疲劳度。 人体工程学
座面深度
• 座面深度是指椅子座面前沿至后沿的距离。在办公座椅设计过
• 程中, 座面不可过深, 否则背部支撑点悬空, 靠背失去作用,
• 同时膝窝处会受到压迫, 使小腿产生麻木感; 座面也不可过浅 ,
• 否则大腿前部悬空, 重量会全部压在小腿上, 会很快产生疲劳 。
•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座深以略小于座姿时大腿水平长度为宜 , 即:
• 过低, 膝盖拱起, 体压过于集中在坐骨上, 时间久了会产生疼痛感 。
•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合理的座高应等于小腿加足高再加上 2530mm
• 的鞋跟厚再减去 10-20mm的活动余地, 即:
座面
• 人体的骨盆下面有两块坐骨结节, 在坐姿状 • 态下, 当座面呈近似水平时, 可使两坐骨结节外侧 • 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 人体 • 会感到舒适。当坐面呈斗形时, 会使股骨向上转 • 动, 这种状态除了使股骨处于受压迫位置而承受 • 载荷外, 还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迫, 并使肘部 • 和肩部受力, 从而引起不舒适感。因此, 座面的设 • 计应该呈近似水平, 避免斗形设计。
• 6.工作座椅腰靠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足够的刚性。在座 椅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腰靠承受250N的水平方向作用力,腰 靠倾角b不得超过115度。
• 7、工作座椅一般不设扶手。需设扶手的座椅必须保证操作 人员作业活动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座椅分析实例
附表1 附表
小组设计&相关知识 小组设计 相关知识 1
汽 车 座 椅 设 计
小组设计&相关知识 小组设计 相关知识 2
小组设计&相关知识 小组设计 相关知识 3
以下是汽车座椅设计的参考材料与分析
汽车座椅人机工程学分析—— 汽车座椅人机工程学分析——人体坐姿生理特性分析 坐姿时脊柱的形态: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盆骨、 坐姿时脊柱的形态: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盆骨、腿和 脚支撑。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央,是构成人体的中轴。 脚支撑。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央,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人处 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 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 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形态, 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形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 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劳发生。 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劳发生。 坐姿体压分布: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 坐姿体压分布: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 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可见, 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可见, 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 分。 座垫上的体压分布: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 座垫上的体压分布: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结 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于承重, 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 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 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据此座垫上的 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 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 骨处压力最大,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 骨处压力最大,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这是座垫设计的 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则。 为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则。图1为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靠背上的体压分布: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也以不均匀分布, 靠背上的体压分布: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也以不均匀分布,压力 相对集中在肩胛骨和腰椎两个部位。从这两个部位向外, 相对集中在肩胛骨和腰椎两个部位。从这两个部位向外,压力 小组设计&相关知识 小组设计 相关知识 应逐步降低。 应逐步降低。
座椅尺寸结构设计 驾驶座椅尺寸结构设计的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对驾 驶舒适程度的影响上,寻求最佳的座椅结构形式、尺寸、轮廓形状及材料选择。 驶舒适程度的影响上,寻求最佳的座椅结构形式、尺寸、轮廓形状及材料选择。 座椅尺寸设计 座椅尺寸设计主要参数包括:椅面高度、宽度、深度、椅面倾角; 座椅尺寸设计主要参数包括:椅面高度、宽度、深度、椅面倾角;靠 背的高度、宽度和倾角。座椅尺寸设计涉及主要参数如图2所示。 背的高度、宽度和倾角。座椅尺寸设计涉及主要参数如图2所示。 椅面高度A 椅面高度定义为椅面前缘至驾驶员踵点的垂直距离。 椅面高度A:椅面高度定义为椅面前缘至驾驶员踵点的垂直距离。在设 计时主要考虑到两点:椅面过高会使大腿肌肉受压, 计时主要考虑到两点:椅面过高会使大腿肌肉受压,椅面过低就会增加背部肌 肉负荷,驾驶座椅的椅面高度应低些。 肉负荷,驾驶座椅的椅面高度应低些。 椅面宽度B 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以宽为好。 椅面宽度B: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以宽为好。但对于汽车驾驶座椅来 驾驶员坐姿单一,不涉及变换姿势,通常设计应满足最宽人体需要为准。 讲,驾驶员坐姿单一,不涉及变换姿势,通常设计应满足最宽人体需要为准。 椅面深度C 指椅面前缘至靠背前面水平距离。其尺寸应满足: 椅面深度C:指椅面前缘至靠背前面水平距离。其尺寸应满足:腰部得 到靠背的支撑;椅面前缘与小腿之间留有适当距离,以保证大腿肌肉不受挤压, 到靠背的支撑;椅面前缘与小腿之间留有适当距离,以保证大腿肌肉不受挤压, 腿弯部分不受阻碍。 腿弯部分不受阻碍。 靠背高度D及宽度:靠背的高度和宽度与坐姿肩高和肩宽有关, 靠背高度D及宽度:靠背的高度和宽度与坐姿肩高和肩宽有关,对于汽 车驾驶座椅靠背的高度应采取高靠背,最好加靠枕。 车驾驶座椅靠背的高度应采取高靠背,最好加靠枕。 靠背倾角α 靠背倾角是指靠背与椅面水平方向的夹角。 靠背倾角α:靠背倾角是指靠背与椅面水平方向的夹角。 椅面倾角β 指椅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 椅面倾角β:指椅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主要考虑到为了防止人体臀 部向前滑动而是椅面前缘向后倾。此角不易过大, 部向前滑动而是椅面前缘向后倾。此角不易过大,否则会增加大腿下平面与座 垫前缘的压力,从而减少双脚着地的负荷,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身心疲劳。 垫前缘的压力,从而减少双脚着地的负荷,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身心疲劳。 通过以上座椅尺寸参数的确定, 通过以上座椅尺寸参数的确定,以保证驾驶员人体脊柱曲线更接近于 正常生理脊柱曲线。舒适坐姿的各关节的角度应该满足图3中所示的要求角度。 正常生理脊柱曲线。舒适坐姿的各关节的角度应该满足图3中所示的要求角度。
座椅空间位置设计
座椅空间位置 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操作 舒适性的目标,而进行 驾驶室座椅空间位置设 计以确保驾驶员有良好 的视野,同时对汽车转 向盘、脚踏板等操作部 件有恰当的操作要求距 离,以达到操作舒适性 的最终目的。 图列出了驾驶作 业空间设计的主要指标。 。
补充小知识:设计要源于生活,利于生活。 补充小知识:设计要源于生活,利于生活。
组员: 组员:
汽 车 座
小 组 设 计 相 关 知 识 & 人 机 座 椅 分 析 实 例
《人 机 工 学 》 程

• •
1
MPV超舒适座椅功能配置 MPV超舒适座椅功能配置
MPV作为重要的公务用车,其后排空间蕴 涵着尊贵礼仪。所以,除了配备娱乐、 通讯、办公系统外,某种意义上讲,应 给乘员带来飞机头等舱般的舒适心情。 超舒适座椅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行驶试验采集的脑电波、肌肉电压 (手脚活动时产生的微弱电压)、身体 压力分布、血流等生理指标,在座椅上 实现完善的人机界面,使乘员身体、精 神双方面放松,减轻疲劳感。
参考文献: •《人机工程学》 •《设计心理学》 •《生物学》
人机座椅分析实例
“超舒适座椅”有如下主要特征: )。根据人体工学调试最佳角度,座椅可以完全放平 座椅倾斜结构(照片①)。根据人体工学调试最佳角度, 座椅倾斜结构 根据人体工学调试最佳角度 舒适躺倒。 舒适躺倒。 •“抑制摆动头枕”(照片②,从头部后方、后脑勺下方、头部左右侧对近似 “抑制摆动头枕” 照片② 从头部后方、后脑勺下方、 球状的头部进行三点支撑,抑制行驶中因为汽车晃动导致的头部上下左右摇摆, 球状的头部进行三点支撑,抑制行驶中因为汽车晃动导致的头部上下左右摇摆, 从而减轻颈部肌肉的负担。 从而减轻颈部肌肉的负担。 •椅面角度调节系统(照片③,可以将椅面向前上方抬起,在增大座椅靠背倾 椅面角度调节系统( 椅面角度调节系统 照片③ 可以将椅面向前上方抬起, 斜角度,减轻颈周和下半身负担的同时,可以抑制臀部的滑动。 斜角度,减轻颈周和下半身负担的同时,可以抑制臀部的滑动。 •粗横棱纹织物脚垫(足拖)(照片④,座椅表面向前上方抬起时,膝部内侧 粗横棱纹织物脚垫( )(照片 粗横棱纹织物脚垫 足拖)(照片④ 座椅表面向前上方抬起时, 就会受到挤压。把脚放在这个脚垫上能够减轻膝部内侧受到的挤压。 就会受到挤压。把脚放在这个脚垫上能够减轻膝部内侧受到的挤压。 •座椅两侧设置有可以调整角度的扶手(照片⑤)。减轻了臂部和肩部的肌肉 座椅两侧设置有可以调整角度的扶手( 座椅两侧设置有可以调整角度的扶手 照片⑤)。减轻了臂部和肩部的肌肉 负担。 负担。 •按摩、通风、加热等功能作为选装配置,可以同时在座椅中实现。 按摩、 按摩 通风、加热等功能作为选装配置,可以同时在座椅中实现。 基于人机工程学,结合以上配置,为乘员提供了“头等舱般的舒适心情” 基于人机工程学,结合以上配置,为乘员提供了“头等舱般的舒适心情”。
【正确坐姿】
当处于非自然姿时,椎间盘内压力分布不正常,形成的压力梯度, 当处于非自然姿时,椎间盘内压力分布不正常,形成的压力梯度, 严重的会将椎间盘从腰椎之间挤出来,压迫中枢神,产生腰部酸痛、 严重的会将椎间盘从腰椎之间挤出来,压迫中枢神,产生腰部酸痛、 疲劳等不适感。 疲劳等不适感。
谢谢!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