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红线
2021年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的三种关系

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的三种关系欧阳光明(2021.03. 07)—、分离,即道路红线在用地红线外侧,并与用地红线相隔一定距离,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功能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属于城市用地, 建设单位不得占用。
二、重合,即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是一条线。
三、分割,即道路红线横穿用地红线。
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但还是存在的。
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业主取得基地的使用权后,一段时期内没有进行项目建设,在此期间城市规划部门由于道路拓宽或道路移位重新划定了道路红线,使得用地红线内一部分用地成为道路用地。
但道路红线内,仍是不允许占用的。
建筑退让线=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
都是当地规划部门要求的。
只杲叫法不同而己。
至于规范中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的要求,在有规划的城市几乎都没用,因为除了已建成的老城区,没有建筑红线= 用地红线和道路红线的。
名词解释:建筑红线,是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关于道路红线. 用地红线与建筑红线的关系,表述如下: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 含居住区级道路) 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围起某个地块的一些坐标点连成的线,红线内土地廂积就是取得使用权的用地范围。
建筑红线:又称为建筑控制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说明:1. 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线, 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
2. 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常有可能重合,也可能是不同的规划边线!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它属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
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用地红线。
3. 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常在用地红线范围之内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以控制建筑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筑控制线(请大家注意: 这里指的是“基底”二字)。
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建设单位可以做为地面停车、绿化等功能使用。
地下建筑可以越过建筑红线,但万万不能超出用地红线。
四线管制规划实施方案

四线管制规划实施方案城乡规划是保证社会公平、保障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作用。
近几年来,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了对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
全国各地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在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管体制和机制也不断创新,有关实施方案如下:一、城市红线(一)城市红线:指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红线、规划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二)城市红线规划控制要求:1、城市红线范围内经批准,可以按规划要求建设绿化、市政公用管(杆)线、交通、消防、环卫等设施;但不得妨碍道路自身的通行能力,不得建设建构筑物。
2、城市红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建设单位不得违反规定突破城市红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因建设或其它特殊情况需临时占用城市红线范围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在城市红线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应限期迁出。
3、对需要进行城市红线变更或调整的,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变更或调整方案。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
二、城市绿线(一)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
本规划区内主要指公园和电力线防护绿带。
(二)城市绿线规划控制要求:1、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2、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

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
但是有些城市在主要干道道路红线的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使道路上部空间向两侧伸展,显得道路更加开阔。
某些公共建筑和住宅适当退后布置,留出的地方,有利于人流或车流的集散,也可以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在建筑红线的控制下,前后错开布置沿街建筑,既可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又可避免城市景观的单调感,使城市建筑群的体型和街景富于变化。
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围墙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一般由道路红线和建筑(狭隘建筑即只指建筑物)控制线组成。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物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基底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物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物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
)建筑红线是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的外立面所不能超出的界线。
建筑控制线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一般在新城市规划中常使建筑控制线(即建筑物控制线)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以便腾出用地,改善或美化环境,取得良好的效果。
用地红线是围起某个地块的一些坐标点连成的线,从概念上看用地红线即是道路红线,红线内土地面积就是取得使用权的用地范围。
开发建设这个地块的建筑小区时候,还需要退红线2米左右,这个数字各地不一,要看当地规划局的规定。
小区的建筑必须在退红线范围内,退出的这块地不准占用。
也就是说,尽管你已经为退出的这块地付出了土地出让金,但就是不准占用。
用地红线只是标注在红线图上,现场是看不到的。
不过退界线就一目了然:小区的围墙就是退界线。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有相关规定如下:4.2建筑突4.2.3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的三种关系

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的三种关系一、分离,即道路红线在用地红线外侧,并与用地红线相隔一定距离,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功能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属于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
二、重合,即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是一条线。
三、分割,即道路红线横穿用地红线。
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但还是存在的。
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业主取得基地的使用权后,一段时期内没有进行项目建设,在此期间城市规划部门由于道路拓宽或道路移位重新划定了道路红线,使得用地红线内一部分用地成为道路用地。
但道路红线内,仍是不允许占用的。
建筑退让线=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
都是当地规划部门要求的。
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至于规范中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的要求,在有规划的城市几乎都没用,因为除了已建成的老城区,没有建筑红线=用地红线和道路红线的。
名词解释:建筑红线,是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上大学的时候,总是好混淆道路红线、用地红线与建筑红线的关系,现在接触的多了,也就了解些了。
这里再次明确: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围起某个地块的一些坐标点连成的线,红线内土地面积就是取得使用权的用地范围。
建筑红线:又称为建筑控制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1.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线,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
2.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常有可能重合,也可能是不同的规划边线!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它属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
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用地红线。
3.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常在用地红线范围之内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以控制建筑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筑控制线(请大家注意:这里指的是“基底”二字)。
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建设单位可以做为地面停车、绿化等功能使用。
地下建筑可以越过建筑红线,但万万不能超出用地红线。
建筑控制线--七线

建筑控制线 -- 七线建筑控制七线 : 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橙线和黄线其中“红线”主要针对道路控制 ;规定历史文化街区 ;轨道交通管理 地下文物管理。
"红线"是指道路用地与其它建设用地分界线,红线与建筑控制线之间还有可能 存在绿线,黄线等。
1、道路规划红线 : 一般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2、河道规划蓝线 : 一般称河道蓝线,指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
3、绿地规划绿线 : 一般称绿线,指城市各级绿地用地规划控制线。
4、电力规划黑线 : 一般称电力走廊,指城市电力线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5、文物保护规划紫线 : 指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建筑保护单位用地及其周围进行规划保 护的规划控制线。
6、建筑控制线 : 指根据城市规划需要确定的建筑物可建范围的控制线。
筑红线: 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红线 所谓“建筑红线”,就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授权的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按照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划定的用以界定公路两侧能否建盖永久性非公路设施的界线。
建筑红线控制就是路政管理部门按照公路管理的法 律法规的规定,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建筑红线范围以内建盖永久性非公路设 施的管理过程。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 ( 含 居住区级道路 )用地的规划a A=r /4 ” 是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等蓝线”规定城市水面,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及护堤 黑线” 规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
7 、建控制线; 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
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建筑红线图

红线图包括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部分城市为了方便规划审批还增设“设计红线”,也就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位置、建筑面积、建筑规模、建筑性质等。
1、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主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道路等级,包括道路长度、道路宽度、方位角坐标等,也是城市路网格局的重要表现形式。
2、用地红线。
用地红线是作为规划部门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时必要的附件,也是将控规确定的地块性质、用地规模、相邻地块性质以图形形式进行表述。
是土地出让、划拨的重要依据之一。
用地红线图主要体现指北针、道路红线、道路退线(城市绿线退线)、用地红线、地块尺寸(点坐标)、地块面积、周边现状等,用地红线图也可以体现国家(城市)控制点坐标、现状地形、比例尺。
3、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规划部门对某一个规划方案认可后的批准文件。
为了审批管理,规划部门要求设计单位在本部门出具的“用地红线图”上编制设计方案(前提是用地红线和土地部门的宗地图面积一致)。
建筑红线图主要体现指北针、审批建筑物的尺寸、正向侧向间距、距用地红线或道路红线的退线情况、建筑物性质、层数等,建筑红线也可以体现设计方案中的道路、绿化、节点景观等,也可以标注建筑物、道路的坐标和高程等。
4、设计红线。
设计红线实在建筑红线之前出具的拟定方案位置,做法与建筑红线基本一致,只是在确定建筑红线之前建筑尺寸、高度、层数、位移是可以调整的。
红线做法将次要部分至灰,红色线条、标注、文字体现主要部分。
特别注意要严格按照设计条件确定的开发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去审核方案,别超了。
建筑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概念

建筑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概念建筑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概念1、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确定得道路红线就是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得分界。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就是建筑红线。
但就是有些城市在主要干道道路红线得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使道路上部空间向两侧伸展,显得道路更加开阔,如下图所示:某些公共建筑与住宅适当退后布置,留出得地方,有利于人流或车流得集散,也可以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在建筑红线得控制下,前后错开布置沿街建筑,既可满足不同得功能要求,又可避免城市景观得单调感,使城市建筑群得体型与街景富于变化。
2、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得界线,也就是建筑物得外立面所不能超出得界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3、用地红线用地红线就是围起某个地块得一些坐标点连成得线,红线内土地面积就就是取得使用权得用地范围。
开发建设这个地块得建筑小区时候,还需要退红线2米左右,这个数字各地不一,要瞧当地规划局得规定。
小区得建筑必须在退红线范围内,退出得这块地不准占用。
也就就是说,尽管您已经为退出得这块地付出了土地出让金,但就就是不准占用。
用地红线只就是标注在红线图上,现场就是瞧不到得。
不过退界线就一目了然:小区得围墙就就是退界线。
4、地下室轮廓线A05地块得用地红线与地下室轮廓线得关系如下:A06、07地块得地下室轮廓线与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得关系如下:由上图可知,地下室轮廓线比建筑控制线范围大,比用地红线范围小;5、相互关系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就是建筑红线;有些城市在主要干道道路红线得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
开发建设一个地块得建筑小区时候,还需要退用地红线2米左右,这个数字各地不一。
建筑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概念

建筑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概念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建筑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概念建筑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概念1、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
但是有些城市在主要干道道路红线的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使道路上部空间向两侧伸展,显得道路更加开阔,如下图所示:某些公共建筑和住宅适当退后布置,留出的地方,有利于人流或车流的集散,也可以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在建筑红线的控制下,前后错开布置沿街建筑,既可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又可避免的单调感,使的体型和街景富于变化。
2、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也是建筑物的外立面所不能超出的界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3、用地红线用地红线是围起某个地块的一些坐标点连成的线,红线内土地面积就是取得使用权的用地范围。
开发建设这个地块的建筑小区时候,还需要退红线2米左右,这个数字各地不一,要看当地规划局的规定。
小区的建筑必须在退红线范围内,退出的这块地不准占用。
也就是说,尽管你已经为退出的这块地付出了土地出让金,但就是不准占用。
用地红线只是标注在红线图上,现场是看不到的。
不过退界线就一目了然:小区的围墙就是退界线。
4、地下室轮廓线A05地块的用地红线与地下室轮廓线的关系如下:A06、07地块的地下室轮廓线与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的关系如下:由上图可知,地下室轮廓线比建筑控制线范围大,比用地红线范围小;5、相互关系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有些城市在主要干道道路红线的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boundary line of land;property line 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建筑红线:building line 又称为建筑控制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1.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线,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
2.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
也就是说,基地某一边的某一部分一定有道路红线。
3.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常有可能重合,也可能是不同的规划边线!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它属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
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用地红线。
4.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常在用地红线范围之内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以控制建筑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筑控制线(请大家注意:这里指的是“基底”二字)。
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建设单位可以做为地面停车、绿化等功能使用。
地下建筑可以越过建筑红线,但万万不能超出用地红线。
1.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具体点说就是道路红线内包括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人行道,是道路的两侧最外边的线。
2.用地红线是用地范围的规划控制线。
例如一个居住区的用地红线,就是这个居住区的最外边界线,居住区内的建筑和绿化以及道路只能在用地红线内进行设计。
3.建筑红线一般称为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
说白了,就是建筑物与地面接触的范围线。
有的建筑离开地面的建筑是可以超出建筑红线的,这是根据各个地方的要求不同来设置的。
4.绿化线就是绿化位置的控制线。
意思如上。
这些控制线的退线要求,是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规定,为了说明白,举个例子吧:我有一块矩形(长方形)的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地块的北侧临近城市干道,假如城市干道的宽度是50米,路两侧要求建筑后天20米,那么我这个地块北侧的建筑红线就要从用地红线向内(南)侧退20米才可以有建筑。
如果地块的东侧和西侧也都是居住区,一般的要求东、西侧建筑后退是6米或10米,南侧不临近路的话,也是建筑后退6米或10米。
拿后退6米举例,我这个地块的建筑红线就是:东西长200-6-6=188米,南北宽150-20-6=124米
征地界线与用地红线
用地控制
城市规划对建设项目用地有严格的控制,这些控制通常是借助于几种特定的控制线来完成的。
1.征地界线与用地红线
征地界线就是土地使用者所征用土地的边界线,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划定。
征地界限内的土地并不完全归土地使用者所有,而是包含着一部分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例如代征城市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
用地红线是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它是指在征地范围内实际可供土地使用者用于建设的区域的边界线。
2.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也是场地与城市道路用地的界限。
道路红线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并在用地条件图中明确标注。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均为城市道路用
地,不得随意占用。
建筑物一般不得超出道路红线建造。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其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或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条例。
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等关系有如下几种:
第一,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重合,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相连。
这是场地与城市道路之间最常见的一般关系。
第二,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相交,表明城市道路穿过场地。
此时,场地中被城市道路占用的土地屑城市道路用地,不能用于场地内建设项目的建设使用;场地的建设使用范围以道路红线为界限。
第三,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分离,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不相连。
这时,场地必须设置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通路的最小宽度除应满足场地的使用功能要求还应满足不小于4mX4m的消防要求,并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
3.建筑控制线
建筑控制线也称建筑红线,是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构筑物(如外墙、台阶、橱窗等)靠临街面的界线,沿街建筑不得越过建筑红线。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
某些公共建筑和住宅适当退后布置,留出的地方,有利于人流或车流的集散,也可以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在建筑红线的控制下,前后错开布置沿街建筑,既可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又可避免城市景观的单调感,使城市建筑群的体形和街景富于变化。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对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的关系有详细规定,设计时参照执行。
4.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一般会对建设用地提出明确的退让绿线要求,不得违背。
5.蓝线
蓝线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需要长期保留的城市河道规划线,沿河道新建的建筑物均应按规定退让蓝线,以便保证河道运输、防洪抢险及水利规划的正常实施。
6.基地高程
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对基地的地面高程有如下规定:
(1)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制定的控制标高设计;
(2)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相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
7.基地安全
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